更新於 2024/11/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來話畫吧】為什麼寫生?

12月19日下午兩點到四點,歡迎參加園丁與花的冬季遊園 – 臺北典藏植物園寫生。名額有限,12月1日前報名,有早鳥票喔!

你是否曾好奇,是什麼驅使你想要畫下眼前所見的景物?可能是一朵花,可能是一盞燈,可能是一座山,究竟被你畫下的這個東西,和它其他同類有什麼不一樣呢?

寫生的原因
有些時候,我們畫下某個東西,是因為它外觀很特別,比如說:
  • 它和周遭物體的形狀顯著不同;
  • 它和周遭顏色顯著不同;
  • 它和周遭平均高度顯著不同;
  • 它和周遭材質顯著不同。
有些時候,我們畫下某個東西,則是因為它的故事,比如說:
  • 它本身的歷史;
  • 它具備的象徵意涵;
  • 它的知名度。
也有可能,我們畫下某個東西,是因為我們想記得它,或是想與人分享,比如說:
  • 某件不尋常的事情正在發生;
  • 某件下次見到仍會令我們開心的事情;
  • 某件吸引我們注意力的事情;
  • 某件紀錄。
或者,我們畫下某個東西,是因為我們在練習畫圖,比如說:
  • 我們畫靜物的形狀;
  • 我們畫人物的比例;
  • 我們畫風景的色彩。
事實上,有各種理由促使我們畫下眼前所見的人、事、物。反過來說,對一個喜歡畫圖的人來說,畫下舉目所見好像不需要理由。有感而發的時候,有的人唱歌,有的人寫作,有的人跳舞,有的人畫圖。
我曾經好奇,為什麼不拍照就好?按下快門,不是比較快嗎?而且,照片比圖畫更清楚,如果需要分享給他人,或是想當成日後參考的資料,照片應該勝於圖畫吧?我所認識或知道的創作者中,就有許多人都會隨身帶著相機取材。即使如此,這些人仍然不放過各種寫生的機會。

在那裡(Be There)
與其說寫生是在「紀錄」,我覺得更像是「在那裡」(因與未來對話,所以不是「在這裡」)。「紀錄」是客觀的,「在那裡」是主觀的。就像有些攝影師會說,拍照的時候,他們不單單只是按下快門;我覺得寫生也是。
寫生的時候,我們不單單只是動筆。我們看著眼前發生的事情,像是靜止的瓶子如何靜止,而光如何隨著瓶身旋轉,擊退攀附瓶身的陰影。我們「在那裡」,和瓶子、和光影同在,我們也和當下的濕度溫度同在。我們也可能會在描繪那靜止的瓶子時,想到了某個下著雪的夜晚,有個人在路邊客棧熱了一壺酒給一名過路的旅客。那個當下,我們也「在那裡」。
因為感覺「在那裡」,所以我們寫生。比起像個獵人四處尋找目標,我認為寫生比較像是植物循著陽光生長。有一股切不斷的連結,連著寫生的人和被寫生的對象。那股連結,混雜著許多複雜的元素,包括所有記得與不記得的經驗,綜合在一起。
因此,假設眼前有兩株相同品種的植物,我們便有可能會說左邊這一株植物比右邊那一株植物更得我們歡心,以致於左邊的景象比右邊的景象更令我們心動。我們與左邊那一株植物、與左邊的景象一同「在那裡」而有感而發,我們迫不及待開始動筆。
「我們在那裡」,於是我們寫生。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們寫生的原因。期待12月19日和你們一起在臺北典藏植物園寫生!活動報名資訊請見園丁與花的冬季遊園 – 臺北典藏植物園寫生

在閱讀完此篇文章之後,如果你對插畫學習感興趣、想了解概念藝術,或是正在尋找合作的插畫家,歡迎追蹤、贊助或聯繫《園丁與花插畫設計工作室》,我們邀請你一起邊說邊畫!
追蹤園丁與花插畫設計工作室 IG @gardeners_and_flower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園丁與花插畫設計工作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