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為了救治地方居民而全力以赴——張哲源醫師

    作者:張鈞傑
    多棟雄偉的醫院大樓,醫院的一樓裡有著許多的醫護人員,周遭擺設著林林總總的醫療儀器,有著專業的氣氛。許多的醫師在急診室裡忙碌的工作著。
    身穿著白色防護衣的張先生,在花蓮門諾醫院的急診室裡,辛勤的工作著,不管是病危的病人、生病或是受傷等等的病患,都全力以赴、認真對待。

    在這一年中花蓮門諾醫院的影響
    2021這一年中,花蓮多家醫院都和過去很不一樣,像是太魯閣出軌事件、第二波疫情這兩件事情,也讓花蓮的醫院屢屢浮現在新聞的版面上,這兩件事情到底怎麼影響花蓮的醫院呢?

    太魯閣事件發生開端
    4月2日9時28分,載有498名乘客的太魯閣號列車在行經過隧道時,與滑落山坡進入路線的工程車碰撞出軌後衝入清水隧道中且擦撞隧道壁,列車嚴重受損,造成49人死亡和247人輕重傷。當時張醫師正在醫院裡辛勤的工作,醫院內的醫師剛接收到這封訊息時,只知道火車發生事故,可是並不知道事故多嚴重、多少傷患,可是當時醫院已經開啟了備戰狀態。
    事後兩個小時後,醫院正式動員起來。因為發生地點在花蓮崇德,所以到醫院有一小段路程,有加上火車出軌在隧道內,所以要花比較久的時間送至醫院。當時先進入醫院的都是一些輕傷的病患,一批病人大概都是七到八位。在病患依序進入醫院時,就開啟了大量傷患的模式,當開啟這個模式後,就會開始召回人力(急診室醫師,或是其他科醫生等),有些醫生回來後,加上值班醫師,總共有六位醫師,大家都在為這個事故而奮鬥著。

    太魯閣事件的發生,造成了什麼影響?
    一次要處理大量的病患,對醫院來說其實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之前醫院都有一些這類型的演習,在一次病人超過十五人,就會開啟大量傷患的模式,也會有一些不是醫院相關單位的人來援助,所以基本上醫院不會有其他異常的狀況。對醫生來說,在這場事件中影響其實也不大,因為大多數都是一些輕傷的病患,主要是那些因為這場事故而受驚嚇的人,需要花許多心力安撫他們。
    對張醫師來說,其實處理病患不是最大的困難點,因為大多的病患為輕傷,反而是在安撫一些病患時,聽到他們訴說著自己看見的情況(有些人親眼目睹自己親人受傷的場景),以及安撫他們的情緒是比較耗費心力,且心情會受到波及。
    這場事件有大量的病患,所以都是由花蓮多家醫院分工救治這些病患,花蓮主要的醫院有四間有慈濟醫院、門諾醫院、花蓮醫院與花蓮國軍醫院,在病患的分配上,慈濟醫院和花蓮醫院僅僅接收到了八成的病患,大部分重症的病患都是送往慈濟醫院,接下來就是門諾醫院,剩下的就是一些小型醫院處理。
    在當天沒被救出的乘客,存活率可能就降低了許多,剩下就是後許的處理(像是處裡屍塊、搬移列車等),所以這場事故在當天下午到晚上時醫院就停止了救援。在這場事故的救治中,讓張醫師感受到生命無常,且有讓他感到非常疲累,尤其他聽到許多輕傷的病患闡述自己當時的處境時,也讓他的心情感到非常沉重。
    太魯閣出軌時的場警景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太魯閣出軌時的場警景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太魯閣的事故讓門諾醫院在新聞上被大家注意到,在今年五六月時,又遇到了第二波大疫情,雖然醫院沒有接收到確診新冠病毒的病例,可是在這段時間,門諾醫院也因疫情因時制宜,不管是制度或是在醫院的防護措施都有些改變。

    為了疫情的趨緩,醫院與醫生都努力地與病毒奮鬥
    在疫情剛爆發時,醫師不會因為疫情的關係,逃避現實,逃離醫院,反而所有醫生是面對現實,戰戰兢兢地看待,也都會做好防護措施,雖然防疫這但路程間非常的艱困,大家還是齊心的努力防疫,把防疫做得十全十美。
    醫生進入醫院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最好防護,疫情爆發就不像之前一樣,是加倍的防護,所以所有醫師進入醫院時都會有防護程序。每個醫師進去的事後基本上就是要帶n95口罩、隔離衣、頭套與手套等。另外在每天工作期間也是最疲累的時候,在值班時有三小時要穿著防護衣在戶外幫受懷疑或生病的病患檢測,之後才會交班,急診室的醫師一次上班就是12小時,在這12小時裡,有將近六小時的時間,能想像在炎熱的防護衣待上六小時的感受嗎?大概每個穿完時都身心交瘁了吧!
    醫生穿上防護衣的樣子 圖片來源:中國時報

    疫情讓醫院、醫生釀成許多的困擾,真是害人不淺!
    在疫情這段期間,醫生不只只有工作上的麻煩,在其他地方也會有一些困擾,像有些醫生在下班期間時,會被其他民眾歧視,張哲源醫師雖然沒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比較常遇到的狀況就是,親戚教比較少來家裡拜訪,可是在他身邊的同事有些在回去自己家鄉的時候,被鄰居指指點點,雖然感覺不成一回事,可是醫生聽到還是感到非常的難受。

    疫情嚴峻,可是也有非常慶幸的事
    大家在疫情剛開始時,醫院也開始擔心醫療資源不足,醫療資源變成醫院開始擔憂的事情,可是非常慶幸的經過一些外部機構、其他捐贈的團體,慢慢的醫療資源慢慢的填充,讓醫院可以正常的運作。
    在五六月時,大家等待已久的AZ疫苗終於抵台,雖然數量不多,醫護人員就是第一批施打疫苗的對象,雖然打疫苗時,少數人對疫苗有副作用,多樹的人都無狀況。在疫情嚴重的時候,有疫苗的支援,讓醫生可以比較安心的工作。

    結語
    醫生是近年最受歡迎的職業,雖然被大家視為一個非常高薪的工作,可是在工作方面,可是如果以工作的視角來看,工作量可是非常的驚人的。從這次的採訪,讓我看見醫師在救治民眾、遇到困難時,都可以努力的撐過去,真是非常的了不起。
    這次是我第一次採訪,這次採訪讓我知道如何寫出合理的訪綱,在訪問前,屢次的練習採訪,經常會在練習訪問時常常卡幀,可是經過這次實際的訪問後,讓我學到如何在訪問時臨機應變,延伸問題,讓訪問的內容變得更豐富。最後還是非常的感謝張哲源醫師接收我的訪問,讓我有第一次採訪的經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