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則文評書】《造局者》:建構思維框架,迎戰AI時代挑戰

人工智能的應用,被許多人視為未來人類生存的機會與威脅。也有很多人害怕,人工智能越來越聰明,未來將取代許多人的工作。當機器越來越會思考,人的優勢與價值到底在哪呢?這的確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人類為什麼會成為這個地球的主宰者,在於人類有社群的特質。這個社群的特質,會讓人能夠「假裝自己是別人」,站在別人的立場跟角度思考事情,進而有共同的群體意識,也就是大我的概念。這也是人跟動物不同的地方,牛不會意識到自己的放屁行為可能造成全球暖化,所以減少放屁,人卻會為了永續而克制自己的慾望。
透過思維框架找到解決方案
從最根本的角度去看,人類能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而且能基於前人的累積不斷的創造新的方法與架構。在解決跟思考問題上,我們用的框架就會稱作「思考框架」。而人類能發展出今天的文明就是能善用各種的思考框架。
在遠見天下文化的新書《造局者》中,三位專精於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研究員與學者,向我們解析了人類是怎樣運用思考框架來面對挑戰跟問題。並且給予創造各種思考框架的人們起名為「造局者」。只要參透這樣的造局者思維,我們就能在面對人工智能浪潮中,仍保留作為人類的主體性與主控性,立於不敗之地。
然而我們可以怎樣成為造局者呢?我們要先從人類怎樣做「決策」開始說,其實我們人類的決策是如此有機與複雜,當面對不同環境,我們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而這些其實是基於我們思考的心智模型。比如相較於歐美父母18歲就把孩子踢出家門,亞洲父母更傾向於跟孩子有更緊密跟介入的模式,這些行為差異其實都是基於心智模型。
而心智模型延伸出來,就是我們的思考框架。我們怎樣理解這個世界,怎樣對應各種狀況,都是基於思考框架。比如這次疫情中,台灣人遵從政府的指引,戴好口罩,勤消毒,堅持隔離政策;同時,歐美國家可能有反口罩,反疫苗的思維,最終導致兩者在疫情控管上不同的結果。
三大法則建構最好的思維框架
只要能創造出新了思考框架,那就能成為一個造局者。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堅守下面三個條件。
一、因果推理:若滿足A條件,則B也會發生。是最基本的因果規律,也是人類思考的根本核心。因果律讓我們能找到事物運作的方式,進而有辦法推演出未知情況下,事情可能的發展結果,從而做出相應決策。而要培養這樣的思維,只需要把握兩個詞彙「為什麼」、「所以呢」。遇到每件事情,都去思考,是怎樣的因緣俱足,讓這件事情最終發生,再想想,有可能更進一步觸發什麼事件。掌握這樣的推演技巧,就是建立自己思考框架的第一步。
二、模擬假設:第二步,則是要能夠模擬跟假設。假設因果律讓我們從事物發生的大量訊息中,歸納出他的規律。模擬假設則是演繹的概念。我們要在腦海中模擬出一個平行時空,這個不同於現實世界的假設情境,書中稱為「反事實」,在這假設的世界中,我們在假設各種情境會怎樣發生,連續觸發怎樣的事情。這樣就能在面對未知情境下,仍能推演出可能的應對方案。他的思維可是「假如…的話」、「應該採取…的行動」。這種在腦中塑造可能未來的跟應對方法的能力,也是建立思考框架的重要過程。
三、條件限制:最後,我們需要聚焦,避免天馬行空的亂想各種可能,我們要設定一些限制的條件,把我們的思緒落地,跟可能的現實接軌。這可以用5W1H去思考,這套解決方案具體遇到問題是什麼(What)?涉及到誰(Who)?多久時間內要完成(When)?會在哪樣的時空場域(Where)下?又可以怎樣做(How)?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Why)?等等,讓你的思考框架凝煉成具體可執行的解決方案。
問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而怎樣問問題,也會影響到是否能得到解答。思考的框架也就是問問題的方法。比如如果政府的執政思維,是「怎樣可以避免人民犯罪」,那就已經預設人民是會犯罪的,用防範的心態去做;如果改過來成為「警察可以怎樣促進社會和諧」的正向思考框架,那警察對待人民就不是對立的警察抓小偷,而是作為社群的一份子關心與建立連結。紐澤西州的康登市,僅僅是這樣用新的思維框架就大幅降低了犯罪率。
從這本新書中,作者為我們用生動而簡單的各種故事帶出,我們可以怎樣建構出自己的思維框架,開創出人生的新局。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用開放的心態,擁抱各種思維框架的存在可能。畢竟人類世界文明的演進,就是不斷的推翻過去的思維框架。想想四百年前,世人都相信地球是平的呢。所以我們今天認知的許多真理,未來也有可能被推翻、被認為是錯誤的。那只要先擁抱多元的可能,避免「唯一真理」的認知偏誤,就能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你也想開創自己的人生可能嗎?你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思維框架,成為一個造局者,你將能夠主導你的人生。現在快打開這本「造局者」吧!你將有機會成為引領未來時代的領航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