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正坐

    奉茶。
    聊了這麼久家常,終於有步上軌道的感覺。
    ──許是錯覺。
    無妨。
    說來說去,探討宇宙,就是在探討自己。
    越去思考,就會越覺得自己狹小而廣闊。
    狹小的是我們對自己窺之一二,廣闊的是我們也很難搞定自己。
    我們需要一點鏡射、一些刺激,所以促成交流。
    跟我們自己的交流,是能量運轉的核心能量。
    跟其他存在的交流,是一種永恆的變化。
    不變的是世界一直在變換。
    存在們不停湧入,大家都是不變的,大家造成世界改變,世界同時改變大家。
    我們來繼續討論「我」吧。
    言靈的使用方式很多,一般來說,我說出口的語句,能量都非常低。
    我並不是用語言為主要溝通渠道的存在,我並不能言善道,偶爾說話還會被人形容太簡單直白。
    當說的話讓對方認為言微意薄,我本身就不會被看重,那是舒適的溫床,卻也有些危機。
    你會感到很安逸,但如果有人因此而消費我,我就被看到了。
    如果要我回應,交流就開始。
    你會發現你必須制止住自己,盡量不要說太多廢話。
    你說的甚麼話根本就不重要,你需要這樣認為。
    「為什麼?」
    撇除掉外在因素,當你認為你自己說出的話很重要,那就無形中附上了言靈,也就是咒語。
    咒語並沒有說一定要像真言那樣固定某種發音,那樣做只是讓別人可以使用我們的咒語,我們自己本身,不需要咒,只要附上信念,便是咒。
    而且,說出口就分散掉能量了。
    咒是由心聲去誦導。
    這樣你也懂了吧?我們懶得說話溝通,習慣用心言溝通。
    「啊?是因為懶?」
    嗯,說話是一種藝術,我們沒什麼藝術天分。
    「那不會溝通不良嗎?我可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你也許沒抓到他的重點,他的意思就是他懶得溝通。
    「……」
    嘻嘻。
    除非強烈的想要告訴我甚麼,否則我聽不到別人的聲音呀。
    多安靜、輕鬆又自在。
    「被看到為何是危機?」
    也許我用危機這個詞不是很恰當。
    我的意思是會引起危機意識,不一定是壞處。
    也可以用機會來說明。
    我被給予了機會,這樣說,也許更貼切。
    「機會。」
    嗯,表達自己、闡述自身存在的機會。
    可惜的是,我實在不擅長溝通。
    要把萬千思緒凝聚成寥寥語句,很容易讓我說的話變成沒有邏輯的跳脫。
    越描越黑,最後只能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其實就是我的敘述能力太弱了的原因。
    「這樣啊,為何提到這個呢?」
    接下來是「虛假」。
    ----------------------------------------------------------------
    我只轉告他們一句話。
    要什麼,就想辦法去取。
    於是,戰爭就開始了。
    讓我有點疑惑,這世上這麼多東西,何必一定要取別人手上的?
    不過,這也的確讓家長們更緊張孩子們,他們取得了他們所求。
    我撿來的碎片們,想要飛回作者身邊。
    真是遺憾,之所以會在我這裡,基本上就代表了已被遺棄。
    碎片們有原罪,大家都是殘次品。
    大家並沒有錯,畫錯了的作者們,對他們也沒有惡意,就是單純的,把他們修正掉而已。
    也難怪他們會想要從別人身上取得些什麼,他們本能的知道自己有所欠缺。
    該怎麼辦呢?
    他們終究是殘破的,想了想,「無」是最好用的補漏材料。
    便把這個叫做心靈的「無」塞給他們,填充在心臟的「有」,那個殘次的、終究無法成為永動機的部件。
    然而「無」的填充並不好處理,無有本來就衝突,硬塞「無」進去容易造成卡機。
    ——
    你要讓這些碎片動起來?
    我還以為你撿垃圾都是要當成能量柴薪。
    —我聽到了他們想要動起來的想法。
    他們回不去的,有「完美」在。
    —我知道,但這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既然他們有了思想,我總不能燒掉吧?多浪費。
    你想怎麼做?
    —他們大多是「有」,給我一些模組放他們進去,成為你的子民吧。
    你為何不自己這麼做?
    —⋯⋯仁慈的你,擁有強大的包容心。
    哦?要商業互吹嗎?你⋯⋯
    —唉,別虧我了,給你吧,他們會成為你的聖戰士,為你獻上榮耀與喜悅。
    你確定嗎?你的能量將會成為影子被踐踏,我該是至高無上的。
    —嗯嗯,交給你了,祝福你恆常久存。
    好,祝福你,如願。
    —他們過得好嗎?
    你在乎的話,可以來看看。
    —我就瞧個一眼。
    —⋯⋯我忘了,我的一眼⋯⋯
    就是永恆。
    —啊,怎麼辦?
    也許這是個轉機。
    —嗯?
    來辦實驗室吧,我發現有無的衝突和融合是個新鮮的變化。
    —我做不出來那種穩定又高級的東西。
    是嗎?我看你的文明之中也有高科技的類型,不過的確不相容,模組是我的,科技發展我找孩子來幫忙。
    —真的要做嗎?創造和規則的融合也許會衝突不斷。
    這不就是活力的來源嗎?我可以給他們選擇,看是要持續當樂園的模型,還是多點變化發展。
    —說到發展的話⋯⋯
    有誰能擔任嗎?
    —也許可以跟自然買點礦,我去問問看。
    好,這樣吧。
    —嗯?
    我將會作為「有」的神降臨,成為生物的終歸,你就作為「無」的神,給予他們打磨碎片的能量吧。
    —這是要我做白工?我的規則會避讓。
    你不會做白工,你可不是那樣的傢伙,反正我們的價值觀不同,你總是撿些沒存在想要的東西。
    —那些東西都屬於我嗎?被完全遺棄的。
    可以,只要他們連心靈都喪失了,就會是你的。
    —就會是我的。
    ----------------------------------------------------------------------
    「這樣你會得到什麼?本來碎片也是你撿的不是嗎?」
    空殼啊。
    我只是覺得有思想的意識被當成能量浪費很可惜,所以想要轉送出去。
    經過培養皿處理過後,失去意識的空殼會回到我這裡,成為我的能量補給。
    「為什麼你不直接讓他們成為你的子民?感覺也可以這麼做。」
    為什麼要?
    一直聽到孩子們的聲音,我會很煩。
    尤其是帶有其他存在殘留意識的碎片,他們嘰嘰喳喳的吵死了。
    「嗯⋯⋯」
    「難道上一個故事中,你不是孩子,是家長?」
    都是。
    「啊?」
    聽說過鳳凰這種生物嗎?
    「你果然是巫。」
    「你也是鳳凰嗎?」
    我們可以化成任何事物。
    我懶得分開意識,就一起行動,像是陰陽那樣。
    「為什麼要分開意識?那些家長們跟孩子們也是可以融合的嗎?」
    可以,本源相同就是同一個存在。
    大部分人參悟宇宙道理的時候會悟到意識與宇宙是一體的,就是因為感受到他們的家長與他們自身的連結。
    人生結束後回歸本靈,也是一樣的道理。
    萬物歸一,個體存在的宇宙就是其存在所體現的能量視界,最後會合併很正常。
    「世界上的人都是我的概念?」
    不完全是。
    這是盲點。
    「怎麼說?」
    因為存在的宇宙屬於存在,所以容易誤以為所有人的宇宙是同一個宇宙,最後回歸同一個靈,這說法有些問題。
    存在有差異,只是能夠變成所有差異,以至於讓宇宙裡的個體盡可能感受不到差異。
    「這麼做要幹嘛?」
    你可以想成是不同手機或平台開同一個遊戲,顯示、畫面和操作方式不盡相同,但體驗的內容是一樣的。
    角色可以一樣,進度可以一樣,但是玩家不同、登錄點不同。
    這沒有要幹嘛,只是體驗的一種方式。
    撿碎片像是收集別人不要的角色道具或素材,有一些機率撿到寶,可能只是一點點瑕疵就被丟掉的東西還不少。
    「這樣說來,到處撿碎片的你,到底有沒有什麼是你自己做的?」
    「我」啊。
    不朽的存在沒什麼變化和新意,要有創新就要和其他存在交流,所以對我們而言,走遍各處,最好玩的還是自己。
    各種不同類型的自己。
    然後在觀察繁多自我的同時,去體會其中那永恆不朽的「我」。
    這就像是在雞蛋裡挑骨頭一樣,很能消磨時光,在漫長的洪流中悠哉徜徉。
    「雞蛋裡挑骨頭挑得到嗎?」
    似有而無吧。
    你需要理解「有」、「無」、「虛」。
    還有我常說的「虛假」。
    「虛跟虛假的差別是什麼?」
    虛可以有、可以沒有,這是建立在無之上的有。
    虛假就是模擬、編造出來的「無」。
    如果使用虛幻,那就是幻象的「無」。
    告訴你的三靈五掌是「虛假」。
    之中的大地是「虛幻」。
    層層疊疊的「無」,而無中生有,只要你信了,就成了「有」。
    也就是咒力的表現。
    「也就都是『沒有』?」
    對,這個「沒有」可以影響「有」,有影響力的「沒有」,就是「虛」。
    舉個例子,人們在懷疑這個世界是虛擬的,但只要人們相信自己活著,他們就活在世界上,成為現實。
    規則就是一種「虛」,也是我們現在的屬性。
    「可以改變屬性?」
    可以,我們之中也有「有」的創造,七就是創造,跟我們的思維很不一樣。
    我們可以側面輕微的更改你的思維,就像是這幾天,歡喜透支了你的活力。
    「呃。」
    很開心吧?只要歡喜來到,就會傻呼呼的不知道在樂呵什麼。
    「原來,對了,虛假可以變成有?」
    嗯,當一定規模的能量都認同虛假,就變成了有。
    「有」和「虛」不用分先後,可以同時存在。
    「『無』呢?」
    有和虛磨合的地方,或是一些漏洞的彌補,就是「無」。
    「不是很懂呢。」
    這就是規則的計算。
    我不像自然那樣可以列出算式,要是我說明的不清楚,就矇聽吧。
    其實你也知道,我們根本不用算式。
    當你不思考,你反而能夠直接得到答案。
    思考是「有」的事情,規則是「無」,更多時候,是用本能在行動。
    「越講越玄。」
    這是我的「道」。
    我並不懂玄學,至始至終,我只觀望「你」。
    什麼樣的形容可以讓你得到訊息,我就會如何去解釋。
    編造、閒扯,都可以,傳遞的是核心思緒。
    千言萬語都是無意義的呢喃,只要有些微的感悟,那我們的連結就算有意義。
    我們為什麼要走在自己的道上呢?
    沉靜下來尋思,那是因為我們渺小。
    ──在無盡的「空」中,我們的道,對我們來說最鮮明、光亮。
    穿梭在虛無有之中,我們所求為何呢?
    ──不為何。
    只為「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