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可以說是”品質保證”的代名詞。且來說一說1980年代有個類真實的小故事。有人問店員關於BOSCH的洗衣機可以用幾年,店員回答20年。客人又問了MIELE的洗衣機可以用幾年,店員回答40年。個人經驗感受,此言還相當真實喔。
可是如果走入了時光隧道,你會發現德國的工業革命整整慢了英國差不多有100年,工業革命是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讓英國邁入了強權陣列。而當時德國的製造也是走過了低品質、抄襲仿製、山寨的不名譽階段;甚至,讓英國極度火大,遂於1887年修改了”商品標示法”,讓外國來的產品必須標上”Made in xxx”。當時大家都心知肚明,強制標示規定就是針對”Made In Germany”而來的;有人還戲稱為”日耳曼法”呢。原因是當時在英國到處可見品質低劣的商品與仿冒品,而這多數竟然都是德國產品。
然而,誰想的到”Made in Germany “這三個英國人當年帶有歧視侮辱味道的英文字,沒多久之後卻成為德國商品品質保證的標籤,產品品質在19世紀末甚至可以超越英國。那麼,德國憑著甚麼在短時間能夠迎頭趕上,造就了精準的品質呢?背後有故事。
注:徠卡(Leica)、蔡司(Carl Zeiss)未名列2020/2021德國百大品牌。蔡司卻在2014、2015德國最佳品牌(根據Interbrand)分別列在34、33;而且,蔡司於2019 Public Value Atlas排名第一。 而徠卡在2018、2019於最受喜愛的德國品牌排名25、16。
工業4.0,或稱生產力4.0,是一個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計劃,又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不過,高工業水準並不等於數位化生活,德國社會的數位化程度,與想像有一大段距離。歐盟有一項數位經濟社會指數(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dex)評比,德國排名在後端;這與歷史背景該是息息相關,畢竟有納粹以及東德共產之歷史教訓,人權基礎的個人隱私,也是不可侵犯的底線。或許,高度數位化才真正是獨裁者的最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