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評時-設計師該如何調整心態?(上)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副標:作品與自尊的關係

前言:

職涯中擔任「設計師」這個角色已經近十八年了,這條路上的痛苦與快樂絕對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且最近工作的關係也感受到了許多在職設計師或轉職設計師的困境,看著後輩的掙扎覺得心疼、也有些感觸體悟好像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想寫下這些年經歷以及學習到的一些方法跟大家分享。
把作品當成自己的孩子,但不要把作品當成自己的自尊
曾有主管跟我說過這樣的話,在心理學文章也看過類似的描述,近幾年的設計生涯非常受用。「怎麼可能做得到?批評我的作品就是在批評我的能力呀!!」是,確實,也許他在批評你的能力。但一個作品要完成除了 “執行作品” 的能力以外,還有搜集資料的能力、觀察人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協調人事的能力、釐清問題的能力...等等。
可能事前的訪談、搜集的情報不夠,所以設計出來的作品並不符合老闆與客戶的期待,但並不代表你的設計作品能力是有問題的。如果回想也許自己搜集情報過程有缺漏,那麼設計的時候無法那麼精準也就合理了,而通常這佔了大部分原因,如果你已經是個有經驗的設計師。
商業設計的價值是人們賦予的,作品的價值是你給自己的
不管是什麼樣的作品都是我們嘔心瀝血生下來的孩子,是非常珍貴的、也是值得被好好疼惜的孩子。但現實是,設計是主觀的、美醜也是主觀的,設計牽涉太多太廣的層面,商業設計要符合市場需求、使用者介面設計要符合使用者經驗與行為⋯,而不管是什麼設計在這之前,整體而言需要符合老闆與客戶的喜好與美感。有時候客戶或主管只消一句話,努力了好幾天的心血就好像變成一文不值的作品,必須得全部重來。最慘烈的是有時候根本連替自己孩子解釋為什麼樣長這樣的機會都沒有。
但當作品被否定時,並不代表你做了不好的作品,也許是當下不適合。

你是設計師還是藝術家?

設計不是自己開心就好,美沒有對錯,但設計有適不適合
既然明白自己在做的是「設計師」而非「藝術家」,那麼就必須要這麼告訴自己,才能夠在作品接受別人的批評時去轉念調適。要調適很不容易,因為創作者的自尊心高、把自己看得重、也把客戶的意見看得重,評價作品時就很像是在評價自己的人格一樣。
看重自己、看重自己的作品都是正常的,是人之常情,但每一次把客戶或老闆的批評當成是評價自己的人格或自尊就太傷了,既然美是主觀的,而設計有太多的因素影響,當下他們也許只是在表達對該作品的意見。
很多時候當被評價或提出質疑時,加上對方若用較否定的詞彙時,我們很容易就一秒被惹火,因為當下我們急著想辯解、想要講贏對方,希望提案被採用,而通常這時候他們再說什麼,我們再也聽不下去了。
然後我們就會變成:「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能力不足還難搞的設計師。」
因為一連串的事件最後得到的這個評價才是真正讓人沮喪跟委屈的。自己回家繼續生氣、內傷,覺得痛苦「為什麼我好好一個人,花時間做出我最寶貝的作品要被這樣批評?!他憑什麼?他懂美嗎?改成這樣超醜的,我真的不敢說那是自己做的!!!」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1. 反省自己
  2. 觀察對方
  3. 綜觀評估後重新開始

自我反省不等於否定自己

靜下心來以後去思考整件事情,先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沒有考慮周詳?是不是蒐集到錯誤情報?是不是沒有跟 PM 確認清楚規格?是不是沒有摸清楚老闆的喜好?是不是忘了問客戶的地雷在哪?是不是自己看的參考不夠多?是不是自己最近太累狀況不好?是不是自己確實該再進修充電了?
要先思考並承認自己的不足是一件不容易也很難得的事情,如果能夠勇敢承認自己做不好的地方,真的要為自己拍拍手,因為真正看得見自己可以改進並反省的人不多。

觀察對方、蒐集情報

接著可以去回想這個人是不是本身衝動直接、說話比較不經大腦?他是不是 EQ 差的人?他是不是語言能力表達沒那麼好?他是不是本身有很大的壓力要跟他的老闆或客戶交代?他是不是也背著很大的壓力在燒錢所以急了?他是不是也只是求好心切但不懂得怎麼溝通?
用心感受對方說話背後的意思也是很重要的,也許對方也有他的壓力,我們並不是一定要去體諒他們,但在釐清可能的理由後,就不必自己生悶氣了!因為各種可能的因素導致的結果,並不真的全是自己的問題。
如果這些批評與意見已經涉及人身攻擊要怎麼辦呢?當下肯定會很不舒服,很憤怒、很委屈,但事後更不用生氣,有時候跟對方相處可以略知他的人品或對方最近可能有些事由導致情緒失控,也許跟同事或主管確認這個人是否本身有些狀況,如果是對方本身的問題那就更不必浪費自己的力氣了呀!

綜觀評估、重新出發

經過前兩步之後,對於下一輪的設計要如何調整已經有個大方向,所以前兩步非常重要,當我們釐清後就更容易在下一次修改設計前去理性的再次對症下藥,再一次去搜集資料、重新需求訪談,做出「適合的」作品。
而重新開始不外乎幾種做法:
  1. 重新訪談:瞭解原來不喜歡、不適合的理由,多問幾次通常能問出或看見真正的原因
  2. 蒐集參考資料:得到訪談情報後再次針對需求重新蒐集資料,或許能夠蒐集不同方向或風格的資料給予更多意見及參考,並多次確認
  3. 請教前輩或工作夥伴:有時候自己的盲點跟能力無關,只是一時想不通,旁人有時可能看一下就能點出問題
如果不能靜下心來要怎麼能夠回復到最佳狀態做出好作品呢?整頓好自己的心情然後才有力氣重新出發!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身為數位領域的設計師同時擁有十多年自由接案的經歷,因為接案生活碰過各種各樣的奇人異事以及有趣的經驗,想透過文字記錄下這些點滴,分享給同樣想要透過接案來生活、或是在設計這條路上迷惘困惑的人一點方向,開啟對話、互相交流,並且讓更多人能夠一起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終於到了2024 年的最後一個月了,週六的時候,我們有說過今年的 11 月,並沒有符合以往 11 月台股的上漲的趨勢,而到了12月之後,假設沒有反應市場,這也或許又是另一個指標了。最近台股的走勢有一些低迷,會不會往下走呢? 沒有人說的準,但經歷每次的市場低迷,才是未來反轉的養分。 去年三月一無是處
Thumbnail
❏ 控制情緒:深呼吸先別衝動。 ❏ 表示理解:光道歉,緩解氣氛。 ❏ 同理與慈悲:考慮對方狀況和感受。 ❏ 客觀看待:視為對方習慣,非針對自己。 ❏ 理性溝通:專注問題本身而非人或是情緒。 ❏ 適時離開:情況無改善時,離開現場冷靜下來。
Thumbnail
回顧過去二篇夫妻互動艱難+主因【男女大不同】的文章,說明尚處在“抱怨”層次為主,感覺幸運+幸福。 挑戰是避免掉入更下一層的“批評”,甚至更更下一層的“攻擊”喔。 美國親密之旅的黃維仁博士教導,需要隨時學習+導入:3 Do+3 Don‘t的技術,以避免戰火高升+進入改善循環喔!
Thumbnail
在現在的環境中,相信很多從事設計師的朋友都有很多的擔憂以及對於未來的茫然。雖然我也不敢說自己對於未來很清楚,但這幾年來接觸的人變多,也對於設計產業和 AI 都有一些接觸,所以有了一些觀察與看法。 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一點我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行銷人與設計人溝通的重要性,並針對以商業目的為主的設計提出了一些設計風格呈現、視覺重點、露出設計的地點和閱讀者為誰等方面的建議。
Thumbnail
少子化已經成為趨勢,但到底為什麼人們會不想生小孩,除了覺得資源有限、更注重自我生活品質之外,2021年以網球名將大小威廉絲的父親為藍本改編的《王者理查》,或許也提供了一個關鍵因素。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中,每當我看到個案拿出「自我肯定、喜歡自己」這張牌時,我總是感到一股心疼。他們不斷地追求著更好的自己,用盡全力地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然而,卻常常忽略了給予自己應有的溫暖與寬容。 這樣不斷地用鞭打自己,或許能夠推動前進,但是否真的能夠讓自己走得更遠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設計的主客觀問題。透過討論設計師必然面對的主客觀問題,幫助讀者更妥善地處理設計衝突及評價,使設計更趨向完整。
Thumbnail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今來聊聊建築設計師的內在旅程;一位認識多年,從事建築設計的友人,昨天突然聊到他工作上的心路歷程,他語重心長的說:「之前熟識的朋友總會說我真是好命,做自己喜歡的事,又有錢拿,非常羨慕我,通常聽到這個,都只能給予尷尬又不失禮貌的苦笑~」 從事設計的朋友一定很能感同身受,往往都是在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終於到了2024 年的最後一個月了,週六的時候,我們有說過今年的 11 月,並沒有符合以往 11 月台股的上漲的趨勢,而到了12月之後,假設沒有反應市場,這也或許又是另一個指標了。最近台股的走勢有一些低迷,會不會往下走呢? 沒有人說的準,但經歷每次的市場低迷,才是未來反轉的養分。 去年三月一無是處
Thumbnail
❏ 控制情緒:深呼吸先別衝動。 ❏ 表示理解:光道歉,緩解氣氛。 ❏ 同理與慈悲:考慮對方狀況和感受。 ❏ 客觀看待:視為對方習慣,非針對自己。 ❏ 理性溝通:專注問題本身而非人或是情緒。 ❏ 適時離開:情況無改善時,離開現場冷靜下來。
Thumbnail
回顧過去二篇夫妻互動艱難+主因【男女大不同】的文章,說明尚處在“抱怨”層次為主,感覺幸運+幸福。 挑戰是避免掉入更下一層的“批評”,甚至更更下一層的“攻擊”喔。 美國親密之旅的黃維仁博士教導,需要隨時學習+導入:3 Do+3 Don‘t的技術,以避免戰火高升+進入改善循環喔!
Thumbnail
在現在的環境中,相信很多從事設計師的朋友都有很多的擔憂以及對於未來的茫然。雖然我也不敢說自己對於未來很清楚,但這幾年來接觸的人變多,也對於設計產業和 AI 都有一些接觸,所以有了一些觀察與看法。 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一點我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行銷人與設計人溝通的重要性,並針對以商業目的為主的設計提出了一些設計風格呈現、視覺重點、露出設計的地點和閱讀者為誰等方面的建議。
Thumbnail
少子化已經成為趨勢,但到底為什麼人們會不想生小孩,除了覺得資源有限、更注重自我生活品質之外,2021年以網球名將大小威廉絲的父親為藍本改編的《王者理查》,或許也提供了一個關鍵因素。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中,每當我看到個案拿出「自我肯定、喜歡自己」這張牌時,我總是感到一股心疼。他們不斷地追求著更好的自己,用盡全力地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然而,卻常常忽略了給予自己應有的溫暖與寬容。 這樣不斷地用鞭打自己,或許能夠推動前進,但是否真的能夠讓自己走得更遠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設計的主客觀問題。透過討論設計師必然面對的主客觀問題,幫助讀者更妥善地處理設計衝突及評價,使設計更趨向完整。
Thumbnail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今來聊聊建築設計師的內在旅程;一位認識多年,從事建築設計的友人,昨天突然聊到他工作上的心路歷程,他語重心長的說:「之前熟識的朋友總會說我真是好命,做自己喜歡的事,又有錢拿,非常羨慕我,通常聽到這個,都只能給予尷尬又不失禮貌的苦笑~」 從事設計的朋友一定很能感同身受,往往都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