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疫情期間,總算找到機會能把堆在家好幾年的書好好清過一遍啦!
《如果你也聽說》是作家晨羽於 2019 年出版的小說。身為晨羽的忠實讀者,過去我就已經讀過不少她的作品,也曾替寫了書評,不過這本《如果你也聽說》應該是少數我在閱讀完畢後就決定即刻將想法寫下來的一部。
薛有捷和蔣深深的故事,值得每個人去「聽說」。
⚠ 以下有大量劇透請注意 ⚠
▌當我聽說了他
在讀完故事的瞬間,我覺得自己彷彿回到了幾年前剛讀完《姊姊》的那個下午,心裡有著憤恨、無奈、悲傷,卻又摻雜著一些欣慰和心疼。
雖說這兩個故事主題不同,調性也不同,但身為主角的秦海昀、薛有捷、蔣深深三人所面臨的波折與結局,卻都帶有類似的現實色彩。他們難以明言的痛苦、望不到邊際的黑夜,以及最後盼來的解脫,都會讓人在不平之餘,又似乎對這個發展莫可奈何。
其實這麼多年來我仍會如此喜歡晨羽的作品,除了文筆因素外,最讓我欽佩的是她即使離開熟稔的言情領域,依舊能將各種主題描寫地既深刻又完整。
比如《來自何方》的主題是「時空穿梭」,她先是透過同個身份、不同時空的幾段故事牽引出平行時空的概念,再由貫穿作品的影子主角余茉莉將這些看似分散的故事連結起來;
敘寫「雙重人格」的《十二夢》,則先藉由主人格孫祖霖的視角去認識「阿祖」這個第二人格,最後才回頭以阿祖的視角重新審視孫祖霖那段被借用的人生;
最顛覆風格的《長夜》則直接將背景設定在鮮為人知的社會邊陲角落,先後使用四個角色去描寫社會最灰暗的地方,究竟會發生多少我們無法想像的事。
而這次的《如果你也聽說》,則描述了兩段受虐兒的故事。
一個說話說不清楚,沒有社交能力的男孩;
一個品學兼優,貌美得體的女孩。
兩個南轅北轍的孩子,卻同樣活在家庭暴力的惡夢中無法逃脫。
對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的他們而言,家暴就像是一把抵住喉間的利刃,輕舉妄動便會濺血受傷,拚命反抗只會換來更沉痛的代價。這些日復一日加在身上的痛苦無法明言、沒有人懂,更盼不到結束的那天。
然而,兩人偶然的一次相遇,卻讓彼此的生命有了改變。
▌夜裡的仙女棒──薛有捷、蔣深深
晨羽的作品裡常會透過小物件去象徵一個人、一段回憶或是一份羈絆,而最能代表薛有捷和蔣深深兩位主角羈絆的小物件,想必就是在黑夜裡燃燒著小小光芒,暗喻著「我很平安」的仙女棒了。
如果說那些日復一日的惡意是一場漫漫長夜,仙女棒短暫的光芒就是黎明來臨前,他們鼓勵彼此繼續堅持下去的信號。只要這道光芒亮著,就證明彼此都還安好無恙,也就更能相信未來真有那麼一天,兩人可以一起逃出這場噩夢、迎接黎明。
我自己很喜歡作者只用單純的「同舟共濟」去描述有捷與深深的羈絆,他們甚至不是朋友,互不熟悉,可就因為在同個噩夢裡活著,他們仍能找到對方、理解對方;即使只寥寥見了幾次面、說了幾句話,卻比世上任何人更懂得彼此的掙扎。
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薛有捷也代表著照亮整部作品的仙女棒。
不只蔣深深,述說這段故事的所有人──陳鳴宏、邱岳彤、車奐予──其實也都在經歷不同的黑夜。但在追查真相的過程中,陳鳴宏擺脫了原生家庭塑造的扭曲,邱岳彤找回了最真實的友誼,車奐予解開了對母親的心結。
而在那張寫了名字的便條紙和大樓殘留的仙女棒指引下,蔣深深逃離了折磨她多年的惡夢,做回了原本的蔣春世。
即便有捷離開了,可他當初因著「想變更強」產生的光輝卻在燃盡的三年後,帶領記錄這故事的所有人迎向了黎明。我想對他們來說,這個男孩綻放的光芒即使短暫,卻會留存在心中一輩子吧!
▌黎明的希望──「阿魏」
如果說有捷與深深是陪伴對方淋雨的人,那「阿魏」就是撐著傘去接他們回家的人了。
無論是田家魏或是車奐予,故事中的兩位「阿魏」都給我一種「英雄」的印象,比起角色,更像一個象徵──引領大家打破悲劇、充滿光輝的象徵。有如通往黎明的第一道曙光,溫柔卻有力地照亮這段壓抑的故事。
田家魏揚起了薛有捷對未來的盼望,讓他明白就算自己不受待見,還是有人願意接納自己;就算受到許多折磨,仍有人能拯救自己。
車奐予則提點了薛有捷「只要你想,你也能成為憧憬的那個模樣」,使他鼓起勇氣去拯救蔣深深。同時他也給了蔣深深勇氣與幫助,帶她逃離那個痛苦不堪的家。
他們都是帶給兩位主角指引、協助與盼望的角色,也是讓真相得以撥雲見日的關鍵人物。或許正因如此,車奐予也是五個主角裡真實感最薄弱的一個,雖然他也有自己的故事,不過刻劃地不算完整,直到結局仍只給人「英雄」的印象。
▌聽說與真實──陳鳴宏、邱岳彤
最後要提的,則是最能呼應書名的兩個角色──鳴宏和岳彤。
不曉得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在剛看到「如果你也聽說」這個書名時,會隱隱感覺「聽說」是一個危險的詞語。因為當你「聽說」了一件事,很少會去歸根究柢這件事是對是錯,常會對眼前所見深信不疑。
可如果今天面前的一切都是被人設計過的假象,這樣的「聽說」還值得相信嗎?
當然詞語本身並沒有褒貶,只是當它套用在人性上,就有了不同的解讀,而鳴宏與岳彤正是最能彰顯這點的角色。
他們曾因為「聽說」誤會了自己的朋友,對他們憤怒、失望;卻也因為更多的「聽說」挖掘到了真相,開始懊悔、自責。就如同薛有捷死前握著的、寫著蔣深深名字的那張便條紙,這些聽說雖然害了他們,卻也救了他們。
說實話,我並不認為鳴宏與岳彤對朋友的誤會有哪裡不對,畢竟眼見為憑的確是人的慣性,如果換作是我經歷了這些波折,我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對朋友繼續投以信任,更遑論會為了探查真相四處奔波。
只是他們最後的懊悔仍然值得我們警醒,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故事裡的鳴宏與岳彤,一句「聽說」究竟是害了人還是救了人,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該如何抉擇,的確值得思量。
▌總結
《如果你也聽說》是從我開始寫書評以來,第一部在打稿的時候完全沒有重新翻閱的作品。我感覺自己就像故事裡的岳彤跟鳴宏,一當「聽說」了這個故事的真相,回憶起過去對兩位主角的質疑,只顯得格外諷刺。
說的人忘記了,聽的人卻從此記在心裡。
這是作者在後記中對家庭暴力下的一段註解,也是我認為最值得所有人銘記於心的一句話。
言語傷害往往最難讓人察覺嚴重性,特別是對心思發展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過多攻擊、貶低的話語都可能影響他們未來的性格及人生,甚至將這份扭曲帶至下個世代。
或許有人認為小說都是虛構荒唐的,無須太過認真,但事實上,這份荒唐很有可能現正發生在你我身邊。
像我就曾經聽過三位朋友談起自己遭遇的家暴事件,不管是源於重男輕女的陋俗、精神失常的家人,或是突發災厄的衝擊,那些遭受暴力的孩子背後故事一個比一個荒謬,傷痕也一個比一個怵目驚心,絲毫不亞於這段故事帶給我的衝擊。
因此,若你有機會聽說他們的故事,希望我們都能像「阿魏」一樣,努力杜絕此種悲劇繼續發生。即使無法給予即時救援,也至少警醒自己為人父母時不要成為這樣的人。多一個人警覺,或許未來就少一個家庭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