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1|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從0到1,中國經濟崛起與省思

從冬天出發

經濟下行、實體低迷、薪資不長…最可怕的是經驗失靈! 身邊最常聽到的是: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很多企業主絞盡腦汁,恨不得用盡所有辦法,希望獲得消費市場與線上用戶的青睞,但日子仍是越來越難熬;這是一個漫長的冬季,也是一場耐力賽,慶幸的是,我們都趕上了新世代的接棒。我們還要選擇抱團取暖、一起冬眠?我相信有一些新創公司,是從寒冬做起來的,而這也是迅速崛起的好時機。
近幾年的不景氣,驅使了大眾創業的風潮,年輕人對於創造財富的熱情遠遠超越了本身能夠承受的能力,不排除還是有少數的偽創業者進入市場來消耗資本能量。消費市場的容量有限,產品的供給卻是太多,假如所有的創業者都融到了錢來進入市場,在進入市場整合期的淘汰賽,95%的資本都會打水漂?

中國的這十三年

可以從三個面向來看這十三年:經濟、航太、城鄉發展
  • 經濟:在07年底前的全球經濟危機,中國是唯一能夠全身而退的經濟大國;我的印象是:中國政府推出了三駕馬車的經濟振興計畫來免於經濟危機的災難,我為何印象那麼深刻呢?我當時人在大陸工作,還是難逃這次的影響... 再拉回話題,何謂三駕馬車?就是投資(擴大公共消費型的基礎建設與產業升級的轉型)、消費(包括了休閒、文化、旅遊、健康、教育等等,過去中國一直是最大宗的出境旅遊國,所以境外消費高達數千億美元,透過一些結構性的調整,中國人也開始擴大境內旅遊的頻次,政府鼓勵新型態消費的投入,進而擴大內需)、出口(以前中國都是靠進口來滿足內地龐大的需求,隨著中國政府大力度的開放與優惠政策,產業升級帶來的產能過剩,擴大出口帶來各層面的提升,例如就業與薪資額度的增加,勞工有錢了,進一步拉動內需), 來拉抬GDP的整體增長。
  • 航太科技:這個就不多說了,中國已經發射火箭讓宇航員到外太空了。
  • 城鄉發展:在兩岸剛開放的20年,大陸的各個景區甚至鄉鎮農村的基礎建設都不是那麼的完善,很多遊客最受不了的就是廁所衛生。我這邊有個數據,2015年,全中國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接待人次已經超過22億人次,營收也超過4400億元人民幣。近年來,我親身體驗的幾個景區,的確感受到各種進步,文創改造農村,將旅遊的氛圍做得很到位,也就是用文創的各種元素與標配來打造民宿與旅遊內容,這方面大陸對台灣也是多方面的取經。中國地大物博,各地方言區域都有其獨特文化,如果這幾千上萬個地點都能被文創點綴而提升旅遊體驗,中國必然成為一個深度旅遊的選擇。

中國傳統經濟的轉型

中國已經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華麗轉身,也有不少中國企業擠進全球知名品牌舞台,例如小米、華為,而智能硬件被視為互聯網下一個入口中國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出現了許多創業平台,而傳產大廠也意識到互聯網化的進程已迫在眉極,不少大廠領頭打造創新創業平台,以智能硬件供應鏈為服務核心,幫助創業者將創意變成產品銷售。在互聯網的共享經濟下,利用共享經濟的邏輯來幫助創業者實踐夢想(創業者可以不必擔心生產與供應鏈的各種難題),這就是製造共享。那時,有一家大型企業就真的搭建好這個協作的大舞台,它擁有8,000多家的供應商可以無縫對接創業者小樣與量產的需求,在前端給予創新團隊各種解決方案的服務,這樣能避免創新團隊走偏路線,如果創新團隊是做智能硬件的產品,這裡的附加服務就包括了專利申請、外觀設計、結構設計、開模、原物料採購(有一個線上超市來滿足各種零部件採購的需求),並提供創業的融資需求,到後期產品上市前,也能提供媒體宣傳的服務。
互聯網+ 馬化騰的解釋:透過互聯網平台進行各行業的跨界合作,並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最終共構一個新的生態。 馬雲的解釋:透過互聯網的技術,包含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雲計算等等,在經濟與社會進行無國界的擴散。 李彥宏的解釋:互聯網與傳統業務的結合,也就是線上與線下的結合。 雷軍的解釋:利用互聯網的技術與思維來促進實體經濟的轉型、增值、提效。 以上不同版本的解釋,我們仍能在其中發現共通性,那就是互聯網在經濟發展上的基礎作用。 《你的產品有+的能力嗎?不應該是個孤島,產品運用物聯網科技,它可以連接設備、人、信息、服務等等,此時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服務、人與生活場景的互動就可以隨時隨地的發生。》
這裡再說一個大家耳熟能響的中國品牌:小米 2011年,米1的發布就成功的攪亂市場,硬是把所有手機廠家的價格壓低,也將所有國產手機拉到同一個水平線(將手機帶入了千家萬戶,尤其是中國的2345級縣城鄉鎮,小米科技讓平民老百姓都能輕鬆享受科技的便利性)。 小米當時只是一家新創公司,沒有大公司重包袱,小米的策略就是口碑的宣傳小米粉絲群的崛起,透過參與感的氛圍再出一隻米2,逐步擺脫低價而走向高性價比的實用性產品,此後就成功攻佔了品牌的高頭,獲得市場的認知度。 總體來看,小米成功不算複雜,小米手機攪亂市場機制而重新定義內地市場的營銷機制(口碑營銷與參與感),這是一種另類的創新,再加上緊抓市場的節奏來迎接爆發式的增長,並推向小米王國的品牌奇蹟。這不是複雜的策略,但執行起來卻能步步到位,非常不容易。
小米和蘋果執行長的產品策略仍有很大出路 史蒂夫.賈伯斯砍掉很多產品線而專注於屏幕產品,但雷軍在享受成功果實之後就大舉擴增(多元化)產品線,感覺小米要開百貨公司甚麼都賣,小米想讓每個粉絲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樂趣。小米的產品在某些方面不像外資品牌的產品能有90分用戶滿意度,而只有6070分,它的意義是讓消費者在極低的購入門檻來體驗還不錯的產品。 【如果預算有限或是不知道選哪個品牌,這時, 買台小米也不錯!

風口這檔事

大家都愛追趕風口 不管是資本家或是創業者都是又愛又恨…不可否認的是,所有創業者都希望風口只有一隻豬在飛,那就是自己,這樣就可以達到人生的巔峰而!資本家也希望自己壓對寶,這樣就可以在上市後拿到千倍的回報!
O2O曾經的大風口 前十年,中國非常盛行O2O,各行各業都要和O2O沾上一點關係,尤其是外賣行業,其中有一個“餓了麼”就是黑馬出線,最後也有一個好歸宿(創下外賣平台的融資紀錄,估值超過45億美金,阿里巴巴投資12.5億美金成為第一大股東,單日500萬訂單的交易數量,成為淘寶與滴滴出行之外的第三大交易平台),當時,其他外賣平台都滅了差不多。其它的上門服務,理髮、美甲、洗車項目也都玩死了。 為何大多炙手可熱的項目都突然消失於市場,是資金鏈斷裂?很少人會去反省為何資金鏈會斷裂?為何資本市場不再青睞自己?非官方統計,大陸新創公司的失敗率高達95%,約20家有1家能夠存活下來,創業不努力不行,努力也不見得能夠好好活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本質上是偽需求,資本的大量挹注反而會加速破裂的速度。
打個比喻:就商業本質來看,O2O外賣應該是要比你去實體店買餐還要貴才是,貴出來的部分是快遞員的勞務費,就在資本干預的情況下,O2O就被膨脹起來,一個便當70+10元的快遞費,在資本補貼之下直接降到50元,這種商業模式能討好網民訂餐,但這是不健康的,長久下去,錢一旦燒完了還是死路一條;真正的健康反而是你應該付80元買便當,價格一旦下去了,就很難再回來,因為很多平台會比你降得更低,就創業者的立場,會對資本方說:這是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是溫水煮青蛙的效應,對平台產生依賴後,就算不補貼還是會繼續使用平台,資本家相信了這個說法,最後也敗在這種貪婪的心理層面,因為補貼停了或是有更低價的消費平台出現,平台的訂單就像瀑布直落下,平台錯信用戶是溫水中的青蛙,因為消費者是精明的,誰給實惠就去哪消費。 結論:創業家可以忽悠資本市場卻忽悠不了用戶。
之前的寒冬就是這些膨脹引起的,一下子許多資金進入了偽需求的市場,一旦用戶離開了市場,這些膨脹就爆破了,資本市場就開始緊縮資金不再貿然投入,這或許是寒冬的由來。
大家還想聽更多的內容嗎?下一篇,讓我來聊聊創業這點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