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須是主角,內向者當個優秀的推手已足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即使是內向的孤僻鬼當然也是有少許朋友的,只是對於交新朋友很慢熟,習慣被動的等別人接近自己,這樣的壞習慣導致「老」朋友居多、新朋友很少,小時候一起長大的朋友,經過不同階段大家各忙各的,自然少了很多群聚的機會。偶爾有很值得感謝還記得的朋友邀約我,也常因為口拙而怕自己將場子鬧僵。
一直以來,喜怒形於色,讓原本歡樂的聚會搞砸的經驗也不是沒有,漸漸的,因為內向自省的習慣,導致每次聚完會回家都要反芻好久,甚至獨自懊惱剛剛為什麼要說這、笑那。我必須要學會的是,如何與眾人相處得更自在,對自己多點相信,交談時不要再看別人臉色而胡思亂想。
時常在想,如果我有一件隱形斗篷該有多好,我一定會穿著它穿梭在各種場合中,偷偷觀察與聆聽其他人說話。的確,我是喜歡與人交談的,不是寒暄,是深談,一種因互相信任真誠的互吐心事與煩惱、再彼此互相安慰取暖的那種深談。
獨處,不見得真的是一個人待在某個地方,即使在人很多的場合,也有獨處感受。在期待隱形的想法裡,不健康的希望別人不要注意到自己,待真的被忽視與遺忘時,又暗自受傷的怨嘆自己的廢與無能。或許這也是一種「冒牌者症候群」吧!總是覺得不如人、總是愛與他人比較後顧影自憐,必須說,是「出版」這份工作救贖了我,它讓我在一本本書籍產出的同時感受活著、感受靈魂的流動。
我在每一本書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一次次、一字字,或修改或挪移的文字組成,一步步討論一點點的塑造成它想像中應該有的樣子。藉由每一次的完成漸漸建立起自信,只要想到這本書如果不是我經手,或許會成為另一本書、甚至根本不存在,想到這,嘴角就不自覺地揚起、頭也不自覺得微仰15度了。
以前在時尚雜誌做採訪編輯時,去參加美妝品牌新品上市記者會,每次看到一群人就想退後幾步甚至躲在角落,有人和我攀談即自動躲開,我很清楚那樣的地方不適合也不屬於我,直到來到出版業,大多時候工作只就事論事、即便談作者也只需傾聽和提出意見,用文字統整對方的想法、釐清可寫的故事脈絡,在來來往往的書信或訊息往返中,彼此朝著同一件事努力。因為我知道,對我來說,出書這件事就算只是薪水來源,但卻是作者多年的心血是長期以來的人生總結,這樣的使命怎能不重視。
內向者不是不擅長交際,而是不知道該如何漫無目的的雜談,感謝在我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即便如此的不突出、不特別、沒有自信,我仍然擁有你們的愛(?)。我知道我不寂寞。曾經,以為自己時常在眾人的聚會中抽離是特殊體質,後來才發現,原來這就是內向者的特質。擁抱自己、了解自己,讓自以為特別孤寂的靈魂解放,放下「沒有人了解我」、「我最特別」的執念後,更快樂了。每當作者拿到自己的書閃閃發亮推廣的時候,當讀者閱讀後收穫滿滿分享的時候,我感受到存在,不用再穿著隱形斗篷,而是用真實的面貌大聲承認,「我又完成了一件對他人來說重要的事」,內向者,從來毋須是主角,當個優秀的推手已足夠。
avatar-img
5會員
29內容數
放下過謙,去除羞赧,讓「我好棒」成為理所當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幸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聽過一句話:「和喜歡的人在一起過節,不一定要是情人和親人,一樣會感到幸福。」 我想說:「一個人過節,不一定要一群人或有特定的慶祝儀式,一樣會感到幸福。」
對於一位當了三十幾年媽寶的人來說,母親的離開是此生最大的打擊。 從小,無論遇到什麼事,母親都是我最後一道防線、最後一層溫暖,舉凡買東西買到卡爆炸、被男友劈腿狠甩、在公司當受氣包委屈落淚、生病住院開刀⋯⋯她都用那看似無為而治的教育法支撐著我,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她都在。
跑步這件事,對運動白癡我來說,一直以來都是惡夢。 直到在2013年年底~2014年初之際,認識了街頭路跑創辦人胡杰,讓我從原本極度懼怕跑步到從此愛上。後來我才知道,我害怕的不是跑步本身帶給我的不舒服感,而是「競爭」這件事帶給我的窒息感。
有次在某個討論「一個人很好」的話題下方,看到KOL聞氫哥留言說:「因為找不到人陪,只好強顏歡笑的說『一個人很好』。」我想,這就是很多人對於「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旅行」的感覺吧! 但「看海」這件事就不一樣了,好像無論你是外向者還是內向者,只要遇到心情不佳,很自然的第一個念頭就會想到「去海邊」,「海」
說起遊樂園,印象中似乎應該是父母和孩子一家大小、閨蜜或同儕三五好友成群、情侶間約會甜蜜浪漫、學校畢業旅行製造回憶⋯⋯,一群人分享喜悅共度歡樂時光的地方。的確,正因為走入遊樂園像是進入另一個與外界不同的世界,是一個由他人刻意打造的夢幻國度,一向不喜歡刺激、不喜歡地大人多的我,除了害怕未知帶來的冒險恐懼
說到一個人去做手術的經驗,我至今有兩次經驗,依據量表,是屬於能忍受孤獨的最高等級。由於本人非常耐痛,平日即以各式疼痛為伍,對於身體的各種警訊絲毫不在意,往往都是痛到不行了才去看醫師,當然也包括那兩次突如其來的開刀。 第一次開刀,當時年紀還算輕,的確有感受到一絲孤獨,但一向不喜歡麻煩別人,總覺得每個人
曾聽過一句話:「和喜歡的人在一起過節,不一定要是情人和親人,一樣會感到幸福。」 我想說:「一個人過節,不一定要一群人或有特定的慶祝儀式,一樣會感到幸福。」
對於一位當了三十幾年媽寶的人來說,母親的離開是此生最大的打擊。 從小,無論遇到什麼事,母親都是我最後一道防線、最後一層溫暖,舉凡買東西買到卡爆炸、被男友劈腿狠甩、在公司當受氣包委屈落淚、生病住院開刀⋯⋯她都用那看似無為而治的教育法支撐著我,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她都在。
跑步這件事,對運動白癡我來說,一直以來都是惡夢。 直到在2013年年底~2014年初之際,認識了街頭路跑創辦人胡杰,讓我從原本極度懼怕跑步到從此愛上。後來我才知道,我害怕的不是跑步本身帶給我的不舒服感,而是「競爭」這件事帶給我的窒息感。
有次在某個討論「一個人很好」的話題下方,看到KOL聞氫哥留言說:「因為找不到人陪,只好強顏歡笑的說『一個人很好』。」我想,這就是很多人對於「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旅行」的感覺吧! 但「看海」這件事就不一樣了,好像無論你是外向者還是內向者,只要遇到心情不佳,很自然的第一個念頭就會想到「去海邊」,「海」
說起遊樂園,印象中似乎應該是父母和孩子一家大小、閨蜜或同儕三五好友成群、情侶間約會甜蜜浪漫、學校畢業旅行製造回憶⋯⋯,一群人分享喜悅共度歡樂時光的地方。的確,正因為走入遊樂園像是進入另一個與外界不同的世界,是一個由他人刻意打造的夢幻國度,一向不喜歡刺激、不喜歡地大人多的我,除了害怕未知帶來的冒險恐懼
說到一個人去做手術的經驗,我至今有兩次經驗,依據量表,是屬於能忍受孤獨的最高等級。由於本人非常耐痛,平日即以各式疼痛為伍,對於身體的各種警訊絲毫不在意,往往都是痛到不行了才去看醫師,當然也包括那兩次突如其來的開刀。 第一次開刀,當時年紀還算輕,的確有感受到一絲孤獨,但一向不喜歡麻煩別人,總覺得每個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放下偽裝,聆聽內心聲音!誠摯推薦這本療癒好書,帶你擺脫他人期待,找回真正的自己。溫暖插畫搭配感人文字,引領你追尋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只做想做的事,成為溫暖而不燙傷自己的好人。
Thumbnail
文詞輕舒,情感懇切,沒有詰屈聱牙、深奧難懂的心理學理論,也沒有急急忙忙地想端起一大鍋雞湯強迫灌下。P's用淡然溫柔的語句,帶著一路走來慢慢體悟的通透,提醒早已經歷十數年勉強自己融入社會而心灰疲倦,困惑於自我定位的男女不再忽視自己內心的聲音,無需再強壓他人目光標準於自身,也不必勉強自己迎合外界的期待。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這個現代社會,無論是你的家人還是社會上你遇到的每個人事物,都會告訴你要努力,他們都非常迫切的想要逃離當下,覺得不夠有錢、不夠自由...等等,曾經的我也是這樣的,我否定了我自己,不相信我自己能夠靠我自己熱愛的事物養活自己,所以我放棄了寫作、放棄了經營Youtube,因為我覺得收入會不穩定,但實際上8年
Thumbnail
來賓先掌聲鼓勵鼓勵。 沒錯,又到了「加油,你可以的,請繼續努力」的環節了。 每天都要鼓勵自己去那座雜物森林裡,歸整、放棄,去蕪存菁。 只做一點點也沒關係,一定會進步的。 今天整理了十幾年來的紅包袋。 總不可能世界上只有一個我,會把收到的紅包,錢錢全部抽起來,然後收到可愛小鐵盒裡面吧? 近藤麻理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放下偽裝,聆聽內心聲音!誠摯推薦這本療癒好書,帶你擺脫他人期待,找回真正的自己。溫暖插畫搭配感人文字,引領你追尋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只做想做的事,成為溫暖而不燙傷自己的好人。
Thumbnail
文詞輕舒,情感懇切,沒有詰屈聱牙、深奧難懂的心理學理論,也沒有急急忙忙地想端起一大鍋雞湯強迫灌下。P's用淡然溫柔的語句,帶著一路走來慢慢體悟的通透,提醒早已經歷十數年勉強自己融入社會而心灰疲倦,困惑於自我定位的男女不再忽視自己內心的聲音,無需再強壓他人目光標準於自身,也不必勉強自己迎合外界的期待。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這個現代社會,無論是你的家人還是社會上你遇到的每個人事物,都會告訴你要努力,他們都非常迫切的想要逃離當下,覺得不夠有錢、不夠自由...等等,曾經的我也是這樣的,我否定了我自己,不相信我自己能夠靠我自己熱愛的事物養活自己,所以我放棄了寫作、放棄了經營Youtube,因為我覺得收入會不穩定,但實際上8年
Thumbnail
來賓先掌聲鼓勵鼓勵。 沒錯,又到了「加油,你可以的,請繼續努力」的環節了。 每天都要鼓勵自己去那座雜物森林裡,歸整、放棄,去蕪存菁。 只做一點點也沒關係,一定會進步的。 今天整理了十幾年來的紅包袋。 總不可能世界上只有一個我,會把收到的紅包,錢錢全部抽起來,然後收到可愛小鐵盒裡面吧? 近藤麻理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