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繭自得我甘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內向的個性限制了自己,走向邊緣人的命運

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

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內向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自由,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

raw-image

是我太內向?
還是我太自卑?
躲起來成了我的習慣?
喜歡獨處成了我的優雅藉口
好一個優雅阿!
也想 也曾...嘗試走進人群
到後來還是作繭自得我甘願

內向的人並不真正關心別人對他或她的看法,他們對自己的存在感到舒服。他們獨來獨往,並不真正渴望別人的接受。另一方面,一個有自卑感的人需要別人的認可才能感覺良好。他們感覺自己真的一無是處,陷入自憐之中,常常感到痛苦。

在年少時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是後者。我本來就是一個內向的人(現在仍然是),但更糟糕的是,我有時很討厭這樣的自己。我渴望被別人接受,盡一切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酷。我抽煙、穿著性感、扭腰擺臀只是為了在男人面前顯得很酷。對我來說,“壞男孩”是很酷的人,我渴望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但基本上我是在努力成為我不是的人。我還是沒有被接受,看著其他女生可以這麼收放自如,為什麼我不可以??。試圖用我不是的東西來給人們留下深刻印像是沒有意義的。


內向的人和自卑的人有什麼區別?它們相同嗎?

內向的人不會因為對人不感興趣而表現出來,自卑的人不會因為沒有勇氣面對人而表現出來。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當他們選擇獨處、遠離人群時,從來都不是“勇氣”的問題。他們確實有勇氣面對人民,他們只是沒有興趣把時間花在他們不喜歡的地方。

內向者和有自卑感的人之間的另一個巨大區別是,內向者總是對他所知道的事情和他所擁有的技能充滿信心,即使他還沒有取得很多成就。

與此相反的是有自卑感的人,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認為自己永遠做不成大事,幾乎每個人都比他們強。

內向的人不會感到自卑。像“自卑感”這樣的問題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無論他的類型是內向、外向、中間性格還是其他。一個人出現自卑感問題的原因是他/她一生中經歷過許多不利事件,這些事件可能會從根本上破壞了他們的自信和生產力。

如果你試圖糾正一個有自卑感的人,他可能會猛烈抨擊或感到不安,也許會採取防禦性行為。對他們來說,會有更多的憤怒。隨著時間的推移或了解你之後,一個內向的人可能會變得更加開放。

另外,一個害羞的人或任何人都可以承認自己的錯誤或過失,我認為自卑的人不會這麼容易承認錯誤。如果您想認識害羞或內向的人或與他們交談,請嘗試談論他們感興趣的任何事情。只要與合適的人在一起時,他們可以毫無問題地敞開心扉或交談。

自卑感:很多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很多是我們強加給自己的。許多是想像的,很少是真實的。所以,讓我們忽略那些想像中的事情,讓我們去努力在我們落後的事上加把勁。


內向不是病,它只是一種特質。
內向不是什麼需要被治療的東西。
No need to think of introversion as something
that needs to be cured.
一年又一年飄落的時間
一天又一天吹過的畫面
一步又一步停留在原點
解不開拼湊的那些情結
曾經觸摸過的卻已成了繭
一切被戳破後還沒來得及說再見
未眠的光線 累積的奢戀



萬能寫作法

( 善用萬能寫作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任何想要表達的觀點,用你想要引用的案例來說明,最後再透過總結來加深讀者的記憶。你可以把這樣一個段落當成是一個「模組」,一篇文章就是好幾個模組的組合。掌握這個寫法,你可以應用在無限種不同的場景裡面。)

raw-image



內向者也未必是害羞的人

害羞的定義是害怕羞辱,害怕社會一般人對自己不認同。然而內向只是喜歡「刺激程度不要太強」的環境而已。害羞必定很痛苦,內向則不會。

raw-image

寫給內向者的《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內向者聽得多講得少,較容易從寫作、而不是從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不喜歡衝突

他們討厭閒談瞎扯,但是喜歡有意義的討論。好的文章不但會自己走路,還會幫你說話。

讓自已沉浸在比自己的知識和視野更高的環境,才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文章。高品質的文章就是一個「資訊含量充沛」而且容易「重複閱讀和賞味」的資訊載體,而且你很容易可以「照著寫寫看」。學習寫作同時也會帶來自我精進,讓自己沉浸在好文章的環境之下,是一個跟高手的思維不斷靠近的過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熵妮的沙龍☆
97會員
784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熵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你的靈魂作為人類 【序幕:被觀察的自我】 你正在咖啡館角落敲打筆電,指尖懸在觸控板上的瞬間,忽然意識到—— 隔壁桌的陌生人正盯著你挖鼻孔的手指。身體彷彿突然變成展覽品,而「你」退到了某個更深的維度。 科學唯物論說「他人能看見你」,但此刻你明白: 真正被看見的只是意識投射的軀殼,就像電影院銀幕上
Thumbnail
2025/04/19
你的靈魂作為人類 【序幕:被觀察的自我】 你正在咖啡館角落敲打筆電,指尖懸在觸控板上的瞬間,忽然意識到—— 隔壁桌的陌生人正盯著你挖鼻孔的手指。身體彷彿突然變成展覽品,而「你」退到了某個更深的維度。 科學唯物論說「他人能看見你」,但此刻你明白: 真正被看見的只是意識投射的軀殼,就像電影院銀幕上
Thumbnail
2025/04/04
離火運 離火運釐清與術語定義 1. 核心概念 **離火運**是中國傳統曆法與玄學體系「三元九運」理論中的第九運(2024-2043年),以《易經》八卦中的「離卦」為核心象徵,其五行屬火,主導未來20年的氣運週期。 2. 技術術語解析 | 術語 | 定義 | 關聯延伸 |
Thumbnail
2025/04/04
離火運 離火運釐清與術語定義 1. 核心概念 **離火運**是中國傳統曆法與玄學體系「三元九運」理論中的第九運(2024-2043年),以《易經》八卦中的「離卦」為核心象徵,其五行屬火,主導未來20年的氣運週期。 2. 技術術語解析 | 術語 | 定義 | 關聯延伸 |
Thumbnail
2025/04/02
人生如戲 從前,有個人決定要退休了。他辛勤工作了一輩子,現在也該為自己做點事了。他離開自己的家,準備去別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的漫遊,來到一座掛著巨大招牌的房子前,牌子上寫著「世界大劇場」。 他想:「這個地方不錯」,然後買了一張票。票價並不便宜,但是,他告訴自己沒有關係。他走進劇場,坐在舒服的椅
Thumbnail
2025/04/02
人生如戲 從前,有個人決定要退休了。他辛勤工作了一輩子,現在也該為自己做點事了。他離開自己的家,準備去別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的漫遊,來到一座掛著巨大招牌的房子前,牌子上寫著「世界大劇場」。 他想:「這個地方不錯」,然後買了一張票。票價並不便宜,但是,他告訴自己沒有關係。他走進劇場,坐在舒服的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原來我不是不如人,而是因為我本來就不是這樣類型的人。」 習慣安靜的人有些是天生的,屬於內向性人格,有些是後天的,因為某些事情而導致變得安靜,但不管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其實沒有人是完全內向的,每個人本身都有內向和外向的存在,只是佔比的關係。
Thumbnail
「原來我不是不如人,而是因為我本來就不是這樣類型的人。」 習慣安靜的人有些是天生的,屬於內向性人格,有些是後天的,因為某些事情而導致變得安靜,但不管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其實沒有人是完全內向的,每個人本身都有內向和外向的存在,只是佔比的關係。
Thumbnail
內向的個性限制了自己,走向邊緣人的命運 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
Thumbnail
內向的個性限制了自己,走向邊緣人的命運 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內向者不見得不善言詞;外向者不見得能言善道,因講話是種技巧,是訓練來的,跟內向外向無關,那是取決於邏輯思考力。每個人的天賦優勢不同,透過性格的認識,不是為了設限,而是讓我們更有彈性,能去做各種拿捏。全然去選擇與享受自由,但這個的背後就是承擔與負責。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內向者不見得不善言詞;外向者不見得能言善道,因講話是種技巧,是訓練來的,跟內向外向無關,那是取決於邏輯思考力。每個人的天賦優勢不同,透過性格的認識,不是為了設限,而是讓我們更有彈性,能去做各種拿捏。全然去選擇與享受自由,但這個的背後就是承擔與負責。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內向人,我最常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放空,我的表情就像看著遠方,但我的心總是能翱翔到各地,身體與心靈似乎沒有辦法融合一樣,到了最近幾年很火紅的「脆弱的力量、高敏感是種天賦」以及影音平台上「內向者、高敏人、共感人」,我才知道原來我不孤單,也才更了解自己。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內向人,我最常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放空,我的表情就像看著遠方,但我的心總是能翱翔到各地,身體與心靈似乎沒有辦法融合一樣,到了最近幾年很火紅的「脆弱的力量、高敏感是種天賦」以及影音平台上「內向者、高敏人、共感人」,我才知道原來我不孤單,也才更了解自己。
Thumbnail
引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有社交障礙,不懂得找話題與人聊天,不擅與人相處,不知道該怎麼樣融入大型團體。也試著讀一些教人聊天,教人交朋友的相關書籍,但實在不想勉強自己去實踐書中理念,也自覺做不到。但是在朋友眼中都覺得我說話挺幽默,在初次見面的團體中也能發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從來都沒有人
Thumbnail
引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有社交障礙,不懂得找話題與人聊天,不擅與人相處,不知道該怎麼樣融入大型團體。也試著讀一些教人聊天,教人交朋友的相關書籍,但實在不想勉強自己去實踐書中理念,也自覺做不到。但是在朋友眼中都覺得我說話挺幽默,在初次見面的團體中也能發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從來都沒有人
Thumbnail
內向者需要花一些時間獨處來思考與省思,但人們都會渴望與人交流與相處,只是喜歡的形式不一樣。身為內向的另一半若能彼此養成一個默契,還是能達成雙方都喜歡的生活方式的。
Thumbnail
內向者需要花一些時間獨處來思考與省思,但人們都會渴望與人交流與相處,只是喜歡的形式不一樣。身為內向的另一半若能彼此養成一個默契,還是能達成雙方都喜歡的生活方式的。
Thumbnail
讀完一些關於內向者的文章後,因為自己是內向的人可以感同身受與理解那些內容,同時也讓我開始好奇與自己性格光譜另一側的外向者,他們的內心世界應該也是與我們想像的不同,於是我也尋找了一些關於外向者的研究資料與文章,仔細閱讀後,果然發現有許多我們認知有所誤解的部分。
Thumbnail
讀完一些關於內向者的文章後,因為自己是內向的人可以感同身受與理解那些內容,同時也讓我開始好奇與自己性格光譜另一側的外向者,他們的內心世界應該也是與我們想像的不同,於是我也尋找了一些關於外向者的研究資料與文章,仔細閱讀後,果然發現有許多我們認知有所誤解的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