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安靜是種超能力》:「不用變外向也沒關係!」讓內向者知己知彼,職場無痛進擊

更新於 2022/07/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得不承認,會在書店裡幾乎沒有猶豫地買下《安靜是種超能力》,是因為自己內向的性格在職場上踢了鐵板的緣故。這本書的封面與書腰文案非常吸引我,確實也正中迷惘的我的下懷,更反映出我心底的願望──「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話不多,但大家都會聽你說」「超級內向者現身說法,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
我是顯而易見的內向者:比起口頭溝通,更擅長用文字表達;難以立即反應,通常需要時間思量;任何社交都會消耗我們的能量;獨處一向是充電的良方……但在以外向性格為主流的社會裡,內向者多少都會有「比不上外向者」的自愧感,或是勉強偽裝成外向者卻經常搞得自己精疲力竭。無論是在校園、職場或是生活當中,內向者不如外向者,可以輕易與形形色色的人侃侃而談,在社交場合如魚得水、左右逢源。
我們擔心自己的「安靜」呆笨而不討喜,在職場中也因為種種溝通誤會感到困擾。好比我剛轉調行銷業務部的那陣子,幾乎天天都在外向主管的怒吼中像隻小鼠一樣可憐地逃竄:「明明轉頭就可以跟同事討論的事情,為什麼要寫郵件!」「你真的很不會跟人合作!」「你應該跟同事打好關係,努力融入我們這個部門!」「不要用自以為的方式,自己一頭栽進去做,為什麼不跟大家討論呢!」「幾秒鐘就能確認的事,為什麼不來問!」……
對於內向者來說,開口詢問或是請求別人,都是不小的挑戰;我們擔心,自己的提問會不會太蠢?會不會太麻煩別人?因此,我工作的初期,很多的辛苦都來自於溝通的障礙。而一再的受挫,更讓我感到自己的孤立無援,難以感受工作中的成就感,進而陷入結構性的、循環式的職涯瓶頸,形成了「工作=壓力」的可怕公式。
在那樣的時刻,我遇見了《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本身是個比我還內向的人,如今擁有十餘年行銷經驗、亞太二十五國區域經理等傲然成就的她,居然昭告天下:「內向者們,你們不需要變外向也沒關係!」──沒有錯,於是一本讓內向者更了解自己的書就此誕生。
這本書不僅幫助我們辨認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也從實例中指出內向者在職場中時常經歷的困境,進而闡明內向性格的長處和短處,又該怎麼樣突破既有的問題,而先天的優勢又該如何得到發揮;同時,這本書也教導內向者,優雅管理自己的方法,無論是找到最有效率的工作模式,或是讓自己在不過度消耗能量的情況下,拓展人脈。
我自己獲益匪淺的建議有:在工作上必須有所表現時,不要期待自己像外向者可以臨場急中生智,內向者天生的優勢就是準備工作──我們要懂得為自己爭取時間思考和練習,讓善於分析與傾聽的特質得以展現;懂得區分主管的類型(DISC),了解其偏好的溝通方式,就能增進彼此的溝通效率與默契。
參與社交活動時,為自己設定目標,建立正面心態(多認識一位新朋友,也許對方很有趣);不知道聊什麼時,比起多說,不如多聽,然後問好問題,或是從自己熟悉的話題下手(「最近都讀了哪些書?」)。
這本書中,隨處可以看見螢光筆畫記的痕跡。對我來說,《安靜是種超能力》是一本幫助內向者知己知彼,管理自身不足的同時,更讓特質得以發揮的救命之書(笑)。雖然職場上仍不乏考驗,但是「做你自己」,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面對挑戰,無疑比強裝外向者去處理棘手問題要輕省多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5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鴿白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有人說/「這就是人生啊」/等於什麼都沒說  
    不知道大家都怎麼利用通勤時間? 通勤,搭著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學校或公司──的路程。從背誦英文單字的高中生、送小孩上學的媽媽,到座位上滑手機的上班族,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方式,用來保持某種節奏,迎接即將展開的全新的一天。  
    與其說這本書是優雅生活的守則,不如說它貫徹的是一種「自律」的生活哲學,而且一脈相承。本書的核心是引導人們,從小處(生活習慣)開始留心,不僅能大大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也能進一步達成「靈肉合一、內外一致」的生活理想。
    紳士──對我而言,並不是指特定階級或社經地位的人,倒也不用什麼特別的派頭與行頭,也不是做出白馬王子般舉動的專家,諸如:紀念日送上大把鮮花、幫女生開車門、讓女生走在馬路內側(雖然很重要),或是吃飯買單……這類的事情。
    「毫無頭緒的時候,多看看別人的人生吧。 這樣,你才能有多一點的想像,然後擁有多一點可能性。」 或許正因我們對人生的想像很貧乏,才這麼容易感到焦慮吧。
    一本書,如果能在最適合的時機,在最適合的環境與狀態下,為最適合的人所讀,相信無論對書本身或對讀者而言,都是幸福的事吧。
    如果有人說/「這就是人生啊」/等於什麼都沒說  
    不知道大家都怎麼利用通勤時間? 通勤,搭著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學校或公司──的路程。從背誦英文單字的高中生、送小孩上學的媽媽,到座位上滑手機的上班族,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方式,用來保持某種節奏,迎接即將展開的全新的一天。  
    與其說這本書是優雅生活的守則,不如說它貫徹的是一種「自律」的生活哲學,而且一脈相承。本書的核心是引導人們,從小處(生活習慣)開始留心,不僅能大大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也能進一步達成「靈肉合一、內外一致」的生活理想。
    紳士──對我而言,並不是指特定階級或社經地位的人,倒也不用什麼特別的派頭與行頭,也不是做出白馬王子般舉動的專家,諸如:紀念日送上大把鮮花、幫女生開車門、讓女生走在馬路內側(雖然很重要),或是吃飯買單……這類的事情。
    「毫無頭緒的時候,多看看別人的人生吧。 這樣,你才能有多一點的想像,然後擁有多一點可能性。」 或許正因我們對人生的想像很貧乏,才這麼容易感到焦慮吧。
    一本書,如果能在最適合的時機,在最適合的環境與狀態下,為最適合的人所讀,相信無論對書本身或對讀者而言,都是幸福的事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商業環境中,傾聽被視為一項被低估的優勢。內向者擁有專注力和敏銳的觀察能力,能夠更深入瞭解他人的需求。在商會活動中,傾聽不僅能建立信任與情感連結,還能轉化為商業機會。透過開放式的提問、適時的回應和觀察肢體語言,內曏者能夠在商業中發揮更大的潛力,創造持久的合作關係。
    內向嘅人從獨處中獲得能量嘅人往往安靜而保守。雖然內向嘅人經常被誤認為唔友好或者害羞,但佢哋只係喺能夠同其他人互動之前需要向內退縮以重新煥發活力嘅人。 內向者嘅最佳護理專業同工作: 並唔係所有護士都應該喺成個工作日進行社交同埋同其他人互動。一啲護理工作同專業非常適合嗰啲鍾意減少社交互動以保
    Thumbnail
    內向者雖然在社交上可能需要更多獨處時間,但他們能夠敏銳地感知他人的需求,並在一定的社交環境中找到成就感。職業選擇不僅需考量個性,還需重視能力、興趣及價值觀的配合。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互動優勢,透過自我覺察與調整,內向者同樣可以在職場中找到滿足。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下屬是安靜的人,不太與其他人互動,但工作能力很強,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才好呢?》但,安靜真的需要「解決」嗎?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整本書看完,最啟發我的觀察,是這個社會對內向性格的重視與推崇,原來跟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有很大的關聯: 產業趨勢改變,科技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大眾的注意力才慢慢從能言善道的華爾街風格,轉向精簡務實的矽谷風格。 驚覺,很有道理!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內向學」,慢慢撕下自閉、發展遲緩、亞斯等病理標籤,重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商業環境中,傾聽被視為一項被低估的優勢。內向者擁有專注力和敏銳的觀察能力,能夠更深入瞭解他人的需求。在商會活動中,傾聽不僅能建立信任與情感連結,還能轉化為商業機會。透過開放式的提問、適時的回應和觀察肢體語言,內曏者能夠在商業中發揮更大的潛力,創造持久的合作關係。
    內向嘅人從獨處中獲得能量嘅人往往安靜而保守。雖然內向嘅人經常被誤認為唔友好或者害羞,但佢哋只係喺能夠同其他人互動之前需要向內退縮以重新煥發活力嘅人。 內向者嘅最佳護理專業同工作: 並唔係所有護士都應該喺成個工作日進行社交同埋同其他人互動。一啲護理工作同專業非常適合嗰啲鍾意減少社交互動以保
    Thumbnail
    內向者雖然在社交上可能需要更多獨處時間,但他們能夠敏銳地感知他人的需求,並在一定的社交環境中找到成就感。職業選擇不僅需考量個性,還需重視能力、興趣及價值觀的配合。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互動優勢,透過自我覺察與調整,內向者同樣可以在職場中找到滿足。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下屬是安靜的人,不太與其他人互動,但工作能力很強,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才好呢?》但,安靜真的需要「解決」嗎?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整本書看完,最啟發我的觀察,是這個社會對內向性格的重視與推崇,原來跟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有很大的關聯: 產業趨勢改變,科技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大眾的注意力才慢慢從能言善道的華爾街風格,轉向精簡務實的矽谷風格。 驚覺,很有道理!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內向學」,慢慢撕下自閉、發展遲緩、亞斯等病理標籤,重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