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1/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眼性眩暈鑑別

眼睛疾病所引發的眩暈,並不少於耳性眩暈
雙眼傳至大腦視覺訊號紊亂,導致視覺中樞無法整合成像,便會讓人感到眩暈
雙眼傳至大腦視覺訊號紊亂,導致視覺中樞無法整合成像,便會讓人感到眩暈
由眼部問題所引發的眩暈,其比例並不會少於耳性眩暈,但臨床上卻常被忽略。一提到眩暈,就直接聯想到耳朵的問題或梅尼爾氏症。但是,眼睛過度使用,例如長期盯著螢幕、強光下工作、字體過於細小的閱讀,眼部疾病,例如過高/過低的眼壓、白內障、虹彩炎、脈絡膜炎、玻璃體病變、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等,只要干擾到雙眼傳至大腦視覺訊號,造成的紊亂、視覺中樞無法整合成像,便會讓人感到眩暈。
眼性眩暈有何特點? 初發時,多半伴有後腦勺、太陽穴疼痛,也可能會眉稜骨痛,看東西時眩暈得特別明顯,尤其是在強光之下。病患當中,過半患者會因為疲勞或用眼過度而引發眩暈,這部分可經由詳細問診確認,例如經常發生在傍晚、一天工作之後,晨起時並不常見,或是休息過後便可改善,這類患者,首先需要改變的是用眼習慣,用藥雖可改善,但主要致病因素若不排除,停藥不久又會復發。
角膜炎的臨床表現非常明顯,有疼痛、畏光、流淚、眼瞼痙攣等,雖然也會因為視力落差伴有眩暈的症狀,但診斷上並不困難。眼壓過高(>20mmHg)所引起的眩暈,通常會發生在看東西一段時間之後;而過低的眼壓(<5mmHg),通常是一睜開眼,便感到暈眩,但是這類患者臨床上較少見。眼壓不正常所引發的眩暈,有時並不會表現出 ”雷頭風” 似的症狀,如劇烈頭痛、嘔吐等。因為緩慢增加/減少的眼壓,或多或少已使身體產生了適應性,但長期處於高眼壓下,對於視神經的影響是不良的,若等到視野發生缺損時,恢復的機會相對也低了許多。
白內障初發期及膨脹期,因為有較多的水份進入水晶體內,造成水晶體的混濁或膨脹,而有不規則屈光與光線通過混濁水晶體的瀰散,會使眼睛聚焦不良而眩光、畏光。雖然,一般常為雙眼患病,但是發病時間多半是一前一後,因此會造成單眼複視的現象而眩暈。這需要鑑別單眼性或雙眼性,單眼性複視需要考慮的是角膜、水晶體或黃斑部,甚至單側的動眼神經(第三對腦神經)麻痺所致。黃斑部/視網膜水腫造成的暈,症狀較為輕微,但發作較快;白內障初發的暈感較重,緩慢發生。但是因單側動眼神經麻痺產生的眩暈,則是一發生就天旋地轉、無法站立。雙眼複視的病因多發生在眼球外部,如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毒症、重症肌無力、多發性硬化症等。
特別要說的是,控制眼球上下左右旋轉活動的六條眼外肌之中,有四條是屬動眼神經所掌管,它也控制淺層的提上眼瞼肌(深層是由交感神經支配)、瞳孔的放大。若懷疑是因動眼神經異常所造成的眩暈,則需要進一步的理學檢查:
一、瞳孔光照反應 : 正常情況—以光線分別照射任一眼,兩邊的瞳孔均會縮小。 一眼視神經損傷—光線照正常眼,兩瞳孔均縮小;照病眼,兩瞳孔均不縮小。 一側動眼神經損傷—光線照正常眼,只有該瞳孔縮小;照病眼,是另一瞳孔縮小。
二、眼球運動 : 固定病人頭部,要求病人注視距離約一臂前的移動物體,觀察病人產生複視的症狀時,是在哪個方向?藉此判斷是否是動眼神經損傷,或是滑車神經(第四對腦神經),還是外旋神經(第六對腦神經)。
全文詳見台灣中醫網:http://www.tcm.tw/articleview.php?id=287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