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百百種之中醫治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經歷了前幾年Covid疫情的洗禮,今年情況緩和,口罩大解禁,但也讓前幾年未流行的多種呼吸道病毒,趁勢而起。而咳嗽作為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其誘發因素可不只呼吸道的感染而已。


林女士,86歲,日前受家人傳染確診流感,服藥後雖已轉為陰性,但留下咳嗽後遺;咳聲重濁,咳嗽劇烈時,會引發頭疼,另外,左胸下肋骨已出現因咳牽動疼痛的現象,納差、溏便、脈浮滑。處方開立小柴胡湯加三子養親湯二帖。二日後,自覺咳嗽狀況改善,減逾九成。


俗諺說:「醫生驚治嗽、土水驚抓漏」。咳嗽的病理變化十分多樣,臨床上,慣常藉由咳嗽的聲音與身體其他症狀來鑑別它的寒熱虛實,所以會將咳嗽區分為:「寒咳」、「熱咳」、「燥咳」、「濕咳」、「虛咳」等類型。中醫對於咳嗽治法分類是非常細膩的,而非只是目標「止咳」。《黃帝內經․素問․咳論》:「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由肺的系統引起的咳嗽也只是其中的一種而已。


在診間的鑑別診斷,除了依當下患者的症狀辨別寒、熱、虛、實,而採相對應的用藥外,也會從致病的因素來考量,傳統的外邪致病(從體外而來的)如風、寒、暑、濕、燥、火,也有相對應的治療法則,如解表、溫中、祛暑、除濕、潤燥、降火等。相對應的代表用藥則有麻黃、乾薑、香薷、茯苓、二冬、三黃等等。


排除咽部急、慢性炎症之外,也有些咳嗽的誘發因子,不是由體外而來。中醫所謂的內傷,除了久病導致的身體機能衰弱外,很大一部分是情緒引發的,所謂的「七情過極」,怒、喜、憂、思、悲、恐、驚等的情緒過度亢進或低下,以現代的說法,就是心身症或自律神經失調。心病還得心藥醫,情緒病用情緒治是一種治法,最有名的例子是「范進中舉」的故事,但生理亦會影響心理,用藥物治也是可以的。


門診時若患者的主訴是咳嗽,很關鍵一個提問會是:「睡著了會咳醒嗎?」若答案是否定的,那幾乎可以斷定是因情緒因素引起的。道理很簡單,能睡著表示情緒是放鬆的(不管是否靠藥物),在排除情緒因素後就不咳了,那病因不就很明顯了嗎?沒有哪種呼吸道病毒是白天發作,晚上跟著休息的。


另一個判斷是否為情緒因素引起的是:「咳多久了?」病毒引起的,絕大多數患者在七天內會由自身的免疫系統克服。病程越長,心理因素機率越大,這類患者通常的抱怨會是,常覺得咽喉有異物感、想清喉嚨,就會咳一二聲,沒有什麼痰,用力咳會咳出少許黏液,中醫的名詞叫「梅核氣」,也稱「喉中炙臠」,像是咽喉卡了一個梅籽,可是喝水、吞物都沒問題;也像是吞了一塊燒燙的肉,吐不出也嚥不下,此症狀的病機,主要是肝氣鬱滯,與工作或生活壓力較為相關。


林女士來看診前,已經咳了十餘日、無夜咳,暫可不用考慮外邪的因素。之前咳得太厲害導致肋間肌拉傷,服用小柴胡湯緩解脅肋疼痛,再以三子養親湯行氣化痰,服用二帖之後症狀改善,找回食慾及活動力後,又可以外出參加最喜愛的長照課,也可以繼續當書軒及環保志工了。中醫治病講究的是因人、因症制宜,隨證加減,千萬不要拘泥於什麼特效藥或神藥才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瑞陽醫師的中醫觀點的沙龍
13會員
28內容數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
2025/03/18
W 小姐,64年次,自由工作者,初診:114年2月15日 某日晨起,驚覺看不見手機螢幕上的字,至振興醫院急診,到院時收縮壓190mmHg,CT顯示右顳葉與枕葉間有2.1mm*2.6mm*5.0mm出血。醫院予Natri
2025/03/18
W 小姐,64年次,自由工作者,初診:114年2月15日 某日晨起,驚覺看不見手機螢幕上的字,至振興醫院急診,到院時收縮壓190mmHg,CT顯示右顳葉與枕葉間有2.1mm*2.6mm*5.0mm出血。醫院予Natri
2022/03/01
吳伯伯是老患者了,與太太退休後,積極安排日常生活,規律的運動、清淡的飲食,基本上沒有三高問題,外表較實際年齡看來年輕許多,偶有微恙,久久才來一趟診所 雖然,週期性麻痺(症狀可逆)與腦梗塞型的中風(症狀不可逆)極易鑑別,但須與另外兩種疾病作仔細的區別。
Thumbnail
2022/03/01
吳伯伯是老患者了,與太太退休後,積極安排日常生活,規律的運動、清淡的飲食,基本上沒有三高問題,外表較實際年齡看來年輕許多,偶有微恙,久久才來一趟診所 雖然,週期性麻痺(症狀可逆)與腦梗塞型的中風(症狀不可逆)極易鑑別,但須與另外兩種疾病作仔細的區別。
Thumbnail
2022/01/05
肝臟中有非常多種酶來執行日常身體內各種化學反應。大致分為二類:①代表肝細胞損傷的酶 ②代表膽汁淤積的酶。成人每天的大黃劑量在 0.2錢左右即有軟便作用,重用除了維持排便比平常多 2-3次,阻止腸道再吸收膽色素外,大黃另有利膽汁之功效,同樣地,梔子清熱之外,也可加速膽汁的排出。
Thumbnail
2022/01/05
肝臟中有非常多種酶來執行日常身體內各種化學反應。大致分為二類:①代表肝細胞損傷的酶 ②代表膽汁淤積的酶。成人每天的大黃劑量在 0.2錢左右即有軟便作用,重用除了維持排便比平常多 2-3次,阻止腸道再吸收膽色素外,大黃另有利膽汁之功效,同樣地,梔子清熱之外,也可加速膽汁的排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終於又感冒了(? 除了腸胃炎,偶有併發症,像這樣普通發燒喉嚨痛對我來說已經有點遙遠了。 差點以為自己不是人類…… 一時之間不知道該高興還難過(供三小 日本的感冒藥真難吃,消毒味好重。 和米姊說好放假煮海產粥給她吃的,也泡湯了,改成下禮拜。 其實只是想曬貓,祝我好運(´・ω・`)
Thumbnail
我終於又感冒了(? 除了腸胃炎,偶有併發症,像這樣普通發燒喉嚨痛對我來說已經有點遙遠了。 差點以為自己不是人類…… 一時之間不知道該高興還難過(供三小 日本的感冒藥真難吃,消毒味好重。 和米姊說好放假煮海產粥給她吃的,也泡湯了,改成下禮拜。 其實只是想曬貓,祝我好運(´・ω・`)
Thumbnail
      年近六十的大哥,穿著筆挺的襯衫,談吐客氣有禮,看起來是個嚴謹的人。來到門診的原因是,咳嗽好幾個月了,看了很多診所和醫院都沒有起色。他的咳嗽是乾咳為主,沒甚麼痰,也沒有特定時間,常常覺得喉嚨乾乾癢癢就想咳嗽,有時候喝口水就好多了,平常也沒有過敏性鼻炎或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肺功能電腦斷層都做
Thumbnail
      年近六十的大哥,穿著筆挺的襯衫,談吐客氣有禮,看起來是個嚴謹的人。來到門診的原因是,咳嗽好幾個月了,看了很多診所和醫院都沒有起色。他的咳嗽是乾咳為主,沒甚麼痰,也沒有特定時間,常常覺得喉嚨乾乾癢癢就想咳嗽,有時候喝口水就好多了,平常也沒有過敏性鼻炎或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肺功能電腦斷層都做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幾年前差點就失去我的聲音了,跑了兩間診所才知道我根本不是一般感冒,而是「聲帶水腫」!習慣在群體中戴起口罩保護自己,但當老師不免俗地大聲說話,還是容易讓聲帶受損。😷😷 來看看我的聲音發生了甚麼事,好嗎?
Thumbnail
幾年前差點就失去我的聲音了,跑了兩間診所才知道我根本不是一般感冒,而是「聲帶水腫」!習慣在群體中戴起口罩保護自己,但當老師不免俗地大聲說話,還是容易讓聲帶受損。😷😷 來看看我的聲音發生了甚麼事,好嗎?
Thumbnail
春節期間的covid康復期,咳好咳滿,閃到腰
Thumbnail
春節期間的covid康復期,咳好咳滿,閃到腰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