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懷念龍山小吃

「小吃」省時便利又花費不高,而且最能體現當地飲食文化特色。通常歷史越悠久的社區,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那些具有古早味的小吃就越是可口;尤其做為民間信仰中心的廟宇附近,往往是小吃攤聚集之處,每每形成熱鬧的夜市。這其中,已經拆除了的臺北市龍山寺正對面的龍山市場,最是教人懷念。
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古稱「艋舺」的萬華,擁有昔日的繁盛風華。台北城的發展,由艋舺奠基,萬華無疑為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後來艋舺被大稻埕追上,到了日據時期,衡陽路一帶的榮町崛起。迨台灣光復,西門町一度引領風騷,後來商圈逐漸東移,隨著鐵路地下化,連「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棟相連的中華商場也拆除了,西門町榮景不再,萬華亦風華遠逝,愈顯落寞矣。
回顧1970年代,正值就讀高中和大學,因為摯友是老萬華人,讀龍山國小,家住康定路,課餘去拜訪之後,傍晚時分,大夥兒最常到龍山市場解決民生問題。市場中有一部分是賣成衣、日用品之類,較大的部分則為小吃攤,賣的包括虱目魚羹、花枝羹、碗粿、壽司、蚵仔煎、赤肉羹、含牛蒡絲的炸天婦羅、蝦捲、魷魚羹、炒米粉、肉圓、油粿、四神湯、米苔目、郭魚湯、貢丸湯、肉粥、肉粽、割包、八寶冰……等,不論是吃飽或吃巧,這兒應有盡有,各種口味都不少。
其中龍山「蚵仔煎」乃是我的最愛,此攤兼賣壽司、蚵仔湯,蚵仔煎的食材不外乎生蚵、雞蛋、白菜和蕃薯粉,不同的是,其蚵仔肥大鮮美,蕃薯粉勾芡之後,在鐵板上煎得Q而透明,口感極佳,而且特製的甜辣醬提升了整體的味道,實在妙不可言。更值得一提的是,圓桌上備有一小罐花生粉,只此一家,別處未嘗見過。起先對這樣的吃法,十分疑惑,蚵仔煎加花生粉會搭嗎?因為摯友是老饕,在旁頻頻鼓吹,盛情難卻之下,勉強一試,未料竟然驚為天人,原來蚵仔煎加花生粉,簡直天造地設,猶如絕配!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從此之後,吃其他地方,諸如士林夜市、基隆廟口、臺南安平夜市或高雄六合夜市的蚵仔煎,都再也不能滿足我了。只要離開臺北一段期間,龍山蚵仔煎就成了我的鄉愁,常常進入夢中,夢醒猶齒頰留香呢!回到臺北,我一定趕去萬華,向龍山蚵仔煎老闆報到解饞。這樣美味可口的互動,長達二十年以上,成為生命中難以磨滅的記憶。
可是,隨著經濟發展,臺北成為國際化大都市,老舊社區不斷地在都市更新計畫執行之下,逐一改頭換面。終於,龍山寺前的舊龍山市場拆除改建為十二號公園,原先市場內的飲食攤,皆已星散,有的在龍山寺附近租到店面,繼續營業,為老顧客服務,如廣州街上已經八十年以上歷史的「兩喜號魷魚羹」、和平西路「龍都冰果室」等,有些則索性結束營業,或是杳無影跡,像龍山蚵仔煎就遍尋不著,教人悵然若失,彷彿人生拼圖少去了一塊,怎不益加感嘆、懷念。
到了2005年底,結合萬華區公所新建大樓以及捷運站的龍山商場美食館重新開幕,許多老字號飲食攤都回來了,當時臺北市政府信誓旦旦,將走環保新潮流路線,建立更精緻的飲食文化,讓大家內心充滿了期待。豈料由於商場採取地下街形式,通風設計不良,動線規劃欠佳,整體與傳統小吃文化格格不入,結果居民、遊客似乎都不太捧場,攤商苦撐難熬,只好紛紛遷出,步上建成圓環美食館改建失敗的後塵,怎不感傷?於是乎,舊龍山市場小吃就更加讓人懷念不已了,特別是我朝思暮想、添加花生粉的龍山蚵仔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分享美食,不分大飯店或路邊攤,都足以增添生活的趣味。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