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是經營出來的|林文月《飲膳札記》評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嘉肴編織溫馨

臺灣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休閒娛樂日益受到重視,為因應社會需求,有關美食的國內外電視節目及報紙專刊、雜誌越來越多,甚至飲食書籍的出版也蔚為風潮,儼然是出版界的新寵。

飲食為主題的書籍,以健康食譜、美食餐廳介紹為大宗,偏重實用性,行文筆法普遍地機械單調,相較之下,林文月教授(1933-2023)《飲膳札記》(臺北:洪範,1999年4月初版)無疑是當中的「奇花異卉」,最為特殊、可觀,唯有後來的舒國治飲食散文差可比擬。

《飲膳札記》乃作者整理多年之中饋經驗而寫成的飲膳文章合集,關於「素材的挑選」、「烹調的過程」等之心得紀錄雖是文章的骨髓,然作者別有所圖,欲藉由飲膳記憶,委婉追懷過往種種,以十九種嘉肴食譜編織成一幅溫馨感人的回憶錄;表面上看,本書為知味大廚操典雅之筆觸,書寫爼上灶前的割烹經驗,其實這是情思悠遠的碩學,在全面回味著自己所體會到的師恩、友誼和親情。換言之,此書內容雖涉飲膳,文學性卻極高,毋怪乎作者不願讓影射雞鴨魚肉或杯盤碗筷的形色呈現於封面,僅以中國古代傳統中的貪食之獸──「饕餮」來傳達其旨趣。

(二)難得的美食體驗

作者家世好,在大學教書,又是知名作家,加上本身樂於烹調之道,正因為綜合了這些條件,才得以促成《飲膳札記》的問世。

林文月出生於上海日本租界,外祖父是大名鼎鼎、著有《臺灣通史》的連雅堂先生,父親為臺灣戰後首任華南銀行總經理,她自小就有許多品嚐美食的機會;到了在臺大中文系求學乃至於執教的階段,常接觸臺靜農、孔德成先生等老師,他們又都是美食家,所以作者在美食方面的體驗實非常人可及。

難得的是,林文月篤信,所謂「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之外,若「食而弗烹亦不知其道也」,於是她從不辨蔥蒜鹽糖到稍解烹調旨趣,進而樂在其中,精通烹調之道,投注了不少時間與精力,認真地經營生活,並且將菜肴的製作過程與累積的一些心得,用優美的文字記錄下來,將「文字的人生」與「現實的人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我們也彷如看到一件藝術品之完成,內心雀躍之情乃油然而生。

(三)烹調隨興融通

林文月飲膳的處理過程,其最大特點為「隨興融通」。她認為,雖憑經驗以行,往往能「隨心所欲而不踰矩」,箇中道理非但不易落實於文字,即使言傳亦難也,只有外國人初習中國料理,才會斤斤計較於各色食材之比例或調味料之量杯秤重等細節。林文月是老手,經驗豐富,自然就膽大心細而不拘泥了,這樣豈不很「文學」嗎?

反之,既是現代人,她主張不妨利用科學成果取代人工勞力,以節省時間,比如濃縮雞湯罐頭或已研磨成粉狀裝袋的米粉,她皆不排斥;甚至包粽用的「鹹草」,市面上鮮少見到,林文月即「因時制宜」,以白棉線代替,可謂既方便又衛生!而蒸蘿蔔糕所用的粿巾、竹筒等物,事後清理頗費神費時,作者靈機一動,想出比較方便省事的變通辦法,改取坊間所賣製作西點用的鋁製或玻璃製容器,形狀亦不限於圓形,如用長方形容器,蒸製後切片反而更為整齊合宜。如此做法不也很「文學」嗎?

(四)從容、耐心與用心

《飲膳札記》裏,林文月提供許多寶貴的烹調心得跟讀者分享,這是一般食譜所不可能見到的。

比如「從容」,林文月指出,宴客的目的,饗以嘉肴固然重要,但製造飲食歡談的氛圍更加可貴,所以主人毋須緊張,且切忌披頭散髮做出一副辛勞狀。於是乎她都事先做好準備工作,以免臨陣手忙腳亂,弄得朋友、家人和自己都覺厭嫌、掃興,唯其如此,她才能夠應付裕如,尚有餘暇陪同賓客言談或享受共嚐之樂。

其次要有「耐性」,千萬偷懶不得,烹調的每一個步驟都不可馬虎了事,這樣雖然費事累人,唯林文月說得好,「文學藝術之經營,不也需時耗神費工夫嗎?」

此外,最重要的是「用心」。林文月之用心,由其製作卡片,記錄每回宴請的日期、菜單以及客人名單當可見一斑。難怪有學生窺見她成疊的菜單卡片,大感驚訝:「老師做菜和作學問一樣!」而一道用心烹調的菜肴,吃在口中,必定產生美妙的效果,賓客有所體會,自然不由得讚賞稱奇,賓主乃得以盡歡矣。

(五)以味覺側寫回憶錄

嘉肴固然可口,但展讀《飲膳札記》,最值得回味的部分,卻是作者藉一道道嘉肴所勾起的人生回憶。

書中經常提到的師長有臺靜農、孔德成、鄭騫、許世瑛先生,尤其臺靜農先生甚至會在晚上應酬之前,沒事,就早點出來,先到林文月家坐坐,品酒談天,直至想起約會時間已到方才離去,這是因為臺先生欣賞林文月之敬師、好客與廚藝的高明;孔德成先生更能體會作者烹調的誠意和用心,比如作者端魚翅上桌時,「識貨」的孔先生總是起身舉杯,說:「我們要特別謝謝女主人!」於是一桌賓客都紛紛起身乾杯、致意,讓林文月備感溫馨。席間,師長們智慧而雋永的言談,猶如現代版《世說新語》,雖歲月流逝,人事已非,往昔之情誼卻歷久彌新,令人難以忘懷。

再者,林文月許多私房嘉肴係源自家庭節慶的歡愉,如佛跳牆、五柳魚、菜頭粿、台灣肉粽、芋泥、水晶滷蛋……等,從製作過程中,林文月藉以找回年少時代的美好,腦際一次又一次浮現父母、手足,或者幫傭的娘姨、阿婆和到府外燴的名廚形象,透過味覺,引發了鄉愁或深藏心底的記憶。作者用不經意的方式來側寫回憶錄,使《飲膳札記》注入了生命,整個鮮活起來,可以說是全書寫作最成功之處。

(六)追求純美的生活本質

整體看來,《飲膳札記》的文字語言妥貼、舒服,寫飲食不流於平面、單調,寫人寫事又能剪裁合宜,此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畢竟這是林文月傾全力之作,凡文學的修養、烹調的造詣、家世的得天獨厚、婚姻的美滿,乃至於人生的體會,缺一即無以致之,是以像《飲膳札記》這樣一本藉飲膳以憶往的散文,難得一見,恐將成「絕響」,在在值得珍藏與欣賞。而我們從作者的閒散從容,看到了人類所共同追求的純美生活本質,同時也得到一個重要的啟示:文學藝術是經營出來的,烹調亦如是,幸福人生更不可能平白而得,它是認真經營之後的成果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星沙龍
86會員
1.5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天星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2
 臺灣傳統小吃中,排骨湯是作法簡單的品項,講究熬燉的基本功,每以湯頭一決勝負。 關於臺北地區的排骨湯,萬華祖師廟原汁排骨大王和大稻埕慈聖宮早市排骨湯都深得我心,列入我的美食地圖之中。不過,延平北路三段17巷口「灶頂」排骨湯也不遑多讓,足可與前述二者分庭抗禮。此攤中午開始營業,售完為止。 灶頂
Thumbnail
2024/07/22
 臺灣傳統小吃中,排骨湯是作法簡單的品項,講究熬燉的基本功,每以湯頭一決勝負。 關於臺北地區的排骨湯,萬華祖師廟原汁排骨大王和大稻埕慈聖宮早市排骨湯都深得我心,列入我的美食地圖之中。不過,延平北路三段17巷口「灶頂」排骨湯也不遑多讓,足可與前述二者分庭抗禮。此攤中午開始營業,售完為止。 灶頂
Thumbnail
2024/07/13
「小吃」省時便利又花費不高,而且最能體現當地飲食文化特色。通常歷史越悠久的社區,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那些具有古早味的小吃就越是可口;尤其做為民間信仰中心的廟宇附近,往往是小吃攤聚集之處,每每形成熱鬧的夜市。已經拆除了的臺北市龍山寺正對面的龍山市場,最是教人懷念。  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古稱
Thumbnail
2024/07/13
「小吃」省時便利又花費不高,而且最能體現當地飲食文化特色。通常歷史越悠久的社區,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那些具有古早味的小吃就越是可口;尤其做為民間信仰中心的廟宇附近,往往是小吃攤聚集之處,每每形成熱鬧的夜市。已經拆除了的臺北市龍山寺正對面的龍山市場,最是教人懷念。  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古稱
Thumbnail
2024/07/09
風味小吃是飲食文化的基石,它就地取材,最足以反映、體現庶民生活的真正風貌,甚至於形成當地的重要文化特色,而歷史越悠久的地區,其小吃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淬鍊,必然創造出獨特的味道,成為浮雲遊子日思夜夢的故鄉象徵。  臺灣的開拓,自明鄭以來,雖只三、四百年,小吃卻已在華人社會建立絕佳口碑,其中又以府城小吃
Thumbnail
2024/07/09
風味小吃是飲食文化的基石,它就地取材,最足以反映、體現庶民生活的真正風貌,甚至於形成當地的重要文化特色,而歷史越悠久的地區,其小吃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淬鍊,必然創造出獨特的味道,成為浮雲遊子日思夜夢的故鄉象徵。  臺灣的開拓,自明鄭以來,雖只三、四百年,小吃卻已在華人社會建立絕佳口碑,其中又以府城小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日本文學大師水上勉所著的《時光裡的醍醐味》,既是寫料理、寫烹飪、寫食材,亦是寫人生光景與為人處世之道。作者的文字平實而率真,不使用華麗的詞藻包裝料理的味道,僅以真心、惜物心、無分別心細筆描繪,帶出每一項食材本身獨具的特色與風味……
Thumbnail
日本文學大師水上勉所著的《時光裡的醍醐味》,既是寫料理、寫烹飪、寫食材,亦是寫人生光景與為人處世之道。作者的文字平實而率真,不使用華麗的詞藻包裝料理的味道,僅以真心、惜物心、無分別心細筆描繪,帶出每一項食材本身獨具的特色與風味……
Thumbnail
在近日各界一連串的紛擾喧囂之中,作家林文月悄然辭世了。我跟同事提到這件事時,同事還很驚訝地問:「林文月過世了?我還以為她很年輕呢!」其實,她並不年輕,她與我兩位阿嬤年紀相若,活了將近九十歲,算是長壽了。 面對這些我以往很喜歡的典型中文人作家,我心裡總是懷抱著複雜的情緒。畢竟曾經熱愛過,卻明白自己已經
Thumbnail
在近日各界一連串的紛擾喧囂之中,作家林文月悄然辭世了。我跟同事提到這件事時,同事還很驚訝地問:「林文月過世了?我還以為她很年輕呢!」其實,她並不年輕,她與我兩位阿嬤年紀相若,活了將近九十歲,算是長壽了。 面對這些我以往很喜歡的典型中文人作家,我心裡總是懷抱著複雜的情緒。畢竟曾經熱愛過,卻明白自己已經
Thumbnail
從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到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從食物中嚐盡百味,人生中體悟苦澀,人生與食物長伴良久,漫漫人生路還得要合得來的食物扶持之下才能常保心理層面上的健康。 食物總是能輕易的撫慰人心,而書上的文字亦可療癒。作者洪愛珠的文字有動作有畫面還有香氣,暖心暖胃。 老實熬湯,室內都是香暖的
Thumbnail
從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到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從食物中嚐盡百味,人生中體悟苦澀,人生與食物長伴良久,漫漫人生路還得要合得來的食物扶持之下才能常保心理層面上的健康。 食物總是能輕易的撫慰人心,而書上的文字亦可療癒。作者洪愛珠的文字有動作有畫面還有香氣,暖心暖胃。 老實熬湯,室內都是香暖的
Thumbnail
如萱從「魚」悸猶存的兩則生活小事意識到吃食教育的不足及相應寫作的困境,後在《偽魚販指南》作者林楷倫的作品中找到超優質範本〈魚之占卜〉找到另闢新徑的可能。
Thumbnail
如萱從「魚」悸猶存的兩則生活小事意識到吃食教育的不足及相應寫作的困境,後在《偽魚販指南》作者林楷倫的作品中找到超優質範本〈魚之占卜〉找到另闢新徑的可能。
Thumbnail
臺灣多山,山林解禁之後,對於登山、入山相應要有的認識亦促使新的一波出版潮襲來,不過,新手可能會感到困擾,關於登山的書,要不是太專業新手看得霧煞煞、不然就是翻譯書,對新手而言太遙遠。
Thumbnail
臺灣多山,山林解禁之後,對於登山、入山相應要有的認識亦促使新的一波出版潮襲來,不過,新手可能會感到困擾,關於登山的書,要不是太專業新手看得霧煞煞、不然就是翻譯書,對新手而言太遙遠。
Thumbnail
飲食為主題的書籍,以健康食譜、美食餐廳介紹為大宗,偏重實用性,行文筆法普遍地機械單調,相較之下,林文月教授(1933-)《飲膳札記》(臺北:洪範,1999年4月初版)無疑是當中的「奇花異卉」,最為特殊、可觀,唯有後來的舒國治飲食散文差可比擬。
Thumbnail
飲食為主題的書籍,以健康食譜、美食餐廳介紹為大宗,偏重實用性,行文筆法普遍地機械單調,相較之下,林文月教授(1933-)《飲膳札記》(臺北:洪範,1999年4月初版)無疑是當中的「奇花異卉」,最為特殊、可觀,唯有後來的舒國治飲食散文差可比擬。
Thumbnail
本想擱個幾天、翻上幾頁,然後找個理由推掉。 不想幾頁翻過,竟然直往下看。一下看了幾十頁,心中生出一念:「待書出了,我要買一、二十本送人!」 洪愛珠這本書,說是寫吃飯,也更是寫家人。說是寫飲食的審美,也更是寫人生的句點逗點。說是寫世道家園風俗之返視,也更是寫自己懷親從而修心養愛的過程...
Thumbnail
本想擱個幾天、翻上幾頁,然後找個理由推掉。 不想幾頁翻過,竟然直往下看。一下看了幾十頁,心中生出一念:「待書出了,我要買一、二十本送人!」 洪愛珠這本書,說是寫吃飯,也更是寫家人。說是寫飲食的審美,也更是寫人生的句點逗點。說是寫世道家園風俗之返視,也更是寫自己懷親從而修心養愛的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