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開始,漸漸活成一種邊緣人性格,對於喝喜酒這件事興致缺缺,如非交情很好,實在不太想出席,甚至連禮金也不給。曾經交情還好、現在已無交集的人,何苦這時需要我的出現?
而且,喝喜酒這件事,除了要包紅包之外,該穿什麼也是讓我頭疼的問題。與其說是不知道穿什麼,不如說是在大家爭奇鬥艷之下,我顯得格格不入,完全像等等去閒晃的休閒look。
最近聽了台通
EP166:本週心中德目:保暖,聊到過聖誕節這件事,主持人誠誠原來是個聖誕anti粉。說來說去,好像只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過」而不喜歡,也許是經濟能力不到,沒能花錢過節,反而羨慕忌妒起能過的人吧。
這種感覺,或許能解釋我對婚禮的感受。當然,見到親朋好友找到幸福、開開心心步上紅毯,也會覺得挺好的,只是瞬間會想到自己的處境,離找到所謂相知相惜的人過上一輩子,看來遙遙無期。就是那種,單身狗不喜歡被閃的感覺吧。不小心偏激一點,還會想說婚禮主持人的台詞裡面,到底會出現幾個「幸福」?
「讓我們舉起幸福的酒杯,在這幸福的一天,祝我們的新人永遠幸福~」嗯,好像很多事……結婚之後才開始呢。忍不住這樣腹黑地想。下一秒又要提醒自己,不要這樣反社會人格,可以囉。
很像大學打女籃,每週一次的晚上練球之前,我總會想說:「天啊,好累喔,好懶得去喔。」和學姊學妹一起練球、說笑、和別系打友誼賽、賽後檢討,可能是運動後腦內啡的緣故,也是感受到大家同在的開心,這些種種讓我反而在結束後感謝自己沒有缺席。
前年去了國中同學的婚禮、今天去了高中同學的,都讓我有這種感覺。雖然去之前心裡難免因上述理由卡卡,可是到了現場,同桌的人都是同學、熟悉的朋友,完全避免了過往吃親戚喜酒會跟陌生人併桌的尷尬,現在可以很自在地吃喝、說說笑笑,彷彿是平時的聚會,只是場合不一樣、餐點升級了,以及見證朋友的人生大事吧。
經過這兩次經歷之後,依然是保持不太熟的不想去,但對於能一群一起去的,就不那麼排斥了。衣著部分就放寬心吧,自己如何舒適就如何(雖然今天出門前,被媽媽說,人家結婚你穿這樣?),反正又不是我要結婚^_^。抱持一個和大家見見面、聊聊天的心,看看現在婚禮進化得如何(比如小禮物的選擇、中間環節的活動等等),是不是一樣無聊或有創新。然後,專注吃我的飯就好了,通常都滿好吃的。今天午後一點才開吃,沒吃晚餐還是飽到現在十一點,說不定明天早上還是很飽,直接一餐抵兩餐。
畢竟到了這個年歲,需要參加的喜酒只會越來越多,只求一個舒心的方式面對呀(鼓舞握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