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星雲大師學管理】375公尺 成佛大道 貫通佛法奧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如常法師 佛陀紀念館館長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就像一本攤開的佛法概論,回想最初階段,我們遇到了設計上的困難,因此雖在多年間發展了近一百個建築提案,卻一直沒能達到共識。二○○八年底,佛光山弟子們只好把大師請出來,主掌建館大局。

raw-image

﹝八塔原型 玻璃瓶排列起來﹞
坐在輪椅上的大師重返建築現場,憑著八年前對這塊地的認識與了解,開始規畫佛館的格局。大師雖然不是設計師,也沒有學過建築,但是在一次由他主持的會議中,他就著現場物品,將報紙攤開,把保溫瓶、玻璃瓶排列起來,用面紙盒標示主建築方位,一一指出哪裡怎麼建、哪裡做什麼用途。

「這裡要有八個塔,塔基一百七十坪,上有七層,逐層內縮……」,在眾人的驚歎聲中,大師不僅當場排出模型,並且流暢解說設計理念,連數字都精準指示,好像在心中早已排練許久。就這樣,懸宕已久的設計圖,就在那天晚上定案了,而設計者就是大師。

佛館的最初原型已然誕生,大師許下承諾,要在重新啟動兩年內,完成全館一百公頃的建築群。

raw-image

﹝構思八塔 不可能化為可能﹞

記得那時大師八十三歲,佛館如火如荼連夜趕工,有次深夜一兩點,我們從工地出來,突然看到一輛車緩緩開近。眼前塵土漫天,什麼都看不到,漆黑中只見兩個車燈……

我們趨前一看,原來是大師!他叫弟子用車燈照亮工地,他要構思八塔的位置及尺寸。弟子推著輪椅,大師頻頻說著:「往前走,量一下這邊有多長……再往前……」就這樣逐一推進,確定了八塔的位置。

天亮之後,大師囑咐當時的工地主任去買紅色尼龍繩和竹竿,「八個塔,一個塔需六根竹竿,要買四十八根以上,順便買汽球。」

白天裡,大家趕快把八個塔的定點插滿竹竿,用尼龍繩圍起來,並且放上汽球;大師也叫弟子來照相,確認八塔及本館的高度關係。

看著這一切,我突然生起很大的疑惑,在現今這個時代,光用這樣的竹竿、尼龍繩和汽球,要怎麼蓋出八塔?心中暗暗覺得,這絕對不可能!

大師雖然沒有建築師執照,但他在全球蓋過三百個道場,長久累積的經驗,讓他早有一個理想腹案!大師之所以遲未出手,只因為他認為:「如果都我來做,那佛光山就無法培養人才了。」大師願意等,等人才開竅,等水到渠成。看起來好像一夜之間信手拈來,其實這個腹案早在大師心中,既合乎實際用途,也貫通佛法奧義。

八塔就這樣建成,在大師身上,我紮紮實實看到不可能如何化為可能。

﹝八塔名相 觸發大眾菩提心﹞
八塔,序列於成佛大道上,這段三百七十五公尺的距離,矗立著大師想要與大眾交流的人生根本。從禮敬大廳向著本館方向,塔名象徵著修行的次第,自「八道」起步,以「七誡」自我要求,依「六度」來發菩提心,再透過「五和」、「四給」、「三好」來與大眾相處,如此一來,僧信「二眾」共同建設「一教」,也就是一個「人間佛教」。

八塔雖然外型傳統,但大師在塔基規畫了很現代化的兒童館、書局、青年培訓中心,都是為眾生的幸福而設,我覺得這是很大的突破。走在三百七十五公尺的成佛大道上,大師用八塔的建築名相為大眾觸發菩提心,每走過一次,就是薰習佛法一次,把所思所感帶回生活中,實踐運用。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沙龍
76會員
798內容數
勵志、激勵人心的正能量
2022/08/08
【永續之道 化現新未來】 文/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法師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大師曾經告訴我,佛館要永續經營必須具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服務,第二是文創,第三是滴水坊 蔬食餐廳。我想,不論是放眼今後五十年或更長遠的期程,這三大重點,都是架構佛館未來之路的黃金要則。
Thumbnail
2022/08/08
【永續之道 化現新未來】 文/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法師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大師曾經告訴我,佛館要永續經營必須具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服務,第二是文創,第三是滴水坊 蔬食餐廳。我想,不論是放眼今後五十年或更長遠的期程,這三大重點,都是架構佛館未來之路的黃金要則。
Thumbnail
2022/08/01
我常常在思考大師以花木搭配建築、景觀的深意。菩提樹襯托佛塔,因於二千年前的無相時期「見塔如見佛」,菩提樹是非常重要的佛教象徵。而本館門口的八宗祖師石雕用扁柏、龍柏作陪襯,則寓意著弘法利生的楷模,猶如佛門龍象能世世流布如松柏長青。
Thumbnail
2022/08/01
我常常在思考大師以花木搭配建築、景觀的深意。菩提樹襯托佛塔,因於二千年前的無相時期「見塔如見佛」,菩提樹是非常重要的佛教象徵。而本館門口的八宗祖師石雕用扁柏、龍柏作陪襯,則寓意著弘法利生的楷模,猶如佛門龍象能世世流布如松柏長青。
Thumbnail
2022/07/18
大師一直希望佛陀紀念館被環繞在森林中,一片蒼翠隨著時光愈加蓊鬱,從室內的文化博物館,延伸成戶外的植物園。這樣的雙重身分,是佛館未來非常鮮明的藍圖。
Thumbnail
2022/07/18
大師一直希望佛陀紀念館被環繞在森林中,一片蒼翠隨著時光愈加蓊鬱,從室內的文化博物館,延伸成戶外的植物園。這樣的雙重身分,是佛館未來非常鮮明的藍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前言: 高雄的佛陀紀念館由[星雲]法師所擘畫興建,實為他一生眾多偉大成就當中之一項。十年前,筆者曾偕牽手慕名去遊覽。本文為當時寫的遊記,願藉此處將所見所想分享文友,並穿插現場拍攝的景觀照片。遺憾的是,文末說改天再來,一晃眼十載疾逝,卻遲遲尚未實現。 正文: 佛陀紀念館在2011年尾開幕,受媒體熱烈報
Thumbnail
前言: 高雄的佛陀紀念館由[星雲]法師所擘畫興建,實為他一生眾多偉大成就當中之一項。十年前,筆者曾偕牽手慕名去遊覽。本文為當時寫的遊記,願藉此處將所見所想分享文友,並穿插現場拍攝的景觀照片。遺憾的是,文末說改天再來,一晃眼十載疾逝,卻遲遲尚未實現。 正文: 佛陀紀念館在2011年尾開幕,受媒體熱烈報
Thumbnail
大師一直希望佛陀紀念館被環繞在森林中,一片蒼翠隨著時光愈加蓊鬱,從室內的文化博物館,延伸成戶外的植物園。這樣的雙重身分,是佛館未來非常鮮明的藍圖。
Thumbnail
大師一直希望佛陀紀念館被環繞在森林中,一片蒼翠隨著時光愈加蓊鬱,從室內的文化博物館,延伸成戶外的植物園。這樣的雙重身分,是佛館未來非常鮮明的藍圖。
Thumbnail
誰可以擔任佛陀紀念館的館長?在二○一一年開館前,許多弟子關心佛館未來的營運管理,曾就這個問題數次向師父請示。師父沒有具體回應人選,只淡然表示:「『無我』的人,可以!」
Thumbnail
誰可以擔任佛陀紀念館的館長?在二○一一年開館前,許多弟子關心佛館未來的營運管理,曾就這個問題數次向師父請示。師父沒有具體回應人選,只淡然表示:「『無我』的人,可以!」
Thumbnail
「信徒來到佛陀紀念館,我們應該給信徒什麼?」星雲大師的這個思考,讓當年正在設計中的佛陀紀念館,產生一個很大的結構改變。
Thumbnail
「信徒來到佛陀紀念館,我們應該給信徒什麼?」星雲大師的這個思考,讓當年正在設計中的佛陀紀念館,產生一個很大的結構改變。
Thumbnail
作者:如常法師 佛陀紀念館館長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就像一本攤開的佛法概論,回想最初階段,我們遇到了設計上的困難,因此雖在多年間發展了近一百個建築提案,卻一直沒能達到共識。二○○八年底,佛光山弟子們只好把大師請出來,主掌建館大局。
Thumbnail
作者:如常法師 佛陀紀念館館長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就像一本攤開的佛法概論,回想最初階段,我們遇到了設計上的困難,因此雖在多年間發展了近一百個建築提案,卻一直沒能達到共識。二○○八年底,佛光山弟子們只好把大師請出來,主掌建館大局。
Thumbnail
星雲大師指導建造佛光大佛,就是要讓大眾藉著對佛的禮拜,提昇自我、開發自我,以覺性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Thumbnail
星雲大師指導建造佛光大佛,就是要讓大眾藉著對佛的禮拜,提昇自我、開發自我,以覺性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Thumbnail
在今年邁入十周年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是當今國際間宗教、藝術、文化上重要的交流平台。 十年來,成功的營運模式,創下許多令人驚豔的獲獎紀錄,這都來自於星雲大師「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
Thumbnail
在今年邁入十周年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是當今國際間宗教、藝術、文化上重要的交流平台。 十年來,成功的營運模式,創下許多令人驚豔的獲獎紀錄,這都來自於星雲大師「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