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佛教發展 信徒的需要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作者:如常法師 佛陀紀念館館長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信徒來到佛陀紀念館,我們應該給信徒什麼?」星雲大師的這個思考,讓當年正在設計中的佛陀紀念館,產生一個很大的結構改變。

一九九八年二月,大師接受西藏貢噶多傑仁波切,與十二位德行兼備的仁波切共同聯名,捐贈佛牙舍利,並為此珍貴的宗教遺產,定名「佛陀真身舍利」。在大師接受捐贈的當下,就決意在台灣覓地建館供奉。

幾經周折,因緣巧妙,擇定了佛光山隔壁的一片吉地,在二○○三年元月舉辦安基典禮。此後,大師就把建館諸事交給我們,對年輕世代而言,這既是傳承,更是磨練。

﹝佛館規畫◆彰顯佛陀精神﹞
由宗委會統籌佛館興建的五年時光裡,從紀念館的角度發想,建築空間設計有佛塔、展覽廳、服務處、滴水坊等。主體的外觀造型意象,也發展了將近一百個建築圖,但一直未能達成一致的共識。

二○○八年,我們請大師回來主掌大局。當時大師走進現在的本館,環顧沒有殿堂、沒有佛像的格局,問了我們一句話:「信徒來了,要去哪裡拜佛?」

大家回答說:「師父,這裡是博物館、紀念館,拜佛不是可以到山上嗎?」

「他如果沒有時間到山上呢?」大師要徒眾思考得更周到:「他如果只有半個小時,是不是只能讓他在佛館的佛塔喝杯茶,或到滴水坊吃個飯?這麼多信徒一磚一瓦護持興建佛館,結果想要拜佛卻沒有殿堂。我們讓人家既不方便,又沒有歡喜和希望,面對功德碑牆上百萬個的名字,怎麼對得起這些信徒?」

大師認為,這裡名之為佛陀紀念館,如果完全沒有佛的具體形象,就只有塔,大師問大家:「你們要花多少時間跟信徒詮釋『見塔如見佛』的概念?這個館是因為佛陀而啟建,建一尊大佛更能彰顯佛陀的精神和理念。」

大師進一步表達他建塔、建館的用意,「實際上,佛陀並不需要人們造像禮拜、供養,但眾生需要藉此來啟發善念、淨化心靈。透過禮拜佛塔,與佛陀的法身接觸,將思慕之情昇華為學習佛德,而實踐於日常生活。」

所以,大師掌舵之後就開始規畫殿堂空間,包括在本館中的普陀洛伽山觀音殿、金佛殿以及玉佛殿,這都是為信徒的需要而設想。

raw-image

﹝提供服務◆大眾賓至如歸﹞
信徒通常會帶著家人朋友一起來佛館參訪,所以大師善巧方便地規畫了客堂,在靠近禮敬大廳的七誡塔及八道塔裡,設置「信徒服務中心」。在這裡面,參訪者可以輕鬆地喝茶、休憩、交談,也有佛館的多媒體影片可以觀賞,更能提供各項諮詢服務。

遊客在客堂短暫歇腳之後,就開始進入佛館的參訪之旅。大師為大家算過腳程,走走看看之餘,當腳痠了,累了,渴了,八座塔外面都設有石桌石椅,也有飲水機以及淨房,種種方便的設施,就為了讓信徒賓至如歸。

大師告訴我們一個觀念,佛教的發展需要信徒添油香,即所謂的「十供養」──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而我們出家人也應該以主動的招呼、和悅的笑容、親切的關懷、人格的尊重、真摯的慰問、困難的解決、熱忱的服務、信仰的法財、完善的設施、智慧的建議等十種美好的供養,來『為信徒添油香』。」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沙龍
77會員
798內容數
勵志、激勵人心的正能量
2022/08/08
【永續之道 化現新未來】 文/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法師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大師曾經告訴我,佛館要永續經營必須具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服務,第二是文創,第三是滴水坊 蔬食餐廳。我想,不論是放眼今後五十年或更長遠的期程,這三大重點,都是架構佛館未來之路的黃金要則。
Thumbnail
2022/08/08
【永續之道 化現新未來】 文/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法師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大師曾經告訴我,佛館要永續經營必須具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服務,第二是文創,第三是滴水坊 蔬食餐廳。我想,不論是放眼今後五十年或更長遠的期程,這三大重點,都是架構佛館未來之路的黃金要則。
Thumbnail
2022/08/01
我常常在思考大師以花木搭配建築、景觀的深意。菩提樹襯托佛塔,因於二千年前的無相時期「見塔如見佛」,菩提樹是非常重要的佛教象徵。而本館門口的八宗祖師石雕用扁柏、龍柏作陪襯,則寓意著弘法利生的楷模,猶如佛門龍象能世世流布如松柏長青。
Thumbnail
2022/08/01
我常常在思考大師以花木搭配建築、景觀的深意。菩提樹襯托佛塔,因於二千年前的無相時期「見塔如見佛」,菩提樹是非常重要的佛教象徵。而本館門口的八宗祖師石雕用扁柏、龍柏作陪襯,則寓意著弘法利生的楷模,猶如佛門龍象能世世流布如松柏長青。
Thumbnail
2022/07/18
大師一直希望佛陀紀念館被環繞在森林中,一片蒼翠隨著時光愈加蓊鬱,從室內的文化博物館,延伸成戶外的植物園。這樣的雙重身分,是佛館未來非常鮮明的藍圖。
Thumbnail
2022/07/18
大師一直希望佛陀紀念館被環繞在森林中,一片蒼翠隨著時光愈加蓊鬱,從室內的文化博物館,延伸成戶外的植物園。這樣的雙重身分,是佛館未來非常鮮明的藍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星雲大師定義人間佛教所言:「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Thumbnail
星雲大師定義人間佛教所言:「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Thumbnail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界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釋迦牟尼佛於菩薩因地時所作.讚佛偈 如果說,台灣有什麼名勝之地是聲名如雷貫耳、沒去過會使人吃驚的,除了日月潭、阿里山之外,那應該就是佛陀紀念館了。 這一次的高雄之旅,抱著「讓孩子們親近佛法」的念頭,選擇了佛陀
Thumbnail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界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釋迦牟尼佛於菩薩因地時所作.讚佛偈 如果說,台灣有什麼名勝之地是聲名如雷貫耳、沒去過會使人吃驚的,除了日月潭、阿里山之外,那應該就是佛陀紀念館了。 這一次的高雄之旅,抱著「讓孩子們親近佛法」的念頭,選擇了佛陀
Thumbnail
前言: 高雄的佛陀紀念館由[星雲]法師所擘畫興建,實為他一生眾多偉大成就當中之一項。十年前,筆者曾偕牽手慕名去遊覽。本文為當時寫的遊記,願藉此處將所見所想分享文友,並穿插現場拍攝的景觀照片。遺憾的是,文末說改天再來,一晃眼十載疾逝,卻遲遲尚未實現。 正文: 佛陀紀念館在2011年尾開幕,受媒體熱烈報
Thumbnail
前言: 高雄的佛陀紀念館由[星雲]法師所擘畫興建,實為他一生眾多偉大成就當中之一項。十年前,筆者曾偕牽手慕名去遊覽。本文為當時寫的遊記,願藉此處將所見所想分享文友,並穿插現場拍攝的景觀照片。遺憾的是,文末說改天再來,一晃眼十載疾逝,卻遲遲尚未實現。 正文: 佛陀紀念館在2011年尾開幕,受媒體熱烈報
Thumbnail
【永續之道 化現新未來】 文/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法師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大師曾經告訴我,佛館要永續經營必須具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服務,第二是文創,第三是滴水坊 蔬食餐廳。我想,不論是放眼今後五十年或更長遠的期程,這三大重點,都是架構佛館未來之路的黃金要則。
Thumbnail
【永續之道 化現新未來】 文/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法師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大師曾經告訴我,佛館要永續經營必須具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服務,第二是文創,第三是滴水坊 蔬食餐廳。我想,不論是放眼今後五十年或更長遠的期程,這三大重點,都是架構佛館未來之路的黃金要則。
Thumbnail
大師一直希望佛陀紀念館被環繞在森林中,一片蒼翠隨著時光愈加蓊鬱,從室內的文化博物館,延伸成戶外的植物園。這樣的雙重身分,是佛館未來非常鮮明的藍圖。
Thumbnail
大師一直希望佛陀紀念館被環繞在森林中,一片蒼翠隨著時光愈加蓊鬱,從室內的文化博物館,延伸成戶外的植物園。這樣的雙重身分,是佛館未來非常鮮明的藍圖。
Thumbnail
文/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法師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二○一一年佛陀紀念館館開幕,不到十天裡,就有來自全球三十多個國家的人們,隨著三○○個道場寺院法師的腳步,專程飛回台灣參訪佛館。這個全球步履絡繹回山的意義,是歷史性的顯像,是家師星雲大師四十餘年海內外弘法所累積的能量,在此刻完全展現。
Thumbnail
文/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法師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二○一一年佛陀紀念館館開幕,不到十天裡,就有來自全球三十多個國家的人們,隨著三○○個道場寺院法師的腳步,專程飛回台灣參訪佛館。這個全球步履絡繹回山的意義,是歷史性的顯像,是家師星雲大師四十餘年海內外弘法所累積的能量,在此刻完全展現。
Thumbnail
「信徒來到佛陀紀念館,我們應該給信徒什麼?」星雲大師的這個思考,讓當年正在設計中的佛陀紀念館,產生一個很大的結構改變。
Thumbnail
「信徒來到佛陀紀念館,我們應該給信徒什麼?」星雲大師的這個思考,讓當年正在設計中的佛陀紀念館,產生一個很大的結構改變。
Thumbnail
作者:如常法師 佛陀紀念館館長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就像一本攤開的佛法概論,回想最初階段,我們遇到了設計上的困難,因此雖在多年間發展了近一百個建築提案,卻一直沒能達到共識。二○○八年底,佛光山弟子們只好把大師請出來,主掌建館大局。
Thumbnail
作者:如常法師 佛陀紀念館館長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就像一本攤開的佛法概論,回想最初階段,我們遇到了設計上的困難,因此雖在多年間發展了近一百個建築提案,卻一直沒能達到共識。二○○八年底,佛光山弟子們只好把大師請出來,主掌建館大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