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生活 l 親戚們的稱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幾天前,我跟某位來自美國的學生聊到新年的話題,也聊到了家庭成員。
對於他這一位出生自西方國家,娶了台灣妻子的男子來說,每逢新年要面對妻子家庭的親朋好友,就會面臨到「稱呼」的困難。
別說他,即便我出生自華人家庭,我也常常不知道要怎麼稱呼一些親戚。尤其是當面對輩份的落差,或是那些平日不見,佳節期間才碰面的遠房親戚。
「我太太的哥哥比我年紀小,我覺得他是我的弟弟,可是大家都跟我說,我應該叫他『哥哥』,這樣是對的嗎?」他問我。
我愣住,因為我也不確定。就連太太的哥哥要怎麼稱呼,我也毫無頭緒。最後只能告訴他:「別人叫你怎麼說,你就跟著說就對了。」
華人家庭的輩份關係很複雜,我能理解他的感受。因此我也把我的經驗分享給他。

我的策略:大聲疾呼祝福語就對了!

每當新年,奶奶家就會出現各種一年只見一次的親戚,所以正確的稱呼我也都忘得一乾二淨了;或是有些我完全沒見過的遠房親戚,更不知道對方是何方神聖。但在我們家還蠻重視「稱呼」的。雖然叫錯不至於被指責,但會被糾正,所以不太可能用「叔叔」、「阿姨」等簡稱蒙混過去。
於是,在我們家三兄弟踏入奶奶家門之前,就會趕快先向父母探聽那些親戚是誰。若父母救不了我們,那也只能自救。或許在重視輩份禮儀的家庭中,走直接放棄什麼都不做的擺爛路線是活不下去的,最終也發展出我們的生存策略。
在踩入門口的剎那,可能連親戚們的長相都還沒看清,立即大聲疾呼:「恭喜發財,新年快樂……」各種腦海中可以想得出的新年祝福語,毫無保留地通通派上用場。
三兄弟表面看似充滿愉悅,實質上超沒誠意超敷衍的祝福聲此起彼落,刻意營造出一種很熱鬧歡騰的氛圍,試圖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好讓親戚們完全忽略我們沒有「正確地稱呼」他們的這一回事。
這種虛偽的演技是很耗能的,而且持續使出同樣的招數很容易被看穿,基本上是撐不了太久的。因此,接下來要嘛就臉皮厚一點,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繼續做自己的事;要嘛就趕快躲到親戚們看不到的地方,趕快找其他我們熟悉的親戚求助,搞清楚那些陌生的親戚到底是何方神聖。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再度無法返國慶祝新年,雖然覺得蠻可惜的,但暫時不用受一些蠻煩人的親戚打擾,也算是不幸中的小確幸吧!
完稿於2022.02.0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8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Z先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初二,家裡就發生一場「災難」。 昨晚我在朋友家過夜。直到今天中午,我約了朋友來我家,準備下廚,大展身手。 到了家門口的時候,我就聽到「隆隆隆」的聲音。當下覺得不妙,因為乍看之下室友應該都不在家。因此,家裡出現怪聲,讓我很不安。 再仔細地看,原來是噴水頭破裂。不誇張,水真的是猶如洩洪般迸發。
根據我某位資深同仁告訴我說,若去年的工作考績是甲等,原則上該名員工是可以加薪的,而且這是有規章辦法作為依據的。而我們組內的全體同仁都拿到甲等,理應全員加薪。 學校一級單位卻說:「要加薪就應該全員加薪啊?怎麼只能幾個人加?這對他們不公平。」
由於工作地點距離住家有一段距離,加上我沒有汽機車,捷運是我穿梭於整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工作將近一年,也當了快一年的捷運通勤族。在搭乘捷運的過程中,經常會讓我很想抓狂,尤其是在上下班的尖峰時段碰到「吃玻璃族」。
不少人對從事輔導工作的人,存在某種特定的刻板印象。即不少人覺得輔導員必須是「溫和」、「溫柔」、「關懷」等正向的特質。在我真正接觸輔導領域前,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工作了一段時間,累積一些實務經驗後,我才發現並非如此。而且有時所謂的「正向」,反而給自己招來麻煩。
大學期間,我陸續從網路上認識不同的男生,但大多都是聊到一半,就聊不下去而沒下文;或是交換照片後,發現彼此都不是彼此的菜,也就失去持續聊下去的興致,最終也不了了之。 時間去到我剛上研究所時期,在約莫2016年的夏天,有個人又闖進了我的生活。
唐綺陽的星座預測挺精準的,她提到,射手座在今年一月會有想要整頓自己的家,生活會有重大的變革,而且速度之快。 當天我被某則出租文給強烈地吸引著,而且令我有股衝動想採取實際的行動。 於是我立馬傳訊息給發文者,並且安排在一個小時後就去看房。 週五,我就幾乎把所有東西都搬進新家。
初二,家裡就發生一場「災難」。 昨晚我在朋友家過夜。直到今天中午,我約了朋友來我家,準備下廚,大展身手。 到了家門口的時候,我就聽到「隆隆隆」的聲音。當下覺得不妙,因為乍看之下室友應該都不在家。因此,家裡出現怪聲,讓我很不安。 再仔細地看,原來是噴水頭破裂。不誇張,水真的是猶如洩洪般迸發。
根據我某位資深同仁告訴我說,若去年的工作考績是甲等,原則上該名員工是可以加薪的,而且這是有規章辦法作為依據的。而我們組內的全體同仁都拿到甲等,理應全員加薪。 學校一級單位卻說:「要加薪就應該全員加薪啊?怎麼只能幾個人加?這對他們不公平。」
由於工作地點距離住家有一段距離,加上我沒有汽機車,捷運是我穿梭於整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工作將近一年,也當了快一年的捷運通勤族。在搭乘捷運的過程中,經常會讓我很想抓狂,尤其是在上下班的尖峰時段碰到「吃玻璃族」。
不少人對從事輔導工作的人,存在某種特定的刻板印象。即不少人覺得輔導員必須是「溫和」、「溫柔」、「關懷」等正向的特質。在我真正接觸輔導領域前,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工作了一段時間,累積一些實務經驗後,我才發現並非如此。而且有時所謂的「正向」,反而給自己招來麻煩。
大學期間,我陸續從網路上認識不同的男生,但大多都是聊到一半,就聊不下去而沒下文;或是交換照片後,發現彼此都不是彼此的菜,也就失去持續聊下去的興致,最終也不了了之。 時間去到我剛上研究所時期,在約莫2016年的夏天,有個人又闖進了我的生活。
唐綺陽的星座預測挺精準的,她提到,射手座在今年一月會有想要整頓自己的家,生活會有重大的變革,而且速度之快。 當天我被某則出租文給強烈地吸引著,而且令我有股衝動想採取實際的行動。 於是我立馬傳訊息給發文者,並且安排在一個小時後就去看房。 週五,我就幾乎把所有東西都搬進新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友人對我感嘆:現在的「準媳婦」好像客人,對公、婆愛理不理。每次來家裡都安靜不太說話⋯⋯。當然這也許是和各人的個性有關,而胡老頭認為分際的拿揑,應該是決定的關鍵吧? 我對待兒子的女友,一向比照軍中升官授階的模式處理,也就是採「階級」漸進法。初初來家裡時期,完完全全將她當【客人】
Thumbnail
知道如何稱呼你的「直系親屬」(與你關係密切的家庭成員,例如父親、母親和兄弟姐妹)和「旁系親屬」(與你關係不那麼密切的家庭成員,例如叔叔/姑姑、堂兄弟姐妹和祖父母)。
Thumbnail
我老母過身了後,佇準備訃音的時,我的大漢小弟佇line頂面講:「小美的先生是查某的。」我講:「伊毋是小美的『先生』,是小美的『太太』,伊是咱阿母的『孫女媳』。」小美是阮大兄的查某囝,大兄離婚了後,囡仔攏綴老母,佮阮誠久無聯絡矣!大兄幾若年前過身。   我閣寫:「男同志的配偶,互相是對方的『先生』
Thumbnail
韓文課時,談到韓國對於稱謂要求很嚴謹這件事,差一歲就要嚴守上下關係。 如果沒有認識韓國人,我應該很難想像這件事,畢竟在台灣,在基本的禮貌下,人人都可以有忘年之交,都可以成為互相稱呼名字或小名的〔朋友〕。 〔那如果一個是前一年的12月,一個是後一年的1月,也要叫哥哥姐姐嗎?〕 老師說這種情況的話
Thumbnail
回到小時候的地方,父母不在了,現在是自己另外的家,雖然是個好地方,但人際關係還是拿捏的不好。首先就是稱呼,誰是誰,誰是某某伯叔嬸,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就得報上老爸媽的名字。這種情況,真的很難熱絡起來,還好有幾個好鄰居,明明年紀與我們相差不遠,卻是輩份差一大截,雖然知道是怎麽叫才有禮貌,才不會被
Thumbnail
今年過年期間,與家人聊到小時候的過年儀式之一,必須搭長途客運到台北向一位將軍爺爺拜年。小時候的印象已經不甚清晰,記得父母會讓我們穿上新衣,小小鄉巴佬搭車必吐。到了爺爺家,都會喝一碗甜甜的蓮子銀耳湯,拿紅包。弟弟記得奶奶帶我們去吃當時美國進口的冰淇淋,這點我卻沒有印象。 這位爺爺其實是把未成年的爸爸
Thumbnail
在農曆新年拜年時,作者重新評估了與親戚和朋友之間的關係模式。雖然親戚關係穩定,但對於外面認識的朋友,作者懷疑自己是否花了太多時間迎合他們。同時,作者也反思了自己在人際關係中過度迎合他人的問題,希望未來能更堅持真實的自己。文章中作者用股票比喻來描述親戚和外面朋友之間不同的交往風險。
有許多事情,我認為是不需要開口的,比如說,發起的人要主動去聯繫,拿起菜單就點菜的人,是準備要請客的。朋友交到了今天,還有在往來的,基本上都是這個樣子的人。但是過年的時候,是最痛苦的。莫名其妙的就跟一堆親戚聚在了一起,血親還好,因為基因的相似,個性脾氣差不了太遠,而且自小就往來了,多少知根知底知現狀的
我舅父也跟你舅父差不多,所以現在我阿媽已經跟舅父那邊斷絕關係。 其實我的舅父不是親生的,是一個親戚的小孩,我老母也常常很在意舅父不是他的親阿哥。然後聽我媽說我舅父從大陸來到香港之後就很沒有出色,整天在賭錢,輸錢就回家把所有東西翻來覆去,把阿婆的saving偷了再去賭,我阿媽說她青少年的時候常常活在
Thumbnail
年節期間互相拜年很自然,但要認出對方並不容易。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拜年過程中誤認親戚的趣事,並提到了一位知名影星的面容失認症狀。文章透過幽默的故事和相關醫學研究來談談這個有趣的主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友人對我感嘆:現在的「準媳婦」好像客人,對公、婆愛理不理。每次來家裡都安靜不太說話⋯⋯。當然這也許是和各人的個性有關,而胡老頭認為分際的拿揑,應該是決定的關鍵吧? 我對待兒子的女友,一向比照軍中升官授階的模式處理,也就是採「階級」漸進法。初初來家裡時期,完完全全將她當【客人】
Thumbnail
知道如何稱呼你的「直系親屬」(與你關係密切的家庭成員,例如父親、母親和兄弟姐妹)和「旁系親屬」(與你關係不那麼密切的家庭成員,例如叔叔/姑姑、堂兄弟姐妹和祖父母)。
Thumbnail
我老母過身了後,佇準備訃音的時,我的大漢小弟佇line頂面講:「小美的先生是查某的。」我講:「伊毋是小美的『先生』,是小美的『太太』,伊是咱阿母的『孫女媳』。」小美是阮大兄的查某囝,大兄離婚了後,囡仔攏綴老母,佮阮誠久無聯絡矣!大兄幾若年前過身。   我閣寫:「男同志的配偶,互相是對方的『先生』
Thumbnail
韓文課時,談到韓國對於稱謂要求很嚴謹這件事,差一歲就要嚴守上下關係。 如果沒有認識韓國人,我應該很難想像這件事,畢竟在台灣,在基本的禮貌下,人人都可以有忘年之交,都可以成為互相稱呼名字或小名的〔朋友〕。 〔那如果一個是前一年的12月,一個是後一年的1月,也要叫哥哥姐姐嗎?〕 老師說這種情況的話
Thumbnail
回到小時候的地方,父母不在了,現在是自己另外的家,雖然是個好地方,但人際關係還是拿捏的不好。首先就是稱呼,誰是誰,誰是某某伯叔嬸,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就得報上老爸媽的名字。這種情況,真的很難熱絡起來,還好有幾個好鄰居,明明年紀與我們相差不遠,卻是輩份差一大截,雖然知道是怎麽叫才有禮貌,才不會被
Thumbnail
今年過年期間,與家人聊到小時候的過年儀式之一,必須搭長途客運到台北向一位將軍爺爺拜年。小時候的印象已經不甚清晰,記得父母會讓我們穿上新衣,小小鄉巴佬搭車必吐。到了爺爺家,都會喝一碗甜甜的蓮子銀耳湯,拿紅包。弟弟記得奶奶帶我們去吃當時美國進口的冰淇淋,這點我卻沒有印象。 這位爺爺其實是把未成年的爸爸
Thumbnail
在農曆新年拜年時,作者重新評估了與親戚和朋友之間的關係模式。雖然親戚關係穩定,但對於外面認識的朋友,作者懷疑自己是否花了太多時間迎合他們。同時,作者也反思了自己在人際關係中過度迎合他人的問題,希望未來能更堅持真實的自己。文章中作者用股票比喻來描述親戚和外面朋友之間不同的交往風險。
有許多事情,我認為是不需要開口的,比如說,發起的人要主動去聯繫,拿起菜單就點菜的人,是準備要請客的。朋友交到了今天,還有在往來的,基本上都是這個樣子的人。但是過年的時候,是最痛苦的。莫名其妙的就跟一堆親戚聚在了一起,血親還好,因為基因的相似,個性脾氣差不了太遠,而且自小就往來了,多少知根知底知現狀的
我舅父也跟你舅父差不多,所以現在我阿媽已經跟舅父那邊斷絕關係。 其實我的舅父不是親生的,是一個親戚的小孩,我老母也常常很在意舅父不是他的親阿哥。然後聽我媽說我舅父從大陸來到香港之後就很沒有出色,整天在賭錢,輸錢就回家把所有東西翻來覆去,把阿婆的saving偷了再去賭,我阿媽說她青少年的時候常常活在
Thumbnail
年節期間互相拜年很自然,但要認出對方並不容易。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拜年過程中誤認親戚的趣事,並提到了一位知名影星的面容失認症狀。文章透過幽默的故事和相關醫學研究來談談這個有趣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