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劉福助(二)

    臉書貼文:2020.2.28
    「三十年代台語流行歌」,藉唱片、廣播電台風行幾年後,隨著日本軍國主義抬頭、皇民化運動的施行,開始遭受壓制。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放棄台灣主權,中國國民黨來,台灣人創作的台語流行歌更逐漸消沉。
    中國國民黨1940年代後期統治台灣,一直缺乏法理正當性,因此很忌諱「台灣」這兩個字,台灣文化就這樣呈現虛無的無政府狀態,尤其美國為對抗中共和蘇聯的紅色勢力,不得不穩住蔣介石政權,使得台灣進入以美國文化為主的「全盤西化」時代。
    台灣「全盤西化」是劉福助出道(1950年代末期)的背景,這背景影響下,台灣人的藝術品味能力普遍遭受扭曲,其中一個現象是以怪味美,如同一個「台語詩歌班」的一個學生(高中地理老師)在學會期刊寫的酸文「聽不懂的才是藝術?」。在這種扭曲的社會風氣下,為了唱片銷路,劉福助不得不擴大歌曲範圍,唱了不少投合「喜新厭舊」者的歌曲的原因。台灣歌仔學會開設的「台語歌謠班」曾請劉先生來講課,從他的講課內容,可知劉先生對台灣人「詩樂諧合」的歌唱觀念有很深的體會(雖然他沒說到「倒字」或「詩樂諧合」的名詞)。
    這也就是說,劉福助的知音,主要在與現代化教育絕緣的社會中下階層。
    大約二十年前,我在瑞濱海水浴場戲水,隔街商店的老闆一直播放劉福助的「詩樂諧合」歌曲,喇叭開得很大聲,好像在「傳播福音」,令我印象深刻。
    ::::::::::::::
    2018年第29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主辦單位請嘻哈(Hip-hop,其實用「rap饒舌」一詞更明白)歌手表演,還請劉福助來助塲。劉福助說:「美國玩嘻哈,我五十年前就在唱」。當場劉福助表演1969年華聲唱片出版的「行行出狀元」:(片段)
    這種以「誦唸」為主體的體裁,歌仔戲也常用,叫「喀仔板」。記者和年輕人不知來龍,也不知去脈,大驚小怪,說什麼原來「台灣早就有嘻哈」、「台灣嘻哈有救了」,「嘻哈祖師爺降臨」。
    ::::::::::
    2013年民進黨發起倒馬運動,遊行隊伍在北平東路匯集前,在馬路中央搭台,請Rap歌手表演。我只聽出在用「台灣北京話」表演,但一直聽不懂他在「叫」什麼,當場直起雞母皮,感嘆這就是民進黨的文化水平!
    「喀仔板」雖然通常不唱,只依語言聲韻和節奏頌念,不僅要呈現詩詞美,讓人聽懂詩詞內容更是前提條件。
    這場倒馬遊行,屏東隊伍還表演出殯的牽亡歌:
    讀友有沒有聽出,這「牽亡歌」是「詩樂諧合」的。
    台灣人很有文化,不僅「牽亡歌」「詩樂諧合」,其他道士、乩童誦經說法也是「詩樂諧合」,連乞丐歌唱也是「詩樂諧合」——求賞也需有一技之長,不能只伸手要啊。
    王振義2020.2.2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