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2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魏晉風雲-跨越魏晉的哲學家:王戎】

不好意思喔,還是竹林七賢篇。 這次是竹林七賢的老么,瑯琊王氏的王戎。 跨越兩個時代,身兼竹林七賢與瑯琊王氏兩大派,王戎將要帶我們結束竹林七賢的回顧,再次前往最混亂的年代。 王戎的祖父,是幽州刺史王雄。 在曹魏的北方防務上,絕對不能錯過的一個「小人」。 相關的人物是田豫、牽招、軻比能。 王雄就是建議派刺客刺殺軻比能的主謀。 這個小人動作,就中原角度來看,也許是延後五胡亂華的重要之舉。 王雄的兒子,名叫王渾,跟伐吳的王渾同名同姓不同人。 正始年間,王渾三十多歲的時候,在皇宮擔任尚書郎,認識了一個愛談琴,好唱歌的酒鬼同事。 竹林七賢裡的阮籍是也。 阮籍對王渾其實沒甚麼好感,話不投機也是半句多。 但每次阮籍去宿舍拜訪王渾,都會順便去探望一下王渾的兒子,王戎。 當時王戎年僅十五,跟阮籍差了二十歲。 但阮籍總是跟王渾說,跟你們聊天,還不如跟阿戎聊。 阮老師不是第一個發現阿戎好棒棒的人,事實上,王戎屬於神童等級。 六七歲的時候,就已經留下現在課本都要教的「不摘李」故事。 還有那個猛獸在籠子裡,免驚,也是王戎的神童故事。 據說魏明帝曹叡都大為讚賞呢。 一開始,王戎只是主唱吉他手阮籍的「小朋友」。 在王戎的自敘中,則說他跟團長嵇康一起在山陽竹林住了二十年。 若為真,即表示最晚在正始四年,王戎就去山陽住了。 但根據王戎的生年記載,那一年他應該只有十二歲。 所以我們前面就提過,竹林七賢的傳記時間,其實是兜不在一起的。 對文字敏感度高的人應該也會注意到,我認為說謊的人,就是王戎。 「戎自言與康居山陽二十年。」 自己說的。 前一句是比較通用的記載:「(嵇康)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瑯邪王戎,遂為竹林之游。」 這意思是,嵇康真正的好朋友,只有阮籍跟山濤。 後面四隻是「豫其流者」。 坦白說就是比較弟子徒眾的。 竹林七賢跟過去的男子團體不同,以前其實是「齊名」。 就像建安七子,八俊八廚,那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大家各擅勝場各據山頭。 竹林七賢是真正意義上的「團體」,像全真七子,武當七俠。 不過更像搖滾樂團。 其實就是幾個核心人物,天才,吸引了幾個仰慕想要加入的人。 這跟嵇康本身的「慎交」有關。 向秀是山濤的朋友。 阮咸是阮籍的姪兒。 王戎是阮籍的小朋友。 劉伶則是跟阮籍嵇康都有交情。 所以打比方的時候,都說嵇康是團長,但阮籍是主唱吉他手。 至於這個團體喝酒嗑藥創作能量爆棚那是另一回事了(笑)。 回過來說,王戎年紀最小,在西晉時期的政治影響力最大。 是的,比起被當成神主牌的山濤,王戎是真正重要的軍政角色。 竹林七賢的身分,對他是否有幫助呢? 根據《晉書》的說法,王戎直到父親過世時,才開始出名。 他的父親王渾,後來擔當涼州刺史,在任內過世,一些以前被王渾照顧過的官員紛紛來送百萬禮金,全部被王戎拒絕了。 不過這件事還滿奧妙的啦,就《三國志》來看,曹叡死後,涼州應該就失控了。 騷擾涼州斷開曹魏控制,就是費禕姜維的基本戰略。 魏朝正始年間之後的涼州刺史,王渾看起來還滿獨家的。 當然,也許王渾就是蜀漢騷擾戰術下的犧牲者。 大體來說,王戎出名的時間,跟嵇康阮籍入宮當官的時間,會滿接近的。 而最重視王戎的,則是太原王氏的王渾之子:王濟。 王濟認為,王戎是完全不輸給張華裴楷等人的新一代青年才俊。 ……「裴王」這詞聽過沒有?兩晉的頂級世家大族,互相吹捧吹捧。 張華才是真正的奇男子好嗎? 這段期間,王戎沒有官職,就是跟著阮籍不斷刷自己的名聲。 據說鍾會伐蜀之前,也來拜訪過王戎,王戎跟他說:「成功不難,保住成果才困難。」 鍾會死了,阮籍死了,嵇康死了,王戎的時代,才真正展開。 司馬昭對於處死嵇康頗有悔意,對這些竹林派人更是友好。 王戎當上了相國掾,開始正式進行他的政治歷練。 但其實馬上就改朝換代了。 王戎很快成為司馬炎的散騎常侍(皇帝特別助理),接著外派河東太守,轉荊州刺史。 眼看兩漢歷練模組將滿,馬上就可以回朝擔任兩千石高官的時候,王戎被檢舉派人私修園林宅邸,罪應免官。 司馬炎讓他可抵罪,轉任豫州刺史,加建威將軍。 是的,這個竹林七賢老么王戎,就是六道伐吳,負責攻打東吳陪都武昌的建威將軍。 輕描淡寫的歷練,匆匆竟已十五年。 我們也輕描淡寫的解析一下:羊祜伐吳派,跟竹林道派不是一夥的。 山濤就被羊祜的周邊派系鬥到翻車,而我們的老么王戎,也曾經參與過西陵之役,犯了大錯。 當時,羊祜本欲按軍法處斬王戎,導致雙方結下了樑子。 事實上,泰山羊氏大族,瑯琊王氏根本是隔壁大戶,雙方是像曹家與夏侯家,世代姻親的關係。 王戎的從弟王衍,同時也是羊祜的從甥。 但羊祜對王衍也好,王戎也罷,那是沒有在客氣的。 後來這兩王位至三公,就把已逝的羊祜拉下神壇,那是後話了。 現在的問題是,王戎憑什麼加入羊祜所規劃的伐吳大計? 後來有很多人評論,王戎這個人沒有節義,不是沒道理的。 另外一個要注意的點就是,王戎跟司馬炎的交情相當不錯。 王戎雖曾參加西陵之戰,但當時的荊州刺史不是他。 河東太守也不可能支援到荊州去。 就現有記錄來看,也就是說直到泰始八年,王戎可能都還是司馬炎的散騎。 以禁軍的身分支援車騎將軍羊祜。 有那個膽子違抗羊祜的命令,也不是不能理解了。 相對也表示,王戎出外歷練的時間極短。 他擔任荊州刺史的時間,也許剛好就是羊祜回京述職的時間。 司馬炎不是一個賭性堅強的單押少年(啥)。 他行事的原則一直都是「面面俱到」。 六路伐吳,杜預跟王濬是羊祜所安排下的。 胡奮跟監軍賈充,是司馬昭的老臣,來見證奇蹟的,你會發現那個位置無關勝負。 親信瑯琊王戎。 真正能打仗的大將太原王渾。 以及親王司馬伷。 滅吳之戰的背後,完全表現出西晉紛呈而又多元的派系。 有時候我懷疑不是晉惠帝史上最廢,是司馬昭跟司馬炎把這盤棋下得太複雜,導致殘局不可收拾。 王戎打了一場勝仗,又降伏江東名士有功,馬上又被人檢舉收賄。 雖然司馬炎幫他搓掉,但聲名仍然是臭了。 但有甚麼好怕?天下統一之後,司馬炎基本就不管這些派系,唯親是親。 王戎被調回來當光祿勳,當吏部尚書……時代轉折點多提幾次。 兩漢講尚書,是指尚書郎,尚書台的小員工。 魏晉出現這些吏部尚書,那就不是指末端了。 他們是把尚書省原本總理的事務切分出來,每一個新部門的部長。 其實有在看歷史劇,對六部尚書的名稱都不會陌生啦。 拆分尚書台的權力這件事也說過了……司馬家掌權所握住的核心,跟原本的尚書台架構有「軍權」上的衝突。 吏部尚書,屬於高級人事官。 這就表示王戎依然在享受著竹林七賢名號的紅利。 沒有頂級名士的身分,是扛不起朝廷人事的。 卻說王戎回到朝廷當官,也是不好不壞混混日子。 山濤都還多舉賢才,王戎到底厲害在什麼地方? 厲害在他姪子王衍啦。 王衍的老婆,姓郭。 賈后南風的媽媽,也姓郭。 兩郭本是一家親,為了對抗司馬炎的楊皇后外戚,賈南風也是頗費心思。 晉惠帝一即位,大家就把「德高望重」,「戰功彪炳」,「先帝親信」的王戎,推上了太子太傅之位。 ……我有點不想寫這個人了。 沽名釣譽,莫甚於此。 什麼好東西,王戎都沾了一下,但他本身有什麼料? 完全看不出來。 你可以不同意「烤肉到最後都是吃醬」,但也無法否認,就是有單純靠著沾醬成為排隊名店的存在。 「戎始為甲午制,凡選舉皆先治百姓,然後授用。」 一般認為,「甲午制」就是說後面那個被選舉出來的人,應該先去治理百姓,然後再任官。 跟甲午有個毛關係,我就會很想知道。 「置上元盡所求年,以乾法除之,不滿乾法,以紀法除之,餘不滿紀法者,入內紀甲子年也。滿法去之,入外紀甲午年也。」 這應該是當時乾象曆的計算方式,曆法我也不是很懂,大概看看。 乾象曆的大原則是「十九年七閏」。 簡單說就是計算一年有幾天,會有餘數。 今年餘一點,明年餘一點,我們現在說四年會多一天,才加到外紀去。 好,有了這層認知再來看,王戎的任官看起來很好啊,沒毛病啊。 但事實上他又被人檢舉了,而且這次檢舉是有內容的。 「今內外群官,居職未期而戎奏還,既未定其優劣,且送故迎新,相望道路,巧詐由生,傷農害政。」 問題在哪裡?問題在王戎的新制,沒有達到過去的一個審核期標準。 考績審核失去標準是一個。 最大的問題是,地方官員經常要換人。 經常要「送故迎新」,打擾百姓的農活,影響居民的收入……不然送迎會是國家會紓困逆。 政令也不能完整有效的施行。 請問這樣的「甲午制」,是好制度嗎? 推動這個制度的王戎,又有什麼好處? 啊就客人迴轉率提高啊。 一年舉一次官,你一年就收一次賄。 一年可以舉三次官,你不是就翻三倍? 但檢舉有效嗎? 沒有,王戎現在已經不是特別助理,而是皇后外戚屬等級。 更別說賈后執政十年,晉惠帝就是個擺飾而已。 哇,那趙王幹掉賈后,進入六王內戰期,王戎豈不是很慘? 那真是天無絕人之路,趙王的第一智囊孫秀,當年想要求「品官」時,王戎幫了他一把。 以至於對西晉朝廷造成重大災難的孫秀,放過了王戎堂兄弟。 而瑯琊孫氏,跟瑯琊王家,也就這麼跟山東五斗米道,發生了緊密的關係…… 這大概是王戎傳最重要的訊息了。 一直待在朝廷高位的王戎,在八王之亂中一直活到了第七王,河間王執政時期,才與晉惠帝分開。 據說,他經過了「黃公酒壚」,回頭跟共乘一車的人說,「曾經我跟阮籍嵇康一起在這裡喝酒。」 「自從他二人走後,我就為俗世所羈絆……今天看起來就在眼前的地方,卻是那麼的遙遠啊。」 接下來,在王戎人生最後的幾個月中,他又再次回到了那狂放不羈的竹林作風,一直到死。 這樣寫感覺他比較沒那麼討厭了吧? 王戎不但是竹林七賢中最年輕的,也是離竹林派最遠的一個人。 他像極了武林門派中未得真傳的小師弟,憑著自己的一招半式闖蕩江湖。 西晉的政壇,究竟是因為竹林七賢,而重視王戎? 又或是因為王戎的活躍,而始終保持對於竹林七賢的一份尊重? 我只能肯定的說,當八王大亂,人心思漢的同時…… 瑯琊王氏仍然撿起了道家思想。 下一步,他們將要舉起新的晉室。 竹林七賢的回顧,就到這裡結束了。 該是迎向西晉的滅亡,與南北分裂時代的來臨。 分裂的是王朝?是文化?還是血統? 又或者從來沒有改變過。 分裂對立的,永遠是意識形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