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準確的說是東漢末年。
吳郡出了一個孫堅,為國效力,南征北討,在群雄割據的年代打出一片天。
後來他的兒子孫策孫權回到故鄉,成為了江東一霸,史稱東吳或孫吳。
與劉備、曹丕三分天下。
西漢的時候,吳並不是一個郡,因為它是一個藩國。
由劉邦所分封建立。
跟其他原本在楚漢相爭中大鳴大放的諸侯國不同。
一開始吳國並不存在。
吳這個地方,原本只是項羽的楚國一部分。
後歸於韓信。
但韓信當了沒多久楚王,就被劉邦抓走了。
在這個楚漢相爭結束還沒多久的時候,劉邦哪敢把王國分封給自己那些十歲都未滿的兒子們。
劉邦把韓信的楚國切成兩份。
荊歸劉賈,楚歸劉交。
劉交是劉邦的弟弟,劉邦名季,排行老三。
劉交則是老四。
但劉邦的兄弟,並不都像他那樣膽大如斗,且擅長作戰(?)。
劉邦的二哥劉仲,一開始也是被派去擔當對匈奴第一線的代王,但匈奴一打過來,劉仲就棄國逃亡了。
漢高祖十一年,淮南王英布造反。
跟劉邦的親兄弟不同,劉賈怎麼說也是四面楚歌的一大面。
看到英布造反打過來?當然是跟你打一場。
結果這一打,劉賈就被擒殺了。
消滅了劉賈的荊,劉交的楚可以放過嗎?
英布再打。
劉交自然也是不負二哥的名聲,先往北逃跑再說。
後來劉邦御駕親征,雖然膝蓋中了一箭,到底也是收拾了英布。
解決後就北上,打算把弟弟接回來,順便回老家唱個歌跳個舞。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劉邦的大風歌,就是此時所作。
然而,讓劉交回去統治楚國,真的可以嗎?
有些將軍們就覺得不行。
楚國地大,風俗混亂,特別會稽跟吳那邊又剽悍。
最好再封一個王,便於管理。
大家提出這個意見,心裡八成都在想著選我選我。
畢竟劉邦沒有年紀比較大的兒子嘛。
可你各位忘了,咱們現在在劉邦的故鄉。
劉邦沒有成年的兒子,劉氏宗親會有啊。
劉氏宗親會立刻公推了劉仲的兒子,劉濞。
劉濞這時候是沛侯,一個地方父母官的概念。
而且劉邦根本是重傷被逼宮,找到個台階那還不趕快下?
二話不說就把楚國切了個吳國出來,封給這個他從來沒見過的姪兒。
詔令下去之後,劉濞前來拜見叔父皇帝。
劉邦一看就叫糟了。
這孩子,腦後的反骨比魏延還大啊。
劉邦本想反悔,但現在要是撤回詔令,只怕三軍立刻造反。
說不得,劉邦只好跟阿濞師說,「我聽說五十年內,東南方會有叛亂……現在把這個地方交給你,你可不要變成造反的那個混蛋啊。」
我們漢高祖就是這麼高瞻遠矚,鐵板神算比諸葛亮還神準。
難怪人家後來說劉伯溫一級棒呢。
史記吹牛預言看看就好,接下來呂后十五年,漢文帝二十三年,漢景帝又過了三年,零零碎碎加起來四十幾年,吳王劉濞真的叛亂了。
封完吳王後,劉邦不久就過世了。
其實看呂太后本紀,會有一種感覺就是:呂后根本不知道這個吳國的存在。
在召諸王入朝,或是安排各藩國調動的時候,吳國從來沒有出現過。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來劉交仍是楚王,好端端的擋在前頭。
二來,劉濞根本不對朝廷納貢交易。
劉濞仗著吳越產銅鐵自己鑄錢,又濱海可以自己煮鹽,招攬了天下亡命之徒,一起來開發這個美麗新國度。
吳國避過了呂后的荼毒,又沒有在齊王之亂中白白消耗國力,越來越是強大。
但漢文帝跟他的元老夥伴們,自然是知道這個吳國的。
畢竟怎樣也是皇帝候選人之一呢。
各地封國的太子,在陳平死後都被徵召入京。
為防吳國異動,漢文帝更讓劉濞的吳王太子「劉賢」,給大漢皇太子劉啟當小夥伴。
但前面就說了,吳國人的脾氣就是一個暴躁。
劉賢平常陪劉啟喝酒下棋,一般王公子弟,都曉得要讓皇太子三分。
就這個劉賢一定要爭到底。
有一天,雙方起了爭執,劉啟一個失手就把吳王太子給打死了。
漢初動不動就因為王侯殺人除國,結果皇太子殺人,沒事。
一代明君漢文帝身上最大的破口,大概就是這個太子劉啟了。
劉濞哪有不生氣的道理?
從這時候開始,吳王劉濞就不願回朝述職,回到呂后時期的山大王狀態。
漢文帝本來想趁機辦了他,但最終還是被勸退,改賜「几杖」。
在嬴胡亥的故事中,「几杖」也曾經登場過。
這是一個朝廷發給長者的尊榮禮器,大概就跟博愛座一樣。
給你一個 Respect。
再次進入鎖國狀態的吳國,越發的強盛起來。
當時太子劉啟手下有一個很得寵幸的官員,名叫晁錯。
一再的跟漢文帝進言,應該要處理一下吳國。
但我們也知道,文帝後半,匈奴事務就夠他頭大了。
節外生枝這種事還是能免則免。
然而,文帝過世後,原本就跟吳國有摩擦的景帝劉啟登場。
劉啟當年雖然沒有被交付廷尉判刑,但老爸的責罵怎麼少得了?
在晁錯一再鼓吹之下,漢景帝有了動作。
漢景帝一上任的時候,其實就因為趙王跟膠西王有罪,展開了削藩。
這一次,剛好楚王來朝,晁錯要求追究楚王之前犯的罪。
楚國也被削了一郡。
當朝廷展開對於吳國削郡的討論時,劉濞也早就收到消息。
面對漢景帝這個不懂得尊敬長輩的小屁孩。
吳王劉濞就此掀開了七國之亂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