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1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孔子之所以哂子路,是由於子路「其言不讓」。孔子對子路微微冷笑,實在是當機點化子路好勇急進的心態,那不是辦大事之材啊!其後,子路出仕衛國,就是死在「其言不讓」啊!為政者,有時候是要懂得退讓的呀,這就是孔子所講的「無為,無不為」、「無可,無不可」的道理(關於這個觀點,在第31講會再另文分享)。
    至於「為國以禮」,相信對於現代人來說,就很有異議了。你說「為人以禮」,大家都能理解;要是「為國以禮」,現在是什麼年代?現在為國,是要講有多少個核彈頭呀?這就是相當於子路當年對千乘之國的想法了。
    要理解什麼叫作「為國以禮」,首先得疏解這裡所講的「禮」。
    禮,對個人來講,就是自覺心;對社會來講,就是道德氛圍;對國家而言,就是精神文明。禮,才是人類共同的價值,也是一個走向文明開放的基本國策。能以禮治國,這才是「本」啊!本立然後道生,至於「末」,就會水到渠成了。
    對「禮」這樣的解說,這是筆者多年的學習與思考,而剛好講到孔子之所以哂子路,是由於子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因而即席寫下這樣的解說。
    當然,筆者這樣的解說,是斟酌「禮」的本質而言;至於古時所講的禮儀、禮法、禮制等等,對於今時今日來說,恐怕是格格不入了。
    接下來就分別講:禮… ①對個人來講,就是自覺心。 ②對社會來講,就是道德氛圍。 ③對國家而言,就是精神文明。
    這樣才比較明白孔子的「為國以禮」的政治理念。
    (寫於2020年12月7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