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放棄政治,來想想我們之間的連結關係,人際之間的連結。屬於社會性動物的我們,應該看看彼此,而不是還沒認識,就仇視彼此,詆毀彼此,甚至排斥彼此。不過,說實在的,一個很明確的事實,我們不會想要認識彼此,即使是住在你對面的鄰居,或是對街的住戶,我們該怎麼做?難道不能握手言好嗎?難道連基本的寒暄都做不到?
我認識很多人,當然都是點頭之交,真的就是彼此跟你點頭的那種人,你不知道他/她的名字,對方的職業,對方的居住地,甚至對方要去的地方,可能是送貨員,扛瓦斯的男生,或是你上班每天都會看到的同樣人們。我們見到這麼多的彼此,應該好好去認識彼此,不要求做好朋友,可是我們的連結卻回到了彼此內在的所在。
你該屬於哪裡,是你的應許之地,我們來自哪裡,該歸向哪裏,一點都沒有頭緒。上帝希望你能自己找答案,可是你卻迷惘著在森林裡看著各種指標,問問你自己,你「想」去哪裡?你沒有方向。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等到了某一時刻,還是不知道要的是什麼,或者要的是否正確?問問你自己,你也許今天有答案,可是到了明年同樣的時刻,你的答案可能就變了,然後再問問你自己,你「真的」要的是這種嗎?
人都會變,看著十年前的你,二十年前的你,都不一樣,你變得更加有自信,也或是更加自卑與不安。你更愛你自己,迷戀你自己,但不會忘卻別人,但某一個時間點,我們都在做自己,尋找自己。教會教我們的是「真理」,佛教教我們的忘我,伊斯蘭則是希望我們能夠警惕自己,點醒自己,不管什麼宗教,內在的自己是你自己該思考的力量所在。不過,宗教碰上政治,或者是說,社會化的過程中,宗教無一點中了政治的影響力,政教應該分離,不過宗教在裡面的力量實在太過強大,以至於無法完全做到宗教是宗教,政治是政治的事實。再說一個事實好了!我們都是外相的動物,外在決定了我們跟一個人是否「想要」的動機,承認吧!這個世界是個美醜分明的主觀。
什麼是美?黃金比例的美學,以及人體臉部與整個身體的結構是否很剛好,頭與身體,還有四肢的比例是否剛好,是觸發我們對於美的判斷力。希臘的古典美學,從雕像中的身形可以得知,那種美人是得天獨厚的美感,雅典娜與維納斯,不會是個臃腫的胖子,但從文化演進,從地形推演,當我們知道美學因為種族有差異時,我們所認為的美,原來有天大的差別,只不過,從西方美學再到東方美學的某種精髓——在大眾社會的傳播底下,幾乎有種如出一徹的相同。在多數我們知道的範疇中,幾乎不離開所謂的美人胚子的天生究竟是什麼樣?
外表是很殘酷的,所以才需要整形成美——符合現代社會期盼的那個樣子,就算不是你期待的外表,雖然那種鵝蛋臉,雖然眼睛比例,雖然鼻骨的尖挺,雖然嘴唇的形狀,還有個眉毛,加上整個與你臉蛋該是某種樣,你沒有多少期待,但美這件事來說,卻有多少渴求。大家都說內在比較重要,可是在內外兩種不同論調中,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是偽君子的代表,所謂看得順眼是什麼意思?當然就是能夠相處在一起,看久了都不會膩。但是長時間的互動,或是給你的感覺,在人之間的連結溝通上,我們有種截然不同的代表——那就表是人在與人溝通對話時是採取各種應對策略,那就是表示人所期待與符合期待兩件事,是兩種差別。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我們都會,這不應該說是偽君子,但是在連結過程中,或是創造自我意義過程中,卻有某種偽裝的成份。你要過好的三享生活也罷,或是平庸生活也行,但是生活的意義卻不是應該只是在生活本身創造出你期待渴求的意義,而真正讓它變得很像個樣子,你卻以為那是個好意義。因此,是不是三享其實沒有關係,但請你反覆思考一個主題,或是一個話題:我們想要尋求如此美好的連結過程中,怎麼能忘卻其他的連結存在?或是人之間的相處上,怎麼沒有思考這所謂的不同的現況,為什麼反對的意見與贊同的意見,非要符合什麼你自認為的意見,選邊站的同時,在我們社會如此鮮明而左右的現在,是不是我們的政治以及被參一腳,你都以為跟政治沒關係?
男女比例如此懸殊,多個男性要追求一個女生,而女生則有太多的選擇,或是女生保有自我選擇的同時,也按照自我的比例去過濾自己想要的,或是自己其實根本不知道想要什麼?你有選擇困難嗎?問問你自己,吃大餐好,還是平民小吃也行?喝奶茶好,還是水果茶也可以?喜歡日式勝於西洋料理嗎?桌菜與個人餐哪個讓你尬意?在煩惱吃什麼的時候,你該思考是料理本身,還是熱量本身?還是你對食材的吸收本身?你了解你身體吧?什麼對你有益,什麼對你有害,你可能有有底細,該吃什麼才好?少吃澱粉?不如吃對時間,多吃蔬菜水果?不然來點白肉也行,害怕紅肉?一星期只有一次的漢堡應該影響甚微。問問營養師?不如問問你自己,害怕油炸物?不喜歡珍珠奶茶?其實在美食滿足你口慾時,不是該害怕什麼讓你增肥,什麼對你有效。想要維持纖細身材,你的生活習慣與代謝才是關鍵,運動與食物是輔助,然後再問問你自己,變美是為了什麼?
想要交男朋友?想要健康?想要給你前男友好看?想要讓他們嫉妒你,羨慕你?想要有個三享生活?增進你自己的進步,反而會失去你對進步的質疑力,因為在每一種思考進步前進的同時,我們無不一時刻都在思考怎麼前進力量才會更偉大,更看向自己的方向。如同愛自己的自戀力,如同對待自己的同時,其實都在思考屬於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平衡有著不一樣的端點。
我當然可以做自己,我當然可以不管其他人的感受,你是怎麼樣想,畢竟,所認識的我,只有表面上,所看見的我只有某種版本的樣子,不過在符合某一定義的論點上,很多人就會當成某一溝通的樣子,就像第一次與新朋友見面,本人與印象中的樣子有著截然的差異,或是網路溝通的平台上,網友之間的認識與實際的互動也是如此。某一個定義是符合某種心中的樣子,某一社會化的現象,就像男女之間觀念的懸殊,我們是很難完全做到男女互換的角色對調,然後再想想性別觀,我們要做到連結,要怎麼樣才能達到某種公平極致?
人類在身而為人的同時,也在壓縮著人性與人權的某一反抗力量,我們都渴望極度自由,但沒有想過自由本身,或是在贊同與反對的聲浪中,我們是否有足夠的「雙眼」看到不同於這些聲音?
或許你想過斷層連結,也就是我們之間的跳板,如何才能更近一步活得更好,更有意義,每一天其實都值得去欣賞微小之處,只是對你而言,微小意味著微不足道,沒有影響多少,每一個事物都連結,同樣的,每一個人都連結,就算沒有六角分隔,在我們周遭,處處都有著微妙的連結在勾引著,只是被你忽視與漠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連結之間的關係,或者是事物的關係,是處處我們該思考的課題,人在人之間的相處,總是那麼唯妙唯肖的在忽左忽右,搖擺不定。人都會為自己的生活「完整」而活,說穿了,是自己的每一處有關係的連結而活。直到你有看到了,聽到了,接觸到了,或者感應到了,才知道有關係,你當然不必去思考非洲的人民生活過得如何,也不必思考拉丁美洲的性暴力,或者是哪裏的治安跟你有密切關係,但不代表生活在此國度的我們,可以安然過日子。中東仍有平靜,也可以說是仍希望有自己更美好的日子繼續過好充足富裕的生活,你沒辦法拿敘利亞的戰亂跟杜拜的民眾相比,或是阿布達比的人民,或是與葉門民眾對照。中東仍有「綠洲」,但是否能夠供應給全中東的人共享,包括埃及、利比亞等北非的人民共享都有難事。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爭執,伊朗與沙國的愛恨,什葉派與遜尼派的「看不爽」,或是我們說同樣語言的自由與保守,極端與反極端的兩邊夾擊,我們好像都(非)要用政治訴求的某種道理去爭奪,就像法國境內的伊斯蘭極端民眾,在言論自由高漲的情緒下,言論自由沒錯,但同樣的在理解極端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拿著言論自由的旗子,鼓催著反極端的捍衛理論?
上一章節提到對話、對立與對談之間的深刻關係。我們這種聯合國底下的任何連結都只有看到屬於自己怎麼樣有利的某一內心情仇,在糾葛出什麼樣有前景的康莊大道。你該屬於哪裏,人類未來何去何從——在我一開始的主題中,我就提到,人類在身而為人的同時,也在壓縮著人性與人權的某一反抗力量,我們都渴望極度自由,但沒有想過自由本身,或是在贊同與反對的聲浪中,我們是否有足夠的「雙眼」看到不同於這些聲音?或許想要簡單,在假新聞充斥,以及各種五花八門的訊息浪潮下,我們的辨識能力與自省能力不如以往,甚至有倒退的跡象,人性很偉大,沒錯,但不是武器,也不是盾牌,是一種黏性,是一種柔化的反作用力,只是被我們當成作用在使用。
我們真的有在進步嗎?男女之間就可知道,你猜我答的性別派,個體之間可有你與我的兩種或者多種的力量,你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