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結構圖

2022/06/2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還是在想著與人的連結問題,畢竟,從我聯誼開始,從我開始與人攀談,從我開始與人去對話,去互動,去互加好友開始,對於人的問題就一直停不下來。人是一個複雜的個體,尤其是與人接觸後,所產生的強大力量,尤其如此,社會就是這樣壯大的。在這個社會,多數人的共識集結在一起,形成一股凝聚力量,把我們的想法做成「攀上」共識,共識下方的社群則是多數人之一的某種所集中下來的共識,你可以想像,如果我們想要和平,想要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攀上共識是不可避免,因為只要有這個,我們才有現在安詳的社會。
  如果失去這個,社會肯定亂哄哄,畢竟當社會的社群的每一方都想要佔領另一方時,或是成服另一方時,你大概也可以想見這樣的共識遲早分成兩方,一個是贊成,一個就是反對,一個是自由,一個就是保守。然後繼續追朔,大概也可以看見,這個社會肯定處於戰爭狀態,不太可能形成國家,就算可以,國家可以戰爭中形成,但除非社會的群體真的有其共識的群體意識,否則這國家也不太像「國家」。
  國家的中央意識碰上社會的地方意識,兩者相形去抗衡。社會中的人們是由多數地方集結的地方共識,國家則是中央之上的攀上絕多數意識。讓我們仔細去想想社會:社會由多數人集結而成的某種型態,加上社會形成的攀上共識,會讓社會只有一種其型態主義,無法讓國家真正有組織地去形成多數社會民意的真正共識,也因此,當你想像台灣一分而二的兩個世界,北與南,卻沒有一種中央主義,這種「國家」會崩裂。
  現在來看看人們的連結:社會上的連結是多數人去形成的連結型態,當我們在連結過程中,大多只想到連結上的某些型態主義,屬於地方上的社會型態連結,而回到個體之間去連結狀態下的表面連結,也就是說,社會地方上的表面第三層連結讓人們得以處在表面溝通下的連結,而這種連結雖然去存在,僅只是處於型態上的連結,而不確實。多數人到某一國家的印象都停留在表面上的連結狀態,例如我去美國與日本,但我深入觀察美國家庭與電視劇,還有日本家庭與電視劇,還有日本相關新聞的討論,我同時也知道,表面上的連結都只是一種社會型態上的人際連結,無法做到第二層下的連結,而且也不太可能(畢竟,你不會想與每一個人做朋友)。
  然而,連結這回事,只要碰上的第三層下的連結,例如你與同事,第一次剛認識的朋友,或者聯誼對象等等,這種連結就只是停滯了!而停滯的原因是因為連結無法去思考社會型態下方的人際連結是怎麼回事,而也說真的,當我們只是想要去經營人際上的連結生活——三享生活時的意義時,大多也只想到人際上的表面處理,並不會深入去思考到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的想法。
  當朋友的目的當然可以去深入思考人之間的另一面,而不是表象。而表象就是第一次你跟店員寒暄的情形,你跟店員點餐的情況,你去超市結帳排隊的情況,這就是表象,第三層之下,不需要到第二層,你當然看不見店員的背景,不知道他/她是單親家庭,年紀實際有多大,有男女朋友嗎?有同事朋友照顧她/他嗎?等等。你當然不需要去了解,不過人際連結就是如此,我對人際的連結不只是表面思考,其實是更需要第三層下的連結,尤其是怎麼樣的朋友與鄰居是需要去關心慰問。
  不過好像不是這樣,而話也說回來,當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人際連結,而通常只是在關心自己的三享生活,所代表的意義,我們通常都陷入三享思考的範疇中,而只要有意義存在,就像現在生活中的所看見的美麗光點——宛如天空的花火,只想要有這個永恆意義,留存心中,代表著意義就在生活中體驗完畢,卻很難思考。
  當然不需要思考什麼,或許花火是無法用心思考,只要有感覺就好,人是有感覺的動物,這種感覺會認真跟著你一輩子,而你也抓著想要的那種感覺不放手,只要有感覺在手,在心中,感覺就是你在某一時刻才想起的東西,很難用文字體會,只能放在那邊去觸碰,去感受所有,這就是感覺的重要性。我們有痛苦,有歡笑,是因為事情讓我們又傷又痛又愛,且又恨,而因為情緒在感覺去讓我們有高低起伏,因此,感覺上的某一處境是我們去心領神會的所到之處,擁抱真正想要的點,讓我們無法去言語什麼。
  因此,感覺很重要,所以女生的感覺就是勝於去理性的分析。感覺處在某一個機會點,就像看到男生在做什麼事時,女生的感覺就瞬間點起,而去喜歡上對方。這種感覺是在於我們感受到,就容易讓感覺想要呈現在那邊,而真正讓我們去追隨那種浮起出來的狀態,相信感受是勝於情緒上的澎湃,畢竟,感受在心裡,分析是無法真正去思考了解。因此,當我們去了解人之間的連結時,是唯有感覺不那麼重要,但真正相信什麼,並不是因為感覺本身而已,當我對一個人很有感覺,我所想起的是這個人的互動與給我的感受狀態,而這種感受並不是來自見面本身,還有各種文字與情緒符號,照片與影片之類的體驗,讓連結得以有情緒的狀態呈現在那邊,而當我去思考連結,去了解人之間,情緒與感受之間的關係時,我同樣也發現,連結是我們心中所在任何細緻之處,所有的任何火花餘留的型態,讓連結不會斷——而連結的意識形態之間,是讓我們感受到最明白的意義,這種意義反而不是「應該」不應該的問題,而是體驗的意義卻無法深入到每一層之間的關係狀態。
  所以,我們才會不珍惜。但由於那樣不珍惜,於是錯過了思考的關係,多數只有社會的表面連結,無法真正有共識主義,忙碌的你只適合你忙碌的狀態,你可曾想到與你聯誼吃飯對象的情況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而你去想要有關係,有一種了解彼此之間的狀態,卻無法真正去了解,那麼這種意義其實不要也罷,因為你還在連結溝通上,拉回你的意識形態,是怎麼樣對你有利,有屬於你的型態共識,不過,請記住,人的生活是不一的。連結不該只是表面上,來得快去得也快,連結這種無意識的意識,好像只是在我們快速社會中連結而很好看的冰層,下層卻是難看,或是只是屬於自己的狀態,隱藏起來。
  連結要強健,所要做到的是思考社會表層,國家之中的中央意識,是屬於國家機器嚇得強大的主權型態,而當國家要去拉成社會下的意義主軸,就必須去配合人民上的多數攀上意識,得以讓共識處在那邊,讓國家平和進行,國家才會成長強大,這我們也知道,人民是某種社會強大上的意識所集結,所以國家才會像個國家,因為都有自己個體上的絕對主義,與民意權利機構,因此,國家才可以生生不息。
  社會本身呢?或是人們之間呢?雖然一項研究中,希望仍是生活推動的主動力,樂觀仍在我們社會中需要有,正向能量不可能消失,需要我們輔佐而才能推動,只要有前進,在生活本身,社會本身,樂觀與希望推動的本身,人們的主要集結意識形態,在攀上共識中仍需要去擁有,而當我們去攀上的同時,然後往下看第三層人心時,你也才發現,表面連結雖然很美,卻無法讓社會看起來真正很富有——即使有,也是「看起來」,畢竟,地球的整體是很美的,而你深入地球的每一個城市,例如紐約的天際,然後再往下看,原來老鼠還是蠻多的。
  你真正了解這點?或者社會有讓你思考本身——還是感覺的重要性?我當然也注重感覺,但誰對我有感覺,而沒感覺,我真的不知道。心動的感覺是這個人突然擁抱你,還是你想推開對方?或者你喜歡相處在一起的感覺,勝於去相愛擁抱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應該鬥嘴,還是該甜言蜜語?
  這些感覺是讓你愛得多,還是恨得多?負面可是很重要的,我是說,負面比正面強烈,正面的感覺往往不那麼強而有力,因為我們的回憶,那心底的感受是難甜滋滋的,浮在心頭一輩子,負面往往在感覺去恨時,最能夠讓心底扎痛,因為痛感與快樂感的之間的某種差別是我們可以又愛又恨,並且在自虐的時候,還認為自己是痛得很有感,這也是 BDSM 很愛的心頭癮。
  人真的是犯賤啊!不是嗎?人真的是矛盾,不是嗎?了解你自己的每一處細胞大概很難,不過要了解其一的感覺就很簡單,不過你有真正了解到嗎?這樣的情感連結,是關於社會上的攀上,或是人際之間下的第三層與第二層之間的連結,所浮現的那樣?我當然無法要你去了解第二層連結,但是在你第三層連結之後,或是我們所思考的處處連結後,也給自己一個關係空間去明白,誰真正的感覺在我們心頭產生的意義,是意義上的明白意義,或是泛意義給你的有意義啟示?
我當然也注重感覺,但誰對我有感覺,而沒感覺,我真的不知道。心動的感覺是這個人突然擁抱你,還是你想推開對方?或者你喜歡相處在一起的感覺,勝於去相愛擁抱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應該鬥嘴,還是該甜言蜜語?
  這很重要,因為泛意義之後的意義是讓你明白你在連結後的意義是讓你感覺了解到多少而讓你心頭感受到多少而有的意義代價,卻無法真正讓你去思考每個意義的感覺有多少,是屬於意義的真正效果,除非你可以想到這點。
  這也是在社會連結中弱化的原因,或是脆弱的形成原因,因為大部分而言,我們只是要強而有力的感覺連結,而非思考上的連結,即使感覺太過渺小,宛如心跳聲,你都沒有感受到,思考連結本身呢?你則沒有想到人際之間的平常,即使那根本沒什麼意義可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會員
19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