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孝順父母的孩子」,變成「孝順孩子的父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跟古時候相比,「孝順」兩個字在現今社會已衰退許多。從前有二十四孝,是「孝順父母的孩子」;現在也有二十四孝,但反過來,是「孝順孩子的父母」。

《三字經》:「人不學,不知義。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會不孝,是因為我們沒有從小好好教導。《太上感應篇》提到,孩子不孝有兩大類原因,第一類小不孝的原因有四種:

一、驕寵:有時驕寵是因為家長偏心,喜歡這個孩子,不喜歡那個孩子,沒有公平、正直、威嚴、講道理,一驕寵就失去了公正。

二、習慣:從小養成壞習慣就不孝,就可能縱慾,很多慾望養成後,要改就很困難,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從小用心陪伴及教導。

三、樂縱:放縱慾望,貪慾很重。

四、忘恩記怨:心裡面都裝著對父母的不愉快,埋怨父母。

大不孝的原因也有四種:

一、貪財:現今社會很多兄弟姐妹為了財產鬧上法庭,讓父母傷心、難過。

二、戀妻子:心裡只有太太跟孩子,完全不關心父母。

三、嫖蕩:許多的惡習完全控制不住,好色、遊手好閒。

四、爭妒:跟兄弟、家人忌妒爭寵。

要長養孩子的孝心,不可有以上的壞習性。談到驕寵,想到幾年前朋友告訴我,她的妹妹已經好幾年不曾回家。她們的爸爸從小就非常疼愛妹妹,什麼事都順著妹妹,要什麼給什麼,什麼事也不必做,也從沒打過、罵過,真是寵上了天。而她從小什麼事都得做,做不好就打罵不斷,兩人差別很大。

直到有一天,妹妹很晚了還沒回家,爸爸焦急地等著,等到妹妹回家,爸爸很生氣的打了妹妹ㄧ巴掌,從此以後,妹妹就沒再叫過爸爸,出了家門後,也沒再回來過,即使父親生病、甚至出殯,連個人影也沒看到。我不懂是什麼樣的心結,能糾結這麼久打不開,父女間有如此的深仇大恨嗎?我聽了很感慨。

台語有一句俗諺是這麼說的:「寵豬抬灶,寵子不孝。」鄰居小孩年紀輕輕才二十出頭,自從母親過世後,就一直待在家裡,不願意出去找工作。每天玩手機、遊手好閒,只有倒垃圾、吃飯和買東西,才看得到他。他的父親勸他出去找工作,也不聽,就留在家做個啃老族。《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要害一個人一輩子都沒成就,就是從小讓他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只要養成懶惰的習性,什麼事都不會做,那這輩子就差不多了。」

俗話說:「三歲看八十」,教育的養成需從小開始,家庭教育是基礎,尤其重要。孩子第一個模仿的對象就是父母,身教重於言教,身為家長的我們,需要以身作則。只會在家當個啃老族,連自己都養不起,還談什麼孝養父母?不給父母找麻煩就阿彌陀佛了,哪還談得上什麼承歡膝下呢?雖說孩子是無債不來,有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這四種因果關係,但如果能從道德教育下手,我想應該可以將傷害減少許多。

(分享完畢)

天下父母心,每個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期待、盼望下孕育而成,絕對不會有哪對父母期望生下忤逆、不孝的孩子。現今社會不孝的人很多,小編每次看到許多「啃老」的實例,心裡總是百感交集。如果從旁觀察,這些孩子不管怎麼揮霍,都有父母可以依靠,導致他們不知道珍惜,也沒有感恩之心。他們小時候當小嬰兒靠父母吃穿,長大後成了巨嬰,還是靠父母吃穿,成了父母一輩子的財務負擔。

過去的觀念是「養兒防老」,如今養兒未必能「防老」,反而有可能「啃老」。因此,孩子小時候千萬不能驕寵。小時候讓孩子過得太舒服,樣樣捨不得讓孩子做,事事幫孩子做到好,長大了父母依然是老媽子、老僕人,到時就變成父母過得不舒服了!及早訓練孩子獨立自主,才能保障自己的老來生活,有兒、有女能承歡膝下,也才能守住自己辛苦工作大半輩子,一點一滴積存下來的退休金。

父母對孩子有保護、教養的責任,但是沒有保證榮華富貴的義務,所以從小要教孩子:「錢是我賺的,沒給你的不能要。」同時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錢,因為讓孩子有期望,就會有盼望,有盼望就會想著不勞而獲、遊手好閒,等到盼望跟收穫有了落差,就會產生怨恨父母的錯誤心態。自己的錢要花在自己身上,千萬不要自己捨不得花,卻讓子女揮霍無度,「敗家子」正是從此養成。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才是最重要的。林則徐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人與人的相遇都有因果,化解完因果,才能從阿賴耶識的源頭,解開對對方的愧疚。許多您以前對孩子的縱容,會因因果解除,有較公正、公平的判斷與對待。當因果解除後,孩子若有錯誤的言語行為,教養孩子時,你也才說得出口、下得了手!另外提醒,要教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不是等他們長大後才突然教,而是從小就要慢慢教,千萬別妄想著以前不教現在教,孩子就會一夜長大。以前不教,讓孩子以為什麼都好;現在教了,讓孩子一夕之間什麼都不好,以為是放孩子去飛、給他自由,卻極可能帶來相當大的反效果。

現代社會各方訊息取得容易,尤其孩子在訊息的取得能力真的比父母厲害許多,因此現代父母確實難為,沒有跟得上科技的聰明與智慧,只想用「威嚴」與「命令」讓孩子臣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常常陪伴和關懷,同時與孩子分享你的心情,孩子才能融入你的生活,才會知道父母不是無所不能的無敵鐵金剛,而是也會受傷,也會有煩惱。夫妻要溝通,朋友要溝通,同樣的,親子之間也要溝通。聽孩子說,也讓孩子聽你說,一來一往,有愛無礙,如此才能事事無礙!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raw-image


raw-image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香港吃貨寶寶的沙龍
38會員
1.9K內容數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尺度』是人與人相處很難拿捏好的分寸;『適度』卻是人與人相對待,必須拿捏準確的情感。
Thumbnail
『尺度』是人與人相處很難拿捏好的分寸;『適度』卻是人與人相對待,必須拿捏準確的情感。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子女小時候未對他們付出愛心和耐心,子女心裡容易不認同父母;長大後,雖為時較晚,但還是有改變的機會,父母要付出心力去圓滿,以身作則,用愛與關懷慢慢將子女導正,子女才不會反彈。」 「母子連心,要學佛,將自己的心安住,才能將子女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子女小時候未對他們付出愛心和耐心,子女心裡容易不認同父母;長大後,雖為時較晚,但還是有改變的機會,父母要付出心力去圓滿,以身作則,用愛與關懷慢慢將子女導正,子女才不會反彈。」 「母子連心,要學佛,將自己的心安住,才能將子女顧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打開新聞鋪天蓋地都是 父母只要對小孩有任何要求=情緒勒索 一堆批評父母的聲音就會淹沒留言區 大致就是生小孩照顧小孩是義務 因為是父母自己要生的 (小孩沒有選擇...你怎麼知道小孩沒有選擇) 自然就要無怨無悔地做牛做馬 要求小孩付出 小孩就被成受害者...好可憐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打開新聞鋪天蓋地都是 父母只要對小孩有任何要求=情緒勒索 一堆批評父母的聲音就會淹沒留言區 大致就是生小孩照顧小孩是義務 因為是父母自己要生的 (小孩沒有選擇...你怎麼知道小孩沒有選擇) 自然就要無怨無悔地做牛做馬 要求小孩付出 小孩就被成受害者...好可憐
Thumbnail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敏感的關係,總覺得這些年,媒體報導中愈來愈多毆打親長的青少年,或不想工作的啃老族,而且我相信被報導出來的應該只是冰山一角。 不過上星期同一天各大報頭條的兩則新聞,應該會讓為人父母者從內心升起一股寒意―怎麼會養出這樣的孩子? 一個是才十六歲的少年,媽媽母兼父職將他撫養長大,或許是為了
Thumbnail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敏感的關係,總覺得這些年,媒體報導中愈來愈多毆打親長的青少年,或不想工作的啃老族,而且我相信被報導出來的應該只是冰山一角。 不過上星期同一天各大報頭條的兩則新聞,應該會讓為人父母者從內心升起一股寒意―怎麼會養出這樣的孩子? 一個是才十六歲的少年,媽媽母兼父職將他撫養長大,或許是為了
Thumbnail
這些年來,我看到一些爸媽一直在剝削(某個)兒女,有親生的兒子、親生的女兒,收養的兒子、收養的女兒,女婿、媳婦等,各種情形真是XXXX(請任意埴入四個字的成語)。 我看到這些父母有幾個共同點: 一、如果是從小撫養長大的,就沒給孩子足夠的愛,或是忽略他/她, 通常對某一個兒女這樣,對其他的比較好,有明顯
Thumbnail
這些年來,我看到一些爸媽一直在剝削(某個)兒女,有親生的兒子、親生的女兒,收養的兒子、收養的女兒,女婿、媳婦等,各種情形真是XXXX(請任意埴入四個字的成語)。 我看到這些父母有幾個共同點: 一、如果是從小撫養長大的,就沒給孩子足夠的愛,或是忽略他/她, 通常對某一個兒女這樣,對其他的比較好,有明顯
Thumbnail
當父母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善良、人見人愛的孩子,其實這是可以教出來;如果你覺得你的小孩很自私不會分享,其實那也是父母太溺愛造成的。 善良篇 一、 對長輩要禮貌,家人之間仍要說請、謝謝、對不起,但重要的是要大聲說我愛你。 二、 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接受它並練習讓自已冷靜。 自私篇 真實故事篇
Thumbnail
當父母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善良、人見人愛的孩子,其實這是可以教出來;如果你覺得你的小孩很自私不會分享,其實那也是父母太溺愛造成的。 善良篇 一、 對長輩要禮貌,家人之間仍要說請、謝謝、對不起,但重要的是要大聲說我愛你。 二、 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接受它並練習讓自已冷靜。 自私篇 真實故事篇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跟古時候相比,「孝順」兩個字在現今社會已衰退許多。從前有二十四孝,是「孝順父母的孩子」;現在也有二十四孝,但反過來,是「孝順孩子的父母」。 一、驕寵:有時驕寵是因為家長偏心,喜歡這個孩子,不喜歡那個孩子,沒有公平、正直、威嚴、講道理,一驕寵就失去了公正。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跟古時候相比,「孝順」兩個字在現今社會已衰退許多。從前有二十四孝,是「孝順父母的孩子」;現在也有二十四孝,但反過來,是「孝順孩子的父母」。 一、驕寵:有時驕寵是因為家長偏心,喜歡這個孩子,不喜歡那個孩子,沒有公平、正直、威嚴、講道理,一驕寵就失去了公正。 (分享完畢)
Thumbnail
我們是雙薪家庭,我與老公下班回到家平均都快晚上8點,0-3歲到現在,小孩平常星期一到五在公婆家住,到了星期五晚上在帶回我們照顧,我們是謂假日父母,因為平時主要照顧者爺爺、奶奶,跟我們年輕這一代仍然有很多教養的觀念不一樣,造成很多關於小孩教養的衝突。 例如: 事件一: 小孩子還小時大約1歲多,會
Thumbnail
我們是雙薪家庭,我與老公下班回到家平均都快晚上8點,0-3歲到現在,小孩平常星期一到五在公婆家住,到了星期五晚上在帶回我們照顧,我們是謂假日父母,因為平時主要照顧者爺爺、奶奶,跟我們年輕這一代仍然有很多教養的觀念不一樣,造成很多關於小孩教養的衝突。 例如: 事件一: 小孩子還小時大約1歲多,會
Thumbnail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
Thumbnail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自從上個月爲女兒補福德資糧《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28部,加補16部經文迴向圓滿後,事隔4周,佛菩薩再次開示女兒需補福德資糧《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28遍,當下令我很驚訝。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自從上個月爲女兒補福德資糧《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28部,加補16部經文迴向圓滿後,事隔4周,佛菩薩再次開示女兒需補福德資糧《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28遍,當下令我很驚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