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剝削兒女—「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是誰說的呢?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些年來,我看到一些爸媽一直在剝削(某個)兒女,有親生的兒子、親生的女兒,收養的兒子、收養的女兒,女婿、媳婦等,各種情形真是XXXX(請任意埴入四個字的成語)。

我看到這些父母有幾個共同點:

一、如果是從小撫養長大的,就沒給孩子足夠的愛,或是忽略他/她,

通常對某一個兒女這樣,對其他的比較好,有明顯的偏心。這個沒有愛的孩子,為了得到爸媽的愛、關心和注意,會特別賣力做事,討好爸媽,但是都得不到愛。
從小就這樣,長大了就繼續這麼做,通常他/她為家裏做的事情最多,出力、出錢、出資源最多,但爸媽最不重視、不在意他/她,還時時貶低他/她,和其他的兒女比較,說他/她比較不好,他/她就更賣力,付出更多。

二、從小剝奪他的自尊,減低他的自我價值感,

自己覺得沒價值感的孩子以為自己要做很多(比別人多好幾倍),才有平常一般人的價值,這些「做很多」的收益,爸媽就可以坐收其成了。

三、如果是成年後才加入的家庭成員,像:媳婦、女婿等人,

他們一眼就能看穿對方是缺乏愛、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就可以役使了,免費享用他貢獻的錢或勞力。
如果看不懂或不會看也沒關係,就叫叫看,要要看,叫得動的話就繼續叫,叫不動就算了,改叫別人;要錢、要東西也一樣,要得到就繼續拿,要不到就算了。

四、父母本身對自己不好,連帶地,跟自己最好的那個兒女,也對他/她不好。

這樣的爸媽擅長的是:

1.引起對方的歉疚感、罪惡感;
2.用孝順等的親情勒索、綁架;
3.說些乍聽之下有道理的話(一元說法,沒同時顧到另一面),讓人當下無法反駁,不知道怎麼說;
4.呈現出可憐、弱勢的樣子,讓那個好心的兒女不得不幫;
5.偶而給點愛,但實際上要的更多。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知道是誰說的?

說的人或相信這句話的人是沒碰過「不是」的父母,以為沒有;或是看不懂「不是」的父母長得什麼模樣,因為很多「不是」的父母很會隱藏、偽裝,表面上不容易看出來,所以天真浪漫的讀書人、當權者、有話語權的人就這麼相信了,說出這句讓許多兒女痛苦、有苦說不出、懷疑自己的「名言」來,讓大家琅琅上口,口傳千里。「名言」真的不要隨便相信啊!要好好辨認啊!
有個人可以予取予求,任意役使是很不錯的,只是兒女本身的幸福在哪裏?什麼是親情、親子關係呢?在我這個旁人看來,覺得很寒心,而且我也看出:「爸媽自己不一定知道他做了什麼事!」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舉個例子:

有位新店的鄰居,有一陣子固定來參加我這裏的談話會和悠閒花語課,她說她當年考上師專,爸爸不讓她去讀,因為不能賺錢,要她在台北讀高商,白天或晚上賺錢,半工半讀,賺的錢爸爸收去。(好沒有眼光的爸爸,師專讀完當老師,工作和收入多穩定啊!雖然不能一邊讀書,一邊賺錢,唸書時也不要錢啊!)
她家的房子是她和妹妹2個人賺錢買的,前幾年賣了幾千萬,都給兒子,女兒一毛錢也沒拿到,女兒中也沒人講話,她現在50多歲了,房子還是租的,做的是社區打掃、當管理員的工作,有個兒子生病開刀過,不太能正常工作,另一位兒子是正常的。先生原來是軍職,有親戚邀他去那親戚自己開的公司工作幫忙,他就從軍職退休,只是那公司沒多久也沒了。一家人生活拮据。更離奇的是,前幾年我看到她媽媽和她一起出現在社區裏,住她這裏,不是偶而來玩的,真是太誇張了。不知是什麼樣的父母和家庭,造就這樣的女兒?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8會員
661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紀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孩子長大、成年了,會碰到許多需要做決定的時候,這時候爸媽的角色如何呢?彼此相處的情形怎樣呢?會不會有意見不同、爭執不下、甚至吵架的發生呢? 舉幾個例子 一、修房子 最近兒子結婚在整修房子。 幾年前,先生問了兒子很多次:「你趕快結婚,我們來修房子。」 兒子回他:「修房子跟我結婚有什麼關係?」
一切都很好! 海浪從遠方來,一浪一浪打過來,帶訊息給我(聽,看); 風吹來,很舒服,它從遠方帶來了訊息(觸感,聽); 陽光從天上、宇宙照下來,也帶來了訊息(看,皮膚的感覺); 雲在上面飄過,我要自己抬頭接收訊息(看); 雨水從天上掉下來,也掉來了訊息(看,觸感,聽);
大部份的女性在家庭裏的情緒勞動被視為理所當然,其他同住者理所當然地 享用而不自覺,這跟打掃清潔一樣:「做了人家沒看到,沒做時大家都知道了。」(如:「妳怎麼沒提醒我?」「妳順手幫我做一下會怎樣?」),我想到幾件不是在家庭中發生的事情: 一、 在遊覽車上跟我說很多話的男老師 三、跟朋友說很多話的人
今天早上看著女兒帶孫女出門,去保母家,我心情平靜,沒有什麼,因為情緒已經在之前都發完了,女兒應該也是。今天星期一,第2次去,上週五,7月1日開始,那天我不在,女兒去接她的時候,說情形還不錯,沒有哭著找媽媽,看來是比較放心了。 我看嬰兒,覺得 「可憐」 「無助的」 虐嬰的新聞 對媽媽職涯的影響 註:
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總會有要去參加同事的,或是工作上需要去參加的告別式,曾經有位同事,也是嬌嬌女的同學說:「我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吧!就跟他本人的死亡,也沒有人希望死去。關於喪禮和準備告別式的過程,今天來寫一寫。 小時候,我記得的事情 阿公阿媽 外公 喪禮中女人的大哭,它提供抒發鬱悶的機會
先寫一下我對這事情最大的困惑是: 隔離的日期要從哪天開始算? 我知道發生的那一天是第0天,第2天才是第一天,有幾種開始日,隔離要從哪天開始算呢?(當時只有同住家人要隔離,5/17已改為同住家人也不用了,只要符合條件就0+7天) ■我是同住家人,和染疫者的最後接觸日(有的話) 是染疫者:
孩子長大、成年了,會碰到許多需要做決定的時候,這時候爸媽的角色如何呢?彼此相處的情形怎樣呢?會不會有意見不同、爭執不下、甚至吵架的發生呢? 舉幾個例子 一、修房子 最近兒子結婚在整修房子。 幾年前,先生問了兒子很多次:「你趕快結婚,我們來修房子。」 兒子回他:「修房子跟我結婚有什麼關係?」
一切都很好! 海浪從遠方來,一浪一浪打過來,帶訊息給我(聽,看); 風吹來,很舒服,它從遠方帶來了訊息(觸感,聽); 陽光從天上、宇宙照下來,也帶來了訊息(看,皮膚的感覺); 雲在上面飄過,我要自己抬頭接收訊息(看); 雨水從天上掉下來,也掉來了訊息(看,觸感,聽);
大部份的女性在家庭裏的情緒勞動被視為理所當然,其他同住者理所當然地 享用而不自覺,這跟打掃清潔一樣:「做了人家沒看到,沒做時大家都知道了。」(如:「妳怎麼沒提醒我?」「妳順手幫我做一下會怎樣?」),我想到幾件不是在家庭中發生的事情: 一、 在遊覽車上跟我說很多話的男老師 三、跟朋友說很多話的人
今天早上看著女兒帶孫女出門,去保母家,我心情平靜,沒有什麼,因為情緒已經在之前都發完了,女兒應該也是。今天星期一,第2次去,上週五,7月1日開始,那天我不在,女兒去接她的時候,說情形還不錯,沒有哭著找媽媽,看來是比較放心了。 我看嬰兒,覺得 「可憐」 「無助的」 虐嬰的新聞 對媽媽職涯的影響 註:
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總會有要去參加同事的,或是工作上需要去參加的告別式,曾經有位同事,也是嬌嬌女的同學說:「我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吧!就跟他本人的死亡,也沒有人希望死去。關於喪禮和準備告別式的過程,今天來寫一寫。 小時候,我記得的事情 阿公阿媽 外公 喪禮中女人的大哭,它提供抒發鬱悶的機會
先寫一下我對這事情最大的困惑是: 隔離的日期要從哪天開始算? 我知道發生的那一天是第0天,第2天才是第一天,有幾種開始日,隔離要從哪天開始算呢?(當時只有同住家人要隔離,5/17已改為同住家人也不用了,只要符合條件就0+7天) ■我是同住家人,和染疫者的最後接觸日(有的話) 是染疫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在家庭教育的廣闊海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建構情感橋樑的重要連結。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父母有時會因為各種壓力和情緒波動,在與孩子互動時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 儘管這些話可能是一時之氣,卻能為孩子的心靈帶來深遠影響。 以下四句話是父母在憤怒時容易脫口而出的,但它們會嚴重傷害孩子,因此必須避
Thumbnail
父母離婚後,即使一方取得小朋友的權利義務行使或負擔,也不能單方面為未成年子女改姓。根據法律,改姓需要父母雙方同意,或通過法院聲請,由法院審查決定是否允許改姓。
Thumbnail
學校開學了,不管是入學、畢業或升上另個年級,都是孩子進入新學習階段的時候,當家長們在打點孩子們的開學用品時,有沒有想過要送什麼禮物給他們,能在他們人生旅途中陪伴著他們呢?   從孩子開始上學,我就想著這個問題,並且選定了三樣禮物,認為是身為父母親所能給予的最好禮物。   第一樣是生活常規的養成。
Thumbnail
「父母會為了孩子做任何事,除了讓他們做自己」- Georgia《Ticket to Paradise》 昨天看了一部由我很喜歡的兩位演員George Clooney和Julia Roberts主演的戲劇《幸福入場券Ticket to Paradise》,故事講述一對離婚多年的夫妻⋯⋯
Thumbnail
我們可以掌握我們的情緒嗎?我們可以學習對任何事物不感到生氣和憤怒嗎?我們可以和我們的負面情緒和平相處嗎? 原來「情緒」是一門學問,也可以透過學習,讓我們更加認識「情緒」,做為父母的人,表現出來的情緒,原來也深深影響著孩子的發展。 這本《父母的情緒,孩子都知道》書,透過腦科學的角度,去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當端午節的鐘聲漸行漸遠,夕陽漸漸染上一抹深紅,我們家門前的小徑上,一輛汽車緩緩停了下來。這輛車上坐著我最愛的兒子,和他的女友,笑容灑滿了整個車廂。 這一天,端午節的最後一天,對於我和老公來說,充滿了擔心與焦慮。我們的兒子,長途駕車送女友回台北,對他來說是一次挑戰,對我們來說更是一場心緊緊地跟著
跟配偶相差了5歲,女大男小,在20年前還是會讓親朋好友擔憂和取笑,就憑著任性和執著,在交往的第11年,結婚了! 婚後父母也是把我的配偶自然當家人,但在單獨與父母聊天時,媽媽曾語重心長說過,我就不聽話,如果可以當初他們希望安排我的婚事,婚後也住離娘家近點,但他們也尊重我自己做的選擇,跟配偶在一起快2
不少父母基於儲蓄或理財規劃,會幫子女買儲蓄險,或是幫子女買壽險,之後要把要保人改為子女時,一定要留意贈與稅的問題。
有人說—「父母的愛是無私的~」 但父母的愛何嘗不是有私的?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卻也是有私的, 因為有私,所以希望你比其他人更好, 因為無私,所以把能付出給孩子的都奉獻出去。 或許有人說—「父母對姐姐、對哥哥、對弟弟、或對妹妹比較好~」 的確,父母都是偏心的,但我們何妨也不是偏心的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在家庭教育的廣闊海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建構情感橋樑的重要連結。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父母有時會因為各種壓力和情緒波動,在與孩子互動時說出一些傷人的話語。 儘管這些話可能是一時之氣,卻能為孩子的心靈帶來深遠影響。 以下四句話是父母在憤怒時容易脫口而出的,但它們會嚴重傷害孩子,因此必須避
Thumbnail
父母離婚後,即使一方取得小朋友的權利義務行使或負擔,也不能單方面為未成年子女改姓。根據法律,改姓需要父母雙方同意,或通過法院聲請,由法院審查決定是否允許改姓。
Thumbnail
學校開學了,不管是入學、畢業或升上另個年級,都是孩子進入新學習階段的時候,當家長們在打點孩子們的開學用品時,有沒有想過要送什麼禮物給他們,能在他們人生旅途中陪伴著他們呢?   從孩子開始上學,我就想著這個問題,並且選定了三樣禮物,認為是身為父母親所能給予的最好禮物。   第一樣是生活常規的養成。
Thumbnail
「父母會為了孩子做任何事,除了讓他們做自己」- Georgia《Ticket to Paradise》 昨天看了一部由我很喜歡的兩位演員George Clooney和Julia Roberts主演的戲劇《幸福入場券Ticket to Paradise》,故事講述一對離婚多年的夫妻⋯⋯
Thumbnail
我們可以掌握我們的情緒嗎?我們可以學習對任何事物不感到生氣和憤怒嗎?我們可以和我們的負面情緒和平相處嗎? 原來「情緒」是一門學問,也可以透過學習,讓我們更加認識「情緒」,做為父母的人,表現出來的情緒,原來也深深影響著孩子的發展。 這本《父母的情緒,孩子都知道》書,透過腦科學的角度,去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當端午節的鐘聲漸行漸遠,夕陽漸漸染上一抹深紅,我們家門前的小徑上,一輛汽車緩緩停了下來。這輛車上坐著我最愛的兒子,和他的女友,笑容灑滿了整個車廂。 這一天,端午節的最後一天,對於我和老公來說,充滿了擔心與焦慮。我們的兒子,長途駕車送女友回台北,對他來說是一次挑戰,對我們來說更是一場心緊緊地跟著
跟配偶相差了5歲,女大男小,在20年前還是會讓親朋好友擔憂和取笑,就憑著任性和執著,在交往的第11年,結婚了! 婚後父母也是把我的配偶自然當家人,但在單獨與父母聊天時,媽媽曾語重心長說過,我就不聽話,如果可以當初他們希望安排我的婚事,婚後也住離娘家近點,但他們也尊重我自己做的選擇,跟配偶在一起快2
不少父母基於儲蓄或理財規劃,會幫子女買儲蓄險,或是幫子女買壽險,之後要把要保人改為子女時,一定要留意贈與稅的問題。
有人說—「父母的愛是無私的~」 但父母的愛何嘗不是有私的?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卻也是有私的, 因為有私,所以希望你比其他人更好, 因為無私,所以把能付出給孩子的都奉獻出去。 或許有人說—「父母對姐姐、對哥哥、對弟弟、或對妹妹比較好~」 的確,父母都是偏心的,但我們何妨也不是偏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