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快速瀏覽開戰以來駁火狀況、世界各國反應,乃至於回答一些網友的問題:有沒有可能烏克蘭像芬蘭一樣自己扛住了呢?
1.交火現況
首先,我們要先將攻守方成員講清楚。
攻方:俄羅斯軍為主。烏東兩國民兵理論上是戰爭一員,但目前沒有捲入;白俄羅斯軍方應該有提供協助,使得俄羅斯有辦法同時從北方、東方(又有烏克蘭東部、克里米亞半島北部兩處戰線)展開攻勢,但目前不算正式參戰。
守方:烏克蘭國軍為主。北約各國有提供軍備、情資,但仗都是烏克蘭自己在打。另外,部分歐洲國家,如德國、法國主要是以外交、經濟上的制裁為主。在戰鬥上最認真出力的,可能還是提供關鍵軍備的北約,尤其是北約老大美國。
因此,我們先來破除一個八卦版、各家媒體或是社群網站吵翻天的問題/迷思:真的開火時,老美會不會來救人?(不只是烏克蘭,其他伙伴也是,例如台灣)
答案是:救啦!哪次不救?只是救的前提是你要自救。
如果有在關注烏俄情勢的朋友,戰前就應該多少有在聽拜登出來呼喊:「俄羅斯要打了!」、「俄羅斯要進攻了!」、「我們有關鍵情資,開戰在即啦!」只是,大部分的人在昨天俄羅斯的飛彈轟出去前,沒有真的很放在心上而已。
說實在的,會有這種想法滿自然的:一是因為人們多少都心存僥倖,認為俄方多半不會真打。另一方面,多數人對於現代戰爭的想像可能也有著偏差,例如:俄羅斯如此龐大,一旦出手應該首戰即終戰,一天或一週之內就可以拿下烏克蘭。
這個偏差也是多數台灣人對於中共犯台最大的恐懼來源,所以在此一併澄清,基本上不可能。
從現在的交火現況來看,俄羅斯的奇襲只有在前面幾個小時發揮奇效,但是烏克蘭軍方與政府在受到攻擊,人民的生命、財產蒙受損失之後,立刻就有了硬起來的理由,直接進入緊急狀態,統一指揮全國軍方,並且活用北約提供的情資、戰前就陸續購買的武器進行反制。
十多個小時下來,兩邊就打得各勝壇場。
在這時候,有一部份人可能會有一個錯覺:俄羅斯人不是挺猛的嗎?前一陣子哈薩克政變時,俄羅斯人進去洗地只是幾天就收工,怎麼今天有點掉漆?難道俄羅斯是紙老虎?
回答問題前,請讓我先帶大家回顧兩場戰爭,一場是兩伊戰爭(1980~1988)、一場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0.8/2~8/4)。
兩伊戰爭中,海珊主動出擊,伊朗的霍姆尼也積極回擊,兩邊是早就有所備戰,畢竟雙方在邊境摩擦、宗教糾紛以及貿易糾紛上積怨已久,而伊朗當時剛經歷前代政權被推翻沒有多久,這點海珊知道,但伊朗人也知道,所以雙方都在知道避將一戰的情況下偷偷準備。結果,雙方在八年的戰爭中,付出了近百萬條的人命和難以估計的損失後,證明了如果不動用核武,只有拿到現代軍事武器,卻不熟悉現代戰術(城市巷戰、城市游擊戰、聯合作戰等),裝備好也不是真的很有用。八年的戰果是,兩國等於沒打,國界線跟原先一樣。
海珊領導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不是這樣了,大家常常誤解科威特人沒有軍隊才會被快速拿下:科威特人有軍隊,只是沒在防備而已。相反地,海珊帶來的軍隊是吸收八年實戰經驗的老兵,有心算無心、高等虐低等,而且科威特領袖在皇宮保衛戰還沒打完就逃亡了。這些條件才構成了首戰即終戰。
回到上面的問題,結合目前的交火現況,烏克蘭能扛住絕不意味著俄羅斯是紙老虎,而是「在不動用核武的前提下,有北約軍備、情資支援且備戰的烏克蘭,對上準備已久的俄羅斯目前不分上下」,也就是目前北約跟俄羅斯在起手式沒有分勝負,這是一個正常的狀態。
即使戰場在烏克蘭、利益在烏克蘭,但真實出力的人不是烏克蘭,現在還沒出全力是正常的。戰爭跟短跑比賽不一樣,一開始就全速衝刺,風險可是大到難以估計的。
2.各國反應
從目前看來,西方盟國(以英、美、法、德等民主國家為主)算是討論出來第一步結果了:主要以經濟制裁、外交譴責為主。
聽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蛤?」
別急,聽一下另一邊。
親俄羅斯的部分,例如吉爾吉斯、中國,雖然發表聲明的速度不一,但就更有趣了。吉爾吉斯還算中規中矩,只是「同情」俄羅斯想要保護俄羅斯裔人口的心情;中國則是表示:「北約還欠著中國人民的血債」、外國勢力老是「在涉疆、涉港、涉台等問題上,肆意干涉中國內政,破壞損害中國主權安全的現實威脅」,至於烏克蘭問題喔,中方否認自己支持俄羅斯,但也不認為俄羅斯採取的行動叫做入侵,最後公開呼籲:「烏克蘭局勢發展到今天,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所以我們持續呼籲各方保持克制,儘快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讓局勢緩和下來。」
???
我們常認為西方民主國家口惠而不實,做事沒效率、不乾脆,今天可以看出來,並不盡然都是這個樣子: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西方民主國家有著價值要守護,國內也有各種意見團體和選民要照顧,久而久之他們形成了一套流程。這套流程沒辦法讓他們說要戰就戰、說打就打,那是希特勒、史達林才幹得出來的事情,但好處是他們按照流程走下來該給的都會給,而且如果流程不夠好,就會持續修正、持續改善。
相反地,支持俄國那方的國家就有趣了:尤其是中國,套句《讓子彈飛》裡面的台詞:「誰打贏,他們支持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在國內第一時間就有抗議者發起反戰示威,從莫斯科開始,先後有數十座城市發起抗議,數百名公民被拘捕。但在我書寫的當下,反戰的抗議與示威尚未結束,俄羅斯國內也並非人人都支持普丁的出兵主張,而且是有人願意出來冒險抗議、發聲的。
順了一遍各國,沒提台灣的發言好像不太給面子。但基本上,我們政府站隊非常明白、直白,我們外交部嚴正譴責俄羅斯片面改變現狀、侵害烏克蘭主權,並且呼籲各方理性、和平尊重烏克蘭的主權之完整。
整體來說,我國外交部的發言立場明確,與盟友同氣連枝,也按照國際流程先以譴責、呼籲為起手,呼籲時也不卑不亢、不說大話,此時不忘順勢提及烏克蘭的主權是最需要被尊重的。如果今天事情發生在其他區域,例如台灣,也應該如此操作。從這點檢視,這份聲明寫得很好,完全符合台灣在目前國際上的處境。
3.What if?
回到一個上篇文章沒提到的劇本:烏克蘭自己打贏戰爭了,會怎麼樣?
有人以日俄戰爭、蘇聯入侵芬蘭作為例子,俄羅斯人都有被打到焦頭爛額,最後認份回家。但坦白來說,我認為這兩個例子引喻失義。
戰爭當然是沒有定律的,但有一些大概的、模糊的概念是互通的,所以從孫子兵法到克勞薩維茲的戰爭論(可惜他沒真的寫完),還是有人試著歸結出一些通則:
首先,守方或補給線短的那邊通常比較有利。這是上列日俄戰爭中,俄國的主要敗因。再者,知己知彼,善用地利與外援,且不料敵從寬的人較有利。這是芬蘭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打不贏,必須拖延、必須把俄羅斯拉進芬蘭的冬季密林之中才能用空間換時間,盡可能爭取到局勢有變化的時機到來,進而取得停戰。即使如此,蘇聯嚴格說起來還是慘勝了。
而這兩者目前都不太能直接套用在烏克蘭的例子上,烏克蘭的地勢開闊,南方克里米亞已經易主多時、東面與北面都有進攻要扛,但西方是穩定在輸入物資、武裝且目前沒有特別理由要背叛他們的。雖無天時、地利可守,但人和在。
而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國家真的啟動瘋狂運送物資模式的時候,也是可以很猛的。冷戰期間,蘇聯封鎖西柏林將近一年,希望用這個策略逼降他們,但美、英為主的西方盟國用空降物資解決了問題。1950年代那還在重建期的西方盟國也沒多厲害,大概就是最巔峰時平均一分鐘就有一架民用貨機降落在西柏林送物資而已。
回到問題本身,烏克蘭會不會自己打贏戰爭?
我不知道,我不會通靈,但我認為多半不會。要守下來還是要靠北約的協助。
4.小結、人必自助而後人自助之
這場戰爭看起來是烏俄交火,實際上還是北約與俄羅斯的交戰,而且這場戰爭到底有沒有必要打到完?可不可以打到某個結果就先停下來,喘一下,各退一步?老實說,政治上大有空間,而戰爭是政治的延伸,因此我認為最終還是會走回談判桌,而不會是以侵吞烏克蘭/俄羅斯大敗回老家收場。
普丁跟他身邊的參謀團應該都不是笨蛋,同樣地,烏克蘭高層、北約各國皆然。只是走回談判桌是何時,對於我一介平民來說,掌握的資訊確實太少、變數卻太多,難以分析。
對於身在非戰區的我們來說,比較值得觀察和實踐的是:
與其快速滑坡到「美國不可信」、「美國只會賣武器」、「俄羅斯人也不怎麼樣」之類的說法,不如好好觀察烏克蘭人的反應。他們在開戰後的反應是憂心、緊張,但還是選擇堅定抵抗。
這樣的國家、民族與個人才有人會願意幫忙。
信神的年代,我們說:「天助自助者」;理性的時代,我們則可以說:「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