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輕下的教育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什麼領域的專家,到最後不需要互相對話呢?圖源:作者用Midjouney吟唱而出。

什麼領域的專家,到最後不需要互相對話呢?圖源:作者用Midjouney吟唱而出。

全人教育

文人相輕,自古皆然。文理之爭,大抵若是。

只是,如果真的要學習,作為一個「全人」,是不能被文理這麼二元化的標籤給限制住的

我母系的很多教授,其實都不是念歷史出身,甚至還有念管理、機械系畢業,後來才轉念歷史的:而念純歷史碩博的教授們,也十分鼓勵我們去學習法律、統計、哲學、物理、醫學,因為「學歷史的怎麼可以不瞭解人類文明是如何演進的呢?」

---

先暫時不看大學各科系,那是術業有專攻的部分。我們就來談談十二年國教

其實在我看來,就像是許多前輩都說過的,數學、英文、中文等等,都是語言,而我們在大學之前的12年之中就是讓學生學會「利用三種語言,闡述兩種規則。」

----

語言分別

世界通用語英文、

台灣最通行的中文,

以及具有指向性的精準語言數學

規則分別

1.自然規則

2.社會規則

---

各位仔細省視,會發現其實大學以前的自然規則不外乎探討四件事情:

物理=力如何作用在物體之內與外

化學=物質如何透過各種力來改變構成方式,而構成方式一變,特性即變

生物=力與物質如何作用在生命體中

地球科學=力與物質如何運行於以地球為尺度的非生命體之中

其他的自然規則我們幾乎都暫時刪減,留待大學了。

---

人文社會學門的知識也是,

我們教導學生用地理與歷史來解釋今日的世界如何誕生,

再用公民教育來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如何自我培養且與他人合作,

以面對未知的挑戰、一同開創理想的未來。

小結

無論哪一科,許多細瑣的、雜亂的資訊已經逐漸在過往二十年的教育改革中慢慢被剔除,留待大學生們各有專精時再做研習。

而如何用通用於台灣的中文、英文與數學去精準或晦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正是十二年國教之中所要達成的目的。

只以文理組、有用無用視之,有點太過可惜,與學習的機會失之交臂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亞寧學院
13會員
70內容數
學院者,傳道、受教、切磋琢磨之地。 多數現代人從來不缺資訊,更不缺取得資訊的管道,但缺辨別真偽、鑑別優劣、演繹因果等知識方法而已。 於此平台開設專欄、成立沙龍而以「學院」名之,不求於此直接獲利,但求廣傳見聞以助人而已。
亞寧學院的其他內容
2023/06/04
筆者特別挑在台北時間六月五號寫,是因為時差。利用時差,即便在美東的讀者們也可以看看為什麼我們應該紀念六四。 我們紀念六四是暫時治標;解決國族主義、中華民族問題,以及一個中國問題,這三個互相糾結,堪稱三位一體的問題才是治本。 但先一邊治標,延續對中共抗戰是必須的;但治本之道,也需要持續、逐步進行。
Thumbnail
2023/06/04
筆者特別挑在台北時間六月五號寫,是因為時差。利用時差,即便在美東的讀者們也可以看看為什麼我們應該紀念六四。 我們紀念六四是暫時治標;解決國族主義、中華民族問題,以及一個中國問題,這三個互相糾結,堪稱三位一體的問題才是治本。 但先一邊治標,延續對中共抗戰是必須的;但治本之道,也需要持續、逐步進行。
Thumbnail
2023/05/22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面向對本次事件之分析 1.我國大學考選機制的設立與本質 2.從世界史解析本事件之結構性問題 3.言論自由如何變成權利 4.從實務面剖析,依現行法制台大校方能為的處分有何? 5.結語:十年前,那時台大人是怎麼討論議題的。 文章偏長,讀者可全看完是筆者的榮幸,若擇感興趣的部份閱讀亦可。
Thumbnail
2023/05/22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面向對本次事件之分析 1.我國大學考選機制的設立與本質 2.從世界史解析本事件之結構性問題 3.言論自由如何變成權利 4.從實務面剖析,依現行法制台大校方能為的處分有何? 5.結語:十年前,那時台大人是怎麼討論議題的。 文章偏長,讀者可全看完是筆者的榮幸,若擇感興趣的部份閱讀亦可。
Thumbnail
2023/04/02
人類面對未知的態度究竟為何? 我們過去是如何操弄著各種我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物卻還能一路倖存到今天的呢?未來的我們,又應該怎麼看到科技與文化的進展呢? 這一期,我們來聊聊這件事情
Thumbnail
2023/04/02
人類面對未知的態度究竟為何? 我們過去是如何操弄著各種我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物卻還能一路倖存到今天的呢?未來的我們,又應該怎麼看到科技與文化的進展呢? 這一期,我們來聊聊這件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