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5|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06/17 追求文學的「藝術」III

    新感覺派,橫光利一與川端康成。

    #關東大地震
    大正十二年,1923年9月1日。
    重創東京、橫濱,10-14萬人死亡。
    對文學的影響:
    1. 知識份子移居關西(如谷崎等人),新文化(東京)與傳統文化(京阪)的融合,如谷崎寫出細雪。
    2. 對「私小說」到「心境小說」的發展有推波助瀾的效果;重大災難促使文人內觀,對思想亦發生影響。
    3. 蘇聯(共產、社會主義)和歐美文化(現代主義)對日本的影響加深;東京都市從物理層面到文化層面整個被重置、重新建設(Reset)。
    4. 大正十五年末(1925),出版社「改造社」發行「円本」,一本一元的文學全集,讓文學大量被推廣開。(當時的物價:蕎麥麵一碗約十錢,公務員月薪約七十円)
    #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的日本文壇
    1. 從「近代」到「現代」:
      關東大地震 1923 年
      兩大文豪自殺:有島武郎 1923 年;芥川龍之介 1927 年
    2. 文壇三足鼎立:
      私小說×普羅文學×藝術派

    #藝術派
    1. 為對抗普羅文學與馬克思主義者而集結
    2. 深受歐美前衛藝術與現代主義之影響
    簡介「現代主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出來的前衛藝術思潮。
    與過去的文化產生巨大斷裂。
    以繪畫舉例如:
    1893 孟克的《吶喊》,表現主義,畫家將內心的情感投射到畫面表現上(創作者的主觀讓他們筆下的現實不像是一般人眼中的現實世界)
    1890 梵谷的《星空》,後印象主義,描繪對象被高度風格化地變形(可連結到之後發展出來的 Deformation 讓某個部分形變而突出成為風格或特色。)
    之後逐漸發展出抽象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不同畫派的表現手法,個人的詮釋與情感表現越來越重要。
    藝術派區分為:
    →新感覺派
    集結於同人雜誌《文藝時代》(大正13年創刊),由評論家千葉龜雄命名為「新感覺派」。橫光利一、川端康成等人。
    →新興藝術派
    小林秀雄(非常重要的文學評論家,開啟現代日本文學評論先河)、堀辰雄、井伏鱒二、梶井基次郎等人。
    →新心理主義(受西方意識流作品影響)
    伊藤整、堀辰雄、後期橫光利一也逐漸轉向於此。

    #橫光利一
    1898-1947年
    橫光家長男,父親是鐵路工程師,輾轉日本各地。
    中學時代讀夏目漱石、志賀直哉、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人的作品;立志成為小說家。
    1916年進入早稻田大學,後因長期缺席、未繳學費等原因而退學。
    1923年5月發表《蠅》、《太陽(日輪),寫邪馬台國的巫女卑彌呼》,登上文壇。
    同年9月就發生關東大地震。
    1924年10月組成《文藝時代》同人雜誌,評論家千葉龜雄發表《新感覺派的誕生》,加以命名,可以視為日本現代主義的濫觴。
    1927年出版《春天乘著馬車來》,但同年《文藝時代》也廢刊了。
    1928年發表《新感覺派與共產文學》一文,引起「形式主義文學論爭」;從此與馬克思主義者對立。(前一年則是發生之前提過的谷崎跟芥川的小說論爭)
    認為「普羅文學和私小說」跟現實主義沒甚麼不同。
    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敵人就是馬克思主義者和電影XD
    後期認為要用文字來表達電影所不能拍攝的「意識的流動?」,因此逐漸轉向了新心理主義。
    1930年發表《機械》,是他與馬克思主義者的正面對決作品XD,也確實顯示出他逐漸轉向意識流派的寫作手法。
    1935年發表「純粹小說論」。
    1937年後,在日本發起二戰同時轉向國粹主義,領導文藝槍後運動,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等活動。
    1945年後,日本二戰戰敗,被視為戰犯追究(被視為軍國主義思想傳播者);也因此在日本當代被避談。
    #蠅
    1922年 芥川發表《竹林中》
    1923年 橫光發表《蠅》
    兩篇小說都表現出不同個體各自的視角跟觀點。
    各分段的視角轉換:從蠅的視角→車夫的視角→各個乘客的視角
    以蠅(最終唯一死裡逃生的個體)作為標題:蠅的「複眼」暗示複數的觀看、複數的主觀現實,文字的蒙太奇。
    以馬車為故事主軸:馬車作為前現代到現代的過渡象徵;大眾共乘,暗示現代化帶來的「與陌生人的接觸機會」,人的生活逐漸「原子化」。
    小說情節的偶然性:非常冷靜、客觀、反抒情的筆法,沒有因果的情節,在當時是非常革命性的創作手法。也正因為缺乏因果關聯的偶然性,展現出現代化帶來的不安跟不確定感。
    在上帝存在的時代:彷彿等於有真理存在,有某種永恆不變的事物跟價值評斷。
    在上帝已死的現代:束縛消失,但同時具超越性、至高無上的存在所帶來的穩定和安全感也消失,此時誰能跳脫出塵世之外來觀看眾人?
    →本篇小說中給予的諷刺答案:蠅。
    #機械
    原文很少分段,超長句式且幾乎沒有斷句。
    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關係、運作方式彷彿機械運轉,但同時呈現出人心的複雜,整部小說則是敘事者自我異化的過程。
    創造出所謂「第四人稱」:一個不是我的我(超脫出當下、彷彿不在現場、自外於我的我)來分析當下的我。非常類似真人秀的呈現方式?(一邊呈現現場,一邊播放事後的訪談)

    #川端康成
    1899-1972 年
    1968年得到諾貝爾獎,日本第一位,亞洲第二位(泰戈爾是第一位,但是英國印裔);川端是真正第一個用非主流語言原作得獎的作家。
    年少失沽,父母皆因結核過世,三歲由祖父扶養,但十五歲祖父也過世。
    →「孤兒根性」成為貫穿他往後的作品主軸。
    1917 進入第一高等學校
    1920 進入東京帝大英文學部,加入《新思潮》
    1921 與伊藤初代初戀,締結婚約,卻於隔年被毀約,此事影響川端非常深遠。
    研究者事後拼湊認為川端當下其實有察覺初代解除婚約是因為被侵害。
    其實一開始於新感覺派主要是做文學評論,後來才開始創作小說。
    作品與好友橫光分別處在新感覺派的兩個極端:橫光偏向陽性,川端偏向陰性。
    黃錦樹曾經評論現代主義的中文有兩種:
      好的中文:例如白先勇,精緻到不行、具有極度貼合傳統的面向
      壞的中文:例如王文興,完全背離習慣和傳統的文字和語法。
    日本文學也同樣走向類似的兩種極端:
      川端:將日文文字本身的曖昧性運用到極致。
      橫光:冷冽而無情,把日文的慣用文法破壞到極致。
    作品的三大主題(個人人生失落的追尋):
      沒有被滿足的青春愛情嚮往,
      對聖潔清純女性形象的憧憬,
      克服孤兒處境。
    1926 發表《伊豆的舞孃》,描寫超越身份階級落差互通的心意,隨後陷入創作低潮。
    1929 移居淺草,開始連載《淺草紅團》,描繪市井生活,成為流行作家。
    1934 開始連載《雪國》,並於 1937年出版成冊。
    1937-45 戰爭期,文學的自由被緊縮。戰後,橫光、菊池等文友相繼過世。
    橫光過世後,川端寫下的著名悼詞:
    君の骨もまた国破れてくだけたものである。(中略)横光君 僕は日本の山河を魂として君の後を生きてゆく。
    1948 就任日本筆會會長。大量創作關於日本傳統之美的作品,並有大量外譯 。
    1968 獲得諾貝爾獎,發表著名的演說《美しい日本の私》
    1970 弟子三島切腹自殺。
    1972 吞瓦斯自殺 。
    #伊豆的舞孃
    靜岡縣的伊豆半島,溫泉勝地。
    (故事發生的場景修善寺溫泉也是夏目漱石胃出血的地方。)
    劇中角色都是社會邊緣人,整個故事卻透露出非常純淨的氣息。
    位階高低的倒置,主角身為讀書人,對比於社會底層的走唱藝人,卻因為孤兒身世感到自卑,自己將內在階級擺得很低,卻因為舞孃的肯定感到救贖。
    #雪國
    國是日本的行政單位,所以國境是省境的意思,新潟縣境(非常寒冷,陰暗,曾是自殺率最高的縣) 。
    「穿越國境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著名的,連神隱少女都援引的開頭XD)
    讀音為何?
    主詞為何?(日本人語法上會直覺是島村)
    用意為何?

    #梶井基次郎
    1901 - 1932年,31歲就因為結核過世。
    作品多是新感覺派手法的心境小說。
    《櫻樹下》
    《檸檬》 聯覺手法,鮮明的黃色連結到鮮活的心境。
    #井伏鱒二
    1898 - 1993年。
    《山椒魚》擬人化手法,心境:放棄XD
    《黒い雨》非常有名的原爆小說,原爆後的原子塵污染了雨水;改編自受害者的日記。
    《遙拜隊長》藉由戰後仍保有軍國主義魂的退役軍人描述戰爭之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與點 2021 第二季講座上課筆記整理。日本近代文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