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視死亡與渴求生命|談橫光利一〈春天乘著馬車來〉與〈花園的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可以看到夫妻一起對抗病魔的過程、丈夫與病妻的心境變化、感人的夫妻之情,以及關於死生對立的思考。

 (一)新感覺派文學

西方20世紀初,面對世紀的更替、意識形態的扭轉、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其後世界大戰所帶來的不安和空虛,作家和藝術家試圖在形式與內容上實驗和創新,藉以探尋破碎失序的心靈世界,於是具有內心自我意識的現代派隨之興起,其中包含憤怒、心靈空虛、反對戰爭,厭倦現實生活和都市文明的情緒等,緊接著意識流、抽象畫、現代舞……等反傳統藝術手法與形式應運而生。至於同時期的東方,二零年代慘遭關東大地震的日本,作家們興起「新感覺運動」,堪為對於城市文明的一種反動。

當時迎接世界文學新潮流的橫光利一(1898-1947),開始在文學風格上有了新嘗試,其作品跳脫事物外表,捨棄僵化的文體和言語,以獨特的修辭和絢麗的詞藻,將內在感性藉由外物直觀地流露出來。更與川端康成等當代作家創辦雜誌,大膽嘗試推動新感覺派文學,川端康成曾說:「橫光利一成立了一個文學流派,開創了一個文學時代,鑄成了一段文學歷史。」是時,橫光利一與川端康成同為新感覺派雙璧,被日本文學界公認為「新感覺派的心臟和靈魂」,對日本現代文學的發展,深具影響性。

(二)自傳色彩濃厚

橫光利一的創作不只採用了不同於自然主義的文學寫作技巧,亦思考象徵手法的藝術性,其短篇小說〈春天乘著馬車來〉與〈花園的思考〉皆敘寫丈夫長期照顧病妻,一起逼視死亡。横光利一以第一任妻子小島君子從確診肺結核臥床養病開始,直到去世為止的親身經歷做為題材,作品帶有濃厚的自傳色彩。由以家為場景的〈春天乘著馬車來〉與以醫院為背景的〈花園的思考〉二篇私小說,可以看到夫妻一起對抗病魔的過程、丈夫與病妻的心境變化、感人的夫妻之情,以及關於死生對立的思考。

二篇小說中的妻子罹患肺病,在海濱療養,丈夫陪同一起對抗病魔。妻子生病之後,加上母親去世,做丈夫的自己做家事已超過一年了。病人需要空氣、陽光、關懷、營養和睡眠,丈夫每天迎著風沙出門兩次,去尋找妻子愛吃的禽肉海鮮雜碎;妻子疼痛難耐時,他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強忍難過不表現出來,可是他越冷靜,妻子越苦悶,邊抱怨邊打他,不能有半句怨言。即使妻子再任性,他還是百依百順。當妻子喪失鬥志,放棄跟病魔對抗,不想再活受罪,他仍然不斷為妻子加油打氣,跟妻子說,人只要活著都要受苦,死沒什麼大不了。長期照顧病妻,讓他吃盡苦頭,因為看護妻子,導致長期睡眠不足,身體越來越疲憊,他知道,越疲憊就越做不好工作,生活就會更加困窘。每次聽到醫生說「你的妻子快不行了」,他便換個醫生再看,然而在不斷換主治醫生的過程中,事實證明,醫生的結論是對的,於是乎他沮喪了,精疲力盡了,拖著雙臂,呆呆地靜坐在虛無之中。

陪病的過程十分辛苦,夫妻恩愛之情則讓人感動良深。事實上,妻子「小島君子」為橫光利一的友人之妹,二人戀愛,不顧家人反對,堅持攜手走上地毯的那一端,其恩愛自非一般所可比擬。小說中提到,妻子把處女之身給了他;夜裡,他為妻子按摩,減輕其痛楚;承諾妻子身體稍好一點就揹她到花園裡轉轉;妻子喜歡花,為了聽到妻子微弱動聽的笑聲,他不斷從戶外採來鮮花,佈置房間。他跟妻子彼此真誠,相互理解體貼,他沒有做過一件對不起妻子的事,妻子也從來沒有辜負過他,妻子告訴丈夫,讓他受苦,實在對不起,真希望死之前能多報答丈夫一些。此不離不棄的夫妻之情,怎不動容!

然而生病的妻子感情脆弱,對丈夫非常依賴,其情緒勒索使得丈夫身心都倍感壓力。妻子沒安全感,要能一直看到他,擔心丈夫從身邊溜走。丈夫認為這是妻子的「圍欄理論」,說她是關在圍欄裡整天想吃雜碎的妻子,覺得妻子不管什麼時候都帶有那麼一點殘忍的性格。丈夫沒辦法在妻子身旁寫稿,必須先把病妻忘掉才行。為了糊口,為了養護病人,他必須去另一個房間工作,結果令妻子抱怨不已,說他是一個無情的人。其實,妻子明白,看護病人本就是一件讓人心煩的事情,她卻要丈夫一個人在旁作陪,妻子說:「我的任性讓你吃了不少苦頭,到了這份上,我已經很滿足了。什麼時候死都無所謂了。」這讓丈夫忍不住流淚卻又不給妻子看到。

長期照顧妻子,丈夫幾乎都足以成為合格的看護了,但丈夫如何做好心理調適,可以說是一大挑戰。他經常這樣,離開妻子到外面走走再回來。由於妻子非常依賴他,丈夫有時受不了,不願意從早到晚,寸步不離地守在妻子床前。而夫妻倆也會想著,等恢復了健康,妻子希望能跟以前一樣,去井邊嘩嘩嘩地刷洗衣服,丈夫則想去趟德國的慕尼黑。偶爾,也會有一段影像閃過他的腦際,幻想自己大顯身手,出色地擺脫了當前的生活困境。丈夫更有翻轉世俗的想法,諸如「為什麼我們只能把不幸認定是不幸?」「為什麼我們不能把葬禮看作是婚禮?」索性把無限的痛苦和悲哀都看成是假的。回到家或療養院,他真希望可以從此不再見到妻子,這樣,他就可以永遠覺得妻子還活著。為妻子唸誦聖經之餘,深感無助的他,不禁祈禱:「神啊,救救她吧!快救救她吧!」

(三)死生對立的象徵

至於〈春天乘著馬車來〉與〈花園的思考〉的死生對立,充滿象徵意義,對死亡的逼視與生命的渴求更是令人沉思。試看妻子昔日圓潤豐滿的手足,相對於如今的骨瘦如柴;浮腫的雙腳,相對於健康的笑臉;陽光下,護士們開心送病人出院,宛如一面面白色的披風,繞過薔薇花壇來到門前的空地,在那裡圍成了一個圈,就像一朵花,相對於躺著曬太陽的患者們;房間牆上添插許多新採來的花,相對於夾在牆壁之間像棺材一樣的房間。乃至於妻子接過充滿春天氣息的香豌豆花束,用雙臂把它緊緊抱在胸前,蒼白的臉淹沒在明麗的花束下,企盼著生命與希望,相對於妻子病情以明顯的加速度向死亡線靠近。再者,給妻子手臂注射的次數增加,她已經不能進食了,丈夫凝視著一半已經落到地平線下的太陽,「不知不覺,顫抖的太陽完全被地平線吞食了。海面像一塊滿是血水的菜圃,殷紅殷紅的,寂靜無聲。船隻像被打落的鳥,一動也不動」。如此這般「健康 ∕ 病弱」、「瀕死 ∕ 渴生」的對立象徵,令人感慨萬千。

最後,徹夜守候的丈夫抱起瀕死的妻子,發現她輕得簡直就像一束花。死,就像艷麗的曙光,突然浮現在她的臉上,他望著眼前顯現出來的死亡之美,恍惚地呆立著。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艱辛的路,夫與妻終於都解脫了。他們倆都做好了完全死去的準備,心境一片寧靜,沒有絲毫畏懼。所謂死亡,只不過是再也見不著面而已。

綜觀之,橫光利一〈春天乘著馬車來〉與〈花園的思考〉結合了自然流露的真摯情感、傳統的審美意識與新感覺派表現手法,使作品充滿藝術魅力與文學價值,可以說歷久而不衰,不愧為橫光利一之文學代表作,值得讀者再三咀嚼回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星沙龍
86會員
1.4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天星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猶如一座仰之彌高的文學巨廈,突破傳統,以時空跳躍的意識流手法與既無小說主要情節卻又未損其魅力的獨特藝術形式,奠定其於現代小說中的崇高地位。 (一)建構文學巨廈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自傳體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寫於百年以前,自1908年開始
Thumbnail
2025/04/20
猶如一座仰之彌高的文學巨廈,突破傳統,以時空跳躍的意識流手法與既無小說主要情節卻又未損其魅力的獨特藝術形式,奠定其於現代小說中的崇高地位。 (一)建構文學巨廈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自傳體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寫於百年以前,自1908年開始
Thumbnail
2025/02/28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七大冊,文化語碼空前豐富,充分展現普魯斯特之天才橫溢,無疑也賦與作品的永恆價值 (一)人文素養高超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一八七一年至一九二二年)自傳體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寫於百年以前,共七大冊,超過三千頁,多達二百三十餘萬字。 小說以敘述者馬塞爾第一人稱書
Thumbnail
2025/02/28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七大冊,文化語碼空前豐富,充分展現普魯斯特之天才橫溢,無疑也賦與作品的永恆價值 (一)人文素養高超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一八七一年至一九二二年)自傳體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寫於百年以前,共七大冊,超過三千頁,多達二百三十餘萬字。 小說以敘述者馬塞爾第一人稱書
Thumbnail
2025/02/26
(一)以寫實手法敘述故事 現代主義者強調所謂的「藝術表現」,認為小說表現選擇人人看得懂的寫實主義形式,就是保守落伍,往往流於膚淺,不值得分析。其實,讀者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 文藝理論家姚一葦說,「一個小說
Thumbnail
2025/02/26
(一)以寫實手法敘述故事 現代主義者強調所謂的「藝術表現」,認為小說表現選擇人人看得懂的寫實主義形式,就是保守落伍,往往流於膚淺,不值得分析。其實,讀者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 文藝理論家姚一葦說,「一個小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性愛拍得很美,那些綑綁之間的呼喊、喘息,都那麼真實,那麼地想從那樣的痛苦逃離,但也不盡然是逃離痛苦,或者更是一種望向內在的慾望。
Thumbnail
性愛拍得很美,那些綑綁之間的呼喊、喘息,都那麼真實,那麼地想從那樣的痛苦逃離,但也不盡然是逃離痛苦,或者更是一種望向內在的慾望。
Thumbnail
 《破浪男女》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填滿心裡的那個破,在情潮裡載浮載沉讓人滅頂的那層浪。心動的最初,純愛的開始,說是初戀的亡靈糾纏,是因為初次用自己的眼睛確認在另一個人的眼睛裡看見自己,那樣的著魔與自我附著。 (內文有雷、政治不正確用詞與個人觀點,請年滿十八歲與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破浪男女》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填滿心裡的那個破,在情潮裡載浮載沉讓人滅頂的那層浪。心動的最初,純愛的開始,說是初戀的亡靈糾纏,是因為初次用自己的眼睛確認在另一個人的眼睛裡看見自己,那樣的著魔與自我附著。 (內文有雷、政治不正確用詞與個人觀點,請年滿十八歲與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中年女性的性慾和愛的情感,並透過歌曲《沐春風》的歌詞分析來解讀。對於中年女性的性情、性慾、以及社會上的角色扮演提出了深入而全面的觀點。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中年女性的性慾和愛的情感,並透過歌曲《沐春風》的歌詞分析來解讀。對於中年女性的性情、性慾、以及社會上的角色扮演提出了深入而全面的觀點。
Thumbnail
人心裡想維持表面的慾望有時候甚至似乎是比肉體的慾望還強烈。這看起來像是一件匪夷所思的發現,但是當我們對人越來越理解,會領悟到這又或許其實一直都是永恆不變的事實。
Thumbnail
人心裡想維持表面的慾望有時候甚至似乎是比肉體的慾望還強烈。這看起來像是一件匪夷所思的發現,但是當我們對人越來越理解,會領悟到這又或許其實一直都是永恆不變的事實。
Thumbnail
人生岔路口的抉擇,有時連自己也不一定清楚原因。
Thumbnail
人生岔路口的抉擇,有時連自己也不一定清楚原因。
Thumbnail
黃詠詩在已讀不回裡談蘇美這本《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所有已為人母、快為人母,又或是考慮成為母親的,這裡提供了一種角度,太驚艷。從沒有看到哪本書是把關注點放在新媽媽身上,關注她的疼痛和焦慮、她的孤獨和壓抑、她的改變和成長。這書相當觸動,因為我也曾身在其中。
Thumbnail
黃詠詩在已讀不回裡談蘇美這本《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所有已為人母、快為人母,又或是考慮成為母親的,這裡提供了一種角度,太驚艷。從沒有看到哪本書是把關注點放在新媽媽身上,關注她的疼痛和焦慮、她的孤獨和壓抑、她的改變和成長。這書相當觸動,因為我也曾身在其中。
Thumbnail
#可以看到夫妻一起對抗病魔的過程、丈夫與病妻的心境變化、感人的夫妻之情,以及關於死生對立的思考。  (一)新感覺派文學 西方20世紀初,面對世紀的更替、意識形態的扭轉、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其後世界大戰所帶來的不安和空虛,作家和藝術家試圖在形式與內容上實驗和創新,藉以探尋破碎失序的心靈世界,於是具
Thumbnail
#可以看到夫妻一起對抗病魔的過程、丈夫與病妻的心境變化、感人的夫妻之情,以及關於死生對立的思考。  (一)新感覺派文學 西方20世紀初,面對世紀的更替、意識形態的扭轉、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其後世界大戰所帶來的不安和空虛,作家和藝術家試圖在形式與內容上實驗和創新,藉以探尋破碎失序的心靈世界,於是具
Thumbnail
購買此書前,我幾經掙扎。因為這題目完全擊中了近年我對人際關係的無力感,但看看目錄又像是純粹探討男女關係的書本而已。 然而這書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又見有書評寫到這不只是一本探討男女關係,而是一針見血的寫出我們這一代的內心。擾攘好一陣子後,我才決定買來閱讀。
Thumbnail
購買此書前,我幾經掙扎。因為這題目完全擊中了近年我對人際關係的無力感,但看看目錄又像是純粹探討男女關係的書本而已。 然而這書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又見有書評寫到這不只是一本探討男女關係,而是一針見血的寫出我們這一代的內心。擾攘好一陣子後,我才決定買來閱讀。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