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以為錢存在銀行,當作存款就是一種理財的規劃,但存的越多可能就被吃得越多,被名為#通貨膨脹 的怪物
從開始工作以來,認真覺得物價一直上漲,像今天我去武聖夜市,肯定都會吃我喜歡的巧虎牛排、幾根玉米或者是隔壁的鴨肉羹麵,這些都是我從小時候就必點的食物。
///
以前呢!!加個喝的大概150就可以在夜市解決我的晚餐了
現在!! 老闆一份豬排-綜合醬 來收您110~ 一份餐從85>>110 嚇死人的通貨膨脹了,漲了4成有吧!! 一餐都要兩三百才吃得飽(可能也是我長胖的原因XDD )
///
現在的錢變得越來越薄,但薪水沒什麼加上去的年代,就要有理財抗通膨的思維
那要如何對抗這隻怪物勒??
- 首先要有 #『有錢人的腦袋』
- 搭配上 #『理財的思維』
- 在運用 #『投資的工具』
先來談談有錢人的腦袋
有錢人相信:我創造自己的人生
窮人則相信:這些都是命中注定
這兩句的差別讓我頓開茅塞
可能出生在一般普通的家庭,從小就聽到這有錢沒錢都是命中註定的,能平安且穩定的工作就好了,這幾句話就深刻在我潛意識中
從看到創造自己的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要改變自己的腦袋與理財思維
有錢人的理財思維是什麼樣的思考邏輯呢?
理財這兩個字解讀的話就是,『理』好你的錢『財』
理財是有規劃及步驟的
▌先釐清消費的觀念▐
打開你的蝦皮,看看以前的購買紀錄
#是「想要」還是有「需要」??
在這科技資訊量爆炸的年代,任何一個搜尋引擎都會記錄你正在觀看的東西,只要一有相關性,廣告都會接踵的吸引你的目光,這時候網路購物的便利性,會產生更多的衝動性消費。
像我打開我的蝦皮,有蠻多是買寵物用品或者口罩之類的,但每每都會想要去湊免運的費用而多買了一些覺得新奇又好玩的東西,有一次湊免運多買了電腦螢幕上方的置物架,但我卻沒想到現在的電腦螢幕邊框都很細,導致那個架子會遮到我的螢幕,像這些東西根本不是我「需要」的!!!!!!
▌先把錢存到資產在消費▐
有錢人不會把收入投到存款,而是投入到資產,那什麼是 #資產呢?
Ans:資產=可能帶來現金流的事物
有正向的資產,肯定有反向的資產,就是負債,那什麼是 #負債呢?
Ans:負債=必定減少現金流的事物
一般大眾可能跟我一樣
收入之後,先是消費,剩餘的才是存款
但這樣理財模式,往往會隨著薪水增加而消費力也會提升,而不是存款提升
有錢人的理財思維
則是收入之後,先先投入資產為自己開源,之後才是限制自己的花費來節流
而到最後可能不夠花費,這又能促使自己兼職或是更節省來填補消費,而不是使用資產,這樣又能再度的開源節流
▌盡量避免「不好」的債務▐
像是自己刷信用卡,買個一個超過自己能負擔的東西,想說分12個月就好像每個月可以負擔,但這一筆的利息其實也是蠻高的。像這樣的債就不是一個好的債務。
所以要依自己的財力所致,別一個業務員來推銷跟你說這個你想想,你每天只要少喝一杯飲料就可以負擔的起這個東西了!這是常常聽的到的話語技術,但你也要仔細想一下,根第一點一樣,這是有需要的東西嗎? 所以每一筆刷卡消費都是要謹慎思考,三思而後行。
▌準備緊急備用金▐
一個好的理財規劃一定要有這一筆的資金,因為像這樣疫情的年代,大家都不好過難免會遇到被裁員或創業失敗的時候,這時候緊急備用金就是要拿來維持你生活的一個支出作為使用,至少要準備6個月的備用金!
再來就是 #運用投資的工具 啦
一般常見的工具有 #股票、 #基金、 #黃金、 #房子等可以幫你創造現金流或是保值的東西,但近幾年 #加密貨幣 的興起這也成為現代年輕人的投資用工具,然而今天要對抗通膨就要用到這些工具。
看到最近的報導大多數的國家通膨率3~5%有些還更多,而在台灣今年第一季通膨率來到2.77左右。
所以在台灣不能只選擇存在銀行可能只有0.XX%而已,肯定會被通膨吃掉。
像我的工具就是運用幣圈的DeFi(去中心化金融),選擇幣安裡面的幣安寶投入活存,年利率有10%,而我選擇的幣種則是比較不會浮動的穩定虛擬幣。這樣一來我可以確保不會被價差所影響而去做買賣的動作,也可以對抗通膨。
現在不做投資理財的規劃把錢存在銀行,只會一點一滴地變薄的
如果有像我以前一樣的,就快快做好理財&投資規劃唄!!
在這邊也推薦大家一本書【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