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黑鮪魚季看永續食魚

今年屏東「第一鮪」於4月10日上午在東港魚市場舉行拍賣,為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揭開序幕,由東港在地佳珍海產店以每公斤1萬零1百元標得,打破去年由饗賓餐旅集團以每公斤一萬元標得紀錄,創下歷年價格新高。
今年屏東第一鮪拍賣總價為212萬1000元。羅琦文攝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相信不少人在吃日料點選生魚片時,除了鮭魚外,少不了的就是鮪魚,尤其是它那入口即化的腹肉,肥嫩的油脂隨即侵占你口中的味蕾細胞。有「海中和牛」之稱的黑鮪有八成都被外銷至日本,成為食魚民族的盤中飧。近十年,在人類貪婪捕撈下,黑鮪魚資源大幅衰退,捕撈量一度在2012年降至接近歷史低點。為了讓後代子孫也能夠享受這條魚的美味,永續食魚的概念更顯重要。

臺灣黑鮪資源的漁業管理

臺灣政府在法規上對捕撈黑鮪設置了相關的限制,捕撈黑鮪的漁船除了有數量限制外必須取得執照,20噸以上的黑鮪漁船還會被要求裝上VMS(漁船監控系統),監控漁船的即時動態,今年2月更開始辦理小於20噸漁船之輔導及VMS安裝補助。另外值得國際效仿的CDS(黑鮪魚漁獲證明書)管理制度更是具前瞻性的漁業資源管理方式。漁民在海上捕撈到黑鮪魚24小時內,須以無線電通報捕獲的經緯度、標籤號碼、魚重、性別等,尾上繫上的標籤就等同該尾魚的身分證字號,於國內港口卸魚者,以宜蘭縣南方澳漁港、臺東縣新港漁港、屏東縣東港鹽埔漁港及高雄市前鎮漁港為限,待進港後作進一步的體長測量、耳石採集等,確定捕獲資訊。搭配國際組織-中西太平洋委員會(WCPFC)規定各國捕撈配額,及科學家實驗結果(降低幼魚捕撈量),於去年終於看到黑鮪魚資源的些許恢復。

黑鮪季的背後

黑鮪是鮪魚中體型最大的,卻是海底蛟龍,游速可達2.5秒/百米,每年4月至6月隨著黑潮洄游於臺灣東部外海產卵,一般捕抓的體長在2公尺以上。臺灣的黑鮪漁獲量甚至曾位居世界第一,因此成為臺灣沿近海漁業中重要的項目之一。
然而「黑鮪魚季」舉辦時間也就是黑鮪魚洄游至臺灣海域產卵的時間,在其繁殖時間點大量捕撈是否對黑鮪魚資源造成更嚴重的破壞?我想這會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究竟這樣吃在「產季」的行為是否符合永續食魚的概念呢?我不經提出此疑惑與同事討論。
一般來說,我們會提倡「食當季」這個觀念,也就是在產季的時候吃當時在出產的食物。而這個觀念其實是建立在那個季節,該產物會大量增生且量多的前提之下,因此我們在對的時間點吃,可以吃到相對好吃又相對永續的食物。
回到黑鮪魚,黑鮪資源雖然也因疫情及捕撈控制下在這兩年有些許恢復,但它的生物族群大小是否已恢復到能穩定的持續產出只能劃個問號?

你吃黑鮪魚罐頭嗎?

去年因為疫情影響,全國疫情進入第三級警戒,餐飲業在禁止內用下處境艱辛,加上去年黑鮪豐收,直接影響黑鮪魚的國內銷售狀況。
去年6月農委會漁業署因此發布「110年度漁產品加工罐頭及保存食品生產獎勵作業規範」,以我國生產漁獲物為原料,作為加工罐頭或保存食品食材,每罐就能得6元獎勵,若原料為黑鮪魚,獎勵加碼至15元,獎勵限量100萬罐。
蘇澳區黑鮪魚罐頭 罐頭界的愛馬仕
蘇澳區黑鮪魚罐頭 罐頭界的愛馬仕
以政府的立場,希望藉由更多元的產品樣態提升民眾選購的動機,而一個要價一個便當或更甚的「高級罐頭」民眾是否會買單? 網路上部分民眾的罵聲似乎給出了答案。仔細想想,限期的補助案,會不會導致漁民抓好抓滿的心理,補助帶動的市場需求,說白了就是假需求;而把高價的黑鮪魚製成罐頭或魚鬆,能否品嚐到它原本該帶來的味覺體驗,還是反倒拉低了它原有的「價值」?
東補西補的補助,不過就是左右手的概念,受傷的還是漁業資源的本身。但要漁業休養生息一年,在利益層面上似乎不夠實際。面對資源的浩劫,人們還是傾向把自身利益放在前面。
不過就市場面來看,黑鮪魚罐頭的市場行銷做得還算不錯,目前已銷售一空。 黑鮪魚罐頭的原料是由魚體相對廉價的部位製成,整個設計理念也是朝「全魚利用」的方向前進,對我來說是個值得嘗試的大膽創新。

結語

面對國際公共資源,不免產生各國在利益的分配與爭執。日本是鮪魚的最大消耗國,臺灣在親日氛圍下也難以置喙,只能從自身做起,雖說臺灣在黑鮪捕撈管理上有做努力,但實際上管理不易,仍有許多困難與挑戰。從內銷市場看,民眾食用黑鮪魚還是傾向在日料店吃生魚片,甚至某些高級餐廳會以黑鮪解剖秀作為亮點,故對於冷凍黑鮪的市場需求與接受度相對較低。
面對資源不豐的黑鮪魚,我想不是不能吃,而是建議適量地吃、抱著感謝的心情去享用。日本近畿大學在黑鮪魚繁養殖的研究長達50年,食用養殖黑鮪或許能舒緩部分日本國內的剛需。另外抱持著開放的心態,嘗試食用不同的水產品型態或許也是時下的另一種解方。
歡迎追蹤我,讓我與你分享我在食魚教育的相關觀察,謝謝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