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要聞|原住民族傳統知識與現代科學的競合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日由【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要聞,同時向春天倒數:距離春分還有 54 天。
上週為大家報導過一則與原住民族傳統知識有關的新聞,今天我們延續同樣的話題,為大家摘要三則新聞。
  • 研究證實原住民傳統捕魚方式有助維持太平洋鮭魚族群
  • 人類與企鵝的磷蝦需求孰輕孰重?
  • 毛利人看花趨蟲的「傳聞知識」將接受科學檢驗
Sources: The Narwhal

原住民傳統捕魚方式有助維持太平洋鮭魚族群

去年 12 月初,生物學期刊《生物科學》刊出一篇關於原住民傳統捕魚方式的論文。文章作者有二十多人,有科學家也有部落人士,而他們的結論是:以原住民的傳統方式獵捕鮭魚能夠提高漁獲量,此外也能強化原住民的土地治理,可謂一舉兩得。報導此一消息的加拿大《一角鯨》自然新聞網指出,相較之下,當代工商業性格的捕魚方式「明顯的失敗了」,世界各地的漁場都以驚人的速度枯竭。
這項研究指出,自從殖民時代開始,獲取鮭魚的方法就從原住民傳統的河流漁撈轉向大規模無差別的海洋漁撈。海洋漁撈可以迅速撈得大量的魚,但漁獲當中有各種魚,對海洋漁場的生態有大的影響。而在殖民時代之前,原住民確實也各有活動的海洋漁場,但規模遠比現在的海洋漁場小得多,主要的鮭魚漁獲來源還是河流。
原住民的傳統河流捕鮭季節在鮭魚產卵完要返回海洋時才展開,被稱為是一種「終端漁場」,既不會妨礙鮭魚的繁殖,還能獲得即時的鮭魚族群相關資訊。具體的捕魚方法是在河流中設置水中的圍籬陷阱,素材主要是石頭。這樣的石頭魚陷阱也會捕到各種各樣的魚,由前來收取漁獲的漁人負責揀選。漁人只會挑出要煙燻保存的鮭魚,其他魚類就可以回到河流裡。這也是煙燻鮭魚屋總是設置在魚陷阱近處的原因,而在煙燻鮭魚的季節,一個家庭的煙燻屋就可以處理多達 1,400 條鮭魚,可見河流漁獲之豐厚。
本身是赫爾澤人(Heiltsuk)的考古學家 Elroy White 表示,在他們赫爾澤人的領域大概還有 300 個這樣的傳統魚陷阱,但都已經無人使用。若是擴大範圍而論,則北美西岸北從阿拉斯加,南到美國華盛頓州,大約有數千個這樣的魚陷阱都被廢棄了。
殖民統治迫使原住民放棄傳統知識和實踐,現在科學界理解到原住民傳統知識在人與環境的夥伴關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過真的要大規模復振傳統魚陷阱的話,將會需要資金可觀的資金與人力。
下圖為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部沿海克維河(Koeye River)的魚陷阱,以當地的雪松製成利用水位差困住鮭魚的圍籬。自從 2013 年起,這一套傳統捕魚方案也讓科學家們獲得重要的數據,可以可靠推算紅鮭魚的族群數量。
Sources: The Narwhale

南冰洋磷蝦捕撈船隊的警訊

大規模無差別捕撈的遠洋漁業對海洋環境構成威脅,受到影響的不只是期望在市場上輕易獲得海鮮的人們。最近皮尤研究中心發表了一篇文章,對遠洋漁業影響南極生態提出警告。
皮尤研究中心指出,南極洲的南喬治亞群島與南三明治群島是南極生態系重要的一環,有許多海鳥及海洋哺乳動物以此為基地。全球約有 25% 的巴布亞企鵝以這些群島為家。但新的研究顯示,巴布亞企鵝覓食的路線與人類的海洋漁業路線相重疊,兩者為了捕食微小的磷蝦競爭激烈。磷蝦是從鬚鯨、海豹到企鵝等許多海洋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人類也熱愛磷蝦,或者食用,或者以磷蝦為水產養殖或觀賞用水族箱的飼料。
科學家們將會對南喬治亞群島及南三明治群島做出更細緻的研究,屆時將會提出是否該為了企鵝族群擴大海洋保護的建議。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人們經常將自然資源的保育和人對環境資源的使用對立起來,往往在特定議題上陷入僵局,不過現在有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原住民族的傳統生產方式在兩者之間求得平衡,或許南冰洋所面對的並非保育企鵝與磷蝦消費二選一的拉鋸,而應該思考如何捕撈磷蝦。
下圖為巴布亞企鵝(Pygoscelis papua),又名異教徒企鵝,是葡萄牙人對他們的稱呼,因為他們頭上有一道白紋,彷彿紮著頭巾的異教徒(對基督徒而言)。
Sources: Pew

毛利人看花驅蟲的絕技是否可靠?

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是長期實作所累績的務實經驗,但並不為現代科學所接受,儘管有愈來愈多原住民傳統知識更能有效管理環境與自然資源的證據,這些傳統知識還是必須經過現代科學的檢驗。有些人認為這代表科學的嚴謹,另外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科學的傲慢。
紐西蘭媒體報導,毛利研究者 Tame Malcolm 今年起將展開求證「傳聞知識」的研究,將採集口傳的害蟲治理方法,將之訴諸科學實驗。他向媒體舉例說明,毛利人之間流傳著「不同植物開花的時候,要使用不同誘餌捕捉害蟲」的說法。例如卡瓦胡椒(Kawa kawa, Piper excelsum)開花時,要用肉桂誘捕昆蟲,但齒杜英木(Hangehange, Elaeocarpus dentatus)開花的時候,就要用咖哩粉來誘捕昆蟲。
這項「傳聞知識」的研究是 Tame Malcolm 的博士研究主題,他也告訴紐西蘭媒體,他有幸成長於毛利大地,當他聽人們將科學(Science)和毛利人的傳統知識(Mātauranga)視作兩種不同的思想類型,他總是認為這兩者其實是一樣的,這也是許多原住民科學家們面對知識體系時都抱持的折衷主義立場。
下圖為紐西蘭特有的卡瓦胡椒,有著肉穗花序。
Sources: Stuff.co.nz

參考資料:原住民傳統捕魚方式有助維持太平洋鮭魚族群
讀取新聞
2021 年 1 月 6 日
搶救加拿大西岸鮭魚就靠原住民傳統漁獵|一角鯨

讀取論文
2020 年 12 月 9 日
原住民管理體系與太平洋鮭魚漁場|生物科學
參考資料:南冰洋磷蝦捕撈船隊的警訊
讀取新聞
2021 年 1 月 15 日
企鵝與漁船在南喬治亞群島外海競爭磷蝦|皮尤研究中心
參考資料:毛利人看花驅蟲的絕技是否可靠?
讀取新聞
2021 年 1 月 18
科學與毛利傳統知識攜手對付蟲害|紐西蘭新聞網
avatar-img
114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就在新蘭花物種知名發表在《植物分類學期刊》之前半個月,科學期刊《通訊生物學》也刊出一篇兩名紐西蘭學者的通訊文章,主張生物命名法則應該要納入物種的本地名字,而不是純從歐洲殖民者的角度來思考。
台灣所有的原住民相關教育措施裡,原住民學生在考試中「加分」可能是最常遭到抱怨甚至攻擊的一項。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原住民接受升學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但儘管有這樣的措施,原住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依舊偏低,而我們今天的新聞摘要顯示,這在全世界都一樣。
1914 年,載著 376 名印度人的日本船《駒形丸》被加拿大以種族為由拒絕入境,在布勒內灣停泊長達數月之久,最後還是被迫返航。《駒形丸》滯留灣中的那段時間,舍惠佩人曾划著獨木舟給想要上岸的移民送去食物。這口傳故事在我們的時代化為東溫哥華的一面壁畫,由舍惠佩與旁遮普的藝術家共同完成。
既然居住在太平洋畔,赫爾澤人當然也是有著深厚海洋傳統的民族,但過去 150 年間的政治壓抑和科技變化,幾乎將他們​的傳統獨木舟航海文化消滅殆盡​。
澳洲修改國歌的新聞獲得全球主要媒體的報導,澳洲廣播公司甚至形容這是「歷史性的變化」。不過這一字之差的影響可能並不如總理所預期,甚至還有可能更加冒犯原住民族,因為「年輕」一詞並非原住民眼中澳洲國歌有待商榷之處,真正有問題的是「這裡有多產的黃金沃土供人拓墾」和「這裡有無窮的原野給遠來的移民」這兩句。
今年 10 月初,醫學期刊《刺胳針》的通訊欄出現一則訊息,略謂,先前期刊編輯曾提出,原住民族的自決權是其健康的根本,通訊作者為了佐證這一點而來信,指出巴西境內的原住民情況危殆,缺乏醫療資源再加上政府不作為的結果,巴西原住民染疫後的死亡率高達 3%,令人興起瘟疫是否被當成打擊原住民手段的懷疑。
就在新蘭花物種知名發表在《植物分類學期刊》之前半個月,科學期刊《通訊生物學》也刊出一篇兩名紐西蘭學者的通訊文章,主張生物命名法則應該要納入物種的本地名字,而不是純從歐洲殖民者的角度來思考。
台灣所有的原住民相關教育措施裡,原住民學生在考試中「加分」可能是最常遭到抱怨甚至攻擊的一項。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原住民接受升學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但儘管有這樣的措施,原住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依舊偏低,而我們今天的新聞摘要顯示,這在全世界都一樣。
1914 年,載著 376 名印度人的日本船《駒形丸》被加拿大以種族為由拒絕入境,在布勒內灣停泊長達數月之久,最後還是被迫返航。《駒形丸》滯留灣中的那段時間,舍惠佩人曾划著獨木舟給想要上岸的移民送去食物。這口傳故事在我們的時代化為東溫哥華的一面壁畫,由舍惠佩與旁遮普的藝術家共同完成。
既然居住在太平洋畔,赫爾澤人當然也是有著深厚海洋傳統的民族,但過去 150 年間的政治壓抑和科技變化,幾乎將他們​的傳統獨木舟航海文化消滅殆盡​。
澳洲修改國歌的新聞獲得全球主要媒體的報導,澳洲廣播公司甚至形容這是「歷史性的變化」。不過這一字之差的影響可能並不如總理所預期,甚至還有可能更加冒犯原住民族,因為「年輕」一詞並非原住民眼中澳洲國歌有待商榷之處,真正有問題的是「這裡有多產的黃金沃土供人拓墾」和「這裡有無窮的原野給遠來的移民」這兩句。
今年 10 月初,醫學期刊《刺胳針》的通訊欄出現一則訊息,略謂,先前期刊編輯曾提出,原住民族的自決權是其健康的根本,通訊作者為了佐證這一點而來信,指出巴西境內的原住民情況危殆,缺乏醫療資源再加上政府不作為的結果,巴西原住民染疫後的死亡率高達 3%,令人興起瘟疫是否被當成打擊原住民手段的懷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留給魚類生存的空間,同時願意瞭解什麼魚可以吃,什麼魚不可以吃時,我們才能夠確保我們的孩子還吃得到魚。
「海坊主部落」靠海維生善水性,長相兇惡至極,雙耳、手臂與小腿上都有鰭,脖子上長著鰓,讓其能長期在水中活動,單純捕魚時常被當成海賊,實質上只是善良普通的漁夫
Thumbnail
鏢刺漁法,最古老的捕魚技法之一,卻也最考驗漁人的勇氣與耐心。 一艘鏢魚船上需要三名「海腳」: 後方掌握節奏、追趕魚群的舵手,追蹤魚群並居中傳達的二手, 以及前方抓準時機給予旗魚奮力一擊的鏢手。 同船獵魚,各司其職,心意相繫,缺一不可。  海湧伯,以海為家的孤居老討海人,在漁獵產業紛紛邁入大
Thumbnail
鮭魚逆水而上 鮭魚,屬於「溯河洄游」的魚類,也就是所謂的逆流而上,之所以要逆流,主要是為回到上游繁殖產卵,屬於溯河洄游型。逆流而上要花很長的時間,需要非常有耐心和體力,還要一直保護自己,以免受傷或被其他魚類吃掉、人類捕食。 有研究認為鮭魚多半集中在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這牽涉到資源的運用,往出生
Thumbnail
瞭解魚的來源和漁法對於挑選高品質的海鮮至關重要。本文將分享各種漁法捕獲的漁獲比較,讓你明白為什麼懂得吃海鮮的人願意多花錢購買手釣現流魚。
Thumbnail
  每當在餐桌上大快朵頤地享用海鮮時,你是否有想過這些漁獲從何而來?這些漁獲的來源可能是殘酷的奴役?《開動之前》(Before You Eat)這部紀錄片以遠洋漁工的人權議題為主軸,紀錄遠洋漁工在產業中遭受的剝削狀況,並介紹了從遠洋捕撈到的漁獲如何成為一般大眾餐桌上的大餐的流程。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看過這樣的報導,漁夫將鯊魚的背鰭割下,將沒有商業價值的鯊魚身體丟回海裡。但我們可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雇主命令漁工將夥伴的遺體丟入海中。這是《開動之前》紀錄片中最真實的影像,發生在印尼漁工上的悲歌。只要是漁工或是鯊魚失去利用價值,他們全都是雇主可以隨意丟棄的「物品」。
Thumbnail
帛琉藍角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擁有完整的海洋生態。這裡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包括鯊魚等海洋生物。帛琉政府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創造了無限的生態奇蹟,值得大家學習借鏡。
Thumbnail
自日治時期台灣便不斷精進烏魚子的製作技術,烏魚子不僅是年節送禮的珍品,也是台灣代表性的水產品。 你知道 #什麼是烏魚子嗎?有職人堅持烏魚子的製作工序,足以媲美手工精製的名牌包。 #烏魚子怎麼吃?如何品嚐烏魚子?
Thumbnail
分享魚類調查中最簡單基礎的調查法之經驗,希望下雜魚的生命不是白白浪費而能做為研究素材提供人們這些珍貴數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留給魚類生存的空間,同時願意瞭解什麼魚可以吃,什麼魚不可以吃時,我們才能夠確保我們的孩子還吃得到魚。
「海坊主部落」靠海維生善水性,長相兇惡至極,雙耳、手臂與小腿上都有鰭,脖子上長著鰓,讓其能長期在水中活動,單純捕魚時常被當成海賊,實質上只是善良普通的漁夫
Thumbnail
鏢刺漁法,最古老的捕魚技法之一,卻也最考驗漁人的勇氣與耐心。 一艘鏢魚船上需要三名「海腳」: 後方掌握節奏、追趕魚群的舵手,追蹤魚群並居中傳達的二手, 以及前方抓準時機給予旗魚奮力一擊的鏢手。 同船獵魚,各司其職,心意相繫,缺一不可。  海湧伯,以海為家的孤居老討海人,在漁獵產業紛紛邁入大
Thumbnail
鮭魚逆水而上 鮭魚,屬於「溯河洄游」的魚類,也就是所謂的逆流而上,之所以要逆流,主要是為回到上游繁殖產卵,屬於溯河洄游型。逆流而上要花很長的時間,需要非常有耐心和體力,還要一直保護自己,以免受傷或被其他魚類吃掉、人類捕食。 有研究認為鮭魚多半集中在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這牽涉到資源的運用,往出生
Thumbnail
瞭解魚的來源和漁法對於挑選高品質的海鮮至關重要。本文將分享各種漁法捕獲的漁獲比較,讓你明白為什麼懂得吃海鮮的人願意多花錢購買手釣現流魚。
Thumbnail
  每當在餐桌上大快朵頤地享用海鮮時,你是否有想過這些漁獲從何而來?這些漁獲的來源可能是殘酷的奴役?《開動之前》(Before You Eat)這部紀錄片以遠洋漁工的人權議題為主軸,紀錄遠洋漁工在產業中遭受的剝削狀況,並介紹了從遠洋捕撈到的漁獲如何成為一般大眾餐桌上的大餐的流程。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看過這樣的報導,漁夫將鯊魚的背鰭割下,將沒有商業價值的鯊魚身體丟回海裡。但我們可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雇主命令漁工將夥伴的遺體丟入海中。這是《開動之前》紀錄片中最真實的影像,發生在印尼漁工上的悲歌。只要是漁工或是鯊魚失去利用價值,他們全都是雇主可以隨意丟棄的「物品」。
Thumbnail
帛琉藍角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擁有完整的海洋生態。這裡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包括鯊魚等海洋生物。帛琉政府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創造了無限的生態奇蹟,值得大家學習借鏡。
Thumbnail
自日治時期台灣便不斷精進烏魚子的製作技術,烏魚子不僅是年節送禮的珍品,也是台灣代表性的水產品。 你知道 #什麼是烏魚子嗎?有職人堅持烏魚子的製作工序,足以媲美手工精製的名牌包。 #烏魚子怎麼吃?如何品嚐烏魚子?
Thumbnail
分享魚類調查中最簡單基礎的調查法之經驗,希望下雜魚的生命不是白白浪費而能做為研究素材提供人們這些珍貴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