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要聞|原住民族傳統知識與現代科學的競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日由【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要聞,同時向春天倒數:距離春分還有 54 天。

上週為大家報導過一則與原住民族傳統知識有關的新聞,今天我們延續同樣的話題,為大家摘要三則新聞。

  • 研究證實原住民傳統捕魚方式有助維持太平洋鮭魚族群
  • 人類與企鵝的磷蝦需求孰輕孰重?
  • 毛利人看花趨蟲的「傳聞知識」將接受科學檢驗
raw-image

原住民傳統捕魚方式有助維持太平洋鮭魚族群

去年 12 月初,生物學期刊《生物科學》刊出一篇關於原住民傳統捕魚方式的論文。文章作者有二十多人,有科學家也有部落人士,而他們的結論是:以原住民的傳統方式獵捕鮭魚能夠提高漁獲量,此外也能強化原住民的土地治理,可謂一舉兩得。報導此一消息的加拿大《一角鯨》自然新聞網指出,相較之下,當代工商業性格的捕魚方式「明顯的失敗了」,世界各地的漁場都以驚人的速度枯竭。

這項研究指出,自從殖民時代開始,獲取鮭魚的方法就從原住民傳統的河流漁撈轉向大規模無差別的海洋漁撈。海洋漁撈可以迅速撈得大量的魚,但漁獲當中有各種魚,對海洋漁場的生態有大的影響。而在殖民時代之前,原住民確實也各有活動的海洋漁場,但規模遠比現在的海洋漁場小得多,主要的鮭魚漁獲來源還是河流。

原住民的傳統河流捕鮭季節在鮭魚產卵完要返回海洋時才展開,被稱為是一種「終端漁場」,既不會妨礙鮭魚的繁殖,還能獲得即時的鮭魚族群相關資訊。具體的捕魚方法是在河流中設置水中的圍籬陷阱,素材主要是石頭。這樣的石頭魚陷阱也會捕到各種各樣的魚,由前來收取漁獲的漁人負責揀選。漁人只會挑出要煙燻保存的鮭魚,其他魚類就可以回到河流裡。這也是煙燻鮭魚屋總是設置在魚陷阱近處的原因,而在煙燻鮭魚的季節,一個家庭的煙燻屋就可以處理多達 1,400 條鮭魚,可見河流漁獲之豐厚。

本身是赫爾澤人(Heiltsuk)的考古學家 Elroy White 表示,在他們赫爾澤人的領域大概還有 300 個這樣的傳統魚陷阱,但都已經無人使用。若是擴大範圍而論,則北美西岸北從阿拉斯加,南到美國華盛頓州,大約有數千個這樣的魚陷阱都被廢棄了。

殖民統治迫使原住民放棄傳統知識和實踐,現在科學界理解到原住民傳統知識在人與環境的夥伴關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過真的要大規模復振傳統魚陷阱的話,將會需要資金可觀的資金與人力。

下圖為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部沿海克維河(Koeye River)的魚陷阱,以當地的雪松製成利用水位差困住鮭魚的圍籬。自從 2013 年起,這一套傳統捕魚方案也讓科學家們獲得重要的數據,可以可靠推算紅鮭魚的族群數量。
raw-image

南冰洋磷蝦捕撈船隊的警訊

大規模無差別捕撈的遠洋漁業對海洋環境構成威脅,受到影響的不只是期望在市場上輕易獲得海鮮的人們。最近皮尤研究中心發表了一篇文章,對遠洋漁業影響南極生態提出警告。

皮尤研究中心指出,南極洲的南喬治亞群島與南三明治群島是南極生態系重要的一環,有許多海鳥及海洋哺乳動物以此為基地。全球約有 25% 的巴布亞企鵝以這些群島為家。但新的研究顯示,巴布亞企鵝覓食的路線與人類的海洋漁業路線相重疊,兩者為了捕食微小的磷蝦競爭激烈。磷蝦是從鬚鯨、海豹到企鵝等許多海洋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人類也熱愛磷蝦,或者食用,或者以磷蝦為水產養殖或觀賞用水族箱的飼料。

科學家們將會對南喬治亞群島及南三明治群島做出更細緻的研究,屆時將會提出是否該為了企鵝族群擴大海洋保護的建議。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人們經常將自然資源的保育和人對環境資源的使用對立起來,往往在特定議題上陷入僵局,不過現在有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原住民族的傳統生產方式在兩者之間求得平衡,或許南冰洋所面對的並非保育企鵝與磷蝦消費二選一的拉鋸,而應該思考如何捕撈磷蝦。

下圖為巴布亞企鵝(Pygoscelis papua),又名異教徒企鵝,是葡萄牙人對他們的稱呼,因為他們頭上有一道白紋,彷彿紮著頭巾的異教徒(對基督徒而言)。
raw-image

毛利人看花驅蟲的絕技是否可靠?

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是長期實作所累績的務實經驗,但並不為現代科學所接受,儘管有愈來愈多原住民傳統知識更能有效管理環境與自然資源的證據,這些傳統知識還是必須經過現代科學的檢驗。有些人認為這代表科學的嚴謹,另外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科學的傲慢。

紐西蘭媒體報導,毛利研究者 Tame Malcolm 今年起將展開求證「傳聞知識」的研究,將採集口傳的害蟲治理方法,將之訴諸科學實驗。他向媒體舉例說明,毛利人之間流傳著「不同植物開花的時候,要使用不同誘餌捕捉害蟲」的說法。例如卡瓦胡椒(Kawa kawa, Piper excelsum)開花時,要用肉桂誘捕昆蟲,但齒杜英木(Hangehange, Elaeocarpus dentatus)開花的時候,就要用咖哩粉來誘捕昆蟲。

這項「傳聞知識」的研究是 Tame Malcolm 的博士研究主題,他也告訴紐西蘭媒體,他有幸成長於毛利大地,當他聽人們將科學(Science)和毛利人的傳統知識(Mātauranga)視作兩種不同的思想類型,他總是認為這兩者其實是一樣的,這也是許多原住民科學家們面對知識體系時都抱持的折衷主義立場。

下圖為紐西蘭特有的卡瓦胡椒,有著肉穗花序。
raw-image

參考資料:原住民傳統捕魚方式有助維持太平洋鮭魚族群
讀取新聞
2021 年 1 月 6 日
搶救加拿大西岸鮭魚就靠原住民傳統漁獵|一角鯨

讀取論文
2020 年 12 月 9 日
原住民管理體系與太平洋鮭魚漁場|生物科學

參考資料:南冰洋磷蝦捕撈船隊的警訊
讀取新聞
2021 年 1 月 15 日
企鵝與漁船在南喬治亞群島外海競爭磷蝦|皮尤研究中心

參考資料:毛利人看花驅蟲的絕技是否可靠?
讀取新聞
2021 年 1 月 18
科學與毛利傳統知識攜手對付蟲害|紐西蘭新聞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6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為了爭取傳統權利,阿伊努人在 2020 年展開訴訟,要求回復傳統的漁撈權利,然而這訴訟又和當前氣候變遷影響魚類生態的問題糾纏不清。氣候變遷導致鄂霍次克海和北太平洋海水變暖,目前鮭魚數量可能只有二十年前的一半,阿伊努人要求的權利很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而受阻。
Thumbnail
為了爭取傳統權利,阿伊努人在 2020 年展開訴訟,要求回復傳統的漁撈權利,然而這訴訟又和當前氣候變遷影響魚類生態的問題糾纏不清。氣候變遷導致鄂霍次克海和北太平洋海水變暖,目前鮭魚數量可能只有二十年前的一半,阿伊努人要求的權利很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而受阻。
Thumbnail
澳洲原住民認為,當鯨魚屍體被沖上海灘,意味著鯨魚將屬於海洋的律法送回大地,以維護一種和諧秩序。原住民來到鯨魚所在的沙灘,舉行傳統儀式,就像悼念亡故之人。
Thumbnail
澳洲原住民認為,當鯨魚屍體被沖上海灘,意味著鯨魚將屬於海洋的律法送回大地,以維護一種和諧秩序。原住民來到鯨魚所在的沙灘,舉行傳統儀式,就像悼念亡故之人。
Thumbnail
一九九九年底,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時,媒體採訪有管理學之父、趨勢大師中的大師之尊稱的彼得杜拉克,詢問二十一世紀那一個產業會最興盛?結果大師的回答跌破大家的眼鏡:「養殖漁業」,因為彼得杜拉克已從各種實際數據中推論:「二十一世紀海洋的魚即將被人類捕光,因此人如果還要吃魚的話,只有靠養殖的!」
Thumbnail
一九九九年底,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時,媒體採訪有管理學之父、趨勢大師中的大師之尊稱的彼得杜拉克,詢問二十一世紀那一個產業會最興盛?結果大師的回答跌破大家的眼鏡:「養殖漁業」,因為彼得杜拉克已從各種實際數據中推論:「二十一世紀海洋的魚即將被人類捕光,因此人如果還要吃魚的話,只有靠養殖的!」
Thumbnail
《海洋科學前線》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海洋保育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與兩個人群有關,那就是原住民族和保育區的當地居民。然而許多海洋保育計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保育計畫往往傷害這兩個人群,保育結果造成他們的糧食危機,讓他們生計陷入困難。
Thumbnail
《海洋科學前線》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海洋保育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與兩個人群有關,那就是原住民族和保育區的當地居民。然而許多海洋保育計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保育計畫往往傷害這兩個人群,保育結果造成他們的糧食危機,讓他們生計陷入困難。
Thumbnail
每年9月中到10月底是鮭魚洄游(salmon run)的旺季,但真正大洄游(Dominant year) 卻是依循鮭魚一生為期4年的輪迴在大自然上演。
Thumbnail
每年9月中到10月底是鮭魚洄游(salmon run)的旺季,但真正大洄游(Dominant year) 卻是依循鮭魚一生為期4年的輪迴在大自然上演。
Thumbnail
想抓鱒魚,得深入觀察大自然才行;至於鮭魚,只需把狗毛綁在鉤子上,外加一點運氣就能釣到。但貴族釣客們並不打算因此卻步,他們想要在滿是田園風光的鄉間向「魚中之王」拋投美麗的毛鉤,這樣才夠傳奇浪漫。
Thumbnail
想抓鱒魚,得深入觀察大自然才行;至於鮭魚,只需把狗毛綁在鉤子上,外加一點運氣就能釣到。但貴族釣客們並不打算因此卻步,他們想要在滿是田園風光的鄉間向「魚中之王」拋投美麗的毛鉤,這樣才夠傳奇浪漫。
Thumbnail
研究者對主流觀點提出質疑,透過研究來檢驗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海岸地區的原住民與近岸生物的互動,結果顯示,原住民獵捕列為保育動物的海獺,有助於控制近岸海獺族群的數量,也能間接控制貝類生物不被過度消耗。
Thumbnail
研究者對主流觀點提出質疑,透過研究來檢驗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海岸地區的原住民與近岸生物的互動,結果顯示,原住民獵捕列為保育動物的海獺,有助於控制近岸海獺族群的數量,也能間接控制貝類生物不被過度消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