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薯條哪裡來?"French Fries"的身世之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National Today
無論是英式炸魚、加拿大的起司肉汁馬鈴薯條(Poutine)、法國牛排配炸薯條、美國超大薯條或比利時的蛋黃醬炸薯條,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簡單炸馬鈴薯料理。
根據薯條的英文(French fries)字面翻譯,薯條這項全民美食起源應該來自法國,實際上許多食物都套上法國這個國家名字,像是長棍麵包與舒芙蕾,但認真追本溯源,薯條應該是比利時誕生出的產物。
「美國人稱之為『法國薯條(French fries)』,但實際上,那只是『法文的炸(Francophone fry)』」-法國大廚 Albert Verdeyen
Photo:Cooking Kun
傳說中薯條最初誕生於比利時法語區那慕爾,當地人特別喜歡炸小魚。據說 1680 年由於當地河流結冰,人們改用馬鈴薯取代平常使用的小魚,從此炸薯條就誕生了!據說當地不僅是炸薯條的原產地,也是英文名字來源地,起因是一戰期間駐紮當地美軍的誤解。
儘管有各種薯條來自於比利時的傳說,但有些人聲稱這些故事並不可信。飲食歷史學家 Pierre Leclercq 曾發表一篇關於薯條歷史的文章,當中指出傳說故事與歷史時間無法對上。Leclercq 指出,那慕爾 1735 年才開始進口馬鈴薯,比故事中的時間晚了五十年。此外,對於十八世紀收入較低的人而言,脂肪是種奢侈品,黃油昂貴、動物脂肪稀少,不太可能把貴重的油脂拿來炸便宜的農作物
除了歷史學家,法國人也堅定捍衛「法國薯條」這個名字。這些薯條支持者聲稱,薯條的原始形式是一種叫做「Pomme Pont-Neuf」的料理,這是一種油炸土豆,據說最初是十八世紀有小販在巴黎最古老的橋-新橋(Pont-Neuf)上推車販售。
Photo:Meilleur du Chef
說認真的,沒多少人關心薯條的誕生之旅,多數人只在乎好吃就好,還有誰發明了最經典的版本。根據統計,美國人平均每年消耗約29 磅炸薯條;加拿大則因為國菜起司肉汁馬鈴薯條而擁有世界最大的冷凍薯條製造商。英國的炸魚薯條又屬於另一個類型,除了原料以外,炸魚薯條與馬鈴薯條都有著類似的外表,1928 年《紐約時報》更稱炸魚薯條是「英國的熱狗」,凸顯炸魚薯條在英國民眾心中不敗平民美食地位。
近年來法國開發新的薯條吃法,高級餐廳將薯條切得方正,搭配牛排食用。雖然看起來精緻,但也浪費更多食材,更失去原本平民小吃的感覺。此外,因為冷凍食品日益發達,法國人也開始食用更方便的加熱薯條,有不少人更認為,現在很難在法國吃到好吃的薯條。
法國高級薯條餐廳 Pont-Neuf – La Frite Française,他們堅持使用在地馬鈴薯製作
說到底,比利時的薯條仍然是各地薯條廚師的味覺基準。世界各地的薯條通常會搭配漢堡、牛排、烤雞等各種主食,只有在比利時,人們將薯條當作正餐食用。比利時的做法是使用牛油雙重油炸,起鍋配上少許蛋黃醬食用。
2018 年比利時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薯條加入成為文化遺產,政府更提供資金打算翻新國內各家炸物專賣餐車「frietkots」。此項政策遭到國內反彈,因為多數人喜歡的,正是餐車老舊、懷念的味道:「frietkots 又舊又髒,但這正是比利時人喜愛的一點。與法國人相反,比利時人比較喜歡原始的薯條風味,而且更習慣當成個人餐食用。」

一些關於薯條的小數據:
165 磅-每位比利時人一年平均食用的薯條量
1/3-全球冷凍薯條中,加拿大麥凱恩食品公司的供應占比
番茄醬-美國人最愛的薯條調味
麥當勞-對一千位舊金山民眾統計,得出最喜歡吃的薯條
Photo:Richard Wareham Fotografie/Alamy
avatar-img
28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度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英國衛報有一個特別的單元(This much I know),會提供受訪者一系列的問題請對方回答,說是訪談也可以,但我覺得更像是受訪者的面試自我介紹。未來此系列會不定期翻譯感興趣的對談,持續介紹各行各業的人物故事。
新球季即將開打,每一年球迷們都期待能見證什麼樣的紀錄,去年我們看到「異色瞳賽揚」薛澤(Max Scherzer)達成三千次三振的里程碑,而「胖卡布」 卡布雷拉(Miguel Cabrera)擊出生涯五百轟。隨著新球季展開,MLB 官網列出幾項新球季值得關注的生涯里程碑,讓球迷們有機會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葛蘭基(Zack Greinke)回來了!今年皇家隊休賽季最大動作就是簽回 2019 年美聯賽揚獎得主葛蘭基,領導年輕的先發投手陣容。在情感上皇家隊確實做了筆優秀的簽約,但葛蘭基真的能對先發輪值產生戰力上的影響嗎?答案或許就藏在他的四縫線速球上。
位在家中的地下室,一反多數工作室的昏暗,白色牆面、石似磁磚,藝術家肯恩(Sean Kane)的辦公室燈火通明。穿上乳白色的圍裙,開啟檯燈,調出完美的色調,找出完美的相片,肯恩從架子上挑選適當的創作工具-棒球手套,準備開始全新創作。
2022 年 2 月 22 日,在這個被稱作「基特日」的日子,兩人親身前往邁阿密馬林魚辦公室,與他們的老闆來場真實對談。讓我們一起看看兩位籃球選手如何訪問這位棒壇巨星,帶著大家從不同切入點重新認識永遠的紐約隊長。
2022 年 2 月 22 日,在這個被稱作「基特日」的日子,兩人親身前往邁阿密馬林魚辦公室,與他們的老闆來場真實對談。讓我們一起看看兩位籃球選手如何訪問這位棒壇巨星,帶著大家從不同切入點重新認識永遠的紐約隊長。
英國衛報有一個特別的單元(This much I know),會提供受訪者一系列的問題請對方回答,說是訪談也可以,但我覺得更像是受訪者的面試自我介紹。未來此系列會不定期翻譯感興趣的對談,持續介紹各行各業的人物故事。
新球季即將開打,每一年球迷們都期待能見證什麼樣的紀錄,去年我們看到「異色瞳賽揚」薛澤(Max Scherzer)達成三千次三振的里程碑,而「胖卡布」 卡布雷拉(Miguel Cabrera)擊出生涯五百轟。隨著新球季展開,MLB 官網列出幾項新球季值得關注的生涯里程碑,讓球迷們有機會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葛蘭基(Zack Greinke)回來了!今年皇家隊休賽季最大動作就是簽回 2019 年美聯賽揚獎得主葛蘭基,領導年輕的先發投手陣容。在情感上皇家隊確實做了筆優秀的簽約,但葛蘭基真的能對先發輪值產生戰力上的影響嗎?答案或許就藏在他的四縫線速球上。
位在家中的地下室,一反多數工作室的昏暗,白色牆面、石似磁磚,藝術家肯恩(Sean Kane)的辦公室燈火通明。穿上乳白色的圍裙,開啟檯燈,調出完美的色調,找出完美的相片,肯恩從架子上挑選適當的創作工具-棒球手套,準備開始全新創作。
2022 年 2 月 22 日,在這個被稱作「基特日」的日子,兩人親身前往邁阿密馬林魚辦公室,與他們的老闆來場真實對談。讓我們一起看看兩位籃球選手如何訪問這位棒壇巨星,帶著大家從不同切入點重新認識永遠的紐約隊長。
2022 年 2 月 22 日,在這個被稱作「基特日」的日子,兩人親身前往邁阿密馬林魚辦公室,與他們的老闆來場真實對談。讓我們一起看看兩位籃球選手如何訪問這位棒壇巨星,帶著大家從不同切入點重新認識永遠的紐約隊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天我們繼續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 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餐桌上獨特的味道, 這一集我們來到法國,談到善於使用香料的國家它並不會是第一個立刻出現在我們腦海中的國家不過香料這個字 的英文 spice確是從古法文來的 ,18世紀法國園藝家皮耶.波夫瓦靠著從香料之島摩
薯條無罪,懷璧其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任何薯條的本身,從來都沒有錯! 錯的,是對它們下解釋,扣上附加條件的食品公司。 薯條饕客到哪裡還怕吃不到薯條? 天下總是有新興的食材能當薯條! 何必一直將就舊的招牌,死守著徒具頭銜的無良公司? 當食品公司逐漸走向市場派經濟,離初心越來越遠...
薯條出任務總是千姿多彩,像個熱鬧嘉年華的饗宴 不管哪一種薯條出身的產地或是身分標章 只要他真真切切地,為了薯條而願意奮鬥 誰能夠說他不夠格當個好薯條呢? 難道,食品公司喜歡的食品原物料指數 能夠代替千千萬萬人的舌頭,統治饕客們的味覺 麻痺世界對於美食多元化的追求與創新? 一旦有了絕對的
當薯條食客尚留在爭議薯條到底如何「必也正名乎」? 近幾個把月,往年一起吃薯條的這些至親、那些故交... 因為食物中毒、缺糧、缺營養素、缺他/她之所沒有。 敵不過生老病死的折磨,往生極樂或蒙主寵召。 本來當視之也純屬人類的自然生長的動物樣態之必經結局。 但是呀!但是呀! 若不能制敵機先,至
最近沒有薯條就吃不下飯也睡不著覺的老饕們... 覺得原物料價格上漲到不行的今天..... 以後不想賭香腸了! 誰知道吃下肚的是哪一國的豬? 決定了!以後要拿出自己私房特製的炸薯條下注! 這樣還可以交流各自喜歡的薯條口感與調味料口味。 雖然大家在外走跳,人身自由, 但也忍不住想像住裡面的
其實,薯條要不要叫做薯條? 好像也不是太需要在意的事情 因為吃的人高興把他自己吃下肚子裡面的食物取做什麼名字 真的耶!都是個人的自由! 所以呀,他高興時可以說是黃金萬丈薯條 所以呀,他不爽時可以說是噁心巴拉薯條 至於為什麼後面一定要加「薯條」結尾? 都是前人取名的傑作,以彰顯他們的偉大
馬鈴薯薯條市場,最近多了很多後起之秀的新品牌。 不只是馬鈴薯的品種啦,調味粉的多變化,還有包裝。 現在人總是喜歡美好的外在,讓大家以為自己吃得好。 殊不知,包裝製造了多少的待回收垃圾。 其實馬鈴薯薯條好吃的秘訣,在於最原本的馬鈴薯本身呀! 以市場論輸贏,其實是沒有錯的。 對企業忠心,本來
Thumbnail
旅行這麼多國家,覺得歐洲最好吃的地方是法國,不過法國是我們旅行的第一站,這時候都還冷靜的縮衣節食,很多時候都以超市的烤雞腿及飯店熱水壺燙青菜裹腹,但我們還是有犒賞自己,起源於法國的米其林指南,當然要在這裡至少摘下一顆星。
Thumbnail
無麩質米吐司在台灣已經流行了一、二年,我聽過有關它的、最多的誤解就是:吃起來像發糕~
Thumbnail
​ 曾經有位著名的美國食譜作者說,義大利與中國這兩大飲食文明在麵食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特徵,義大利人用義大利麵做成各種形狀,而中國人用各種麵時做成同一形狀。此話說的很有見解,不過中國麵食其實也有各種形狀,疙瘩應該是最為FREE   STYLE的一種。由這段話可 知;中國麵食變化萬千。綜觀市面上麵疙瘩專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天我們繼續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 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餐桌上獨特的味道, 這一集我們來到法國,談到善於使用香料的國家它並不會是第一個立刻出現在我們腦海中的國家不過香料這個字 的英文 spice確是從古法文來的 ,18世紀法國園藝家皮耶.波夫瓦靠著從香料之島摩
薯條無罪,懷璧其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任何薯條的本身,從來都沒有錯! 錯的,是對它們下解釋,扣上附加條件的食品公司。 薯條饕客到哪裡還怕吃不到薯條? 天下總是有新興的食材能當薯條! 何必一直將就舊的招牌,死守著徒具頭銜的無良公司? 當食品公司逐漸走向市場派經濟,離初心越來越遠...
薯條出任務總是千姿多彩,像個熱鬧嘉年華的饗宴 不管哪一種薯條出身的產地或是身分標章 只要他真真切切地,為了薯條而願意奮鬥 誰能夠說他不夠格當個好薯條呢? 難道,食品公司喜歡的食品原物料指數 能夠代替千千萬萬人的舌頭,統治饕客們的味覺 麻痺世界對於美食多元化的追求與創新? 一旦有了絕對的
當薯條食客尚留在爭議薯條到底如何「必也正名乎」? 近幾個把月,往年一起吃薯條的這些至親、那些故交... 因為食物中毒、缺糧、缺營養素、缺他/她之所沒有。 敵不過生老病死的折磨,往生極樂或蒙主寵召。 本來當視之也純屬人類的自然生長的動物樣態之必經結局。 但是呀!但是呀! 若不能制敵機先,至
最近沒有薯條就吃不下飯也睡不著覺的老饕們... 覺得原物料價格上漲到不行的今天..... 以後不想賭香腸了! 誰知道吃下肚的是哪一國的豬? 決定了!以後要拿出自己私房特製的炸薯條下注! 這樣還可以交流各自喜歡的薯條口感與調味料口味。 雖然大家在外走跳,人身自由, 但也忍不住想像住裡面的
其實,薯條要不要叫做薯條? 好像也不是太需要在意的事情 因為吃的人高興把他自己吃下肚子裡面的食物取做什麼名字 真的耶!都是個人的自由! 所以呀,他高興時可以說是黃金萬丈薯條 所以呀,他不爽時可以說是噁心巴拉薯條 至於為什麼後面一定要加「薯條」結尾? 都是前人取名的傑作,以彰顯他們的偉大
馬鈴薯薯條市場,最近多了很多後起之秀的新品牌。 不只是馬鈴薯的品種啦,調味粉的多變化,還有包裝。 現在人總是喜歡美好的外在,讓大家以為自己吃得好。 殊不知,包裝製造了多少的待回收垃圾。 其實馬鈴薯薯條好吃的秘訣,在於最原本的馬鈴薯本身呀! 以市場論輸贏,其實是沒有錯的。 對企業忠心,本來
Thumbnail
旅行這麼多國家,覺得歐洲最好吃的地方是法國,不過法國是我們旅行的第一站,這時候都還冷靜的縮衣節食,很多時候都以超市的烤雞腿及飯店熱水壺燙青菜裹腹,但我們還是有犒賞自己,起源於法國的米其林指南,當然要在這裡至少摘下一顆星。
Thumbnail
無麩質米吐司在台灣已經流行了一、二年,我聽過有關它的、最多的誤解就是:吃起來像發糕~
Thumbnail
​ 曾經有位著名的美國食譜作者說,義大利與中國這兩大飲食文明在麵食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特徵,義大利人用義大利麵做成各種形狀,而中國人用各種麵時做成同一形狀。此話說的很有見解,不過中國麵食其實也有各種形狀,疙瘩應該是最為FREE   STYLE的一種。由這段話可 知;中國麵食變化萬千。綜觀市面上麵疙瘩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