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笈多譯本白話釋義 (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六、五百年後又有人證悟成佛 (正信希有)

evam-ukte āyuṣmān subhūtir-bhagavantam-etad-avocat| asti bhagavan kecit-sattvā bhaviṣyanty-anāgate-'dhvani paścime kāle paścime samaye paścimāyāṃ pañcaśatyāṃ sad-dharma-vipralopa kāle vartamāne, ye imeṣv-evaṃ-rūpeṣu sūtrānta padeṣu bhāṣyamāṇeṣu bhūtasaṃjñām-utpādayiṣyanti|
如是語已,命者善實世尊邊如是言:「雖然,世尊!頗有眾生當有,未來世、後時、後長時、後分五百、正法破壞時中、轉時中,若此中,如是色類經中說中,實想發生當有?」
說完,尊者須菩提在世尊旁邊問道:「雖然,世尊!是否會有眾生,在未來世、末世、末世後的長時間、五百年後、正確的教法崩壞時、教法崩壞後的轉變時,聽聞這有形文字的經典的教導,能夠生起真實的心念,(並證悟佛性的內涵呢)?」
bhagavān-āha| mā-tvaṃ subhūte evaṃ-vocat| asti kecit-sattvā bhaviṣyanty-anāgate-'dhvani paścime kāle paścime samaye paścimāyāṃ pañcaśatyāṃ sad-dharma-vipralopakāle vartamāne, ye imeṣv-evaṃ-rūpeṣu sūtrāntapadeṣu bhāṣyamāṇeṣu bhūtasaṃjñām-utpādayiṣyanti|
世尊言:「莫,善實!汝如是語:『雖然,世尊!頗有眾生當有,未來世、後時、後長時、後分五百、正法破壞時中、轉時中,若此中,如是色類經中說中,實想發生當有?』
世尊回答:「須菩提!不要這麽說:『雖然,世尊!是否會有眾生,在未來世、末世、末世後的長時間、五百年後、正確的教法崩壞時、教法崩壞後的轉變時,聽聞這有形文字的經典教導,能夠生起真實的心念,(並證悟佛性的內涵呢)?』(是的!即便是那樣,也會有能夠生起真實心念、並證悟佛性的眾生的)。
api tu khalu punaḥ subhūte bhaviṣyanty-anāgate-'dhvani bodhisattvā mahāsattvāḥ paścime kāle paścime samaye paścimāyāṃ pañcaśatyāṃ sad-dharma-vipralope vartamāne guṇavantaḥ śīlavantaḥ prajñāvantaśca bhaviṣyanti, ye imeṣv-evaṃ-rūpeṣu sūtrāntapadeṣu bhāṣyamāṇeṣu bhūtasaṃjñām-utpāadayiṣyanti|
雖然,復次,時,善實!當有未來世菩薩摩訶薩,後分五百、正法破壞時中、轉時中,戒究竟、功德究竟、智慧究竟。
同樣地,須菩提!會有未來世的菩薩,在五百年後、正確的教法崩壞時、教法崩壞後的轉變時,具備戒究竟、功德究竟、智慧究竟。
na khalu punaste subhūte bodhisattvā mahāsattvā eka-buddha-paryupāsitā bhaviṣyanti, naika-buddhā-varopita-kuśalamūlā bhaviṣyanti| api tu khalu punaḥ subhūte aneka-buddha-śatasahasra-paryupāsitā aneka-buddha-śatasahasrā-varopita-kuśalamūlās te bodhisattvā mahāsattvā bhaviṣyanti, ye imeṣv-evaṃ-rūpeṣu sūtrāntapadeṣu bhāṣyamāṇeṣu eka-citta-prasādam-api pratilapsyante|
不,復次,時,彼,善實!菩薩摩訶薩,一佛親近供養當有,不一佛種植善根,雖然,復次,時,善實!不一佛百千親近供養,不一佛百千種植善根;彼菩薩摩訶薩當有,若此中,如是色類中經句中說中,一心淨信亦得當。
這些菩薩,須菩提!不只親近供養了一位佛陀,也不只跟隨著一位佛陀種下了善根種子,而是,須菩提!這些菩薩,已經不僅止親近供養了一、百、千位佛陀,也不僅止跟隨著一、百、千位佛陀種下了善根種子;這些菩薩,須菩提!當聽聞這有形文字的經典的教導時,都將能夠生起清淨信念的真實一心,(也就是真實的佛心)。
jñātās-te subhūte tathāgatena buddha-jñānena, dṛṣṭās-te subhūte tathāgatena buddhacakṣuṣā, buddhās te subhūte tathāgatena| sarve te subhūte aprameyam-asaṃkhyeyaṃ puṇyaskandhaṃ prasaviṣyanti pratigrahīṣyanti|
知,彼,善實!如來佛智;見,彼,善實!如來佛眼;一切,彼,善實!無量福聚生當、取當。
他們,須菩提!知道了他們的如來佛智,(如來佛智也知道他們);他們,須菩提!見到了他們的如來佛眼,(如來佛眼也見到他們);他們,須菩提!(都生起佛心),將得到無數不可測量的福德積聚 (的回報)。
tat-kasya hetoḥ| na hi subhūte teṣāṃ bodhisattvānāṃ mahāsattvānām-ātmasaṃjñā pravartate, na sattvasaṃjñā, na jīvasaṃjñā, na pudgalasaṃjñā pravartate|
彼何所因?不,善實!彼等菩薩摩訶薩,『我』想轉,不『眾生』想、不『壽』想、不『人』想轉。
為什麼呢?因為,須菩提!這些菩薩的心裡,不懸念駐留著婆羅門吠陀教義所主張的『梵我』的認知,也不懸念駐留著二乘佛法所主張的因緣假合的『眾生』的認知、耆那教所主張的『耆婆』的認知、或犢子部所主張的『補特伽羅』的認知。
nāpi teṣāṃ subhūte bodhisattvānāṃ mahāsattvānāṃ dharmasaṃjñā pravartate| evaṃ nādharmasaṃjñā| nāpi teṣāṃ subhūte saṃjñā nāsaṃjñā pravartate|
不亦,彼等,善實!菩薩摩訶薩,『法』想轉、『無法』想轉;不亦,彼等,『想』、『無想』轉不。
而這些菩薩的心念,也不停留在任何『概念』的認知、或『無概念』的認知;甚而,不停留在任何的『認知』、或『無認知』,(等等的層次。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都只是修行的過程中,必須歷經的階段、必須穿越的荊棘叢林)。
tat-kasya hetoḥ| sacet-subhūte teṣāṃ bodhisattvānāṃ mahāsattvānāṃ dharmasaṃjñā pravarteta, sa eva teṣām-ātma-grāho bhavet, sattvagrāho jīvagrāhaḥ pudgala-grāho bhavet| saced-adharmasaṃjñā pravarteta, sa eva teṣām-ātmagrāho bhavet, sattvagrāho jīvagrāhaḥ pudgalagrāha iti|
彼何所因?若,善實!彼等菩薩摩訶薩『法』想轉,彼如是,彼等『我』取有,『眾生』取、『壽』取、『人』取有;若『無法』想轉,彼如是,彼等『我』取有,『眾生』取、『壽』取、『人』取有。
為什麼呢?須菩提!如果這些菩薩還懸念駐留著『概念』的認知,代表在他們的心裡,還緊緊地抓著『梵我』、『眾生』、『耆婆』、或『補特伽羅』的認知,而不肯放捨;如果這些菩薩還懸念駐留著『無概念』的認知,代表在他們的心裡,還緊緊地抓著『梵我』、『眾生』、『耆婆』、或『補特伽羅』的認知,而不肯放捨。
tat-kasya hetoḥ| na khalu punaḥ subhūte bodhisattvena mahāsattvena dharma udgrahītavyo nādharmaḥ|
彼何所因?不,復次,時,善實!菩薩摩訶薩,『法』取應,不『非法』取應。
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菩薩不應該在心裡緊緊地抓著『概念』、或『無概念』,而不肯放捨。
tasmād-iyaṃ tathāgatena saṃdhāya vāgbhāṣitā-kolopamaṃ dharmaparyāyam-ājānadbhi-dharmā eva prahātavyāḥ prāg-eva-adharmā iti|
彼故,此義意,如來說筏喻法本,解『法』,如是捨應,何況『非法』?
正因為如此,如來才把這些 (在修行過程中必須歷經的) 概念或認知比喻為竹筏,(當心念向前邁進時),任何的『概念』都應該被棄捨,更何況是『無概念』呢?
(前述,不停留在任何『概念』的認知、或『無概念』的認知;甚而,不停留在任何的『認知』、或『無認知』,等等的層次,所講的是,不但沒有『法執』,連『空執』都沒有。此『空』,乃阿羅漢所證,非指『第一義空』,又因其所證,未能突破心理的囿限,所以稱為『空執』。聲聞乘,證『我空』;緣覺乘,證『法空』;佛,打破『空執』— 即無始無明,證『空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彼何意念?善實!相具足,如來見應?」
雖然,復次,時,善實!不,菩薩摩訶薩,事住施與應,無所住施與應。
世尊於此言:「此,善實!菩薩乘發行,如是心發生應:
爾時,多比丘若世尊彼詣,到已,世尊兩足頂禮,世尊邊三右繞作已,一邊坐。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聞者遊行勝林中,無親搏施與園中,大比丘眾,共半三十比丘百。
「彼何意念?善實!相具足,如來見應?」
雖然,復次,時,善實!不,菩薩摩訶薩,事住施與應,無所住施與應。
世尊於此言:「此,善實!菩薩乘發行,如是心發生應:
爾時,多比丘若世尊彼詣,到已,世尊兩足頂禮,世尊邊三右繞作已,一邊坐。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聞者遊行勝林中,無親搏施與園中,大比丘眾,共半三十比丘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何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凡夫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導讀: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是故佛說一切法,諸法如義,法性無生,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本無一切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何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凡夫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導讀: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是故佛說一切法,諸法如義,法性無生,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本無一切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