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9|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希區考克劇場》- “生死之際”(The Day of the Bullet)

《希區考克劇場》(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第5季第20集(1959)名稱為“生死之際”(The Day of the Bullet),是改編自美國作家Stanley Ellin (1916 –1986) 的同名短篇小說。Stanley Ellin是著名的推理小說家,他最知名的代表作(同時也是處女作)為“本店招牌菜”( Specialty of the House )。
《希區考克劇場》標題
《希區考克劇場》標題
第5季第20集“The Day of the Bullet”
Stanley Ellin雖被歸類為推理小說家,倒不如說他的作品是「懸疑小說」、「驚奇小說」 (strange tales)更恰當些。其作品推理成分不濃,也沒有「偵探破解案件」這類設定,但他擅長塑造引人入勝的懸疑氛圍,以及設計出令人拍案叫絕的結尾。
Stanley Ellin
Stanley Ellin的短篇小說集
Stanley Ellin是深受《希區考克劇場》喜愛的作家,共有8篇短篇小說曾被《希區考克劇場》搬上銀幕。然而選擇改編“生死之際”卻相當有意思,因為這篇小說沒有太多懸疑成分,更沒有驚人的轉折與結尾(小說與電視劇皆為倒敘法,讀者/觀眾一開始就得知主角的結局),完全不符合《希區考克劇場》常見的作品調性。但這個故事後勁很強,個人相當喜愛,電視劇版本情節更動也不大,在此便做個分享。
本集導演為Norman Lloyd
Norman Lloyd(1914 –2021)為縱橫影壇與劇場多年的傳奇人物,演戲、導演、製片等等都有所涉略,其職業生涯與希區考克有多次合作(圖片為1942年電影《Saboteur》劇照)
Norman Lloyd是《希區考克劇場》的製作人,影集後期也擔任許多集數的導演,Norman在“The Day of the Bullet”這集也擔任旁白

(以下會提及故事內容及結局,不想被暴雷的朋友就不要往下讀囉)

【重逢】
在曼哈頓的平凡早晨,敘事者Clete(小說未提及姓名)路過了街上報攤,卻意外發現了多年未見的童年好友Iggy的姓名出現在報紙頭條,令Clete不禁回想起童年往事…

【童年】
在35前的布魯克林郊區,Clete和Iggy彼此既是鄰居也是最好的朋友。Clete性格保守、習慣照規矩行事;Iggy則古靈精怪、行事衝動。
Iggy一直嚮往買下高爾夫球桿
能讓好動的Iggy乖乖聽話的只有Iggy的父親。Iggy的父親魁武有力,也是鄰近社區有名的棒球好手。對社區的孩子們而言,擅長運動的Iggy父親可比自家只會看報紙的無趣老爸有意思多了。Iggy也非常以自己的父親為傲,父親可是他心目中的大英雄。
只有新搬來的鄰居Ross先生讓兩位孩子不安。Ross先生行事神祕,擁有華美的大宅邸,是這平凡郊區中的異類。兩個孩子特別對Ross先生氣派的轎車感興趣,儘管畏懼Ross先生,卻還是常趁無人注意時偷偷靠近轎車,但總是被及時發現的Ross先生喝斥並粗魯地驅離。
【搬家前夕的意外事件】
Clete即將舉家遷移到曼哈頓了。
在搬家的前一天,Iggy與Clete決定來場最後的大冒險,兩個孩子於是決定到公共高爾夫球場「摸高爾夫球」 - 說白了就是撿拾別人丟失的高爾夫球,並拿高爾夫球去變賣換取零用錢(當然是趁管理員沒發現時行事)。
突然一陣聲響,擔心被管理員發現的Iggy與Clete趕緊藏身到土堆後面。兩個孩子從土堆後方偷窺,高爾夫球場停著一輛豪華轎車,車旁站著的正是Ross先生與他的手下,兩人正毆打著一個瘦小的男人,Ross先生怒吼著:「你以為我是三流的走私犯嗎?竟敢背叛我!」隨後又不斷毆打瘦小的男子。
Ross先生及部下最終把受傷的陌生男子推進池塘裡,隨後便開車離去。害怕的Clete只想盡快逃離現場,Iggy卻認為不能把受傷的人丟下不管,他上前關心男子,受傷的男人只是憤怒的叫孩子們離他遠一點。
充滿正義感的Iggy打算報警,他可不想讓仗勢欺人的Ross先生逍遙法外,怎麼能讓這種惡霸隨意地欺負任何人呢!顯然被毆打的男子很害怕Ross先生,一定不敢報警,那麼自己這個目擊證人就來幫助他,讓警察把Ross先生關進監獄裡。
Clete則不想蹚入這場混水裡,他認為那是成年人之間的糾紛,與自己無關。但出於對好友的義氣,Clete還是決定一起同行。

【成年禮】
到了警局,警官自然把兩個孩子的話當作戲言,但Iggy非常堅持自己目睹了一切惡行。警官拗不過Iggy的請求,把Ross先生與Iggy的父親都請到了警局。
Ross先生當然堅稱自己沒有犯罪,他認為Iggy只是出於報復心態,因為孩子們常因靠近自己的轎車,而與自己發生爭執,所以這件事純粹只是孩子的惡作劇罷了!
Iggy在自己的父親面前不斷請求,希望父親能相信他。然而以往充滿男子氣慨、總對Iggy說:「面對任何事都不要怕」的父親,在西裝筆挺的Ross先生面前卻顯得畏畏縮縮、沉默不已,最終Iggy的英雄父親只對兒子說了句:「小孩子不要到處說人是非」。
Iggy感到十分委屈。Ross先生來到Iggy面前,說自己大人不計小人過,他很欣賞Iggy的勇氣,歡迎之後Iggy隨時到他家去玩,隨後便拿出鈔票塞進Iggy的手裡。
這場紛爭就此畫下休止符。

【離別】
返家路途上,Clete對於即將與Iggy離別感到非常不捨,Iggy則是不發一語。最後是Clete打破沉默,他安慰Iggy至少剛剛的紛爭順利解決,Ross先生還給了零用錢,這樣不是好的結果嗎?
Iggy卻只淡淡地說自己終於可以買下嚮往已久的高爾夫球桿了,隨後向Clete展示手上的十美元鈔票。震驚的Clete不敢相信Ross先生給錢居然這麼大方,他建議Iggy還是把貴重的金錢交給父親保管比較好。
Iggy聽聞後卻傷心地說,自己的父親膽敢做些什麼試看看,自己會去告訴Ross先生,之後一切走著瞧!隨後便跑向街道盡頭,從Clete的視線中消失。
兩人從此離別,彼此的人生在此交錯,走上了不同道路。

【尾聲】
Clete再見到Iggy是在35年後的報紙頭版,斗大的標題寫著身為「球拍店老闆」的Iggy,被人槍殺身亡,陳屍在自己的轎車上。
看著報紙照片中倒在轎車上那血肉模糊、熟悉的陌生人,駕駛座旁疑似還有著高爾夫球桿的蹤影…Clete不禁感嘆,35年前的那個兒時夏日,就是Iggy的「命運日」(The Day of the Bullet),終結Iggy命運的子彈在當時早已就定位,只等著時機成熟後出膛。
當年警局的事件,讓Iggy體會了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壞人作惡不一定會得到報應,成人世界有著複雜的人情世故。即使是像Ross先生這樣的惡人,只要有權有勢,也能「備受尊敬」。
對權勢的體悟、對好人父親的失望,種種因素宛如蝴蝶效應般,間接決定了Iggy未來的命運。
小說版本則停留在兩個孩子離別前的一刻,有著簡短卻深刻的敘述作為結尾。
「說完他便向風一般地跑開了,瞬間從我的視野裡消失,跑向他命運的終點。」
(本文中的小說篇名、摘取的段落,皆沿用於新星出版社的《本店招牌菜》簡體譯本)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介紹經典電影,或是冷門但有趣的老電影/影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