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2
日前因為一張久未使用的ATM金融卡三次密碼輸入錯誤遭鎖碼,不得不親自臨櫃辦理解鎖,過程中銀行承辦員告知:「先生,您尚未在本行建立臉部資料,麻煩您得先到旁邊由我們同仁幫您拍個照。」
言下之意似乎是,如果我不留下臉部資料,就無法順利完成ATM金融卡解鎖作業!膽小如我,完全禁不住對方語意之威喝,便乖乖地送上了我的大臉,任憑行員恣意的拍攝存檔。
國內財政部自2004年起已明文規定,民眾到銀行開戶必須要拍照存證,由銀行建立客戶的影像檔案系統。其目的,據財政度的說法是,為防止人頭帳戶氾濫的問題。但對於財政部的決策,當時的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長侯友宜便曾表示:「這些方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真正要遏阻人頭帳戶不斷發生,唯有在換發身分證時留下指紋建檔資料,方能百分之百防止人頭戶冒領的事情發生。」
隨著科技的日益精進,從民間企業到政府部門善用新科技,以提高工作效能或防止不法犯罪,這是聰明的作法。但如何做到用對科技利器,且無損人民權益,這才是真正聰明、利民、便民,良善的政策。
科技行善 幼童營救計畫
2017年11月,在美國西岸拉斯維加斯Amazon AWS (亞馬遜網路服務) 開發者大會裡,國際兒童救援組織棘刺(Thorn)執行長柯度娃(Julie Cordua)在專題演講中分享了棘刺與亞馬遜共同合作開發的「AI人臉辨識系統」如何從上萬則網路色情圖片(影片)廣告中篩選出高度具有「未成年、被逼迫」的資訊,再透過警方的協助,於過去兩年半的時間裡成功的從網路色情人口販子手中救出了多達6,000名未成年受害者的成功經驗。
柯度娃表示:「在這個國家,每小時都有數百名未成年兒童,被迫於網路上進行性交易」,這是一個不容我們漠視的嚴重問題。
晶片大廠英特爾則是與美國聯邦政府以及美國國家失蹤兒童與受虐兒童援助中心三方共同合作進行「拯救失蹤兒童計畫」,將尋找失蹤兒童的平均時間從過去的33天,大幅度的縮短成一天。
藉由電腦深度學習的AI人工智慧以及超級電腦與大數據庫的高速比對能力,有效地解決了過去人力所無法克服的極限,因而能夠成功的處理並加以杜絕社會犯罪問題,這便是「Tech for Good」(科技行善),但卻不侵犯人權隱私的最佳應用。
以科技之名行必要之惡,人民應當有權說「不」!
隨著美國黑人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事件,全美各地爆發多起因抗議對有色人種種族歧視的示威活動,有些地區甚至演變成街頭暴力事件,美國警方開始利用人臉辨識系統通過將影像連接到特定的社群媒體中進行抗議者識別逮捕行動。然而警方這樣的行為,更加擴大了黑人社區的抗議聲浪,因為透過人臉辨識系統極有可能發生誤認有色人種的風險而大受批評。
為了回應群眾強烈的抗議,亞馬遜已於6月10日宣布,將暫停讓警方使用人臉辨識系統一年。亞馬遜公司認為,希望在為期一年的暫停執行期間 ,能夠給國會足夠的時間來制訂適當的規範。
Google Eth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am(道德人工智能團隊)負責人Timnit Gebru表示:「人臉辨識技術正在被用於反黑人社區行為中,即使是完美的人臉辨識也可能會被濫用!」
此次亞馬遜暫停支援人臉辨識系統的行為並非企業對於濫用新科技疑慮日益嚴重所開出的第一槍。美商IBM公司更是早在幾天前便已宣布「完全退出人臉辨識系統」這項業務。IBM首席執行長Arvind Krishna在致國會的信中提道:「IBM堅決反對,且不會容忍將人臉辨識系統被濫用於大規模監視、種族剖析、危害基本人權和自由,或違反公司核心價值(信任與透明原則)的任何目的上。」
面對AI人工智慧的急速發展,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曾於《金融時報》發表專欄文章呼籲:「市場應建立合理的法規,對AI人工智慧技術實施更好的監管,企業有責任確保新技術能造福人類,但不會被任意濫用,對社會帶來不好影響。」
對於創新科技的應用,除了企業應有責任要能「善用科技,科技行善」之外,一般大眾也應有責任,針對某些無意義且有可能侵犯個人隱私的科技應用要求,表達拒絕的能力。就像,對於當時被銀行行員要求拍照存檔這件事,我雖心存抗拒,但卻未能在當下提出個人反對的聲音,如此便形同默認與助長了企業可能因擅用科技而涉嫌侵犯隱私的風氣。
人類對於科技創新的追求絕對是一項永無止盡的旅程,但當科技開始改變並主導人類各種行為裁量與判斷思維時,我們不得不省思的是,隱藏在科技背後的人性弱點與商業企圖,是否會隨之被無意或有意的包裹在絢麗科技的糖衣裡面,驅動意圖,造成傷害。畢竟,人性無價,萬不能以科技之名,行非必要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