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yo Vice》另類迷失東京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Tokyo Vice》另類迷失東京
坦白說,個人認為近年日劇只剩下兩大類型:「懷緬過去常陶醉」(我知道他們有努力從細節玩出新意啦),以及「沉迷於微言大義小確幸」(縱使他們只是vocal minority),以致總有種怠倦感,搞得就算有喜歡的演員參演,都未必提得起勁追看,所以看到「混血」的《Tokyo Vice》 (譯名包括:東京風雲、東京罪惡、東京之惡),的確眼前一亮——所謂「混血」,在於製作名單由美國HBO Max與日本Wowow電視台共同投資,可是由對白到情節,卻滿滿日本風情!
《Tokyo Vice》國際版海報設計
《Tokyo Vice》Wowow版海報,展現日本獨樹一格的美學(誤)
這種玩味可能跟故事原案有關,皆因劇集以旅日記者Jake Adelstein同名著作《Tokyo Vice: An American Reporter on the Police Beat in Japan》(一譯《東京罪惡:一個美籍記者的日本警方採訪實錄》)為原型,講述一名猶太裔美籍記者在日本最大報館工作,他如何遊走黑白兩道,以外國人的眼光觀察「神秘又獵奇」的日本。不過劇情主線除了記者、警察、黑道之外,還加插來日本傳(摩門)教結果淪落風塵的陪酒女郎,多線並行地描述日本地下社會秩序的日常。

精通日語的文化衝擊

劇中的外國人以日語對白為主,反而日本人能操流利英語,搞得看的是美劇都以為自己在看日劇!只是《Tokyo Vice》的故事背景設定在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後多年(雖然看起來很像泡沫經濟時代),跟2022年當下的我們似遠還近,共鳴就遠勝過去同類型題材的戲劇(如Martin Scorsese執導,講述17世紀日本政府如何迫害基督徒的電影《沉默》)。
Ansel Elgort游走於東京街頭,既兀突又自然
看日劇多年,自問對日本文化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卻始終無法理解某些做法與思維,所以看到《Tokyo Vice》的主角Jake(Ansel Elgort)日語異常流利,對日本文化亦非陌生,卻還是在報館、黑道及警界因為「文化衝突」而撞板,共鳴悠然而生。
尤其劇集挑戰的日本領域,不只是身穿傳統和服,動輒武士刀與拳腳交纏,「獵奇感十足」的黑道世界,以及表面平平無奇,內裡佈滿各種潛規則的警察及報館。也許有真實原型人物參考,不會覺得劇情虛構兀突,反而不時產生跟主角一樣的疑問:為什麼蒐集證據而寫的報導,卻被上司責罵「只抄警方官方公佈就好」?

名導掌鏡.那些年日本真迷人

《Tokyo Vice》的主舞台報館,看似平實但潛藏暗湧,短短第一集就交代不同類型的歧視,記者為了搜集資料,如何與警察及黑道打交道的微妙手腕,報導新聞的各種潛規則,看似很不可思議,對長年以日本影視為認識基礎的觀眾來說,卻有另類震撼!畢竟《Tokyo Vice》呈現的日本,跟印象中以「熱血」或「文藝腔對白」為包裝的日劇相距甚遠,劇集拆除觀眾對日本的美好濾鏡,還原這個國家對女性、外國人及各種低下階層的不友善態度,後座力甚強。
Michael Mann示範了何謂老而彌堅,希望續集他仍有機會執導部份集數
不過比起玩味的人物設定,不少影迷衝著名導演Michael Mann而來——擅長犯罪題材,代表作有電影《盜火線》(1995年)及《邁阿密風暴》(2006年),近年減產的他卻為《Tokyo Vice》執導第一集,寶刀未老,沒有一句閒話,只靠各種鏡頭語言及城市空鏡,流麗地拍出外國人眼中神秘又迷幻的日本,部份場口更令人想起《攻殼機動隊》(動畫或電影都有聯想),90年代的日本對外國人來說,就是如此有吸引力。
縱使Michael Mann只執導了第一集(全劇共8集,其餘的導演包括Josef Kubota Wladyka、宮崎光代及Alan Poul),為整部劇集的定下基調,雖然後面的集數不及Michael Mann的吸引,但還是足夠讓觀眾繼續追看下去。況且明明看起來像日劇(說日語的部份比想像中多,日本演員比例亦高),敘事手法爽快不拖沓,黑道與警察的「越界」夠刺激,直接批判日本文化對外國人及女性的「不友善」亦甚為新鮮,無論對傳統日劇或美劇觀眾來說蠻有吸引力,只是結尾留下要拍續集的尾巴,倒是跟近年的長壽日劇沒兩樣,有點反高潮。

意想不到最搶戲的是他與他?

外國人說流利日語,日本人卻操流利英語,應該是《Tokyo Vice》最有趣的現象!尤其主角Ansel Elgort一口流利的日語,卻聽得出情緒高低起伏,語言沒有讓他的演技變得奇怪,精準地呈現一名外國青年「誤入日本大染缸」的複雜心情。看著他明明會說流利的日語,卻對日本報館的「公司文化」、排外現象、黑白兩道互相利用的怪現象未能完全適應,意外很有共鳴。
渡邊謙(右)無論氣場及語言都能自由切換
菊地凜子(左)氣質真的很特別,如果一直留在日本圈發展會被浪費
「日劇既視感」很重是因為日本演員的比例很高,早在歐美闖出名堂的渡邊謙及菊地凜子,這次以日語(為主)擔任重要角色,感覺新奇——渡邊謙飾演「老差骨」片桐,熟悉黑道與媒體運作,與男主角亦師亦友關係微妙,最後還留有「繼續拍檔」的尾巴,加上兩人能隨意切換英語及日語,令對手戲變得更為好玩;菊地凜子飾演男主角的記者前輩,同時為在日韓裔的丸山,明明是資深記者,卻因為是女性在報館地位低微,不時要向男性前輩斟茶遞酒,就算寫到一篇好報導卻不受重視,令觀眾同情。
被戲稱為「翻版綾野剛」的笠松將非常搶眼
谷田步曾經拍過不少日劇(如《下町火箭》系列),表現卻沒有今次突出
至於其他日本演員,名氣較大的伊藤英明飾演與黑道勾結的刑警宮本,表現中規中矩,開播前最多人談論的山下智久戲份不多,他飾演的渣男公關實為旁枝劇情的功能性人物;反而名氣稍遜的演員表現突出,例如「翻版綾野剛」笠松將飾演「千原會」年輕黑道份子佐藤,既與男主角亦敵亦友,又與外籍陪酒女郎有一段纏綿關係,份屬第二男主角,英語流利之餘,無論殺人的狠勁及與陪酒女郎的柔情都表現到位,印象極為深刻,另外扮演與「千原會」對立的黑道組長戶澤(一說涉嫌影射後藤忠政),是日劇熟面孔谷田步,戲份與氣勢皆比一般日劇來得更強更搶眼,身為日劇迷,總覺得普通日劇是否浪費了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9會員
173內容數
雖然偏好日本影視,亦會討論香港、台灣及海外的戲劇作品,觀點未必獨特創新,就是愛胡言亂語,希望能找到同好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福同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木村拓哉上劇,是時候寫廢文。(?!)因為今次的女主角是滿島光,十二年那部披著純愛劇皮的驚慄片(喂)又再在新聞稿出現,雖然因為電視台有別,加上滿島光當年只是小配角,沒有人記得她演過什麼(其實也不值得記得) 。剛好近年除了涉及黨爭的兩位女性之外(綜藝節目或走台步活動不算),劇中其餘配角都有再度合作…
因為對「時空穿梭」情有獨鍾,所以很難理解有些朋友的「不喜歡」,甚至故意避開(或稱「討厭」),問過她們原因:不切實際,根本不可能,沒有共鳴。咸魚青菜各有所好,並沒有批判朋友們的意思,反而引發了另一個題目:如何為「時空穿梭」分類?
明明從未修讀過平面設計,亦非相關方面的專家,只是覺得日劇海報很有美感,甚至旅遊時喜歡收集海報的廣告看板(拍照而已),有美美的海報自然更有動力看劇吧!可是近年日劇海報之醜,只能「痛心疾首」——配色奇怪、演員頭像比例詭異,彷彿把有名氣的演員全部放在一張圖上,就能稱之為「海報」?!個人不能接受!
韓國與日本表面先進富裕,實際上有不為人知的貧窮一面,真相亦令平時只知吃喝玩樂的遊人震撼。不知是巧合還是故意,2018、2019年的康城影展評委挑選的金棕櫚電影,剛好就是有關「貧窮」的電影——日本有《小偷家族》,韓國則是《上流寄生族》(台譯《寄生上流》),刷新大眾對這兩個國家的既定印象。
不變定理,「愛情劇」永遠最受歡迎,大家愛看戲中的CP(Couple,泛指「被認定的一對」,無分性別)談情說愛,彷彿自己都會心動,整天都會浸泡在「粉紅泡泡」的「幸福感」當中…由CP帶來的「CP感」,彷彿就是戲劇的決勝關鍵?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有「CP感」?
雖然「穿越」題材的戲劇有很多,但《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似乎特別受青睞,不只被改編成漫畫,還有拍成真人電影版及電視劇版!《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最特別之處是主角的「重播/再上映」能力,能夠回到「事件」發生前,甚至出現「成年人穿越變小孩」的情節,年齡錯配引起的狀況十分有趣。
木村拓哉上劇,是時候寫廢文。(?!)因為今次的女主角是滿島光,十二年那部披著純愛劇皮的驚慄片(喂)又再在新聞稿出現,雖然因為電視台有別,加上滿島光當年只是小配角,沒有人記得她演過什麼(其實也不值得記得) 。剛好近年除了涉及黨爭的兩位女性之外(綜藝節目或走台步活動不算),劇中其餘配角都有再度合作…
因為對「時空穿梭」情有獨鍾,所以很難理解有些朋友的「不喜歡」,甚至故意避開(或稱「討厭」),問過她們原因:不切實際,根本不可能,沒有共鳴。咸魚青菜各有所好,並沒有批判朋友們的意思,反而引發了另一個題目:如何為「時空穿梭」分類?
明明從未修讀過平面設計,亦非相關方面的專家,只是覺得日劇海報很有美感,甚至旅遊時喜歡收集海報的廣告看板(拍照而已),有美美的海報自然更有動力看劇吧!可是近年日劇海報之醜,只能「痛心疾首」——配色奇怪、演員頭像比例詭異,彷彿把有名氣的演員全部放在一張圖上,就能稱之為「海報」?!個人不能接受!
韓國與日本表面先進富裕,實際上有不為人知的貧窮一面,真相亦令平時只知吃喝玩樂的遊人震撼。不知是巧合還是故意,2018、2019年的康城影展評委挑選的金棕櫚電影,剛好就是有關「貧窮」的電影——日本有《小偷家族》,韓國則是《上流寄生族》(台譯《寄生上流》),刷新大眾對這兩個國家的既定印象。
不變定理,「愛情劇」永遠最受歡迎,大家愛看戲中的CP(Couple,泛指「被認定的一對」,無分性別)談情說愛,彷彿自己都會心動,整天都會浸泡在「粉紅泡泡」的「幸福感」當中…由CP帶來的「CP感」,彷彿就是戲劇的決勝關鍵?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有「CP感」?
雖然「穿越」題材的戲劇有很多,但《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似乎特別受青睞,不只被改編成漫畫,還有拍成真人電影版及電視劇版!《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最特別之處是主角的「重播/再上映」能力,能夠回到「事件」發生前,甚至出現「成年人穿越變小孩」的情節,年齡錯配引起的狀況十分有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雖然知道有漫畫,也知道有動畫,但我一直到了影集才開始看。 這是非常有日本氣質的故事,或許正因為這個分別,讓我太太一直看韓劇,但我還是一直看日劇,因為我這邊介紹的影集,日劇都是我自己一個人看的,韓劇除了恐怖血腥類型以外,則一定是被我太太拉著看的(所以常常沒看第一集)。 其實我也不算看很多劇的人,就
Thumbnail
對於許多人而言,日本是一個相當獨特的國家,從風俗、文化、建築到思想都與華人有很大差異。文章探討了華夏文明如何影響日本文化,以及對將日本旅行視為娛樂而非情感活動的不解。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對日本文化的想法,並提醒人們在旅行中更加包容不同文化差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今敏的認識,始於《東京教父》、《千年女優》。尤其對他虛實交錯的運鏡、敘事手法著迷不已。 《藍色恐懼》中的虛實共構,層次豐富,真實與幻覺之間交錯、雙寫,表現在主角未麻對自我身分的認同,也表現在人物內心與外在世界的連通、互動上。 而結局,是真實,還是虛幻獲得主導地位?答案在最後,已不重要。
Thumbnail
之前就有看過《城市獵人》要再次真人化,但沒太不期待,想說應該不會超過法國版,也不會比成龍亂搞版爛,但我錯了,Netflix版真得很符合我記憶中的城市獵人,老實說法國版也不錯,但本片還是要日本人來演才到味,裡面濃濃的昭和味跟當代生活結合得自然,在昭和的社會文化氛圍用手機當網紅,竟然完全無違和
Thumbnail
喜劇中穿插爆破槍戰、偶爾來點西部牛仔「天涯我獨行」的漂泊滄桑,最後歸於大螢幕的魔幻時刻,而「魔幻時刻」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已經想不起來上次去東京是何時的事了,應該至少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吧! 我對於東京的印象是非常時髦,而且步調非常快速,倘若不小心在地鐵站裡迷路,就要走上好長一段時間才能抵達目的地。雖然日本是台灣人最熱愛的旅遊國家,但卻與台灣有著非常不同的文化氣息,相較於台灣少了一些親切感,但卻有著更濃厚的復古
Thumbnail
日本社會近年來經歷了各種文化與社會衝擊,編劇宮藤官九郎將這些衝擊寫進劇本裡,再次以「寬鬆世代」的視角,獻給2023年末的日本社會。
Thumbnail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小津安二郎的黑白片,”東京暮色”,其實這是一部悲劇,基本上劇裡的人都背負了不幸,但是因著小津安二郎的淡淡的拍攝手法,讓這部悲劇好像是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
向中野百老匯類似管委會的單位借了鑰匙,打開四樓的會議室幫丁口譯。進入一個平凡、事務性但一般人無法進入的昭和空間——似乎是那趟旅程的總結隱喻。
Thumbnail
非常推薦日劇、特別篇都看過再進戲院看,所有角色通通回歸,包含片頭曲一下親切感十足。全能鬼才宮藤官九郎的實力不在話下,絕對笑整場且意猶未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雖然知道有漫畫,也知道有動畫,但我一直到了影集才開始看。 這是非常有日本氣質的故事,或許正因為這個分別,讓我太太一直看韓劇,但我還是一直看日劇,因為我這邊介紹的影集,日劇都是我自己一個人看的,韓劇除了恐怖血腥類型以外,則一定是被我太太拉著看的(所以常常沒看第一集)。 其實我也不算看很多劇的人,就
Thumbnail
對於許多人而言,日本是一個相當獨特的國家,從風俗、文化、建築到思想都與華人有很大差異。文章探討了華夏文明如何影響日本文化,以及對將日本旅行視為娛樂而非情感活動的不解。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對日本文化的想法,並提醒人們在旅行中更加包容不同文化差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今敏的認識,始於《東京教父》、《千年女優》。尤其對他虛實交錯的運鏡、敘事手法著迷不已。 《藍色恐懼》中的虛實共構,層次豐富,真實與幻覺之間交錯、雙寫,表現在主角未麻對自我身分的認同,也表現在人物內心與外在世界的連通、互動上。 而結局,是真實,還是虛幻獲得主導地位?答案在最後,已不重要。
Thumbnail
之前就有看過《城市獵人》要再次真人化,但沒太不期待,想說應該不會超過法國版,也不會比成龍亂搞版爛,但我錯了,Netflix版真得很符合我記憶中的城市獵人,老實說法國版也不錯,但本片還是要日本人來演才到味,裡面濃濃的昭和味跟當代生活結合得自然,在昭和的社會文化氛圍用手機當網紅,竟然完全無違和
Thumbnail
喜劇中穿插爆破槍戰、偶爾來點西部牛仔「天涯我獨行」的漂泊滄桑,最後歸於大螢幕的魔幻時刻,而「魔幻時刻」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已經想不起來上次去東京是何時的事了,應該至少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吧! 我對於東京的印象是非常時髦,而且步調非常快速,倘若不小心在地鐵站裡迷路,就要走上好長一段時間才能抵達目的地。雖然日本是台灣人最熱愛的旅遊國家,但卻與台灣有著非常不同的文化氣息,相較於台灣少了一些親切感,但卻有著更濃厚的復古
Thumbnail
日本社會近年來經歷了各種文化與社會衝擊,編劇宮藤官九郎將這些衝擊寫進劇本裡,再次以「寬鬆世代」的視角,獻給2023年末的日本社會。
Thumbnail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小津安二郎的黑白片,”東京暮色”,其實這是一部悲劇,基本上劇裡的人都背負了不幸,但是因著小津安二郎的淡淡的拍攝手法,讓這部悲劇好像是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
向中野百老匯類似管委會的單位借了鑰匙,打開四樓的會議室幫丁口譯。進入一個平凡、事務性但一般人無法進入的昭和空間——似乎是那趟旅程的總結隱喻。
Thumbnail
非常推薦日劇、特別篇都看過再進戲院看,所有角色通通回歸,包含片頭曲一下親切感十足。全能鬼才宮藤官九郎的實力不在話下,絕對笑整場且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