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解讀|升息存金融股穩贏不賠?須留意追高風險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升息存金融股穩賺不賠?
「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潛力股」分析。非訂閱戶可以閱讀公司、產業或產品介紹,訂閱戶可以閱讀個股分析、投資邏輯等更深入的價值內容。訂閱費用每月僅 88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發掘有潛力的投資機會,歡迎訂閱支持!為避免錯過最新文章,請按下「追蹤」按鈕,並加入邏輯投資臉書按讚,作者將分享最新資訊與市場解讀!(專欄介紹及文章試閱請點這裡

江湖傳言:「金融股可以升息賺利差」,因此不少投資人將金融股視為美國、臺灣進入升息循環、資金緊縮的避風港。
進階一點的投資人則學會將金融股區分為「壽險業」、「證券業」、「銀行業」三種業務項目的不同組合,進一步了解升息對於「銀行業」為主的金控股較為有利,例如玉山金、永豐金等。
以玉山金為例,年初至今報酬率高達 16.79%,台企銀更是神勇,年初至今漲幅高達 28.71%:反觀以壽險業為主體的富邦金漲幅僅-2.12%,國泰金 1.14%,同為金融股,後者完全看不到領先群的車尾燈。
但不管如何,對照元大臺灣50(0050)年初至今績效 -12.7%、台積電 -15.85%,金融股還是穩若泰山,也因此受到更多投資人青睞,視為投資不敗之顯學。
更有不少退休投資人將畢生積蓄通通放到玉山金、兆豐金,認為這些金控公司「大到不能倒」、「升息更受惠」,因此今年以來不斷加倉,希望在面臨經濟衰退危機的2022年仍舊能屹立不搖。
開發金股東人數持續增加,顯示受到投資人熱愛
資料來源:神秘金字塔
但要注意,某些金融股的評價可能已經到達歷史相對高點。
例如兆豐金,股價淨值比(PBR)目前已到達 1.69倍,而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前,兆豐金股價淨值比為 1.6倍,現在股價淨值比還比當年更高。
兆豐金本淨比已到達歷史高點,且高於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前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若你仔細觀察,兆豐金過去股價淨值比多在1.2倍至1.4倍之間,突破1.4倍時通常都可以視為相對高點,現在這個時間點買入兆豐金,真的屬於低風險、穩定報酬的好選擇嗎?
再來看投資人最愛金控股第二名的玉山金,因為近五年成為投資人最愛的存股標的,因此股價淨值比持續攀升,在2020年3月 COVID-19疫情爆發前,股價淨值比一度攀升至 2倍,但現在股價淨值比已創歷史新高,約 2.25倍
玉山金股價淨值比也來到歷史高點
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
或許你會說,目前的股價只是提前反映升息後的獲利表現。然而,當金融股普遍股價淨值比上升到歷史高點時,市場真的會有新的買家願意進場追高嗎?
再者,如果因為美國激進的升息政策導致經濟陷入衰退,臺灣自然無法倖免,而金融股跟景氣循環密切相關,一旦經濟放緩,自然也會衝擊金融股的放款業務跟獲利,一旦獲利衰退進而減發股利時,股價要靠誰來支撐呢?
當然,不可諱言金融族群中還是有不少好公司,而且長期以來,金融股確實帶給投資人相當不錯的報酬,只是短期的風險還是需要投資人多加留意,不要賺了股利,卻套在歷史高點,結果錯失今年布局跌深績優股的機會,那就相當可惜了。
「邏輯投資」文章內容係運用來自公開網路、新聞、財報及聯繫公司所獲資訊歸納之個人心得,目的是分享投資觀念,內容僅供讀者參考,無任何股票投資勸誘之意圖。投資有風險,文章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
「邏輯投資」發掘潛力股、營建股、定存股與冷門股,分享投資觀念、市場觀察與潛在風險,歡迎訂閱作者的投資專欄,每個月只要一個便當錢(168元)就能支持作者持續發掘投資機會,降低「韭菜率」,跨越投資痛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華倫 巴菲特 2022年第一季巴菲特開始積極抄底美股,他開始貪婪了,你還在恐懼嗎?來聽聽巴老開示吧!
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華倫 巴菲特 2022年第一季巴菲特開始積極抄底美股,他開始貪婪了,你還在恐懼嗎?來聽聽巴老開示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玉山金、櫻花建、臺中銀、國泰臺灣5G+和豐藝的股票股利策略和相關資訊。
Thumbnail
臺灣證券市場近期大漲,元大金控作為證券金融龍頭公司,其Q1財報表現亮眼。本文將解析元大金控的6月份自結合併損益、月營收、損益表及除息資料等數據,並提出元大金控值得投資的原因。
這幾天台股創高,開始回頭檢視資產配置,回顧了債券投資中的幾個主要風險。 利率風險是最明顯的,當聯準會升息時,債券價格會下跌;反之,當聯準會降息時,債券價格會上升。這種翹翹板效應尤其在長期債券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例如,我持有的元大00679B債券,它的到期殖利率為4.85%,存續期間為16年。如果
Thumbnail
在2024年五月,臺灣金融控股公司表現穩定,已有10家公司在累計獲利方面超過百億元。這些金控公司的營運正逐漸步入佳境,配息的公司也逐漸增加,投資人應該漸漸恢復對公司的信心。殖利率和觀察結論也顯示了金控業績的穩健。 投資人應該注意科技股和金控股的表現,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態。
Thumbnail
想要買金融類股的人,通常會去選穩定的玉山金 還有最近漲停的中信金,不然就是永豐金 跟兆豐金,但是這幾檔,不是有權證就是有期貨 再不然就是權值股,都是會漲漲跌跌的 光是中信金都可以漲停,就知道有人在炒作 那麼硬要從金融股當中選一個穩定的 買了之後就不用去理它漲跌的,知道是哪一家嗎 答案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美國銀行股財報.台股金融股獲利-24.04.15 *台灣金控1-3月獲利大幅成長,相對於美國金融股的表現強勁。 主因景氣從谷底復甦,貸款量、交易量都增加。 *壽險,富邦、國泰 去年基期低,所以今年成長年增率就較高,但獲利不會高過2021年。 壽險業在大降息之後,美債價格提高,
Thumbnail
近期台股最夯ETF無非是月配息新星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以及新募集的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年化值利率都預計高達7%以上,吸引許多追求穩定現金流與高殖利率的投資人進場卡位,但在台股之外,美股是否也有高股息且月配的ETF存在呢? 幾年前在研究高股息的投
Thumbnail
最近高股息的ETF正紅火,特別是元大臺灣價值高息ETF(00940)。選股邏輯為以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為基礎,追求低本益比、高股息,但成分股多數為景氣循環股,選股時值得小心。
Thumbnail
不少人存金融股的原因,除了股價波動與配息能力都較科技股穩定外,其實只要掌握大環境,也就是系統性風險的循環週期,比如政府的利率政策、財政政策等,對應不同類型的金融業務,對於未來獲利掌握度也會提升。
Thumbnail
2023結束了,皆大歡喜的一年,股巿大漲,利息收益也提高,唯金控旗下的壽險部門飽受債券資產價值減損,成了金融巿場主要的苦主。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玉山金、櫻花建、臺中銀、國泰臺灣5G+和豐藝的股票股利策略和相關資訊。
Thumbnail
臺灣證券市場近期大漲,元大金控作為證券金融龍頭公司,其Q1財報表現亮眼。本文將解析元大金控的6月份自結合併損益、月營收、損益表及除息資料等數據,並提出元大金控值得投資的原因。
這幾天台股創高,開始回頭檢視資產配置,回顧了債券投資中的幾個主要風險。 利率風險是最明顯的,當聯準會升息時,債券價格會下跌;反之,當聯準會降息時,債券價格會上升。這種翹翹板效應尤其在長期債券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例如,我持有的元大00679B債券,它的到期殖利率為4.85%,存續期間為16年。如果
Thumbnail
在2024年五月,臺灣金融控股公司表現穩定,已有10家公司在累計獲利方面超過百億元。這些金控公司的營運正逐漸步入佳境,配息的公司也逐漸增加,投資人應該漸漸恢復對公司的信心。殖利率和觀察結論也顯示了金控業績的穩健。 投資人應該注意科技股和金控股的表現,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態。
Thumbnail
想要買金融類股的人,通常會去選穩定的玉山金 還有最近漲停的中信金,不然就是永豐金 跟兆豐金,但是這幾檔,不是有權證就是有期貨 再不然就是權值股,都是會漲漲跌跌的 光是中信金都可以漲停,就知道有人在炒作 那麼硬要從金融股當中選一個穩定的 買了之後就不用去理它漲跌的,知道是哪一家嗎 答案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美國銀行股財報.台股金融股獲利-24.04.15 *台灣金控1-3月獲利大幅成長,相對於美國金融股的表現強勁。 主因景氣從谷底復甦,貸款量、交易量都增加。 *壽險,富邦、國泰 去年基期低,所以今年成長年增率就較高,但獲利不會高過2021年。 壽險業在大降息之後,美債價格提高,
Thumbnail
近期台股最夯ETF無非是月配息新星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以及新募集的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年化值利率都預計高達7%以上,吸引許多追求穩定現金流與高殖利率的投資人進場卡位,但在台股之外,美股是否也有高股息且月配的ETF存在呢? 幾年前在研究高股息的投
Thumbnail
最近高股息的ETF正紅火,特別是元大臺灣價值高息ETF(00940)。選股邏輯為以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為基礎,追求低本益比、高股息,但成分股多數為景氣循環股,選股時值得小心。
Thumbnail
不少人存金融股的原因,除了股價波動與配息能力都較科技股穩定外,其實只要掌握大環境,也就是系統性風險的循環週期,比如政府的利率政策、財政政策等,對應不同類型的金融業務,對於未來獲利掌握度也會提升。
Thumbnail
2023結束了,皆大歡喜的一年,股巿大漲,利息收益也提高,唯金控旗下的壽險部門飽受債券資產價值減損,成了金融巿場主要的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