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製片

第一次做製片(靜態攝影),是在我成立攝影工作室不久。 那是一個攝影新舊世代交替的節點。 老輩的攝影很多是學徒上位的,去國外唸攝影的新世代,晚了我5-10年的光景。
那天,智威湯遜(美商廣告)打電話給我,問我能否幫他們看一下外國攝影,電來的設備清單。我說好! 全英文的攝影設備清單,很多是外行無法理解的名詞。 譬如,“butterfly”, 這個蝴蝶,指的是大型反光板。 其他的!他們要一一去查字典的苦活。 他們投降了。
那年 Gap服飾的亞洲行巡迴拍攝,台灣站我就代勞了。
從事前的一切安排-地點及光線,設備與人手,talent(model)的準備....事情相當繁雜。 所有拍攝環節會碰到的,都不能有意外。 連拍攝當下talent要吃的都有要求。 因為是運動服拍攝,最終選中的都是職業運動員而非面目皎好的model。
我也是第一次才知道有一種麥片棒(energy bar),非得到台北天母老外住的區域,才能買的到的東西。
直到拍攝當天我才看到老外攝影的陣仗是怎麼打的。 都是電影等級的要求,來拍照片。 我算開了眼界。在島內上著免費的國外攝影課。 據說那位攝影師,還只是美國排名第三的。
anyway! 是一次視野的開闊,當然收入也相當滿意,一周的操練,近40萬的進賬,比起自己每天兩萬的服飾拍攝,是無法比較的。
不過攝影的成就感是製片遠非能及的。 製片門坎高,卻在成就別人。也非我願。
那一次的製片經驗,也促成了日後,多次身赴海外的製片工作。 Toyota汽車,前往紐西蘭南島的事前勘景,與正式拍攝,也是一大堆故事。 也是首次搭直昇機在機上吐的,早餐全白吃了。
那位德國攝影在直昇機上為了要抓最佳角度,飛機是時上時下,一回左一回右,不吐才怪。(機上只有我吐,他們在吃早餐時就知道誰會吐了,哈!真壞!)
北美回來後,最終轉戰上海。 製片,攝影經紀,影棚管理。全都體驗了。 套上那句: “我碰上了那個“好的”時代”! 該看,該做,該拿的。
清一色啦!
要拍攝拖行的輪圈動感
要拍攝"拖行"的輪圈動感
水池倒影配合黃昏搶拍
山崖邊的暴雨,隨行還有水車,巨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