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ja vu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早上去郵局辦事,途經管理園區的藍球場。
蛇陣般的人群等待著一步步的邁進。快篩的“營房”,檢測的不只是陰與陽,還有恐懼的指數。
腦海中閃現的歡笑聲,是球場上你來我往的熱絡奔跑與傳球聲。
曾經有一部電影,單佐華盛頓演的,片名是
deja vu(法文),片子的中文,我忘了,但這法文,很難忘懷。
它的語境是“似曾相識”也叫“既視感”。
用在此時此刻,十分貼切。
這兩種意像的衝突,用心理學來說明也說的通。
人們的記憶裡,往往美好的經驗不但不會忘,還會放大。相反,痛苦的過往,我們會盡可能的簡化,甚至忘去。
你能想想,痛苦當下的情感,如果不去極小化,日子要怎麼過下去。
這次的疫情,“可能”已接近流感化。有人樂觀的看待高峰過後,會是晴空萬里。
這種情勢,辜不論發展為何。
又驗証了人類心理學的宿論。
我有時會想,這"忘卻的速度"是否也在加速度的進行中?!
不然這些迫切逼近的人類危機,天然的也好,人為的也罷!似乎在與“忘卻”競相比快。
如果把時間軸線拉大。
你我站立之處,不也曾是那些孔武,巨型獸類的栖息地嗎?!
它們又曾想到過,滅絕的一天嗎?!
也許有人會說:
“它們沒有那種智慧。”
回程途中,我一直在想
“我們就有那種智慧了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昨夜又是一番起伏。 猶如歌劇 峰迴路轉的曲折。 猶如卡拉絲(Maria Callas)的人生境遇。 大學時,同學的父親喜好古典樂。 去他家時,那些透過德律風根(telefunken-德國音響世家)的旋律,只能領會些許,更別說歌劇了。 這種西方美聲的唱腔雖美,卻說不出精奧之處。 附註:
前兩天,panasonic的濾水器,分水閥壞了,本想買個來換,可商家已不出這款了。我太節省了,跟不上商家的步伐,連庫存都賣完了。 一來,再發做,也不划算(舊型號沒賣,用的人自然少了)二來也算仁至義盡了,就此bye,bye了,請購新品。 能體諒商家! 於是自己動手拆吧! 看看到底是壞在那裡!
老哥的親家,一起吃過幾次飯,下周又要見面了,不好意思“兩串蕉”,就做了個小東西送他,以表心意。 銑好的壓克力,質感還不錯。 硬的材質銑起來乾凈俐落,不用刨光,自然天成,細看,整齊有緻的的刀痕,更勝平滑。 同一pattern,用在櫸木上,感覺不若透明的壓克力好。 不成就再試。
晨運已是每天必備的一“參”了。 七,八年前,一次上海返台的過程裡,得知自己的二高(血酯,血壓)。 從那時起,鮮少運動的我,像是被教練指著說: “換你上場了!” 除非滂沱雨,我都會下場動動。 很多的觸動,像博物館不斷的換展。 路上的故事,有形的,無形的,總在翻新。 也許這就是歲月的賞賜。
在鶯歌的路上,街邊的小店似乎在向我們招手。 同學在店裡讚嘆著那些精緻的杯子並回頭跟我說: "家裡己經放了很多漂亮的杯子,似乎沒什麼多餘的位置可以再... " 他是我大學同學,內湖鄰客,常去他家走動. 我理解他! 他說的話! 及 他話中的那個場景! 如果人生是一齣戲的話,這一幕我想你我都很熟悉。
每次路過敦化北路跟南京東路的交岔口時, 我都會不經意的緲一下,幼獅電台是否還在?! 電影對於我,是一扇窗,通往想像,通往你無法企及的隱密角落。 接著從頭又播起。 人生! 這場戲你也是半場後才入場的,接頭後,別急著出場 好戲是值的一看再看的。
昨夜又是一番起伏。 猶如歌劇 峰迴路轉的曲折。 猶如卡拉絲(Maria Callas)的人生境遇。 大學時,同學的父親喜好古典樂。 去他家時,那些透過德律風根(telefunken-德國音響世家)的旋律,只能領會些許,更別說歌劇了。 這種西方美聲的唱腔雖美,卻說不出精奧之處。 附註:
前兩天,panasonic的濾水器,分水閥壞了,本想買個來換,可商家已不出這款了。我太節省了,跟不上商家的步伐,連庫存都賣完了。 一來,再發做,也不划算(舊型號沒賣,用的人自然少了)二來也算仁至義盡了,就此bye,bye了,請購新品。 能體諒商家! 於是自己動手拆吧! 看看到底是壞在那裡!
老哥的親家,一起吃過幾次飯,下周又要見面了,不好意思“兩串蕉”,就做了個小東西送他,以表心意。 銑好的壓克力,質感還不錯。 硬的材質銑起來乾凈俐落,不用刨光,自然天成,細看,整齊有緻的的刀痕,更勝平滑。 同一pattern,用在櫸木上,感覺不若透明的壓克力好。 不成就再試。
晨運已是每天必備的一“參”了。 七,八年前,一次上海返台的過程裡,得知自己的二高(血酯,血壓)。 從那時起,鮮少運動的我,像是被教練指著說: “換你上場了!” 除非滂沱雨,我都會下場動動。 很多的觸動,像博物館不斷的換展。 路上的故事,有形的,無形的,總在翻新。 也許這就是歲月的賞賜。
在鶯歌的路上,街邊的小店似乎在向我們招手。 同學在店裡讚嘆著那些精緻的杯子並回頭跟我說: "家裡己經放了很多漂亮的杯子,似乎沒什麼多餘的位置可以再... " 他是我大學同學,內湖鄰客,常去他家走動. 我理解他! 他說的話! 及 他話中的那個場景! 如果人生是一齣戲的話,這一幕我想你我都很熟悉。
每次路過敦化北路跟南京東路的交岔口時, 我都會不經意的緲一下,幼獅電台是否還在?! 電影對於我,是一扇窗,通往想像,通往你無法企及的隱密角落。 接著從頭又播起。 人生! 這場戲你也是半場後才入場的,接頭後,別急著出場 好戲是值的一看再看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Deja Vu在法語中是“見過”的意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似曾相識」。Deja Vu的感覺是你正在經歷某件事,同時你又有一種你以前經歷過的感覺。但,在Deja Vu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Déjà vu又和什麼有關?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有同學問我:在社會上到底有沒有「既視感」這種科學依據?我笑笑的告訴他,能不能科學依據問題不大,重點是,你有沒有過。這篇文章很權威的告訴了你傳說,關於既視感。
Thumbnail
「預期危險」是大腦古老的機制,如果一件壞事發生,你會想到更多壞事。在沒有毒蛇猛獸的現代,人們卻仍有數不的煩惱,看林達宏老師教我們如何「凡事往好處想」,轉念升維,好事就在眼前!
Thumbnail
「Deja Vu」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曾經發生過,又好像只是錯覺。但這些既視感真的只是錯覺嗎?或是被遺忘的過去呢?--世界頂級的生技公司 Particle S,其生化部門一夕間消失無蹤,正當外界臆測著各種可能性時,一封神秘的信件邀請你來到這間酒吧,而這封信的寄件人,竟然就是你自己?!
Thumbnail
在生活中保持覺察是種記憶訓練,人有各種狀態切換,不論是喜怒哀樂的哪一類。 直覺也可能成為一種反覆驗證的偏見,活著活著,又與過去的軌跡重疊。 🌹 但那些都不是問題。 任何想法都不是問題,穿越想法抵達感受,再找到內心渴求。 或者反方向,看見起心動念後行為的選擇權。 🌹 很多朋友不懂照顧
在這個矛盾和噪音交織的世界,我們被各種聲音淹沒,從社交媒體的喧嚣到朋友的善意忠告。但你知道嗎?最給力的指南針其實就藏在你自己心裡——那就是直覺。直覺不是什麼玄乎其玄的東西,而是你的大腦在不知不覺中,用一種超級英雄般的速度,匹配過去的記憶和經驗來幫你導航。 想一想,那些「突如其來」的閃念,那些「
Thumbnail
假想題 總想明天、後天、未來還沒到的恐慌, 這個問題應該是生活大眾都有的存在。 只是有人選擇一天過一天! 有人選擇面對並去深入探討! 看的見的,永遠可解~ 看不見的是焦慮不安! 因為像無底深淵般的黑洞⋯⋯ 是自我想像的世界, 一直想一直想! 後來最終原來黑洞是我們的投影,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天國是回頭看才會懂的」 也就是我們在當下發生的很多事情,也許不是很明白,但回頭看,我們度過了,我們經歷了很多,我們成長了,都成為現在的美好,但也許現在當下你也不覺得是美好的,那我們就一起相信,未來的我們,回頭看,也許就懂了 但最近讀到一段話,覺得更貼切
Thumbnail
[AI摘要好有趣] 本文探討了觀察到的「巧合」和「共時性」現象,並將這些現象與個人的覺醒過程聯繫起來。作者通過自我反思和人的互動,開啟了對於真實世界和自我的思考。這篇文章質樸真實,充滿了覺醒之後的掙扎和啟發,值得一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Deja Vu在法語中是“見過”的意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似曾相識」。Deja Vu的感覺是你正在經歷某件事,同時你又有一種你以前經歷過的感覺。但,在Deja Vu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Déjà vu又和什麼有關?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有同學問我:在社會上到底有沒有「既視感」這種科學依據?我笑笑的告訴他,能不能科學依據問題不大,重點是,你有沒有過。這篇文章很權威的告訴了你傳說,關於既視感。
Thumbnail
「預期危險」是大腦古老的機制,如果一件壞事發生,你會想到更多壞事。在沒有毒蛇猛獸的現代,人們卻仍有數不的煩惱,看林達宏老師教我們如何「凡事往好處想」,轉念升維,好事就在眼前!
Thumbnail
「Deja Vu」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曾經發生過,又好像只是錯覺。但這些既視感真的只是錯覺嗎?或是被遺忘的過去呢?--世界頂級的生技公司 Particle S,其生化部門一夕間消失無蹤,正當外界臆測著各種可能性時,一封神秘的信件邀請你來到這間酒吧,而這封信的寄件人,竟然就是你自己?!
Thumbnail
在生活中保持覺察是種記憶訓練,人有各種狀態切換,不論是喜怒哀樂的哪一類。 直覺也可能成為一種反覆驗證的偏見,活著活著,又與過去的軌跡重疊。 🌹 但那些都不是問題。 任何想法都不是問題,穿越想法抵達感受,再找到內心渴求。 或者反方向,看見起心動念後行為的選擇權。 🌹 很多朋友不懂照顧
在這個矛盾和噪音交織的世界,我們被各種聲音淹沒,從社交媒體的喧嚣到朋友的善意忠告。但你知道嗎?最給力的指南針其實就藏在你自己心裡——那就是直覺。直覺不是什麼玄乎其玄的東西,而是你的大腦在不知不覺中,用一種超級英雄般的速度,匹配過去的記憶和經驗來幫你導航。 想一想,那些「突如其來」的閃念,那些「
Thumbnail
假想題 總想明天、後天、未來還沒到的恐慌, 這個問題應該是生活大眾都有的存在。 只是有人選擇一天過一天! 有人選擇面對並去深入探討! 看的見的,永遠可解~ 看不見的是焦慮不安! 因為像無底深淵般的黑洞⋯⋯ 是自我想像的世界, 一直想一直想! 後來最終原來黑洞是我們的投影,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天國是回頭看才會懂的」 也就是我們在當下發生的很多事情,也許不是很明白,但回頭看,我們度過了,我們經歷了很多,我們成長了,都成為現在的美好,但也許現在當下你也不覺得是美好的,那我們就一起相信,未來的我們,回頭看,也許就懂了 但最近讀到一段話,覺得更貼切
Thumbnail
[AI摘要好有趣] 本文探討了觀察到的「巧合」和「共時性」現象,並將這些現象與個人的覺醒過程聯繫起來。作者通過自我反思和人的互動,開啟了對於真實世界和自我的思考。這篇文章質樸真實,充滿了覺醒之後的掙扎和啟發,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