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完成的愛情 說的是種遺憾 星星之所以嚮往,是因為抵達不了,即使在身旁,距離也是好幾光年。舒伯特與卡洛琳妮兩人的愛情故事因《未完成交響曲》而起,最終卻只能以〈幻想曲〉告終。昨天下午聽到中廣電台的DJ放許哲珮的「氣球」時說到,「無法完成的愛情令人感到遺憾! 」忽然想到自己這幾天在寫這篇文章,我在想「原來這樣的愛情,舒伯特和卡洛琳妮之間的愛情,說的就是種『遺憾』。 」然而,卻也有珍惜「相遇就愛過」的愛情,而不執著去擁有它,儘管那有多麼悲傷。但愛情始終是兩個相愛的人的事,不是嗎?——而我想,我已找到「舒伯特愛情」的答案了。
舒伯特雖然在美麗的卡洛琳妮身邊生活了好幾個月,但到了秋天就因思念好友,回到了維也納。是不是舒伯特的愛情所以易逝,和他的態度也有關呢?離開朋友獨自在却利斯莊的他,容易感到寂寞,再無法和朋友歌酒生活。如是斯,或許不必過度為這個頂著假髮的情場失意男子難過;舒伯特有幾點鮮明的個性:個性老實,容易上當受騙,例如被出版商狄亞貝里欺騙,還有他講話直率,跟他不熟的人容易受傷,例如當面說前輩作曲家韋伯新作〈奧良泰〉不及前作〈魔彈射手〉;他的個性太內向,不敢向崇敬的對象表達情誼,例如對貝多芬只敢遠遠看、對歌德還要請朋友代筆寫信;此外,還容易因為朋友的離開,開始感到寂寞;以及一旦作曲,便整個人栽進音樂的世界,完全不理睬外界的嚴重忘我程度。想想這樣的男子,真追得到星星嗎?(笑)
關於舒伯特的第八交響曲:《未完成》,交到安哲姆.西典布倫納手中時,上頭寫著「1822年10月30日」,而這日期究竟是開始作曲時寫的,或者是作曲結束後才寫上的,沒有人知道。而且,至於為什麼這首交響曲只完成了兩個樂章,而第三樂章只寫了9小節,也是個未解之謎。
而這一切未解之謎,和《未完成交響曲》直到舒伯特去世後的37年(1865年),這份樂譜才在已成為老人的安哲姆.西典布倫納家中被發現有關。至於為什麼西典布倫納這麼晚才公開,原因或許是因為當時他收到舒伯特寄來的第一、二樂章時,卻不見第三、第四樂章,他認為舒伯特還沒完成,便繼續等待著?而舒伯特是不是原先也想繼續完成它,卻在預見和卡洛琳妮的愛情結局而停筆呢……如果送給卡洛琳妮的〈F小調幻想曲〉是封情書,那《未完成交響曲》一定是舒伯特準備為他們愛情做的見證。
——話說,到這邊就可以不用再讀了!我純粹是舒伯特中毒——
1825年夏天,28歲的舒伯特,第3次隨佛格爾到上奧地利旅行。上奧地利的利茵茲市是老爹修伯恩的家鄉,舒伯特每回到上奧地利一定會去找修伯恩,這一次在他們抵達利茵茲市的前兩天,修伯恩已調到別的地方服務去了。舒伯特在給修伯恩寫的信中說:
「雖然,我帶了很多新曲子來,但沒有碰到你,實在遺憾!……缺少了你,利茵茲好比沒有靈魂的軀體、無頭的騎士、沒有放鹽的湯。 」
想到修伯恩曾為了推薦他,代筆寫信給大詩人歌德,舒伯特這一次親自把狄亞貝里出版的「作品19」——舊作〈加尼米特〉等作品的樂譜,並親自寫信寄給歌德(76歲),但是這一次仍然沒有得到回音。歌德直到晚年在一場音樂會上,才首次欣賞到舒伯特為他的詩譜成的〈魔王〉,當時他感動落淚,然而舒伯特早已不在人間了。
28歲的舒伯特,這一年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例如為英國詩人司各脫的詩〈湖上的美人〉所譜成的〈聖母頌〉,以及旅行前完成了鋼琴奏鳴曲(A小調)(註:日劇《交響情人夢》野田妹參加馬拉度那鋼琴比賽,預賽演奏的曲子即是 )等,並作了旅行演奏。
既然說到野田妹比賽彈鋼琴的事,那再多說一下好了!當時候野田妹在練習舒伯特的A小調鋼琴奏鳴曲時,一直都彈不好,他求救魔鬼千秋學長那個橋段太甜了!啊,不是要說這個!是要說後來野田妹在鋼琴前手指往上比一個動作,忽然電波大作,之後她就彈得非常好了~我想編劇這個安排真的很用心很巧妙!因為舒伯特又被稱作「通靈作曲家」!這都是因為他創作曲子的速度快到詭異,直逼靈媒附體!!
1826年的夏天,舒伯特寫了莎士比亞劇《辛白林》中的〈請聽雲雀〉一曲;秋天,又作了「G大調鋼琴奏鳴曲」(op.78,通稱為〈幻想曲〉)獻給修伯恩。同年,並將歌曲〈死與少女〉改編為四重奏曲,又作〈軍隊進行曲〉,此外還有許多聲樂曲和器樂曲。
更重要的是,1826年這一年(舒29歲),身旁朋友一個一個背叛他,過去一直獨身的前宮廷歌手佛格爾、老爹修伯恩、畫家克貝爾威札等舒伯特最親近的朋友,都分別結了婚!!與此同時,舒伯特他那享譽後世的歌集《冬之旅》,就是在這一年開始創作的。
窮困的舒伯特,因收入不穩定又開始過貧窮的日子,朋友們看他花那麼多精神在創作歌劇,建議不如多譜一些詩曲、器樂曲。「所以,你不要急著作歌劇,這種工作等到你決定到宮廷劇院上班後再進行還不遲。」面對朋友們的勸說,舒伯特心裡感受到的是滿滿的開心!因為周圍的朋友是年輕畫家休文特、調回維也納服務的修伯恩、放棄當演員的公務員蕭伯,還有年輕的作曲家拉赫納,他們開始互相虧對方,「怎麼不當演員啦蕭伯!」、「你也趕快畫出傑作吧休文特!」
舒伯特想到將來有一天,要在歌劇的舞臺上令世人震驚,他的創作慾是愈來愈旺盛!「為了藝術而不顧家庭的約束,與好朋友共同生活,真是太好了! 」舒伯特看著朋友,心裡頭這麼熱烈想著。然而,他的健康狀況仍很令人擔心。
皇宮的樂團指揮有了一個空缺,舒伯特的朋友們都勸他去應徵這個職位,但是從以前舒伯特應徵萊巴哈的師範學校音樂工作失敗後,他曾經辭謝過當宮廷風琴師的職務,他只希望過無拘無束的生活。
其實從此可以發現,舒伯特已經決定不再為世上所謂的工作工作了,在有限的生命裡,他體會到自己真正想怎麼度過自己的人生。
1827年3月下旬,貝多芬病重的消息傳遍整個奧地利,3月16號下雨的黃昏,貝多芬病逝。在貝多芬遺體入棺以前,舒伯特曾到貝多芬的家,向貝多芬作最後的告別。29號,舒伯特出席貝多芬的葬禮,在他的靈柩旁執紼,並用他戴有黑手套的手,舉以百合花圍住的火把,懷著沉痛的心情朝著威陵墓地走去。
當初因為《美麗的磨坊少女》一詩,舒伯特初次認識了詩人穆勒的作品,又為其詩集《冬之旅》譜曲,而很想和穆勒見上一面。《冬之旅》並不像《美麗的磨坊少女》是一部連貫的敘事詩,而是24首抒情詩合編。舒伯特在作曲時,並沒有按照穆勒所排的順序,而是想把它重排編成一個故事。《冬之旅》共24曲,其大致內容是:
在一個下雪的夜晚,未獲所愛女性青睞的年輕人,站在愛人門外向她告別的第一曲〈晚安〉開始。接著,年輕人出外旅行,他對著愛人家屋頂上飄揚的旗子,作了一番自嘲;然後,流著淚踏雪而行。在嚴寒的冬天裏,他夢想著春天的菩提樹,繼續哀傷的旅程。在旅途中,他因遭遇夢想和現實的衝突而苦惱。在最後的第24曲〈街頭的樂師〉中,年輕人因看見街頭的老樂師空虛地轉著手風琴的把手,而向老人說:「老人家,你能不能順著我的歌搖動手風琴的把手呢?」於是,就在寂寞、悲傷的A小調和絃之中,完成了全曲。
在《冬之旅》(1827年10月完成)全曲裡頭,以第五曲〈菩提樹〉最為著名,這首曲子是反覆三次大調旋律的簡單歌曲;原作是在大調中包含著小調,是一首把過去夢想的快樂和冷酷的現實作比較,帶有一些民謠風味,且具有哀愁感的美妙名曲。
但是,修伯恩在聽過舒伯特的《冬之旅》後說,這的確是一部偉大的傑作,卻為什麼感覺和以前的《美麗的磨坊少女》比起來,會如此充滿哀傷、憂鬱呢?蕭伯也感覺到了這和以往不同,表情凝重地附和修伯恩的感覺。
《冬之旅》的後十二首,是舒伯特在旅行中完成的,完全符合舒伯特昔日的曲風;然而,2月開始作的前12首,卻充滿了哀愁。聽到朋友們為他擔心,舒伯特從旅行袋中拿出了一些樂稿,接著就坐在鋼琴前開始彈奏好幾首小曲,他的朋友們聽了無不欽佩萬分。這些小曲子,就是後來被題名為〈即興曲〉和〈樂興之時〉等的名曲。
當朋友們為他鼓掌時,他得意而高興地說:「如何?這種音樂沒有憂鬱感了吧?我真想見《冬之旅》這首詩的作者穆勒,要好好鼓勵這個失戀的年輕人!」用音樂代替言語來告訴朋友們不要擔心的舒伯特,卻怎麼也想不到穆勒不久前在家中去世了,年僅三十三歲……聽到這消息的舒伯特,一時說不出話來,原本沒有血色的臉,這時更加蒼白。
1828年,舒伯特31歲,朋友們聽到他想辦一場音樂會,卻擔心經費不足,每個人無不鼎力幫忙,巴維倫非特幫忙找免費的音樂廳、歌手佛格爾自願出演等等,讓舒伯特感動萬分!1828年3月26日,是舒伯特一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作品公開發表會,而這一天也是貝多芬逝世滿一周年的日子。演奏會曲目包括:四重奏曲、三重奏曲、男女聲合唱或獨唱曲,一共有七首曲子,大都是近作。而且,這次的演奏會是由作曲者舒伯特親自擔任鋼琴伴奏。這次的音樂會盛況空前的大爆滿,完美的演出獲得如雷的掌聲,可謂是極為成功!
生病的舒伯特,作曲反而更加賣力,在對外作品發表會前,就已寫完了C大調的《偉大交響曲》、神劇《米利安的勝利》、六月作彌撒曲、八月完成了《天鵝之歌》的歌曲集。然而,舒伯特的健康逐漸變差,到了九月,被哥哥費迪南帶回去照顧。舒伯特卻在病床上完成了三首曲子,使得哥哥非常擔心他的身體狀況。
十月初,費迪南和舒伯特及兩個友人做徒步旅行,舒伯特走到了鐵城,拜謁音樂前輩約瑟夫.海頓的墓地。三天的小旅行中,舒伯特為賽爾絃的詩〈傳信鴿〉譜曲,描寫把信鴿放到愛人所居住地方的詩,這首和緩、柔美的曲子,成為了舒伯特最後一首作品……在舒伯特逝世半年後,被編入歌曲集《天鵝之歌》(共14首)的最後一曲。
《天鵝之歌》並不像前作《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被編成連貫的故事詩,而是採用三位詩人:雷爾斯塔(1~7首)、海涅(8~13首)和賽爾絃(第14首)合集而成,且「天鵝之歌」的題名也非舒伯特本人命名,然《天鵝之歌》的十四首曲子,每首皆為名曲,尤其是第4首〈小夜曲〉(Serenade)、第5首〈安息之地〉、第12首〈在海邊〉以及第13首〈幽靈〉最廣為喜愛!
舒伯特〈小夜曲〉
舒伯特完成人生第一場作品公開發表會後,拿賺的錢買了一台新鋼琴,朋友們看舒伯特不懂得節制,想他很快又要過窮日子了。然而,舒伯特只要有音樂就滿足了!《天鵝之歌》裡頭的〈小夜曲〉在去年(1827年)的五月就完成了,背後還有個故事呢!
當時,舒伯特受朋友之託,幫安娜.佛萊利希(美麗四姐妹中的小妹)作曲,或許朋友為的是在安娜的生日上獻給她,然而舒伯特並沒有全心投入在這首曲子上,只得在紙上隨意填上幾個音符後交給朋友,便也不在意;就在朋友拿了曲子回去試彈後,發現饒有美妙,便鼓勵舒伯特把他完成。等到安娜要發表演唱當天,發現作曲者舒伯特並沒有到場,著急的安娜憑著第六感跑到一家啤酒店,從裡頭把悠悠哉哉喝酒的舒伯特帶了出來!當時舒伯特為安娜所作的曲子即是〈小夜曲〉,是由葛利兒巴爾札填詞的無伴奏合唱曲。然《天鵝之歌》裡著名的第4首,由詩人雷爾斯塔作詩的〈小夜曲〉,曲子靈感或許正是由安娜所唱的〈小夜曲〉而來。
說到舒伯特作曲的故事,已談過〈野玫瑰〉 (1815年)和〈小夜曲〉 (1827年)的故事了,現在再來說一個〈搖籃曲〉 的故事。曾說過舒伯特連餐巾紙都能拿來寫歌,〈搖籃曲〉的手稿正是這張餐巾紙呢!1816年19歲的舒伯特,某一天飢餓地走進一家餐館,或許是想碰碰運氣,看有沒有哪個幸運的朋友或熟人走進來,順便幫自己解決晚餐問題。等待的同時,他隨手拿起手邊的報紙,忽讀到一首小詩,覺得靈感來了便在餐巾紙上寫下來,奇怪的舉動引起老闆的注意,後來,舒伯特拿著這首曲子,想當作今晚的餐費,和老闆換頓晚餐。仁慈的老闆收下舒伯特的曲子,端來了一盤馬鈴薯燉牛肉;然而,這份手稿在多年後送到巴黎拍賣,竟從馬鈴薯燉牛肉搖身一變,以四萬法郎起價!這即是著名的〈搖籃曲〉。或許舒伯特在創作的時候,也有幾分思念起了過世的母親,如今這首歌陪伴了世界多少人的夜眠呢!
舒伯特人生的故事即將結束,再怎麼不捨也須說完這最後一段故事。1828年的11月,病重的舒伯特最後一刻仍不放棄音樂,開始向對位法專家吉蒙.哲西塔學習「對位法」和「賦格」(遁走曲),這些是他過去在霍爾策先生、薩里埃利先生那一直沒有機會學到的,舒伯特一心想進步達到貝多芬的水準!
11月11日,舒伯特寫完給蕭伯的最後一封信,17日下午和友人談著他未完成的歌劇《格萊先伯爵》,又一會兒囈語。18日,他的精神終日不濟,掙扎著叫著要回自己的房間、叫著「貝多芬不在這裡!」直至19日,舒伯特一句話也沒說,於下午3點左右,安詳地辭世,結束只有31年短暫的一生。
葬禮在兩天後舉行,舒伯特的朋友們和不認識的人都來送行,儀式完畢後,舒伯特的遺體被運到威陵墓場,就葬在貝多芬的墓旁。這是費迪南深深了解他弟弟的心願而作的安排。好友葛利兒巴爾札在舒伯特的墓碑上作銘:
在這裡,長眠著音樂上豐富的財寶,
和最美麗的希望。
法蘭茲.舒伯特在此永眠。
1863年,人們將舒伯特和貝多芬的墓重新整理,1888年9月23號,這兩位天才改葬在維也納「中央墓地」,舒伯特終於能與他所敬愛的貝多芬一同長眠了。而1865年,重見天日的B小調交響曲《未完成》,在維也納首次公演。讓舒伯特與卡洛琳妮沒有完成的愛情,少了那麼一點遺憾了。
後記 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01.31—1828.11.19)其一生創作成果,包括:獨唱曲(鋼琴伴奏)606首、二重唱曲(鋼琴伴奏)6首、三重唱曲(鋼琴伴奏)25首、四重唱曲(鋼琴伴奏)5首、合唱曲(無伴奏、有伴奏、管絃樂伴絃、教會用)共105首、鋼琴獨奏曲345首、鋼琴二重奏曲55首、室內樂曲、管絃樂曲和歌劇等諸多作品。
舒伯特過世一年後,他的父親為他寫了一篇簡短的傳記,其中提到:「他從小就喜歡社交生活,能和好朋友一起消磨閒暇時光,是他最快樂的事! 」記得以前很流行一個問題:「家人、朋友、戀人,你怎麼排三個先後順序?」舒伯特大概會是「朋友」排第一吧。但同時在一個人的心中,一定也有著「唯一」吧!
還記得有人問舒伯特,為什麼你的音樂充滿哀傷,在這世上難道沒有幸福的音樂嗎?舒伯特說:
我的創作來自我對音樂與自身悲傷的了解:我知道單純發自悲傷的音樂是不會被世人所喜愛。
舒伯特從自身的經歷中體會、粹鍊出音樂中獨創的人性本質,並揀選符合自己意志的詩材,舒伯特所作的並不是悲傷的音樂,而是訴說並從中理解與得到慰藉。
雖然舒伯特一方面沉溺在官能享樂的夜生活,卻也一方面深深痛苦,他不羈世俗規範、追求叛逆同時陷入自我矛盾之中,在他生病時,他夜夜低唱:「我的平靜已遠去,我心沉重,再也找不回原來的我,永遠不再…… 」(〈紡織姑娘葛瑞卿〉之歌),倘若一個人若非愛自己這麼深,又怎麼會痛得這麼徹底呢。舒伯特日記裡寫到:「太過歡愉的心,常是內心沉重的浮面反映 」,快樂與悲傷很難說不是同時的,不是嗎!
現在,我想說說關於舒伯特的愛情。一個藝術者,心中不可能沒有愛戀;然而,沒有愛戀的對象的話,只能甘心將他放在嚮往的位置。舒伯特歌曲集《美麗的磨坊少女》其中,男孩向女孩表達愛情時,曾說過這麼一段話:「訓練一隻年幼的八哥鳥,使它能清楚嘹亮地述說我的愛! 」當已成追逝的初戀情人德麗莎.葛洛布嫁作人妻,而無緣的戀人卡洛琳妮還沒出現之際,如果愛情可以言語的話,舒伯特的愛情想說什麼呢?
最後,我想提提他幾個朋友 住在小房間裡的詩人梅爾霍華 ,個性自律自省,有時脾氣暴躁,這和舒伯特率性、縱樂的個性完全相反,然而他們卻很合得來!雖然是一間再小不過的房間,卻常常塞滿了至少三個人以上,是舒伯特初嚐自由滋味的小天地。舒伯特這一生,除了為歌德的詩作曲最多外,再來就是他前五名知音──梅爾霍華。然梅爾霍華卻因慢性憂鬱症,自殺終其一生。
蕭伯 ,出身貴族,一生不虞錢財匱乏,既是個迷人的紳士,脾氣又是顆不定時炸彈,處處反傳統、視道德如猛獸,舒伯特在他身上找到另一個自己。曾經是彼此的靈魂伴侶,兩人亦合力作詞譜曲著名的〈音樂頌〉(An Die Musik),在舒伯特幫其他人的眼中,蕭伯或許是舒伯特的毒藥,然而他們的友誼卻比任何人都來得真誠深摯!蕭伯一生,不曾為舒伯特寫下任何追憶文字,也不曾為他保留樂譜,甚至沒得及見他最後一面,然而舒伯特卻獨留給他一生至真的寶藏——兩人的回憶。
老爹修伯恩 ,舒伯特永遠、最忠實的朋友!給予他如家人的親愛關懷,是舒伯特第一個知音!能在舒伯特犯錯時給予接納,在徬徨時給予安定,在放縱時給予忠告,在孤獨時永不離棄的摯友。當修伯恩告訴舒伯特他要結婚的消息時,舒伯特這麼回答:「雖然我覺得很難過,因為我們將失去你,但是你的決定是正確的,你的選擇是明智的;雖然我嫉妒你的未婚妻,但我願意做些使她高興的事來恭賀她!」
年輕畫家休文特 ,雖然和蕭伯、克貝爾威札同是玩樂派,但是休文特多了一份成熟,就像是在放縱與內斂之間,懂得牽引住舒伯特這只風箏的良友。聽到休文特結婚,舒伯特只記得到了一件事:休文特的未婚妻安娜相當不滿意休文特沒有宗教信仰的事,休文特一氣之下就對她說:「去吧!去和教宗談戀愛吧!」這就是休文特一貫的態度。
編劇實習生—巴維倫非特 ,真正了解舒伯特的好友之一,看見在他心底除了朋友眼中的訥實與率性,還有渴望衝破籓籬的自由與慾望!當舒伯特病重時,巴維倫非特一直守在舒伯特的床邊,曾說過:「有誰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相信病痛與死亡會真的來臨呢? 」心疼地安慰獨自忍耐的舒伯特,與不被諒解的某些朋友。而巴維倫非特所著的回憶錄,成為了後人認識舒伯特及其好友,翔實、重要且寶貴的資料之一。
作者記 這篇文章諸多參考:《舒伯特——名人偉人傳記全集之33》與《偉大作曲家羣像——舒伯特》,人名與歌名譯文以《舒伯特——名人偉人傳記全集之33》為主。
《舒伯特——名人偉人傳記全集之33》由梁實秋先生主編、張興華先生翻譯,是我讀傳記少見讓我欲罷不能、一夜暢讀的傳書!作者以小說的寫法寫成,以第三人稱敘事,將舒伯特的一生及與好友的往來,詳實且風趣地呈現,不帶批評的色彩,間以旁觀者的發問,實則深掘到作曲家的心靈!然鍾愛這本書如此,莫不歸功於作者優美的文筆如旋律。另此書附有作者作品簡表、年表、後記,對快速了解舒伯特有其助益!
另,若想看舒伯特與其好友的往來書信、回憶錄內容,必看《偉大作曲家羣像——舒伯特》,裡頭不僅收錄舒伯特部分書信手札內容、樂譜手稿,還有舒伯特幫生活的照片與繪畫,更重要的是,對舒伯特的音樂有酣暢的介紹!這是《舒伯特——名人偉人傳記》所沒有的,然回首前書更可見作者不鑿痕跡的美妙與用心。只是讀這兩本書最令我傷透腦筋的,不外是兩本書人名的譯文不同,時而吃力。
然而,最後要回到那最初的問題,「答案找到了嗎?」許多人仍深信,在舒伯特的一生只有一段真實且刻骨銘心的愛戀,那就是德麗莎.葛洛布,至於美麗的伯爵千金卡洛琳妮,他們之間只是花邊傳聞,連《偉大作曲家羣像——舒伯特》書的封面,在舒伯特堆滿樂譜的桌上放的還是德麗莎.葛洛布晚年的照片。或許,不被社會接納的愛情,一開始就注定流於蜚言。當舒伯特生病時,他每晚唱的〈紡織姑娘葛瑞卿〉:「我的平靜已遠去,我的心不再…… 」這首訂情之歌,是不是多少想起了初戀情人德麗莎呢?然其實誰愛誰,此刻也不那麼重要了~
最後摘錄下舒伯特生前日記裡的一段話留念:
「深刻體驗不幸與快樂,造成情操高貴卻不快樂的人;反過來說,體驗快樂與不幸則使人心智高貴而又快樂。」
(或許詩人梅爾霍華和舒伯特就是這典型的兩種人吧。)
寫於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