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擊碎的印度大國夢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4月上旬起,「新冠海嘯」席捲印度,確診病例數先是在4月5日打破印度本土紀錄,來到日增10.3萬的新高峯,又在疫況失控後,一路飆升到了30餘萬,連續刷新全球單國單日新增確診峯值。
而在冰冷數據下,現實遠比統計結果駭人。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北方邦和新德里等重災區,相繼出現醫療系統崩潰的現象,病牀、藥品、氧氣和疫苗持續短缺。火葬場則晝夜運轉,但仍有許多遺體排不上隊,只能交由家屬自行火化,公園、街頭、河畔由此煙霧迷漫,側寫悲劇的無處不在。
根據印度政府4月25日的預測,此波疫情高峯恐要待至5月中旬,彼時全印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將高達50萬例。故眼下苦痛即便深切,卻仍是山雨欲來前夕。而回顧印度建國以後的內外表現,不論總理為誰,成為「南亞第一大國」的夢想始終在懷,故其不僅視泛印度洋地區為勢力範圍,更與中國屢屢發生邊境衝突,甚至積極配合美國印太戰略,在四方會談(QUAD)的場合中活躍發聲。
然而此次疫情的爆發,不啻是「旱地一聲驚雷」,既暴露印度內部嚴重的治理弊病,更讓其懷揣已久的大國夢,碎在了病毒的無情鐵蹄下。
龐大的解封壓力
細究此次印度疫情炸裂的根源,原因有三:過早解除隔離與社交限制、疫苗施打速度過慢、變種病毒蔓延。而其中變種病毒的增生,又與傳染速度過快有關,故促成此次悲劇的關鍵,仍在限制不力、疫苗覆蓋緩慢兩大因素上。而這兩大現象背後,皆與印度的幽微缺陷相關。
由於印度特殊的地域發展不均、社會階級結構,其雖擁有龐大的年輕勞動人口,卻多是需要進城的農民工。這股進城潮不僅撐起印度的服務業,也支持印度的工業體系緩步前進,更是諸多印度中產與精英的生活基礎。然而疫情來襲下,新德里等大城普遍出台嚴厲封鎖措施,致使大批農民工生計無依,僅能徒步千百里歸鄉,以在農村自食其力、獲得些許温飽。
但農民工一離開,大城市便彷佛被抽離運轉齒輪,不只諸多生活機能就地荒廢,產業主更是叫苦連天。而印度看似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整體結構卻相當脆弱,農民工的待遇雖差,卻不可或缺。故在疫情剛有好轉時,不少城市企業主便派車下鄉接回農民工,從而註定了反撲的必然。在強大的復工復產壓力前,防疫缺乏盡善盡美的空間。
而伴隨城市機能的復甦,各種集會活動亦是春風吹又生,例如4月遇上的印度教盛典大壺節(Kumbh Mela),便聚集了上萬人於恆河洗浴。儘管政府已強制削減參與人數,並要求與會者遵守安全社交距離,但就實際結果觀之,如此要求顯然緣木求魚。本就未被全然撲滅的疫情,終究伴隨城市活動的運轉而復起。
破碎的半現代國家
但平心而論,倘若印度具有中國的防疫條件,例如健康碼、防疫足跡追蹤、高防疫動員力、積極疫苗施打等,則復工復產造成的反彈還不至於如此劇烈。然而正因印度本質尚是「破碎的半現代國家」,故過急開放防疫限制,便形同前功盡棄。
首先,印度建國以來,各邦的區域主義始終濃烈,不僅中央政令難通地方,邦內勢力亦是盤根錯節,時常與中央、他邦相互掣肘,致使防疫措施成效不佳。由此次解封進度觀之,各邦規範不一,且缺乏城市與農村的相互協調,甚至多有陽奉陰違的現象,爭搶物資與疫苗更是屢屢發生。
而疫苗的緩慢施打更暴露了印度的低水平治理能力。2021年1月16日,印度在全國範圍內啓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按計劃,首日應有30萬人完成疫苗接種,但最終僅有19萬人在當日成功接種第一劑疫苗。
關鍵原因,一來是印度仍是智能手機普及率才剛過半的國家,諸如健康碼、防疫足跡追蹤等措施根本難以施行,許多人民若無地方長老與街坊相告,根本不知政府啓動了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二來儘管染疫可能致死,但人們對接種疫苗的健康疑慮亦不低,導致不少人即便得知政府推廣疫苗接種,也不願前來施打。印度又講求民主程序,故也僅能以「積極鼓勵」取代「強制安排」。往復之間,白白錯失了防疫機會。
從產業與城鄉結構衍生的復工復產壓力,致使印度無法長期封鎖人羣與農民工流動;然而與此同時,疫苗、數字化防疫措施等防護網又準備不及,甚至破漏百出,這才有了此次失控的新冠海嘯。若只看經濟與軍事數據,印度或許是南亞一方雄國,但若不改善此次疫情所暴露的內部陳弊,包括城鄉發展不均、各邦自行其是、數據治理能力等,其大國夢終將只是政治人物言詞間的鏡花水月,註定要在危機的往復間,淪為幻惑人心、但實際無為的海市蜃樓。
原文發表網址:
2021.4.28
被疫情擊碎的印度大國夢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61804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4會員
384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各國已逐漸走出疫初的醫衛慌亂,朝向有限解封邁進。然而病毒除了帶走生命外,也在日常生活烙下難以回覆的創痕,長期居家誘發關係焦慮,經濟停擺導致大規模失業,邊界管制衍生流動與糧食危機。許多倖存者躲過了死神搜捕,但面對劇烈失衡的疫後秩序,他們開始押注街頭。
跨界遷徙,自古就是人類的求生途徑,無論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或是五胡亂華後的衣冠南渡,温飽始終是千里之行的心之所向。然而如今疫情當道,跨國流動成了時下禁忌,對某些客居異域者來說,這彷佛是遇上名為「疫情」的暴風雪,自己也就此被凍結在某種尷尬的失根中。
以紐約為例,其之所以成為此次美國的疫情震中,除有都會人流的因素外,更受生存不平等催化。此處既是美國的經貿中心,也是最不平等、最種族區隔的場域,種種先決條件迫使黑人淪為被犧牲的羔羊,他們若非從公司被裁員,就是鎮日奔波勞動,與病毒進行沒有本錢的豪賭。
新冠疫情始發至今,已三月有餘。病毒改變了些許城市圖景,也改變了人類的五官臉譜:在某些尚處封鎖狀態的大城,末世的清冷感正籠罩街頭,不見人煙;但在某些照常忙碌的地方,人群則成了蒙面生物,唯見口罩上的雙眼。不過此般描繪,卻也不盡然貼切。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戰中,全球已累計134萬確診案例,並共有7.4萬名患者喪命。當中又以歐美災情最為慘重,光是美國、西班牙、意大利三國的死亡人數便超過4萬。反觀世界另一端的東亞,其疫況皆維持在一定範圍內。
相較之下,東亞的中日韓三國雖為早發疫區,卻都將病例與死亡數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維持數據和緩成長,中國甚至早已復工。雖說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社會與政府的整體心態,卻無疑會影響疫情走向。而若要探討東亞與歐美的防疫策略之別,除卻科學數據外,文化也是一種答案。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各國已逐漸走出疫初的醫衛慌亂,朝向有限解封邁進。然而病毒除了帶走生命外,也在日常生活烙下難以回覆的創痕,長期居家誘發關係焦慮,經濟停擺導致大規模失業,邊界管制衍生流動與糧食危機。許多倖存者躲過了死神搜捕,但面對劇烈失衡的疫後秩序,他們開始押注街頭。
跨界遷徙,自古就是人類的求生途徑,無論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或是五胡亂華後的衣冠南渡,温飽始終是千里之行的心之所向。然而如今疫情當道,跨國流動成了時下禁忌,對某些客居異域者來說,這彷佛是遇上名為「疫情」的暴風雪,自己也就此被凍結在某種尷尬的失根中。
以紐約為例,其之所以成為此次美國的疫情震中,除有都會人流的因素外,更受生存不平等催化。此處既是美國的經貿中心,也是最不平等、最種族區隔的場域,種種先決條件迫使黑人淪為被犧牲的羔羊,他們若非從公司被裁員,就是鎮日奔波勞動,與病毒進行沒有本錢的豪賭。
新冠疫情始發至今,已三月有餘。病毒改變了些許城市圖景,也改變了人類的五官臉譜:在某些尚處封鎖狀態的大城,末世的清冷感正籠罩街頭,不見人煙;但在某些照常忙碌的地方,人群則成了蒙面生物,唯見口罩上的雙眼。不過此般描繪,卻也不盡然貼切。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戰中,全球已累計134萬確診案例,並共有7.4萬名患者喪命。當中又以歐美災情最為慘重,光是美國、西班牙、意大利三國的死亡人數便超過4萬。反觀世界另一端的東亞,其疫況皆維持在一定範圍內。
相較之下,東亞的中日韓三國雖為早發疫區,卻都將病例與死亡數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維持數據和緩成長,中國甚至早已復工。雖說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社會與政府的整體心態,卻無疑會影響疫情走向。而若要探討東亞與歐美的防疫策略之別,除卻科學數據外,文化也是一種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多元文化和宗教。文章介紹了印度的經濟發展、主要宗教信仰及人口比例以及貧民窟的狀況。
印度,這個擁有全球最龐大人口的民主國家,其選舉制度龐大而複雜。超過9.69億的18歲以上公民有著權利去選出543位下議院議員,並在105萬個投票站以及550萬台電子投票機上行使他們的選舉權利。投票過程總共動員了約1500萬的投票工作人員,持續了從4月19日到6月1日的七個梯次,而計票工作在6月4日
台灣、印度昨(16)日透過視訊方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確定引進印度移工來台,雖然簽署程序還沒完成,但消息一出,再度掀起國內反彈聲浪。勞團對此指出,國內真正缺工真相是低薪,若政府因為開放印度移工,未來增加更多適用移工的產業,勢必排擠國人就業機會,業者能用更低的薪資聘僱移工,當然不用提升本勞薪資,
#Mauro 印度的崛起,14億人口的金流? 不管是從印度國際線還是印度國內線,會看到電子看板上滿滿的航班表顯示要飛往的目的地;滿滿的當地人潮及世界各地旅客擠滿了航廈大廳。根據BBC報導,2023年印度航空業買下「千架飛機」,創下商業航空史上單筆最大採購協議。 . 「搭乘飛機不再是一種奢侈,
Thumbnail
在印度,外汇交易是一种相对较新且相当令人兴奋的投资选择。尽管当局对这一活动实施了严格限制,但外汇市场投机在印度是合法的,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Thumbnail
這是一篇學習從整體情勢分析、ETF搜索、資料判讀到投資標的選定的文章。 非投資建議,也沒有任何置入行銷或是推薦。 打從印度人口在2023年5月超越中國之後,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這個新興發展的國家。 根據PEW Research Center資料顯示1950年以來,印度的人口增長超過10億人。
Thumbnail
2023年上半年印度人口數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超過14億人。假如把人口數第三 ~ 第八名的國家放進印度,可以畫出以下這張圖。
Thumbnail
印度的崛起,您也發現了嗎? 在去年11月份獨自走訪了印度,從香港直飛到印度約六個半小時,在同屬亞洲的印度市場,有什麼魅力呢? 根據Indiastat 2024/1/22資料顯示,印度人口達到14億2104萬人,勞動人口高達11億人,超越中國統計局2024/1/1資料顯示的14億967萬人,正式成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
Thumbnail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多元文化和宗教。文章介紹了印度的經濟發展、主要宗教信仰及人口比例以及貧民窟的狀況。
印度,這個擁有全球最龐大人口的民主國家,其選舉制度龐大而複雜。超過9.69億的18歲以上公民有著權利去選出543位下議院議員,並在105萬個投票站以及550萬台電子投票機上行使他們的選舉權利。投票過程總共動員了約1500萬的投票工作人員,持續了從4月19日到6月1日的七個梯次,而計票工作在6月4日
台灣、印度昨(16)日透過視訊方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確定引進印度移工來台,雖然簽署程序還沒完成,但消息一出,再度掀起國內反彈聲浪。勞團對此指出,國內真正缺工真相是低薪,若政府因為開放印度移工,未來增加更多適用移工的產業,勢必排擠國人就業機會,業者能用更低的薪資聘僱移工,當然不用提升本勞薪資,
#Mauro 印度的崛起,14億人口的金流? 不管是從印度國際線還是印度國內線,會看到電子看板上滿滿的航班表顯示要飛往的目的地;滿滿的當地人潮及世界各地旅客擠滿了航廈大廳。根據BBC報導,2023年印度航空業買下「千架飛機」,創下商業航空史上單筆最大採購協議。 . 「搭乘飛機不再是一種奢侈,
Thumbnail
在印度,外汇交易是一种相对较新且相当令人兴奋的投资选择。尽管当局对这一活动实施了严格限制,但外汇市场投机在印度是合法的,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Thumbnail
這是一篇學習從整體情勢分析、ETF搜索、資料判讀到投資標的選定的文章。 非投資建議,也沒有任何置入行銷或是推薦。 打從印度人口在2023年5月超越中國之後,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這個新興發展的國家。 根據PEW Research Center資料顯示1950年以來,印度的人口增長超過10億人。
Thumbnail
2023年上半年印度人口數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超過14億人。假如把人口數第三 ~ 第八名的國家放進印度,可以畫出以下這張圖。
Thumbnail
印度的崛起,您也發現了嗎? 在去年11月份獨自走訪了印度,從香港直飛到印度約六個半小時,在同屬亞洲的印度市場,有什麼魅力呢? 根據Indiastat 2024/1/22資料顯示,印度人口達到14億2104萬人,勞動人口高達11億人,超越中國統計局2024/1/1資料顯示的14億967萬人,正式成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