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亞遇上病毒:儒家文化能夠拯救我們嗎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已超過125萬,當中尤以歐美最為嚴重:美國確診逾33萬人,死亡超過9,500人;西班牙確診13萬人,死亡12,000餘人;意大利確診12.9萬人,死亡15,000餘人;德國、法國、英國也分別有高達9.5萬、7萬、4.8萬的確診數,英國甚至連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都在確診並在家隔離10日後因狀態無好轉而入院。

相較之下,東亞的中日韓三國雖為早發疫區,卻都將病例與死亡數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維持數據和緩成長,中國甚至早已復工。雖說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社會與政府的整體心態,卻無疑會影響疫情走向。而若要探討東亞與歐美的防疫策略之別,除卻科學數據外,文化也是一種答案。

低免疫門坎的液化現代性

平心而論,新冠疫情並非人類的第一場疫戰,但時空背景的差異,卻導致了全球擴散的必然。

直至冷戰時代,人類都還活在高免疫門坎的社會中,各式邊界與障礙橫亙在日常生活裏,意外成了防堵病毒的天然武器。然而70年代後新自由主義崛起,90年代又發生了蘇聯解體,所謂「干預」似乎成了前塵往事,人類在表面上迎來歷史的終結,卻也在某種程度上,親手終結了世界的免疫機制。

新自由主義強調自由市場與私有化,任何阻礙商品和資本流通的障礙,幾乎都被當作不正確的雜音消去,好為資本鋪平自由之路。這種思維催生了全球化,也影響了政治與思想場域。在反集體與反干預的思潮下,個人主義空前高漲,政府與國家也被逐出人民視野,資本主義的混亂與放縱遍地叢生。

國家未能干預市場,結果便是將權力交予民間暴君:巨大的資本家與跨國公司。於是藥商宰制了藥品的供應與研發,軍火商大肆鼓吹髮動戰爭,原物料商則剝削第三世界人民。人類也深陷於高速運轉的資本主義社會,各國開始了自己的競速遊戲,現代性因新自由主義而液化,直至全球因病毒肆虐而意外減速。

疫情開始後,國家被迫採取行動,以封城、隔離等強硬的空間措施,凍結了流動已久的現代性,此舉既象徵國家權力,也透視着再征服的意味。然而在這個階段上,東亞與歐美便暴露出明顯的文化差異。

新自由主義與儒家文化

東亞的中日韓三國久受儒家文化浸染,在儒家的統治正當性中,個人修養極其重要,治國更與家庭關係一脈相通。故而君子當先修身齊家,方可治國平天下,家庭因此成了中國人理解政治制度的關鍵。

而在這種「家-國-天下」的思想體系中,家庭既是出發點也是終點,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領導者終歸是要以班固筆下「天子以四海為家」的胸懷自許,人民的心中也始終存有「君父一體」的家國印象。

因而在以儒家文化為底藴的東亞國家中,其雖也受新自由主義主宰多時,具有強烈的液化現代性;但在面對這場疫戰時,其骨血之內的儒家範式卻自然湧現:政府出台種種滲透生活的抗疫舉措,人民也以相對服從的態度,配合法規與情勢,進行有組織的防疫戰。

例如中國在宣布武漢封城後,全國各地便配合疫戰基調,開始自發性封城、封村,社會上更湧現了大量人力,以協助維護隔離秩序,其中不僅有快遞小哥自組汽車交通網絡,以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更有無數餐飲業者主動支持第一線人員的餐食。空間的隔離雖凍結了流動的現代性,卻讓儒家的底藴體現得更明晰。

此外,日韓兩國雖未封城,卻都與中國出台了同樣的政策:大數據防疫,即藉由分析感染者與未感染者的各式身體狀態、移動、接觸史相關數據,偵測防疫破口,進而設置不同的檢疫及隔離標準,以阻止疫情散播。這類舉措自然涉及隱私權與數據監控的爭議,但東亞各國因有儒家文化的潛意識,故而整體而言較不排斥國家與政府對日常生活的介入。

反觀歐美國家,不僅自由主義的思想根深蒂固,又曾經歷二戰的納粹與法西斯洗禮,對政府擴權可謂已是驚弓之鳥。以意大利為例,疫情爆發之初,政府便曾出台一系列限制公共交流的法規,內容包括:北意封城、關閉博物館與世界文化遺產、隔離有旅遊史與接觸史的相關人等。

然而此舉卻遭遇某些思想家與學者大力抨擊,認為政府這是要藉發明疫情、製造末日狀態來渲染恐慌,好趁機限制人民自由、遂行軍事化管理。中日韓的大數據防疫在其看來,更形同是把奧威爾(George Orwell)筆下無所不在的「老大哥」召喚到了現實世界。

在歐美國家眼中,政府是隨時要吞吃人民的巨獸,須謹慎防範、馴化;但在東亞從中國大陸到日本、韓國、台灣、越南、新加坡等地,政府的角色卻更像家中父兄,負有照顧、引領人民的責任,家國同構。這種思維並未因清末變法而消亡,也不因引入共和而逸散,更在此次疫情下,以某種現代外殼,體現了文化的幽微深遂。


原文發表網址:

2020.4.6

當東亞遇上病毒:儒家文化能夠拯救我們嗎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45729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80會員
438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20
由前述條件觀之,這場世界規模最大的疫苗接種運動,早在此前3個月便已開始,更有本土自產疫苗供應、在線追蹤系統配合,以常理而言,應是兵精糧足、多錢善賈。但放眼印度當今慘況,莫迪的雄心顯然未能見效,疫苗接種運動辦得轟轟烈烈,結局卻好似船過水無痕,駭人的火葬規模與確診人數,盡顯前述規劃的紙上空談。
Thumbnail
2022/05/20
由前述條件觀之,這場世界規模最大的疫苗接種運動,早在此前3個月便已開始,更有本土自產疫苗供應、在線追蹤系統配合,以常理而言,應是兵精糧足、多錢善賈。但放眼印度當今慘況,莫迪的雄心顯然未能見效,疫苗接種運動辦得轟轟烈烈,結局卻好似船過水無痕,駭人的火葬規模與確診人數,盡顯前述規劃的紙上空談。
Thumbnail
2022/05/20
雖説疫情肆虐下,「病毒之前人人平等」成了某種警世箴言,但「會否接觸病毒」,便不是人人皆然的前提。
Thumbnail
2022/05/20
雖説疫情肆虐下,「病毒之前人人平等」成了某種警世箴言,但「會否接觸病毒」,便不是人人皆然的前提。
Thumbnail
2022/05/20
4月上旬起,「新冠海嘯」席捲印度,確診病例數先是在4月5日打破印度本土紀錄,來到日增10.3萬的新高峯,又在疫況失控後,一路飆升到了30餘萬,連續刷新全球單國單日新增確診峯值。
Thumbnail
2022/05/20
4月上旬起,「新冠海嘯」席捲印度,確診病例數先是在4月5日打破印度本土紀錄,來到日增10.3萬的新高峯,又在疫況失控後,一路飆升到了30餘萬,連續刷新全球單國單日新增確診峯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白紙運動過後,共產黨似乎意識到民眾的怒不可遏,隨即頒佈新十條,來了個防疫急轉彎。中國人民以為自己終於看見了光明,迎來了自由,實質不然,他們只是共產黨的社會實驗品,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棋子,黑社會中的人下人。這新十條究竟有何問題? 首先,操之過急。任何政策上傳下達都需要時間,然而這新十條頒佈之前,絲毫沒
Thumbnail
白紙運動過後,共產黨似乎意識到民眾的怒不可遏,隨即頒佈新十條,來了個防疫急轉彎。中國人民以為自己終於看見了光明,迎來了自由,實質不然,他們只是共產黨的社會實驗品,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棋子,黑社會中的人下人。這新十條究竟有何問題? 首先,操之過急。任何政策上傳下達都需要時間,然而這新十條頒佈之前,絲毫沒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我們繼續來探討面對疫情到底是閉門自守好,還是相互扶持才能戰勝疫情呢?疫期已邁入第三年,混亂的場面也大致收拾完畢了,是時候靜下來好好思索世界的下一步該怎麼前進了!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我們繼續來探討面對疫情到底是閉門自守好,還是相互扶持才能戰勝疫情呢?疫期已邁入第三年,混亂的場面也大致收拾完畢了,是時候靜下來好好思索世界的下一步該怎麼前進了!
Thumbnail
相較之下,東亞的中日韓三國雖為早發疫區,卻都將病例與死亡數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維持數據和緩成長,中國甚至早已復工。雖說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社會與政府的整體心態,卻無疑會影響疫情走向。而若要探討東亞與歐美的防疫策略之別,除卻科學數據外,文化也是一種答案。
Thumbnail
相較之下,東亞的中日韓三國雖為早發疫區,卻都將病例與死亡數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維持數據和緩成長,中國甚至早已復工。雖說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社會與政府的整體心態,卻無疑會影響疫情走向。而若要探討東亞與歐美的防疫策略之別,除卻科學數據外,文化也是一種答案。
Thumbnail
這種只對中國恐慌,卻對他國佛系的心態,依仗着污名化敘事,蔓地叢生,最終卻在疫情擴散下,讓眾人陷入了相互污名化的泥淖中。
Thumbnail
這種只對中國恐慌,卻對他國佛系的心態,依仗着污名化敘事,蔓地叢生,最終卻在疫情擴散下,讓眾人陷入了相互污名化的泥淖中。
Thumbnail
  英國變種病毒株(VOC 202012/01)自10月底發生率開始攀升,病毒為了散播繁衍,有高機率降低毒性共存(不那麼快殺死宿主),雖然還沒有醫學證明,但能由英國肺炎死亡率從旁側敲。 
Thumbnail
  英國變種病毒株(VOC 202012/01)自10月底發生率開始攀升,病毒為了散播繁衍,有高機率降低毒性共存(不那麼快殺死宿主),雖然還沒有醫學證明,但能由英國肺炎死亡率從旁側敲。 
Thumbnail
在這場瘟疫中,台灣經常被拿來與中國對照,無關統獨,而是在歐美政府表現拙劣與中國大外宣影響下,西方政府需要一個民主國家防疫的典範,以對抗極權國家無所不能的幻象。
Thumbnail
在這場瘟疫中,台灣經常被拿來與中國對照,無關統獨,而是在歐美政府表現拙劣與中國大外宣影響下,西方政府需要一個民主國家防疫的典範,以對抗極權國家無所不能的幻象。
Thumbnail
這次疫情使台灣處於危機之中,但是危機究竟是由危與機所組成,危是代表「危險、困難、害怕」,機是代表「關鍵時刻、機會、機運」,正如尼采所說:「殺不死我的將使我更堅強」。我們用賈德・戴蒙在《動盪》一書中國家在面對危機時能不能生存下來的12個因素來來看看台灣能不能在這次危機中找到轉機。
Thumbnail
這次疫情使台灣處於危機之中,但是危機究竟是由危與機所組成,危是代表「危險、困難、害怕」,機是代表「關鍵時刻、機會、機運」,正如尼采所說:「殺不死我的將使我更堅強」。我們用賈德・戴蒙在《動盪》一書中國家在面對危機時能不能生存下來的12個因素來來看看台灣能不能在這次危機中找到轉機。
Thumbnail
歐洲15世紀黑死病大流行時醫生戴著鳥嘴面具.也是現今看診防護裝置的起源  這次正在進行中的疫情,可以說是當代所有人,從來沒有體會過的經驗,包括八十年前的二次大戰,以及之後地球上發生的所有或大或小的災難,都不曾像現在一樣,全世界超過百分之九十地區的國際郵政不通,而一半左右的人口被限制不能離開家及人跟人
Thumbnail
歐洲15世紀黑死病大流行時醫生戴著鳥嘴面具.也是現今看診防護裝置的起源  這次正在進行中的疫情,可以說是當代所有人,從來沒有體會過的經驗,包括八十年前的二次大戰,以及之後地球上發生的所有或大或小的災難,都不曾像現在一樣,全世界超過百分之九十地區的國際郵政不通,而一半左右的人口被限制不能離開家及人跟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