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與移工:被疫情驅趕的失根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跨界遷徙,自古就是人類的求生途徑,無論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或是五胡亂華後的衣冠南渡,温飽始終是千里之行的心之所向。然而如今疫情當道,跨國流動成了時下禁忌,對某些客居異域者來說,這彷佛是遇上名為「疫情」的暴風雪,自己也就此被凍結在某種尷尬的失根中。

作為政治足球的希土邊境難民

受此氛圍影響,本已政治化的難民議題,如今又多了生化危機的標籤。

中東長年戰亂,從以巴衝突、黎巴嫩內戰、兩伊戰爭、阿富汗戰爭、美國入侵伊拉克到「伊斯蘭國」(ISIS)崛起,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為求生存而出走,以難民的身分標籤,在土耳其、約旦、歐美各地落腳。

然而歐洲近來經濟衰退,又逢阿拉伯之春引發敘利亞難民潮,超過百萬的人口遷徙不僅衝擊各國長年標舉的人道話語,也為右翼的崛起鋪下肥沃温床。幾經輾轉後,這塊燙手山芋被丟給了土耳其,歐洲以經濟援助、開放參與歐盟事務為籌碼,希望土國從上游截斷難民潮。

結果土耳其在收容360萬難民後,終於不堪負荷,並以此為由進軍敘北,宣稱要將難民遣返故土;沒想到俄羅斯也對此地執念甚深,遂用導彈與機槍重挫了土耳其士氣。內外相煎下,土國終在今年二月開放邊境,允准大批難民湧入歐洲,首當其衝的希臘於是派出軍警強力阻擋,最後導致難民在希土邊境雲集,成為兩國互踢的政治足球。

恰好此時,新冠疫情開始在世界蔓延。希臘遂視難民為「土耳其的生化攻擊」,不僅派出身着防護衣的海警巡邏,力阻難民船入境,更封鎖邊境所有難民營,每日僅允許極少數人外出購買必要物資,以免「病毒外泄」。封鎖政策直接導致難民無法獲取足夠的衛生物資,須仰仗無國界醫生、國際特赦組織等團體派發。

此外,「維持社交距離」在難民營內形同天方夜譚。以莫里亞(Moria)難民營為例,其位處萊斯沃斯島(Lesbos),是希臘最大的難民營,自2015年起便收容許多來自敘利亞的逃難者,原本只夠接納2,800人的營地,如今已是20,000多人的棲身之所,區區40呎的空間往往就是一家五六口的住處,1,300人才能共享一個水龍頭,全島也只有5張重症病床。人們每日還得排隊領取食物和水,無形中又增加了感染機率。

3月31日,希臘中部的里佐納(Ritsona)難民營中一次出現2名確診案例,接着馬拉卡薩(Malakasa)、莫里亞難民營紛紛淪陷,由於缺乏醫療物資與人力,故實際疫況規模至今仍在一片五里霧中。德國雖基於人道考量,有計劃地將部分難民從島上遷移至德國,卻反而引發新問題。

自難民危機以來,歐洲的身分認同主義運動(identitarian movement)便不斷茁壯。參與者一是強調歐洲正處血統危機,二是恐懼穆斯林即將接管歐洲,這股運動受敘利亞難民湧入催化,成了媒體版面的常客。如今德國伸出援手,在其眼中便是引狼入室,於是這群右翼勢力紛紛奔赴萊斯沃斯島,宣稱要「守護歐洲邊界」,全然不顧疫情當頭,輪番攻擊當地的NGO人員、志願者與難民,導致有些NGO不得不暫停活動。

於許多歐洲的右翼政黨而言,疫情的爆發未必全然負面,畢竟其正好能趁此良機,凝聚全歐的反難民士氣;對土耳其來說,難民則向來是其與歐洲要價的籌碼,面對如今疫情肆虐,自然更難將其接回安置。於是這群戰火下的失根者,便註定要在歐亞邊界上倉皇奔逃、不得安居。

跨界的移動勞力

而另一群受疫情影響的跨界人群,便是因資本主義全球化而遍布世界的移工。

勞力流動既帶有機會成本的色彩,也註定涉及分配不平等。例如歐美與海灣石油國便嚴重依賴移工,其源頭或為東歐、或為亞洲;就連一國之內,也存在區域移工現象,主權向來不意味南北世界之隔。

然而病毒的無孔不入,卻導致移工淪為疫情下格外脆弱的一群。首先其缺少自我隔離的居所,在難以保持「社交距離」情況下,移工若非被強制隔離在高感染風險的空間內,就是被迫踏上交通與邊境政策皆不同以往的返鄉路。

以新加坡為例,其低薪移工約有95萬人,佔全國570萬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約有20萬人居住在極為狹窄的宿舍內,有時甚至得20人共享一間房、廁所與就餐區,這些場所既無消毒,也沒有定期清垃圾,自然會是疫情爆發的高風險地。果不其然,新加坡政府於4月5日宣布將某些擁擠宿舍設為隔離區後,移工們便被遷入,結果很快引發群聚感染。

但新加坡案例聽來雖驚悚,至少政府還提供每日三餐與報酬;反觀遠在中東的卡塔爾、科威特、沙特等,已經出現無薪隔離的現象。海灣石油國民生富庶,但對待移工的整體氛圍,仍流露着蓄奴的潛意識。早在疫情前,當地便時有虐待情事,如今更明目張膽地將移工們隔離在缺乏自來水與消毒劑的營地內,待遇與難民並無二致。

此外疫情既凍結了移工的人身活動,自然也會重創「流動經濟」(mobility economy)。 在病毒肆虐下,百業蕭條,許多移工頓失安家收入,像印度和菲律賓等嚴重依賴匯款的經濟體,此刻正因海灣國家宵禁而地動山搖;類似現象也出現在許多拉美與非洲家庭中,只因其在美親戚未能持續匯款回國。

而流動經濟的降速,必然導致生產效率低落。意大利長年依賴來自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等東歐國家的跨國勞動力,才能撐起國內的農場工作。但疫情迫使政府封閉邊境後,移工不再湧入,農場作物也無人採摘,糧食危機若隱若現。許多歐洲政府只好開始商議,究竟是要派包機往返東歐接送移工,或是動員失業國民至農場工作,才能避免斷糧噩夢成真。

疫情重創了人類的流動性,難民與移工因而被困在祖國與異域的夾縫間,忍受着日漸加劇的苦難。於難民而言,後頭的故國是戰火,前方的居所是敵意;對移工來說,己身的肉體渴求安全,母國的經濟更盼外匯。在這場看不到盡頭的瘟疫下,貧困與歧視向這兩大群體襲捲,避無可避。


原文發表網址:

2020.5.18

【新冠肺炎】難民與移工:被疫情驅趕的失根者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47439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80會員
437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20
由前述條件觀之,這場世界規模最大的疫苗接種運動,早在此前3個月便已開始,更有本土自產疫苗供應、在線追蹤系統配合,以常理而言,應是兵精糧足、多錢善賈。但放眼印度當今慘況,莫迪的雄心顯然未能見效,疫苗接種運動辦得轟轟烈烈,結局卻好似船過水無痕,駭人的火葬規模與確診人數,盡顯前述規劃的紙上空談。
Thumbnail
2022/05/20
由前述條件觀之,這場世界規模最大的疫苗接種運動,早在此前3個月便已開始,更有本土自產疫苗供應、在線追蹤系統配合,以常理而言,應是兵精糧足、多錢善賈。但放眼印度當今慘況,莫迪的雄心顯然未能見效,疫苗接種運動辦得轟轟烈烈,結局卻好似船過水無痕,駭人的火葬規模與確診人數,盡顯前述規劃的紙上空談。
Thumbnail
2022/05/20
雖説疫情肆虐下,「病毒之前人人平等」成了某種警世箴言,但「會否接觸病毒」,便不是人人皆然的前提。
Thumbnail
2022/05/20
雖説疫情肆虐下,「病毒之前人人平等」成了某種警世箴言,但「會否接觸病毒」,便不是人人皆然的前提。
Thumbnail
2022/05/20
4月上旬起,「新冠海嘯」席捲印度,確診病例數先是在4月5日打破印度本土紀錄,來到日增10.3萬的新高峯,又在疫況失控後,一路飆升到了30餘萬,連續刷新全球單國單日新增確診峯值。
Thumbnail
2022/05/20
4月上旬起,「新冠海嘯」席捲印度,確診病例數先是在4月5日打破印度本土紀錄,來到日增10.3萬的新高峯,又在疫況失控後,一路飆升到了30餘萬,連續刷新全球單國單日新增確診峯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在英國的貨櫃車卡車司機多是來自東歐的移民,受到脫歐的因素,移民減少,影響了司機的供應量,再加上疫情的因素,隔離、感染、生活型態的改變等,造成整個供應鍊大亂。
Thumbnail
在英國的貨櫃車卡車司機多是來自東歐的移民,受到脫歐的因素,移民減少,影響了司機的供應量,再加上疫情的因素,隔離、感染、生活型態的改變等,造成整個供應鍊大亂。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Thumbnail
在拜占庭帝國強盛的時候,我們會在東西邊境找到一些讓人地理知識錯亂的語言現象:在巴爾幹半島,你會看到大規模的亞美尼亞語聚落,反之在小亞細亞東方邊境,則同樣有為數極多的斯拉夫語族群。 用四個字總結原因,就是「移民實邊」。 拜占庭帝國總是在敵人環伺的地緣政治環境,造成了以下場景:空虛破敗的邊境、大量的
Thumbnail
在拜占庭帝國強盛的時候,我們會在東西邊境找到一些讓人地理知識錯亂的語言現象:在巴爾幹半島,你會看到大規模的亞美尼亞語聚落,反之在小亞細亞東方邊境,則同樣有為數極多的斯拉夫語族群。 用四個字總結原因,就是「移民實邊」。 拜占庭帝國總是在敵人環伺的地緣政治環境,造成了以下場景:空虛破敗的邊境、大量的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大家可能在教科書上學到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鄂圖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帝國後,許多拜占庭帝國的學者,帶著古典典籍、知識(例如古希臘語)前往包含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地。他們的到來促進了追求古典的文藝復興運動發展。不過,這群移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他們是怎麼安身立命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
Thumbnail
大家可能在教科書上學到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鄂圖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帝國後,許多拜占庭帝國的學者,帶著古典典籍、知識(例如古希臘語)前往包含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地。他們的到來促進了追求古典的文藝復興運動發展。不過,這群移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他們是怎麼安身立命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目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所做所為有先例:古代斯巴達人把鄰邦淪為“黑勞士”;英國長期以來把愛爾蘭當作臥榻旁的敵體,猶如“加薩走廊”,值西歐宰制全世界,日益富裕時,愛爾蘭人卻淪為歐洲的癟三;在大英帝國極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甚至釀成大災荒,使愛爾蘭人口喪失四分之一。
Thumbnail
目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所做所為有先例:古代斯巴達人把鄰邦淪為“黑勞士”;英國長期以來把愛爾蘭當作臥榻旁的敵體,猶如“加薩走廊”,值西歐宰制全世界,日益富裕時,愛爾蘭人卻淪為歐洲的癟三;在大英帝國極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甚至釀成大災荒,使愛爾蘭人口喪失四分之一。
Thumbnail
許多移民在美國都逃漏稅和脫產利用社會資源來養老和生活,有時候還會在原本的國家借一堆錢,或是像一些人專門回原本的國家取暖和用類似健保制度治病。
Thumbnail
許多移民在美國都逃漏稅和脫產利用社會資源來養老和生活,有時候還會在原本的國家借一堆錢,或是像一些人專門回原本的國家取暖和用類似健保制度治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