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日準時起床,去公司辛辛苦苦賺的錢,每個月偶爾犒賞自己一頓或者是一個周末出門旅遊兩天一夜,我們必須抑制體驗人生的樂趣,就是為了一個可以棲身確價格很不接地氣的房子。
房屋價格①包含了土地、材料、勞務服務,尤其是近年的資材及勞務費用大漲,營建的材料跟勞務服務大約占了約10萬~20萬/坪,高低則是依據房子使用的材料好壞程度而訂,其餘就是土地的費用,我們買的房子產權書上都有寫占了多少坪土地,獨棟透天就是整筆土地,而大樓集合住宅就是依比例去分配,而在都市型的區域,土地的購屋價錢比例則是越近蛋黃區,其占比愈高。
建築材料的費用則是反映在原料開採、材料製作、材料加工、材料運輸上,每一分錢也是花在實質的勞務服務上;而找人蓋房子負責管理開發的建設公司或是設計監造的顧問群或是營造管理的大小承包商或是每一個付出汗水的現場施工師傅,也都是藉由實質的勞務服務而獲得酬勞,也就是上述參與者都是獲取相對合理的勞務酬勞及利潤(10萬~20萬/坪)。
初期成本(土地+材料+勞務服務)+仲介費+增值
另一個左右購屋價格就是增值,是由炒房炒地客暴利獲取,是一群對社會沒有實質貢獻而獲益的群體,就是轉賣房屋或養土地,短期內藉由房屋/土地轉手,取得高度利潤的炒房/地皮客,更可以說是社會的毒瘤,而這些為社會周遭人提供勞務貢獻的人卻必須承接這些提高生活支出的負擔。
若不是咬著金湯匙銀湯匙或者擁有絕妙投資手法或是頂尖工作能力,大部分在三十歲以前買房得靠上一代支援頭期款或者是小資雙薪夫婦家庭合買;那些書店上陳列著驚聳標題《三十歲擁有X套房》,更是人海中的特例,正因為稀少特別,所以才會引起注目,而我要關注的是公民的居住權;而薪資金字塔占大宗的底層,薪水每年能升10%都很不容易了,想靠著自己微薄薪資儲蓄買房,這些微薄勞務薪資的青年,養活自己都成問題時,下一代的幼兒培育就變成是遙不可及的夢,而且更詭異的是,人口一年一年在減少、房屋一年一年在變老,空屋變多但中古房屋價格確變高,公共政策若不抑制這種炒作現象,越來越多青年躺平、台灣社會人力資源崩壞的距離則是更近了一步,人力資源該投注在提升科學技術,而不是用資金在炒空賣空,富者更富,剝削底層,做一些提升社會進步無意義之事。
①:《591實價登錄》,2012年全台房屋單價為18.1萬元,2021年全台房屋單價26.9萬元,全台10年房價漲幅高達48.6%、漲幅近5成。
#公民居住權 #炒房是罪惡 #建築 #房地產 #鼓勵踏實 #唾棄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