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未婚媽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自小沒有父母在身邊的我,
是不是還能相信
有個相愛的人,就是有了自己的家
就像故事裡,
公主和王子的結局
一定都能幸福美滿?
”未成年的愛情也是未成年的“
男孩的父母怒喊著要告我誘拐未成年
一定是沒有媽媽的我帶壞了她的兒子
我肚子裡的孩子與他們家毫無關係
男孩聽信母親的話
他離開了,帶走了我以為的家與幸福
未婚懷孕
不論在哪都是件不能說的秘密,
更遑論這個即將成為媽媽的我,年僅16
霎那間昏天黑地
手足無措的我只能感覺到無助與害怕
父親拋下如同家族恥辱的我
留給了家中長輩
祖母指了兩條路
將孩子送養
或是自己養
不想孩子同我一樣被拋下
我選擇放棄學業
藏著肚子開始工作
收集了那一張張的超音波照片
準備好面對未來的人生
挺著大肚子的我
初嚐為人母的喜悅
也招來了很多的異樣眼光
以及傷人的言語
我開始遮掩,深怕被看出
自打決定獨自撫養孩子,
無一刻不努力工作
雖然長輩家人們不曾出手幫忙照顧孩子
卻也感激他們在我的月子裡把關
有很好的照料才能讓我有健康的身體努力打拼
也因為重心皆在孩子身上
減少了遊走在社會邊緣的可能
慶幸自己沒有走偏
如今孩子長大了
有著體貼柔軟的內心、堅強的性格
自發打工理財
就學的學費也捨不得讓我操心
當孩子遇到事情
父母除了責罵跟強制替她做決定
是否能更理智的告訴她
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擔
即便不能當他的後援
不管是帶孩子還是金錢支助
精神的方向都可以是個力量
沒有人希望孩子過不好
但他的選擇對他的未來是好是壞
誰又能預料…………………..
孩子帶孩子
avatar-img
1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Thumbnail
真心覺得大人們不要在小孩還沒成熟之前,就把恩恩怨怨都灌進小孩腦裡。 今天在洗澡的時候,突然想起,大概是國中左右吧,或是更小的時候(我的時間概念很差,之後再慢慢講),我媽告訴我,我是不被歡迎的小孩,她發現懷孕的時候,我爸他媽跟她說:「如果不會養就不要生啦。」 我猜她是想告訴我,即使如此,她還是義無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Thumbnail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緊緊牽引著父母的心。養一個孩子所投注的愛和心力,若不是自己也當了父母,是完全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而生命的可貴也在於此。 前幾日看到一則故事,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在電話中跟媽媽謊稱自己懷孕了,媽媽先是愣了三秒,接著責備女孩不小心,第三句話就是要女孩趕
Thumbnail
我總想不清楚,養女孩跟養男孩究竟有什麼不同? 女兒總是說,「媽~我長大後,都要一直跟你住,才不要搬出去住。」 兒子總是說,「媽~我長大後,找到老婆結婚,就要搬出去住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Thumbnail
真心覺得大人們不要在小孩還沒成熟之前,就把恩恩怨怨都灌進小孩腦裡。 今天在洗澡的時候,突然想起,大概是國中左右吧,或是更小的時候(我的時間概念很差,之後再慢慢講),我媽告訴我,我是不被歡迎的小孩,她發現懷孕的時候,我爸他媽跟她說:「如果不會養就不要生啦。」 我猜她是想告訴我,即使如此,她還是義無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Thumbnail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緊緊牽引著父母的心。養一個孩子所投注的愛和心力,若不是自己也當了父母,是完全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而生命的可貴也在於此。 前幾日看到一則故事,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在電話中跟媽媽謊稱自己懷孕了,媽媽先是愣了三秒,接著責備女孩不小心,第三句話就是要女孩趕
Thumbnail
我總想不清楚,養女孩跟養男孩究竟有什麼不同? 女兒總是說,「媽~我長大後,都要一直跟你住,才不要搬出去住。」 兒子總是說,「媽~我長大後,找到老婆結婚,就要搬出去住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