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不是我想要的孩子,所以你的優秀對我來說無關緊要。」
小時候我的母親總告訴我:「我跟你爸已經達成協議,這胎是男的就是我養,這胎是女的就是你爸養,因為你爸只想要女兒,所以你不是我的責任,你是你爸的責任。」
也許只是無心的話,但卻被小時候的我牢牢記住「我不是媽媽想要的孩子,但我是爸爸想要的孩子。」
家庭,是每個孩子最初模仿的對象,一個家庭通常都會有兩個核心角色,而女兒通常模仿的都是媽媽,而兒子自然就是爸爸。也曾經有一段時間,由於這段話,我對我自己的性別是不認同的,我厭惡我是女生,我希望我像個男孩子一樣可以受到媽媽的疼愛,於是我有了新綽號-愛哭的孩子。
高敏又對自己身分不認同的孩子,對自己的厭惡可想而知,不知怎麼用言語表達出來,最常見的情況就是一碰就碎、遇事就哭。
我以為我忘記了,但身體卻都幫我們記住了,我們總以為我們沒有事,但一句話裡面,深藏著埋藏了這麼多年沒有被看見、甚至是不知道自己怎麼了的情緒,直到被我們發現的這一天。
在我母親的觀念裡面,只要是兒子拉的屎都是香的,而女兒就算考了100分也會告訴你說你還不夠努力、你還不夠優秀。
待成年後,我朋友對我另一半的評價總是「不知道你為什麼會看上他」,而這句話,我也曾對我母親說過,這就像魔咒一樣,複製到了我的人生裡。
「不被理解和對自己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內在創傷,他們渴望自己被看見、被欣賞」P.230
然而我們的人生永遠不是"選擇題"而是"申論題"也就是說「一個結果的顯現,並不單單只有一個原因,而是有許多原因加總起來,才有一個結果。」
而我對我自己的覺察不只有不被理解,還有重男輕女觀念裡面的我不配
「因為你不是我想要的孩子,所以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沒有意義。」這個魔咒,不論內在、外在,在我母親的眼裡沒有任何一項比得上我兩個哥哥,我哥在我母親的眼裡所有的辛苦都是辛苦,而我的付出永遠都是「應該」。
然而命運就是如此有趣,命運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給你機會,讓你發現到這些狀況,讓你痛苦、讓你自我懷疑、讓你悲傷、難過,就是希望妳能意識到-你值得
若是心中一直有一個我不配的內在小孩,內在小孩會不斷地提醒她只配得上這種人,不斷不斷的去尋找一段不安全、不穩定的關係。P.186
你的傷,有被看見了嗎? 還是我們總是用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而卻沒有發現呢?我們每個人帶著不同的傷長大成人,但卻隨著忙碌的生活而假裝看不見聽不著,於是我們總把自己時間填滿,進而需要越來越多的多巴胺,無法與自己獨處、無法靜下來。
但生命到了盡頭的時候,只有我們能夠與自己相處,我們自己才是陪自己最久的人,與期待著傷走一輩子,不如從現在開始走上療癒之路。
療癒,從來不需要借用外在,安全感你自己就能給予自己,人生一直都是你自己做選擇做決定的。做長遠的規劃很重要,但是過好每個當下更重要。
祝福大家,面對、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好書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