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所得的長尾效應

    2004年十月,《連線》雜誌主編Chris Anderson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只要通路夠大,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商品「總銷量」也能夠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商品銷量抗衡。
    長尾就是80%的過去不值得一賣的東西,長尾實現的是許許多多小市場的總和,長尾是熱賣品向niches的轉變。The Long Tail的適用對象,是瞄準「大型通路」,例如:網路、量販店、大型書店、超商連鎖店,有點像是用亂槍打鳥的方式,平衡收益。通路大提供的商品就多,因此可以在熱賣商品以外,非暢銷品總合起來也能創造出巨大的銷售數字。
    企業界向來奉80/20法則為鐵律,認為80%的業績來自20%的產品;企業看重的是曲線左端的少數暢銷商品,曲線右端的多數商品,則被認為不具銷售力。網際網路的崛起已打破這項鐵律,99% 的產品都有機會銷售,「長尾」商品將鹹魚翻身。不僅如此,長尾市場的規模還大得驚人;把冷門商品的市場規模加總,甚至可與暢銷商品抗衡。背後的數學很簡單:將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長尾中的利基商品量)乘以一個相當小的數字(單項長尾商品的銷售量),仍能得到超級大的數字。
    即使小眾市場,長期積沙成塔也會產生很可觀的效益。舉例來說,Google的主要利潤不是來自大型企業的廣告,而是小公司的廣告;eBay的獲利主要也來自長尾的利基商品,例如典藏款汽車、高價精美的高爾夫球桿等。此外,一家大型書店通常可擺放十萬本書,但亞馬遜網路書店的書籍銷售額中,有四分之一來自排名十萬以後的書籍。這些「冷門」書籍的銷售一向是高速成長,未來可能占整體書市的一半。
    「長尾效應」著重的是長期效益的累積,而不是單次爆發性的收入,這與「複利」一樣,都有時間的效應摻雜在內,並在其中造成巨大的影響。
    長尾效應也適合用來講人們的職涯,在"人生的長尾效應"這本書中,有一句振聾發聵的金句:「大多數人規劃職涯的態度像是短跑比賽,但職涯是一場長達40年的馬拉松」。
    "人生的長尾效應"這本書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個人的財富累積大約會在 65 歲時達到高峰,而 40 歲前所累積的數目其實只有 65 歲時的 10% 到 15% 左右,大部分的個人財富累積,都集中在 40 歲之後。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